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老馬識途打一行政法用詞

老馬識途打一行政法用詞

發布時間: 2022-05-27 21:39:36

A. 老馬識途的意思

【解釋】: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出自】:《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示例】:~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
◎清·黃仲則《立秋後二日》
【語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B. 老馬識途的主人公是誰

管仲(齊桓公)
老馬識途 [lǎo mǎ shí tú]
老馬識途,途:路,道路。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
成語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引導作用。
釋義: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近義詞:老驥伏櫪、老當益壯、 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 :老氣橫秋、老態龍鍾、不知所以、初出茅廬、乳臭未乾
成語用法: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語法結構:主謂式
感情色彩:褒義詞
燈謎:老馬識途(打一行政法名詞)
謎底:記過
引申
桓公、管仲等回來時迷失了方向,於是放馬領路,終於找到了歸路。
後遂以「老馬識途、老馬知道、馬老知道、老馬知路、馬識路、老識塗」等比喻富有經驗,能為先導;用「識途(塗)馬、識途驥」等比喻富於經驗、知是識非的人。有經驗的人對情況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例舉
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清·黃景仁《兩當軒集》
老年人老馬識途,經驗豐富,我們應該尊敬他們,虛心向他們請教。
念祖以余老馬識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清·錢謙益《高念祖懷寓堂詩序》
相關詞語
【老馬識途】毛滂《寄曹使君》詩:「請同韶濩公勿疑,老馬由來識途久。
」錢謙益《高念祖懷寓堂詩序》:「念祖以余老馬識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
」黃景仁《立秋後二日》詩:「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
【老馬知道】杜甫《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之一:「老馬夜知道,蒼鷹飢著人。」
【馬老知道】錢謙益《費縣道中三首》之三:「櫪中馬老空知道,爨(cuàn)下車勞枉作薪。」
【老馬知路】陸游《東窗遣興》詩之三:「老馬漫知路,鈍錐寧出囊。」又《自述》詩:「心如老馬雖知路,身似鳴蛙不屬官。」
【馬識路】黃景仁《雜感四首》之二:「馬因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
【老識途】趙翼《稚存見題拙著甌北詩話次韻奉答》之一:「老始識塗輸早見,貧堪鑿壁借餘明。」
【識途驥】林則徐《送筠賜環東歸》詩:「漫道識途仍驥伏,都從遵渚羨鴻飛。」
典故解析
原文
管仲、隰朋(1)從(2)於桓(huan)公而伐(3)孤竹(4),春往(5)冬反(6),迷途(7)失道(8)。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9)放(10)老馬而隨(11)之,遂(12)得(13)道。行(14)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15)山之陽(16),夏居山之陰(17),蟻壤一寸而仞有水(18)。」乃掘(19)地,遂得(20)水。以(21)管仲之聖(22)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23)師(24)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25)之智,不亦過(26)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
管仲、隰(xí)朋:兩人都是輔佐齊桓公的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
從:跟隨。
伐:討伐,攻打。
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後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指的是灤(luán)河,此處的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灤河與青龍河交匯處東側)。
往:出征。
反:通「返」,返回。
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
乃:於是。
放:放開,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隨:跟隨,跟著。隨之,跟著它,跟著老馬,之字是代詞。
遂:終於。
得:找到。
行:走。
居:住,處於。
陽:山之南水之北。
陰:山之北水之南。
一寸而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掘:挖。
得:找到。
以:憑借。
聖:精明通達。
不難:不以.....為恥辱。難:恥辱,羞恥。
師:學習,請教,向……學習。師於老馬:就是以老馬為師,意動用法,學習,效仿。
聖人:有智慧的人。
過:過錯。
譯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最後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於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於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裡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山地,終於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C. 老()識()有括弧的地方怎麼寫呀。

詞條:老馬識途
老馬識途
釋義: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年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近義詞:老驥伏櫪、老當益壯、 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 :老氣橫秋、老態龍鍾、不知所以、初出茅廬、乳臭未乾
成語用法: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語法結構:主謂式
感情色彩:褒義詞
燈謎:老馬識途(打一行政法名詞)
謎底:記過

引申
編輯
桓公、管仲等回來時迷失了方向,於是放馬領路,終於找到了歸路。
後遂以「老馬識途、老馬知道、馬老知道、老馬知路、馬識路、老識塗」等比喻富有經驗,能為先導;用「識途(塗)馬、識途驥」等比喻富於經驗、知是識非的人。有經驗的人對情況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例舉
編輯
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清·黃景仁《兩當軒集》
老年人老馬識途,經驗豐富,我們應該尊敬他們,虛心向他們請教。
念祖以余老馬識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清·錢謙益《高念祖懷寓堂詩序》[2]

相關詞語
編輯
【老馬識途】毛滂《寄曹使君》詩:「請同韶濩公勿疑,老馬由來識途久。
」錢謙益《高念祖懷寓堂詩序》:「念祖以余老馬識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
」黃景仁《立秋後二日》詩:「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
【老馬知道】杜甫《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之一:「老馬夜知道,蒼鷹飢著人。」
【馬老知道】錢謙益《費縣道中三首》之三:「櫪中馬老空知道,爨(cuàn)下車勞枉作薪。」
【老馬知路】陸游《東窗遣興》詩之三:「老馬漫知路,鈍錐寧出囊。」又《自述》詩:「心如老馬雖知路,身似鳴蛙不屬官。」
【馬識路】黃景仁《雜感四首》之二:「馬因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
【老識途】趙翼《稚存見題拙著甌北詩話次韻奉答》之一:「老始識塗輸早見,貧堪鑿壁借餘明。」
【識途驥】林則徐《送筠賜環東歸》詩:「漫道識途仍驥伏,都從遵渚羨鴻飛。」

D. 形容馬不識路的四字成語

形容馬識路的成語倒是有兩個。

  1. 老馬識途

    釋義:途:路專,道路屬。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年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近義詞:老驥伏櫪、老當益壯、 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 :老氣橫秋、老態龍鍾、不知所以、初出茅廬、乳臭未乾

    成語用法: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語法結構:主謂式

    感情色彩:褒義詞

    燈謎:老馬識途(打一行政法名詞)

    謎底:記過

  2. 識途老馬

    識途老馬 ,成語,典出《韓非子》卷七〈說林上〉。桓公、管仲等回來時迷失了方向,於是放馬領路,終於找到了歸路。後遂以「識途老馬「等比喻對某種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E. 猜一猜下面這些人各取自什麼成語馬識途

老馬識途
燕國收到山戎攻擊,向齊國求助.齊桓公打敗了山戎,但回來時迷路路了,管仲建議說也許老馬認識路,於是讓老馬走在前方,果然走出來了

F. 老馬識途

詞條:老馬識途

老馬識途
釋義: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年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近義詞:老驥伏櫪、老當益壯、 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 :老氣橫秋、老態龍鍾、不知所以、初出茅廬、乳臭未乾

成語用法: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語法結構:主謂式

感情色彩:褒義詞

燈謎:老馬識途(打一行政法名詞)

謎底:記過

G. 老馬識途裡面的成語

老馬識途,途:路,道路。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

成語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
老馬識途
作品出處
《韓非子·說林上》
文學體裁
成語

作者
韓非
創作年代
戰國末期
目錄
1成語資料
2典故
3原文
4注釋
5譯文
6作者
7成語故事
8成語啟示
折疊編輯本段成語資料

折疊基本信息

【漢字形體】老馬識途

【漢語注音】lǎo mǎ shí tú

【英文拼寫】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成語釋義】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途:路,道路。

【感情色彩】褒義詞

【近義詞】老驥伏櫪、老當益壯、 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 】老氣橫秋、老態龍鍾、不知所以、乳臭未乾

【成語用法】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語法結構】主謂式

【成語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燈 謎】老馬識途(打行政法名詞一) 謎底:記過。

折疊成語示例

①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清·黃景仁《兩當軒集》

②宋·毛謗《寄曹使君》:「請同韶采公勿疑,老馬由來識途久。」[1]

折疊成語造句

老年人老馬識途,經驗豐富,我們應該尊敬他們,虛心向他們請教。

折疊編輯本段典故

折疊《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í)朋(1)從於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途(6)失道(7)。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馬而隨(9)之,遂(10)得(11)道。

行(12)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13)山之陽(14),夏居山之陰(15),蟻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聖(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21)師(22)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23)之智,不亦過(24)乎?

—————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折疊編輯本段原文

「管仲、隰(xi 二聲)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折疊

H. 瘋狂猜成語老什麼馬什麼

老馬識途

【漢字形體】老馬識途

【漢語注音】lǎo mǎ shí tú

【英文拼寫】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成語釋義】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感情色彩】褒義詞

【近義詞】老驥伏櫪、老當益壯、 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 】老氣橫秋、老態龍鍾、不知所以、初出茅廬、乳臭未乾

【成語用法】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老馬識途(國畫 )徐悲鴻作

【語法結構】主謂式

【成語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燈 謎】老馬識途(打行政法名詞一) 謎底:記過
示例
①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清·黃景仁《兩當軒集》

②老年人老馬識途,經驗豐富,我們應該尊敬他們,虛心向他們請教。

③清錢謙益《高念祖懷寓堂詩序》:「念祖以余~,出其行卷,以求一言。」[1]

建議提問的朋友遇到正確答案時,能夠及時將最快回答正確的答案採納,免得其他朋友以為前面還沒正確的答案而費盡腦筋。

採納他人的答案,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肯定,對答題者也是一種鼓勵,且提問者和答題者雙方都能獲得財富值,正所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未徹底解決你的問題或有其它疑難,盡可向我發起追問,亦可求助於我的團隊。

I. 猜謎(法律的)

老馬識途(打一行政法用詞) 記過
邯鄲學步(打兩個法律用詞)法人、行為
(註:法,效法,模仿)

J. 老馬識途是什麼意思

【解釋】: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出自】:《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示例】:~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 ◎清·黃仲則《立秋後二日》
【近義詞】: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不知所以
【語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熱點內容
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2016 發布:2025-02-03 23:11:40 瀏覽:465
五年來的法律援助工作 發布:2025-02-03 22:44:31 瀏覽:191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8 發布:2025-02-03 22:20:24 瀏覽:162
婚姻法與物權法的碰撞 發布:2025-02-03 22:20:23 瀏覽:775
香港遺囑認證及遺產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3 21:56:18 瀏覽:122
青島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3 21:21:22 瀏覽:761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