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法與行政法重復評價

刑法與行政法重復評價

發布時間: 2022-05-27 21:35:16

刑法中的禁止雙重評價原則指的什麼

一行為不能重復評價兩次。舉個例子,一個人一槍把人打死了,但同時把他穿的那件價值20萬的貂皮大衣給打穿了,那麼他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故意殺人罪和破壞財物罪,但法院在審判時只能判決其故意殺人。對毀壞財物的行為不再單獨評價。

㈡ 描述行政法基本原則與民法,刑法基本原則的異同

刑法、民法、行政法原則比較


一、刑法原則:

1. 罪刑法定: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刑法第3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2.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指犯多大的罪,便應當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就判處輕重相當的刑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法。

3.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指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法。 1、定罪平等;2、 量刑平等 ;3、 行刑平等

二、民法原則:

1. 平等原則: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體的身份平等。

《民法通則》第3條: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平等地享有權利,其權利平等地受到保護。

2. 自願原則:在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去從事民事活動,國家一般不幹預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

3. 公平原則: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

4. 誠信原則: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5. 守法原則:

《民法通則》第6條: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6. 公序良俗原則:

《民法通則》第7條: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7.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

三、行政法原則:

1、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

1) 依法行政原則.

2) 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 越權無效原則.

4) 信賴保護原則.

5) 比例原則.

2、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

1)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2) 行政公開原則.

3) 行政公正原則.

4) 行政公平原則.

3.、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

2004年國務院10號文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是作為依法行政的六大基本要求的角度提出的

1) 合法行政原則

2) 合理行政原則

3) 程序正當原則

4) 高效便民原則

5) 誠實守信原則

6) 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子原則: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

㈢ 一個行為同時觸犯行政法和刑法,請問該怎麼辦

分情況…如果是行政公務人員而且是在執行公務時犯罪要先予以行政處分然後追究刑事責任…如果在非執行公務期間直接追究刑事責任

㈣ 違法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規定如何處理

行為人的一個行為既違反行政法中某個法條的規定同時又觸犯刑法的某個法條規定,從而構成行政違法行為與犯罪的競合。在實踐中,一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情況大量存在,如偷漏稅、走私、破壞公共秩序等行政違法行為等,在行為構成犯罪的同時還觸犯有關行政法的規定。發生行政違法行為和犯罪競合的實施處罰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單處刑罰。即對一行政違法行為己構成犯罪的,只由司法機關給以刑事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就同一事實重復處罰。這實際上也是「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具體體現。對於給予刑罰就足以達到懲處和預防行政犯罪的目的的,就沒有必要再由行政機關予以有關行政處罰。如:對於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等流氓活動,我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都作了處罰規定。刑法規定,聚眾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破壞公共秩序,情節惡劣的,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結伙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的」,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在處理這類違法行為時,對於違法者違法行為情節惡劣的,應當由司法機關給予刑事處罰,行政機關原則上就不應再對其適用行政處罰了。這是因為司法機關對違法行為人已經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而且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處罰其制裁程度已遠遠超過了行政處罰對其的制裁,因此行政機關再對其適用拘留等行政處罰已沒有必要,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適用刑罰後,便不得再適用行政處罰。

2.刑罰與行政處罰雙重適用。即對行為人除由司法機關予以刑罰處罰外,有關行政機關還應予以行政處罰。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行政犯罪具有觸犯刑法和行政法的雙重性,行為人也就應當相應承擔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另一方面,刑罰與行政處罰的種類及功能的差異決定了在適用刑罰的同時還必須適用行政處罰以彌補刑罰的不足。刑法規定的主刑和附加刑的種類和范圍相對比較狹窄,主要是人身罰和財產罰。僅適用刑法規定的刑罰在有些情況下不足以消除違法行為人犯罪的全部危害後果,也不足以徹底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適用刑罰的同時並處一定的行政處罰有利於更好地打擊犯罪,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實踐中也切實可行。如:對於偷稅。抗稅的違法行為,刑法只規定「違反稅收法規,偷稅、抗稅情節嚴重的,除按照稅收法規補稅並且可以罰款外,對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依照有關稅務法規的規定,對於有偷稅、抗稅行為的人,行政機關還可以吊銷其營業執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對違法者處以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還不足以挽回其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因而可以並處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以解決刑罰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對於刑罰和行政處罰並處的問題,有些是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如:刑法規定,違反海關法規,進行走私,情節嚴重的,除按照海關法規沒收走私物品並且可以罰款 外.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更多的情況是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是單處還是並處,這就需要執法人員在司法實踐中靈活掌握。如產品質量法規定,銷售失效、變質產品的,責令停止銷售,沒收違法銷售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據這一規定,對於銷售失效、變質產品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應給以刑事處罰,同時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給予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當然這一行政處罰必須是為了解決刑事處罰所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作出的。也就是說一行政違法行為觸犯了刑律,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關於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就應當免除;如果刑罰已對違法者作出了財產方面的處罰,如罰金,關於財產方面的行政處罰,如罰款就應當免除。

㈤ 刑法,民法,行政法的共同點和區別是什麼

共同點是制約人民。區別是法律規定的條條框框和針對的人不一樣。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㈥ 刑法上的重復評價是什麼意思

你既然知道這個名詞,應該比較專業了,簡單的說,一個犯罪行為不能被評價兩次 ,比如一個人偷了正在使用的變壓器,那麼他就既構成盜竊罪,又構成破壞電力設施罪,但是這只有一個行為呢,不能被評價兩次,也就是刑法上是禁止重復評價的,所以只能選擇一個重罪從重處罰.

㈦ 刑法上「禁止重復評價」的含義是什麼

罪行均衡原則即罪來行相源適應原則,是我國刑法的三個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平等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之一,基本含義為: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即,在適用刑法時,應將刑罰的輕重與行為人的犯罪性質、犯罪情節、人身危險性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在制刑、量刑、行刑各個環節均應貫徹罪刑相適應原則,不能重罪輕判,也不能輕罪重判。罪行相適應原則是《刑法》第五條規定的內容:《刑法》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㈧ 行政法與刑法的聯系與區別

刑法抄是規定犯罪和刑罰及其罪刑關系的法律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由於刑法學還沒有開。所以只能說得民法與行政法了。不過行政法就是民告官。行政主體就是像公安局這一類的組織。行政相對方自然就是原告了。也就是普通公民或法人。而民法則是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或者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或者人身關系。比如像繼承權、肖像權等。

㈨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禁止重復評價原則

禁止重復評價原則的價值基礎是法的正義性。
法的正義性價值是法最重要的
價值基礎和價值取向之一,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
某些法律和制度,

管它們如何有效率和有條理,只要他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1]」
雖然,正義像自由、平等等價值一樣,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有些
人認為這些價值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尤其在解決實際問題更是如此,但是,
人類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組織,
如果想獲得正常平穩的發展,人類社會和人類本身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而價值觀、世界觀等都是指導人類交往、生存的最根本東西,因此,這也就決定了我們分析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不能,也不可能不回到這個深層次的問題上來,這是源頭,而其他都只是支流而已。想反,摒棄這些價值或忽略這些價值,勢必影響我們認識世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正義應該說是一個十分寬泛、模糊的概念,存在於不同領域,不同的人仁者見仁,譬如柏拉圖他的《理想國》一書中就提到:「正義就是做應當做的事」、烏爾比安認為「正義是賦予每個權利的、穩定而持久的意志」等等。
在社會中個人承擔責任及與此受到的處罰上來看,正義應當是這樣一種情形,即一個人犯多大的錯,就應該承擔多大的責任,社會或國家給予其相應的處罰,否則,對犯錯誤的人處罰過輕,是對社會或者其他社會成員的非正義;處罰過重,又是對社會成員個人的非正義,兩者都不是人類社會良性發展所允許的,尤其是在現代文明當中,正義的價值越來越凸現出來。這實際上就是正義價值要求的錯責罰相適應原則,體現在訴訟法當中即是一事不再理原則或者同一事項不得再度起訴原則,體現在行政法上是合理原則,體現在刑法上即是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由於刑罰手段的嚴厲性,決定了在對犯罪人進行處罰保護社會的同時,還必須充分保障犯罪人權益不因國家刑罰權的濫用受到損害,罪行相稱,罪責均衡,罰當其罪。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同態復仇,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尋求等價報應。在理論上,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最早在西方理論界進行探討,即「倘若是一個人打人,一人被打,一個人殺人,一個被殺,這樣承受和行為之間就形成了不均等,於是就以懲罰使其均等,或者剝奪其利得[2]」。經過17、18世紀啟蒙思想家的大力倡導,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也即國外刑法中的罪行均衡原則成為刑法當中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一方面要求國家通過刑法規定和刑罰適用對犯罪人根據其所犯的罪行,以及由此對社會造成的損害和承擔的責任進行合理合法的處罰,以還社會和被害人以公平、正義,保護社會,維護社會安全,另一方面,又對國家刑罰權的濫用進行嚴格限制,在對犯罪人進行處罰時不得不當地對犯罪人的犯罪事實進行不當的評價,罰當其罪,罪行均衡才是現代刑法所應該做的,犯罪人的合法權益同樣應當得到保護,否則,刑罰手段的嚴厲性勢必使得犯罪人受到重大的、甚至難以彌補的損害,後者在現代文明中與前者至少同等重要。因此,刑法在依賴國家刑罰權的同時,又必須對其進行規制。鑒於此,在量刑階段,從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或者罪刑均衡原則派生出一項重要原則——禁止重復評價原則。禁止重復評價觀念,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法。在古羅馬法當中,禁止重復評價觀念是通過程序法上的訴訟競和來體現的。譬如古羅馬著名法學家烏爾比安在《論告示》第18編中指出:數個針對同一事實相競合的訴訟,尤其是刑事訴訟,相互吸收[3]。另一著名法學家保羅在《論訴訟競合》單編本中更為具體地指出:某人以侵辱方式毆打他人奴隸。因同一事實,他觸犯阿奎利亞法並捲入侵辱之訴,因為,侵辱產生於意願,損害產生於過錯,所以兩者都管得著,但是,選擇一者之後,另一者則被吸收。[4]顯然,這主要是從刑事程序法上對同一事實的兩次評價的禁止和選擇。古羅馬著名法學家蓋尤斯則從刑事實體法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他在《論行省告示》第76篇中指出:如果某人傷害了一個奴隸隨後又將其殺死。那麼他既要以傷害又要以殺害負責。因為實際上是兩個不法行為,這類行為不同於某人在一次攻擊中將一個人多處擊傷致死。這時,實際是因殺害提起訴訟。

㈩ 行政法 民法 刑法的相同點是什麼

1.均由全國人民抄代表大會襲制定,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
2.在我國法律體系中處於同一位階,是國家的基本法,也是部門法;
3.均是指一類法律規范的總和,不止是一個具體的法典;
4.均是實體法,可以作為訴訟的依據。

熱點內容
經濟法聯系實際對社會的作用 發布:2025-02-03 23:45:19 瀏覽:988
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2016 發布:2025-02-03 23:11:40 瀏覽:465
五年來的法律援助工作 發布:2025-02-03 22:44:31 瀏覽:191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8 發布:2025-02-03 22:20:24 瀏覽:162
婚姻法與物權法的碰撞 發布:2025-02-03 22:20:23 瀏覽:775
香港遺囑認證及遺產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3 21:56:18 瀏覽:122
青島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3 21:21:22 瀏覽:761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