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仲裁法訴訟法

仲裁法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5-28 07:19:23

『壹』 什麼是仲裁仲裁和訴訟的區別是什麼

仲裁是指糾紛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將糾紛提交專設機構審理,並作出對爭議各方均有約束力的裁決的一種解決糾紛的制度和方式。仲裁機構仲裁的糾紛包括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符合下列條件:有仲裁協議;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屬於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仲裁和訴訟的區別:兩者審理者的產生方式不同。訴訟案件的審判庭由法院指定,不能由當事人選擇;而仲裁案件,除雙方當事人可以協商選定仲裁委員會、約定仲裁庭的組成人數外,當事人有權選定仲裁員。仲裁採取一裁終審,而訴訟是二審終審,相比較而言仲裁更為高效,速度更快。此外仲裁不能處理人身關系的糾紛。根據《仲裁法》第三條規定,下列糾紛不能仲裁:(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貳』 仲裁法屬於訴訟法

仲裁法屬於訴訟法。
因為仲裁一般是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願將其爭議提交由非司法機構的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進行裁判,並受該裁判約束的一種制度。
仲裁活動和法院的審判活動一樣,關乎當事人的實體權益,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之一。仲裁機構通常是民間團體的性質,其受理案件的管轄權來自雙方協議,沒有協議就無權受理。

『叄』 我國現行的訴訟法有哪些

訴訟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訴訟法有三大訴訟法,即《中華人民共內和國刑事訴訟法》、《中容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廣義的訴訟法除上述三大訴訟法之外,還包括關於訴訟程序的其他法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關於訴訟程序的規定。

『肆』 請問哪個不屬於程序法:1刑事訴訟法2行政復議法3仲裁法4行政訴訟法

1,按照一般程序法和實體法大體分類標准,上述四個法律都是程序法。
2,刑事訴訟法是屬於刑事程序法,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訴訟法是行政程序法,仲裁法是民事程序法。

『伍』 什麼是仲裁仲裁和訴訟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一、是管轄權的取得不同。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只要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法院依法受理後,另一方必須應訴;而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則必須要有仲裁協議,即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或糾紛發生前、糾紛發生後雙方當事人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二、是審理者的產生方式不同。訴訟案件的審判庭由法院指定,不能由當事人選擇;而仲裁案件,除雙方當事人可以協商選定仲裁委員會、約定仲裁庭的組成人數外,當事人有權選定仲裁員。三、是開庭審理的原則不同。法院開庭審理一般公開進行,只有某些涉及國家機密或個人隱私的案件,可以不公開審理。仲裁庭審理案件一般不公開進行,以有利於保守當事人之間的商業秘密和維護其商業信譽。四、是審理程序及當事人的能動作為不同。訴訟過程中當事人應當嚴格按照訴訟法的規定進行,仲裁過程中當事人則有較大的自由度,幾乎每一步驟當事人都能主動作為,如約定由3名仲裁員還是一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是否開庭審理等等都可由當事人自由選擇,不得強迫。五、是監督程序不同。我國法院實行兩審終審制,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發現確有錯誤,可適用審判監督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陸』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有什麼關系

1.民事訴訟法抄是「調襲整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規范的總稱」,仲裁法就是「調整仲裁法律關系的規范的總稱」。
2.民事訴訟是實行「兩審終審制」的,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啟動民事糾紛解決的一審、二審,甚至,還可以對生效判決進行申訴申請再審。
而仲裁則實行「仲裁終結制」,一次仲裁則結束。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就是說一個案件,仲裁庭只做出一次仲裁裁決,便進入執行程序,沒有第二次裁決,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
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經做出,當事人必須履行義務。如果一方當事人不主動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3. 仲裁是協議制度,無協議不仲裁,而民事訴訟不要求,只是符合起訴條件即可 仲裁是一裁終局,民訴是二審終審, 兩者是或裁或審,管轄相互排斥。

『柒』 仲裁規則

仲裁規則是規定如何通過仲裁的方法解決當事人之間爭議的程序性規則。包括仲裁程序的啟動、仲裁庭的組成、仲裁審理、證據的提供與認定、仲裁裁決的作出。自願仲裁原則、或裁或審原則、公平合理合法仲裁原則、仲裁獨立原則、一裁終局制度。
法律分析
仲裁規則,指規范仲裁進行的具體程序及此程序中相應的仲裁法律關系的規則。仲裁規則不同於仲裁法,它可以由仲裁機構制定,有些內容還允許當事人自行約定。因此,仲裁規則是任意性較強的行為規范。但是仲裁規則不得違反仲裁法中的強制性規定。仲裁規則應依據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加以制定。根據我國仲裁法規定,我國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的制定分為兩種情況:1.國內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規則,由中國仲裁委員會統一制定,在中國仲裁協會制定仲裁規則之前,各種委員會可以按照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仲裁暫行規則;2.涉外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規則則由中國國際商會制定。仲裁規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仲裁管轄,仲裁組織;仲裁的申請、答辯和反請求程序;仲裁庭的組成;仲裁的審理和裁決程序;仲裁委員會、仲裁庭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仲裁語文、翻譯、送達、仲裁費用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四條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五條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第七條仲裁應當根據事實,符合法律規定,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八條仲裁依法獨立進行,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九條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捌』 仲裁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什麼適用范圍都有哪些

一,仲裁法的基本原則:

(一)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是仲裁製度中的基本原則,它是仲裁製度賴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1、以仲裁的方式解決糾紛,出於當事人雙方的共同意願。仲裁機構受理案件來源於當事人雙方的共同授權,仲裁機構不能受理沒有書面仲裁協議(含仲裁條款)的仲裁申請。

2、向哪個仲裁機構提請仲裁,由當事人雙方協商選定。當事人在選擇、約定仲裁機構時,不因當事人所在地、糾紛發生地所在何處而受到地域管轄的限制;也不因爭議標的額的大小、案件的復雜程度如何而受到級別管轄的制約。

3、組成仲裁庭的仲裁員由當事人在仲裁員名冊中自主選定,也可以委託仲裁委員會主任代為指定,仲裁庭的組成形式也可以由當事人約定。

4、當事人可以約定交由仲裁解決的爭議事項。即當事人將哪些糾紛交付仲裁,可以由當事人自主協商確定。當事人既可以約定把因履行合同所產生的所有爭議均交由仲裁解決,也可以約定將某項或某幾項爭議交付仲裁。對於仲裁機構來說,也應當尊重當事人的選擇,對當事人在協議中沒有交由自己處理的爭議,則不能主動審理和裁決。

5、在開庭和裁決的程序中,當事人還可以約定審理方式、開庭形式等有關的程序事項。自願原則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諸項權利的集中體現,是仲裁活動的前提和基礎。

(二)仲裁獨立的原則

仲裁的獨立,指的是從仲裁機構的設置到仲裁糾紛的整個過程,都具有依法的獨立性。

仲裁法確立的仲裁獨立的原則,是我國仲裁製度發展完善的一個里程碑。仲裁獨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仲裁與行政機構脫鉤。即仲裁委員會獨立於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系。這有利於我國的仲裁真正做到具有公正性、權威性。

2、仲裁組織體系中的仲裁協會、仲裁委員會和仲裁庭三者之間相對獨立。即作為社會團體的中國仲裁協會,屬於仲裁委員會的自律性組織。仲裁委員會是按地域分別設立的,相互之間無高低之分,無上下級之分,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相互獨立。同時仲裁庭對案件獨立審理和裁決,仲裁委員會不能幹預。法院對仲裁裁決雖然有著必要的監督,但並不意味著仲裁附屬於法院。正如仲裁法規定:「仲裁依法獨立進行,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三)根據事實、符合法律規定、公平合理解決糾紛的原則

此項原則是公正處理民事經濟糾紛的根本保障,是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所應當依據的基本准則。

1、根據事實,就是在仲裁審理過程中,要全面、深入、客觀地查清與糾紛有關的事實情況,包括糾紛的發生原因、發展過程、現實狀況以及爭議各方的爭執所在。

2、符合法律規定,即仲裁庭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應當根據法律的有關規定確認當事人各方的權利與義務,確定承擔賠償責任的方式以及賠償數額的大小。



3、公平合理,就是仲裁庭在仲裁糾紛時應當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仲裁員在審理糾紛時應當處於公正地位,公平地對待雙方當事人。同時公平合理還意味著,在仲裁中所適用的法律對有關爭議的處理未作明確規定時,可以參照採用在經濟貿易活動中被人們普遍接受的作法,即經濟貿易慣例或者行業慣例來判別責任。這樣做既體現了與訴訟相區別,也是仲裁的基本精神所在。

二,仲裁的適用范圍:

1.適用:平等主體間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

2.不適用《仲裁法》:勞動爭議、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

3.不能提請仲裁

(1)婚姻、收養、監護、撫養、繼承糾紛

(2)行政爭議

拓展資料

所謂仲裁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規范和調整仲裁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仲裁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仲裁法,僅指仲裁法典,如我國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廣義的仲裁法除包括仲裁法典外,還包括其他制度中的相關法律規范,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民事訴訟法》、《合同法》等法律和有關國際公約中關於仲裁的規定。

主要是解決各類糾紛問題,從我國的法律規定和國際上的通行作法看,仲裁范圍主要是合同糾紛,也包括一些非合同的民事經濟糾紛。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