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起始時間
Ⅰ 我國法律的正是生效日期。
1、《刑法》最早由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並施行,直至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訂後 ,新《刑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後又從1999年——2011年先後通過八次修正案,對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
2、《民法通則》自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3、《行政訴訟法》自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4、《刑事訴訟法》最早自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並施行, 後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了修訂。
5、《民事訴訟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於1991年4月9日公布之日起施行。
6、行政法有很多,包括地方上的,不特指單一一部法律,不知道你要問的是不是《行政處罰法》,或還是《行政復議條例》…………
《行政處罰法》自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行政復議條例》自1990年12月24日國務院發布,自1991年1月1日起施行。
Ⅱ 行政法什麼時候出台
麻煩.設置-下最`佳.
Ⅲ 我國行政法頒布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及相關的訴訟法和處罰法
目前我國綜合性的行政法律主要有: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國務院信息公開條例等,行政強製法尚在審議中,行政程序法的出台還遙遙無期。另外,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部門發布的規章,都是行政法律。
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頒布,1990年10月1日實施。其作用是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行政處罰法1996年10月1日開始實施。
Ⅳ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許可法》中的期限全部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八十二條:本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二,《行政強製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六十九條:本法中十日以內期限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三,《行政復議法》中的「5」日和「7」日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四十條第二款:本法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第四,《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只有兩個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該條例第十八條:屬於主動公開范圍的政府信息,應當自該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
該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行政機關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如需延長答復期限的,應當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並告知申請人,延長答復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個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規范中皆沒有明確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但一般來講,3日、5日、7日這些較短期限都應當理解為工作日,因為本身時間較短,如果算自然日,趕上節假日國家機關不上班,就會使得公眾喪失期限利益,顯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拘留日期當然是自然日。
Ⅳ 弱弱的行政法時間問題
應當是第一種。
但是實踐中,在有效期屆滿前,也是可以提交申請的。
Ⅵ 行政法中對時間的規定依據是什麼
因為我國司法資源較少,另外也是為了促進公民能夠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利,因而法律設置了期限,至於期限的長短是根據一般情況的需要,沒有絕對的標准,對行政復議的申請等權利行使的期限設置一般考慮了當事人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的時間,決定是否申請的時間,去申請所需的時間等等因素。
Ⅶ 快遞業首部行政法規什麼時間開始施行
快遞業首部行政法規5月起施行。
在保障安全方面,從制度上牢牢守住安全底線,著力保障公共安全和用戶信息安全。條例立足實際情況,聚焦快遞業安全發展的老問題和新挑戰,對用戶的電子數據信息安全進行了專門規定,立法過程中充分研究了企業使用電子運單等形式保障信息安全的做法,對企業違規行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Ⅷ 新行政法生效時間
法律分析:1.我國行政處罰法並未沒有明確規定行政處罰決定書的生效時間,但相關履行處罰決定和未按決定履行處罰義務應招致何種法律後果的條文均表明: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是自送達給當事人之日起生效,除了處罰決定書上明確了某具體時間履行外,一般均應當立即開始履行決定中載明的義務。
2.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填寫說明,寫明被處罰人(單位)的基本情況,違法事實:簡易程序要求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因此應寫明經查證屬實的違法事實的具體情況。有多種違法行為的,應分類填寫。違法依據:寫明違反法律的具體條款,一般是禁止性或義務性條款。要求寫明法律名稱和具體條款,一般是法律責任條款,沒有相應法律責任條款的不得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第五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Ⅸ 我國行政法頒布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國家行政復管理的法律、法規制統稱為「行政法」,所以沒有一部具體叫「行政法」的法律。行政法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一千多部,在這里不可能一一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