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集體合同交到哪裡

勞動法集體合同交到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5-28 21:14:05

❶ 集體勞動合同簽定以後,應該在()日內由企業 一方將集體勞動合同一式三份及說明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審查

集體勞動合同簽定以後,應該在十日內由企業一方將集體勞動合同一式三份及說明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審查。集體合同簽訂或變更後,應當自雙方首席代表簽字之日起十日內,由用人單位一方將文本一式三份報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查。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自收到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法律分析
集體勞動合同因為涉及到整個企業職工的利益,所以有時候問題也會比一般的勞動合同多。這就需要職工代表在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時候多加小心。集體合同的簽訂是建立在平等協商基礎之上的,所謂「平等協商」是指 用人單位指定的協商代表與由職工推選協商代表為簽訂集體合同進行商議的行為。用人單位一方的協商代表,由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指派,其中首席代表應由單位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或由其書面委託單位中的其他管理人員擔任。首席代表不得由非本單位人員擔任。職工一方的協商代表由本單位職工民主推薦,並經半數以上職工同意。同時,平等協商也是勞動關系雙方就彼此之間權益及雙方關注的相關事宜進行溝通、交涉、談判和共決的過程。勞動法雖然是以保障勞動者的權益為主要宗旨的,但它所保護的權利不 是沒有義務的權利,而是和義務相結合的權利。勞動者必須履行勞動的義務,才能享有勞動的權利,才能享有支配、使用勞動的權利。所以,在集體合同 中,雙方當事人既享有權利,又承擔義務。在集體合同的協商過程中,雙方應保持良好的合作態度,不能採取強制 方式或過激行動強迫另一方接受自己的意見。當雙方意見僵持難以形成統一 時,可暫時休會,期間必須保證生產經營的正常秩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四條 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第三十五條 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企業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❷ 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哪個勞動行政部門

集體合同簽訂後應報送勞動行政部門批准,這就話正確性是對的,但准確性不夠。准確的說法是: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勞動法》第三十三條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沒有建立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推舉的代表與企業簽訂。
第三十四條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第三十五條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企業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❸ 關於集體合同!

集體合同的簽訂如果所在地區基層勞動部門沒有發過什麼正式的文件的話是不強制簽署的,職工和單位發生沖突了也不強制要簽署集體合同,這之間沒有什麼聯系;集體合同在目前我們國家就我個人觀點也就是個勞動關系開放、和諧的標志而已,內容都是職員工的最低、基本保障和工會的一些權利的明確而已。
不知道你指的人數限制是什麼意思,如果指的是企業規模的話,是沒有限制的,多麼小或者多麼大的企業都可簽訂

如果要簽訂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和工會都可以提出來簽訂合同,但是無論誰提出,合同的內容都要在工會代表大會上全體代表(包括沒有出席的)三分之二的代表通過,然後由工會主席和用人單位授權代表簽訂,還要附上工會代表大會同意簽訂合同的決議和通過合同內容的決議,當然決議上要有所有與會代表的簽字。然後報勞動保障部門備案即可
集體合同一般有效期為三年,內容網上可尋
如果企業小沒有工會可召開員工大會,程序是一樣的。

❹ 勞動法中涉及到集體合同的內容和程序有哪些

集體合同的概念
集體合同是工會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簽訂的以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為主要內容的書面協議。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可以由上級工會指導勞動者推舉的代表與用人單位訂立集體合同。
集體合同的種類
1.專項集體合同。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可以訂立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權益保護、工資調整機制等專項集體合同。
2.行業性集體合同、區域性集體合同。在縣級以下區域內,建築業、采礦業、餐飲服務業等行業可以由工會與企業方面代表訂立行業性集體合同,或者訂立區域性集體合同。
集體合同的訂立
集體合同內容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各自派出集體協商代表通過集體協商(會議)的方式協商確定。集體協商雙方的代表人數應當對等,每方至少3人,並各確定1名首席代表。
經雙方協商代表協商一致的集體合同草案或專項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有2/3以上職工代表或者職工出席,且須經全體職工代表半數以上或者全體職工半數以上同意,方獲通過。集體合同草案或專項集體合同草案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通過後,由集體協商雙方首席代表簽字。
集體合同訂立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集體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不得低於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
依法訂立的集體合同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
集體合同糾紛和法律救濟。
用人單位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工會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❺ 勞動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

法律分析:勞動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依法訂立的集體合同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四條 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此外,該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

(5)勞動法集體合同交到哪裡擴展閱讀:

集體合同是由工會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的合同。集體合同生效的前置程序是要報送勞動行政部門。

根據法律規定,生效的集體合同不僅對企業具有約束力,對勞動者同樣具有約束力,無論勞動者是在簽訂集體勞動合同之前來單位的,還是之後來單位的。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

集體合同生效後,任何一方均不得以書面形式或實際行為隨意變更,否則將承擔違約責任。

❻ 集體合同

集體合同的協商與簽訂集體合同是指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通過平等協商達成的書面協議。
法律分析
集體合同應當包括以下內容:(一)勞動報酬;(二)工作時間;(三)休息休假;(四)保險福利;(五)勞動安全與衛生;(六)合同期限:(七)變更、解除、終止集體合同的協商程序;(八)雙方履行集體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九)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時協商處理的約定 ;(十)違反集體合同的責任;(十一)雙方認為應當協商約定的其他內容。集體協商是指企業工會或職工代表與相應的企業代表,為簽訂集體合同進行商談的行為。集體協商代表每方為三至十名,雙方人數對等,確定一名首席代表。工會一方首席代表不是工會主席的,應由工會主席書面委託;雙方應另行指定一名記錄員。 企業代表,由其法定代表人擔任或指派。職工一方由工會代表;未建立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民主推舉代表,並須得到半數以上職工的同意。 協商代表一經產生,無特殊情況,必須履行其義務。遇不可抗力造成空缺的,按照本規定第九條指派或推舉新的協商代表。職工一方代表在勞動合同期內自擔任代表之起五年以內除個人嚴重過失外,企業不得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個人嚴重過失包括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和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以及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集體協商應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平等、合作的原則。任何一方不得有過激行為。 集體協商的內容、時間、地點應由雙方共同商定。在不違反有關保密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不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前提下,協商雙方有義務向對方提供與集體協商有關的情況或資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三條 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沒有建立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推舉的代表與企業簽訂。
第三十四條 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第三十五條 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企業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第八十四條 因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可以組織有關各方協調處理。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❼ 勞動法第三章三十三條規定

第三十三條 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版衛生、保險權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沒有建立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推舉的代表與企業簽訂。
第三十四條 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❽ 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多少日內

法律分析:15日內無異議,集體合同即行生效。勞動行政部門收到用人單位報送的集體勞動合同後,可以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異議。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四條 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❾ 集體合同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集體合同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勞動報酬;
(二)工作時間;
(三)休息休假;
(四)保險福利;
(五)勞動安全與衛生;
(六)合同期限:
(七)變更、解除、終止集體合同的協商程序;
(八)雙方履行集體合同的權利和義務;
(九)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時協商處理的約定;
(十)違反集體合同的責任;
(十一)雙方認為應當協商約定的其他內容。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特別規定
第五十一條
集體合同的訂立和內容
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訂立;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上級工會指導勞動者推舉的代表與用人單位訂立。
第五十二條
專項集體合同
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可以訂立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權益保護、工資調整機制等專項集體合同。
第五十三條
行業性集體合同、區域性集體合同
縣級以下區域內,建築業、采礦業、餐飲服務業等行業可以由工會與企業方面代表訂立行業性集體合同,或者訂立區域性集體合同。
第五十四條
集體合同的報送和生效
集體合同訂立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勞動行政部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之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訂立的集體合同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地行業、本區域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
第五十五條
集體合同中勞動報酬、勞動條件等標准
集體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不得低於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
第五十六條
集體合同糾紛和法律救濟
用人單位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工會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執,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❿ 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

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

法律分析:

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法律依據:

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四條規定: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