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抗訴
⑴ 違反行政訴訟程序的民事請求如何救濟
生效的行政訴訟的救濟:
1、當行政訴訟生效了,在一審判決後,當事人可以申請在進行上訴;
2、在二審判決後,可以請求檢察院提起抗訴;
3、終身之後只能申訴了。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五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⑵ 行政訴訟法116條第二款的解釋
修改後的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版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權。
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修改前的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證據不足的;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職權的;
5.濫用職權的。
⑶ 在行政訴訟法修正之前的案子修正後如何抗訴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三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⑷ 行政訴訟法對抗訴有何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或者系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五)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六)原判決、裁定遺漏訴訟請求的;
(七)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八)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或者系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五)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六)原判決、裁定遺漏訴訟請求的;
(七)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八)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⑸ 行政案件檢察院抗訴
法律分析: 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通過辦理民事、行政抗訴案件,對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和行政訴訟活動進行法律監督,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保障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
法律依據:《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件辦案規則》第五條 不服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申訴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受理:(一)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二)有具體的申訴理由和請求。
⑹ 對行政訴訟終審判決不服,怎樣進行申訴與抗訴該先申訴還是要先抗訴若是先抗訴後是否還可以申
1、如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2、如人民法院駁回申請再審,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五節審判監督程序
第九十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第九十一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或者系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五)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六)原判決、裁定遺漏訴訟請求的;
(七)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八)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九十二條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九十三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⑺ 如抗訴還是違反《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八條(四)哪又該怎麼辦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八條,沒有(四)項規定。該條的內容是: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
⑻ 行政抗訴期限2年改為6個月
【法律分析】
行政訴訟期限已經從三個月改為六個月了,行政訴訟期限是指:當事人能夠向具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對政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如果超過了這一期限,那麼當事人便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應當在人民法院作出駁回再審申請裁定之日或者再審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應當在再審申請審查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當事人以下列理由申請監督,應當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再審判決、裁定的(二)再審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系偽造的(三)據以作出再審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四)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或者檢察建議: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人民法院基於抗訴或者檢察建議作出再審判決、裁定後,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⑼ 行政案件上訴該怎麼申請抗訴
行政訴訟的原告可以通過依法向人民檢察院遞交抗訴申請書、生效的裁判文書等材料的方式來申請抗訴。如果上級人民檢察院認為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文書確有錯誤的,應當提出抗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三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⑽ 行政訴訟能否抗訴
檢察院認為已經發生效力的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三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