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的批准和決定有什麼區別
① "決定任命"「批准任命」有何區別「決定免去」與「免去」有何區別
1、意義不同:「決定任命」、「決定免去」實質是一個決定與決策,可能還沒有實際落實與執行;「批准任命」是指對下一級國家權力機關依法作出的任命事項予以許可與同意。「免去」實質是一種行為,也就是執行某項事務。
2、表決方式不同:決定任免的表決方式,法律沒有規定,可以用投票表決的方式,也可以用其他表決方式(如電子表決器),為了讓常委會組成人員充分表達意願,最好不用舉手錶決的方式。任免:人大常委會根據法定提名人的提請,任命有關人員擔任某-職務或者免去有關人員所擔任的職務。
3、對象不同:任免和批准任免的區別在於:任免是人大常委會根據提名人的提請,對被提名人表示同意或反對;批准任免則是在下級國家權力機關已同意任免的情況下,由上一級人大常委會進行認可。
(1)行政法中的批准和決定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決定任命、批准任命和罷免都是對某項職務的安排,罷免就是罷免職務。是以提出罷免案的形式免去有關人員所擔任的國家機關領導職務。
撤職,撤職即撤銷職務。是解除由人大常委會依法任命和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人員的職務。是對有違法違紀或嚴重錯誤行為的國家機關人員處置方式。
免職,免職即免去職務。是人大常委會對由它任命和決定任命的有關國家機關組成人員去職的方式。
② 中央批准與中央決定什麼區別
中央批准就是省委報上去的人選中央批准了,中央決定就是中央往省委里派人。
③ 中央決定與中央批準的區別有哪些
01 二者雖然僅僅相差兩字,但含義完全不同。“中央批准”指的是省委向中央提出了建議人選,獲得了中央的採納。雖然官員獲任省級黨委常委,在程序上需要由中央層面進行決策。但是在副省級幹部的人事調整上,省委有一定的人事建議權。中央決定”指的是未經省委研究,中央直接作出任免決定;或者中央最終決策的結果和省委提出的建議並不完全一致。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里明確提出:屬於上級黨委(黨組)管理的,本級黨委(黨組)可以提出選拔任用建議。省委向中央提出了建議人選,獲得了中央的採納。雖然官員獲任省級黨委常委,在程序上需要由中央層面進行決策。在副省級幹部的人事調整上,省委有一定的人事建議權。
“中央決定”指的是未經省委研究,中央直接作出任免決定;或者中央最終決策的結果和省委提出的建議並不完全一致。比如省委書記的任命,肯定是中央決定,這是毫無疑問的。而由國家部委“空降”地方的官員,或者由其他地區調動的,也是“中央決定”。
中央任命中管幹部擔任地方領導職務,首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任命省委、直轄市委、自治區委的書記。省級地方黨委書記是十分重要的正部級領導幹部,其中4個直轄市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黨委書記是副國級領導幹部,所以,省級地方黨委書記都是由中央“決定”擔任。
此外,由中央任命先擔任地方黨委副書記,後按法律程序就任省長、直轄市市長、自治區主席的領導幹部,也是重要的正部級領導幹部,中央任命其擔任黨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時,有時用“決定”,有時用“批准”。第二種情況,中央任命省委、直轄市委、自治區委的委員、常委,這類領導幹部是重要的副部級領導幹部,任命時有的用“決定”,有的用“批准”。
在地方黨委擔任委員、常委職務的領導幹部,都是中管幹部,既可以由中央直接任命,也可以由地方黨委推薦、提議,上報中央批准。由中央直接任命的,任命時就用“決定”,或“研究決定”(“研究決定”更表明,這一幹部任命是中央研究決定的結果);由地方黨委推薦、提議上報中央批準的,任命時就用“批准”。
④ 決定和決議有什麼區別
決定和決議的區別如下:
1、從製作程序上區分
「決議」須經某一級機關或組織機構的法定會議對某一議題進行集體討論,由法定多數表決通過,然後形成正式文件,並以會議的名義公布。
而「決定」卻不一定經過法定會議討論通過的程序。它既可以是某種會議討論研究的成果,形成正式文件予以公布,也可由各級領導機關直接製作並予以公布。
因此,可以認定,凡未經有關法定會議討論通過這一程序,而是以領導機關的名義發布的議決性文件,就只能使用「決定」。
2、從作用上區分
「決議」一律要求下級機關執行。而「決定」只有「部署性決定」才要求下級機關執行,「宣告性決定」只起知照性作用,一般不要求下級機關執行。
3、從內容上區分
(1)在會議討論通過的前提下,凡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和要求,履行法定的權力,強制有關部門貫徹執行的,用「決定」。若只是簡要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見,履行法律程序,指導有關部門遵照辦理的,用「決議」。
(2)由會議或領導機關直接制定發布行政法規,用「決定」。由會議審議批准某項議案、重要報告、法規,用「決議」,所審議批準的條文作為「決議」的附件。
(3)授予榮譽稱號或給予處分,用「決定」。審議機構成立或撤銷,用「決議」。
4.從寫法上區分
公布性決議、批准性決議一般寫得比較簡要、籠統。闡述性決議除指出指令性意見外,還要對決議事項本身的有關問題作若干必要的論述或說明,即作一些理論上的闡述。
「決定」的寫法與「決議」大不相同,它不多說理論上的道理,而往往著重提出開展某項工作的步驟、措施、要求等。「決定」要求寫得明確、具體一些,措施也更落實,行政約束力強,可以直接成為下級機關行動的准則。
而「決議」往往寫得比較概括,原則性條文多,下級機關在貫徹執行時,多數還要根據「決議」制定相應的具體辦法或實施措施。
(4)行政法中的批准和決定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決定的分類:
1、法規性決定。用於發布權力機關制定、修訂或試行的法律文件以及由政府部門制定的行政法規,如《X X 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市商品交易市場管理規定>的決定》。
2、指揮性決定。用於對某個問題、某種事項、某種行動進行決策性的指揮部署,如《X X 市政府關於加快全市工業發展的決定》。
3、獎懲性決定。用於表彰或處分有關的單位或個人,如《關於表彰2009年度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4、變更性決定。用於變更機構人事安排或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如《國務院關於撤銷X X 同志X X 省省長職務的決定》。
決議的分類:
決議一般分為公布性決議、批准性決議和闡述性決議三種類型。
公布性決議是為公布某種法規、提案而寫作的決議;批准性決議是為肯定或否定某種議案的文件;闡述性決議是對某些重大結論的具體內容加以展開闡述的文件。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決定
網路——決議
⑤ 批准,同意,決定,有什麼不同
批准一般是上級的問題,同意一般是大家的問題,決定一般是自己的問題,總結就是,領導,團隊跟個人問題。
⑥ 國務院活動中,有的需要國務院決定,有的是報國務院批准, 決定和批准有什麼區別··
從法理上簡單來講:
批準是下級部門報上來 上級部門審核後以後批准
決定是國務院自己做出 自己認為該這樣 自己決定
⑦ 批准、核准和備案三者各是指什麼,有什麼區別
批准:是指政府機關或授權單位,根據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有關文件,對相對人從事某種行為、申請某種權利或資格等進行具有限制性管理的行為。
審批有三個基本要素:一是指標額度限制;二是審批機關有選擇決定權;三是一般都是終審。審批最主要特點是審批機關有選擇決定權,即使符合規定的條件,也可以不批准。
核准:是指政府機關或授權單位,根據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有關文件,對相對人從事某種行為,申請某種權利或資格等,依法進行確認的行為。因此,在批准相對人的申請時,只是按照有關條件進行確認。只要符合條件,一般都予以准許。核準的條件都比較明確具體,便於確認。
備案:是指相對人按照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相關性文件等規定,向主管部門報告制定的或完成的事項的行為。
批准、核准和備案三者的區別是:
1、適用的范圍不同。審批制只適用於政府投資項目;核准制適用於企業不使用政府資金投資建設的重大項目和限制類項目;備案制適用於企業投資中的中小項目。
2、審核的內容不同。審核制是對投資項目的全方位審批;核准制只是政府從社會和經濟公共管理的角度審核,不負責考慮企業投資項目的市場前景、資金來源、經濟效益的因素。
3、程序環節不同。審批制一般要經過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初步設計等多個環節,核准制和備案制只有項目申請核准或者備案一個環節。
(7)行政法中的批准和決定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審批、核准和備案統稱項目立項,是立項的三種形式,具體採用哪一種形式立項是根據項目及實施單位的性質、資金來源等因素決定的。行政審批即行政許可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徵:
1、行政許可是依申請的行為。以申請為起始,無申請即無許可。
2、行政許可是管理性行為。主要體現為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許可的單方面性。不具有管理性特徵的行為,即使冠以審批、登記的名稱,也不屬於行政許可。
3、行政許可是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外部行為。行政機關對其他行政機關,或者對機關直接管理的事業單位的人事、財務、外事等事項的審批,則屬於內部管理行為,不屬於行政許可。
4、行政許可是准予相對人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實施行政許可的結果是,相對人獲得了人事特定活動的權利或者資格。
⑧ 淺議選舉與任命,決定任命和批准任命的區別
其一,選舉和決定任命的人選職務不同。其二,選舉和決定任命人選的提出程序不同,全國人大選舉的國家機構的有關組成人員人選的候選人是由大會主席團提出,地方各級人大選舉的國家機構的有關組成人員的人選,主席團可以提出候選人,代表依法聯名也可以提候選人。而決定任命的人選是由法定提名人提出,只對由法定提名人提出的候選人表示同意或反對,代表不能另提候選人。其三,選舉和決定任命人員的通過程序不同,選舉結束後,大會主席團根據候選人得票數確定選舉結果是否有效,並發布公告,公布各項職務當選人的名單,選舉的法定程序即告完成。決定任命的人選經法定提名人提名,由主席團提交大會投票或其他表決方式進行表決,獲得全體代表過半數的選票後,由大會主席團宣布通過決定,通過決定後,還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予以任命。至此,決定任命的法定程序才算完成。
決定任命:個別副省長、自治區副主席、副市長、副州長、副縣長、副區長;本級人民政府秘書長、廳長、局長、委員會主任、科長。
任命:人民法院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
批准任命:下一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⑨ 中央批准任命和中央決定任命分別具有什麼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中央批准任命」指的是省委向中央提出了建議人選,獲得了中央的採納。雖然官員獲任省級黨委常委,在程序上需要由中央層面進行決策。但是在副省級幹部的人事調整上,省委有一定的人事建議權。中央決定」指的是未經省委研究,中央直接作出任免決定;或者中央最終決策的結果和省委提出的建議並不完全一致。「中央決定任命」指的是未經省委研究,中央直接作出任免決定;或者中央最終決策的結果和省委提出的建議並不完全一致。比如省委書記的任命,肯定是中央決定,這是毫無疑問的。而由國家部委「空降」地方的官員,或者由其他地區調動的,也是「中央決定」。
法律依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第三十五條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應當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由黨委(黨組)集體討論作出任免決定,或者決定提出推薦、提名的意見。屬於上級黨委(黨組)管理的,本級黨委(黨組)可以提出選拔任用建議。
對擬破格提拔的人選在討論決定前,必須報經上級組織(人事)部門同意。越級提拔或者不經過民主推薦列為破格提拔人選的,應當在考察前報告,經批復同意後方可進行。
第四十八條黨委向政府提名由政府任命的政府工作部門和機構領導成員人選,在黨委討論決定後,由政府任命。
⑩ 法律中批准和決定的區別
解答如下:
檢察院職權:批准或決定
法院職權:決定
主要區別在於行使的主體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