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行政法規
⑴ 昆明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科學地制定城市規劃,強化城市規劃管理,保障昆明市城市規劃的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雲南省城市規劃管理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昆明市城市規劃區內制定和實施城市規劃,進行建設,必須遵守本條例。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遵守城市規劃的義務,並有權對違反城市規劃的行為進行監督、檢舉和舉報。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昆明市城市規劃區,是指昆明市行政轄區內的下列五個區域:
(一)主城規劃區;
(二)重要風景名勝區;
(三)重要通道控制區;
(四)各縣(市)城及建制鎮城市規劃區;
(五)各類開發區。第四條昆明市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必須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舊區改建應當遵循加強維護、合理利用、調整布局、逐步完善的原則;城市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還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加強綠化,美化環境,防止污染,保護滇池,注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風景旅遊資源,體現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和春城風貌;
(三)保護耕地,合理使用土地,節約用地;
(四)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有利城市發展,方便居民生活;
(五)符合城市防火、防爆、防洪、防空、抗震、交通管理等城市公共安全的要求。第五條昆明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市的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工作需要,設立的派出機構,負責指定區域內的城市規劃管理工作。
各縣(市)、區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管理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第六條昆明市城市規劃委員會負責研究昆明市城市規劃及發展的戰略和方針,協調解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重大問題。第二章城市規劃的編制與審批第七條市、縣(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務院批準的《昆明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昆明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人民政府)批準的縣(市)城市總體規劃,負責組織編制其它各項城市規劃。第八條城市的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審核,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在分期規劃基礎上編制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專業工程規劃和昆明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村莊、集鎮規劃,由市、縣(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官渡、西山兩區建制鎮的規劃由市人民政府審批。
各縣(市)城市的詳細規劃和縣(市)屬建制鎮規劃,由縣(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制度,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並報省、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各項專業規劃,風景名勝區、開發區規劃,由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按有關規定報市以上人民政府審批。第九條城市規劃的具體編制工作,應當由具備國家規定的相應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承擔。
編制城市規劃所使用的測繪資料,應當經本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合格。第十條城市總體規劃經批准後,由市、縣(市)、建制鎮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布;經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分區規劃,由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布;房地產開發建設和居住區建設的詳細規劃,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由建設單位向社會公布。第十一條經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需要進行局部調整的,由市、縣(市)人民政府審批並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原批准機關備案;需要進行重大變更的,必須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查同意後報原批准機關審批。第三章建設用地規劃管理第十二條各項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城市規劃和城市規劃管理標准、准則,在城市規劃區內申請用地的,應當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辦《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建設用地申請後,應當在20日內給予答復。第十三條下列建設用地的規劃管理,由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查,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一)本條例第三條第(一)、(二)、(三)、(五)項范圍內的建設用地;
(二)在昆明市城市規劃區外、行政轄區以內,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建設用地;
(三)跨縣(市)、區的建設用地;
(四)各縣(市)城及建制鎮城市規劃區內建設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建設用地。
⑵ 昆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昆明市執法責任制條例》的決定
昆明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37號)
《昆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昆明市執法責任制條例>的決定》於2016年4月27日經昆明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2016年5月27日雲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批准,現予公布。
昆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6年6月28日
昆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昆明市執法責任制條例》的決定
(2016年4月27日昆明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2016年5月27日雲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批准)
昆明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了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廢止《昆明市執法責任制條例》的議案。會議經過審議,決定廢止《昆明市執法責任制條例》,並依照法定程序報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⑶ 昆明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雲南省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規定》和《昆明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市人民政府擬訂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的地方性法規草案(以下簡稱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應當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許可權、程序和要求,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突出地方特色,增強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控制數量,提高質量,慎立多修。第四條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於立法工作全過程。市人民政府編制規章立法規劃和規章年度立法計劃,制定有關重大經濟社會特別是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規章,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報告市委。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立法工作協調機制,研究解決立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立法工作完成情況納入目標任務考核。第六條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督促法規草案的擬訂和規章制定工作,並具體負責規章草案的審查工作。
市財政部門負責將立法工作經費納入起草部門預算予以統籌保障。
法規、規章的起草部門或者單位(以下簡稱起草單位)應當按照要求開展立法有關工作,並提供必要的人員、經費等保障。
其他有關部門、單位應當配合做好有關工作。第七條擬訂法規草案的程序包括立項、起草、討論決定和提出議案。
制定規章的程序包括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備案和解釋。第二章立項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立改廢釋並舉,組織制定規章立法規劃和規章年度立法計劃。
規章立法規劃在一定時期內對立法項目制定具有預期性和指導性,編制規章年度立法計劃時應當優先從立法規劃中選取立法條件較為成熟的項目。第九條市司法行政部門具體負責法規立法規劃、法規年度立法計劃項目建議的徵集,以及規章立法規劃、規章年度立法計劃草案的編制上報工作。第十條市司法行政部門可以通過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司法行政部門網站、報刊、電視、政府立法基層聯系點或者其他方式,向社會公眾徵集立法項目建議。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向市司法行政部門提出立法項目建議。第十一條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度假)園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報送立法項目立項申請。
報送的立項申請應當經報送單位集體討論通過,由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多個單位共同報送的立項申請,應當由該幾個單位主要負責人共同簽署。第十二條立法項目建議或者立項申請應當對下列內容作出說明:
(一)新制定、修訂或者廢止立法項目的名稱、依據、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
(三)有關法律依據和其他立法參閱資料。
報送立項申請的,還應當說明起草的工作步驟和保障。第十三條市司法行政部門對立法項目建議、立項申請可以採取實地調研、召開論證會、立法前評估、網上徵求意見等方式開展研究,並通過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聽取市人大專門委員會、市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市政協委員會以及有關單位的意見。
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向有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反饋立項建議採納情況。第十四條立項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上位法未作規定,改革發展急需,具有地方特色的項目,應當立項;
(二)上位法已有規定,但比較原則或者作出授權性規定的,應當立項;
(三)上位法正在制定、修訂的,暫緩立項;
(四)能夠綜合立項的,不單獨立項;
(五)需要規范的事項可以通過立法以外的方式解決的,原則上不予立項。
擬立項的立法項目,應當符合地方立法的許可權和范圍。第十五條法規立法規劃和法規年度立法計劃的項目建議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按照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要求及程序報送。
規章立法規劃和規章年度立法計劃草案由市司法行政部門上報市人民政府審議,通過後按照規定印發執行。
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及時跟蹤了解起草單位執行年度立法計劃的情況,加強組織、指導、協調、督促。
⑷ 昆明市旅遊業監察條例(2007年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旅遊業管理,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障旅遊者、旅遊經營者和服務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旅遊業監察和經營活動的單位、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市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旅遊業監察工作的管理,縣(市、區)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旅遊業監察工作的管理。
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旅遊監察機構根據授權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旅遊業監察業務工作,其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工商、價格、城管、公安、交通、環保、園林綠化、衛生、文化、民族、宗教、安全生產監督、質量技術監督、勞動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協同做好旅遊業監察工作。第四條旅遊業監察實行行政執法監察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監察與指導相結合、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有關旅遊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均有權舉報和投訴。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提高旅遊服務質量、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監察職責和程序第七條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履行下列監察職責:
(一)宣傳有關旅遊法律、法規、規章,倡導文明旅遊;
(二)檢查有關旅遊法律、法規、規章的執行情況;
(三)受理對違反有關旅遊法律、法規、規章行為的舉報和投訴;
(四)糾正和查處違反有關旅遊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
(五)會同有關部門督促、檢查旅遊經營者的安全生產工作,指導旅遊行業協會自主建立旅遊安全風險金救助機制;
(六)實行旅遊經營誠信公告制度;
(七)管理和監督旅遊業監察人員。第八條旅遊監察機構行使下列職權:
(一)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了解案情,製作筆錄;
(二)對旅遊經營場所進行檢查;
(三)暫扣用於違法活動的財物、旅遊業務經營許可證、導游(資格)證,依法予以處理;
(四)查閱、復制與違法經營活動有關的合同、發票、賬冊、單據、記錄、文件、業務函電和其他相關資料;
(五)依照本條例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未成立旅遊監察機構的縣(市、區),由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行使前款職權。第九條旅遊業監察採用年度審查、日常檢查、聯合檢查、電子信息檢查和案件專查等方式。第十條旅遊監察機構可以向旅遊經營者和旅遊服務人員發出《旅遊監察詢問通知書》、《旅遊監察協查通知書》、《旅遊投訴配合處理通知書》,接到通知書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要求辦理。第十一條旅遊業監察人員應當經過培訓考核,取得行政執法證後,方可從事旅遊業監察工作。第十二條旅遊業監察人員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忠於職守、秉公執法、文明監察;
(二)為從事旅遊業的單位和個人提供有關旅遊法律、法規、規章的咨詢服務;
(三)保守工作秘密和行政相對人的商業秘密;
(四)接受旅遊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和社會監督。第十三條旅遊業監察人員進行監察時,應當兩人以上共同進行,並出示有效執法證件;違者,當事人有權拒絕監察。第十四條查處違反有關旅遊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依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登記立案;
(二)調查取證;
(三)聽取申辯,符合聽證條件的,舉行聽證;
(四)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者撤銷案件決定;
(五)送達處罰決定書或者撤銷案件決定通知書。第十五條對違法行為的處罰決定,應當自立案之日起30日內作出。案情復雜的,經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延期,最長不得超過30日。第十六條旅遊業監察人員辦理旅遊監察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當事人也有權要求其迴避:
(一)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是本案當事人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旅遊監察機構人員的迴避,由旅遊監察機構負責人決定;旅遊監察機構負責人的迴避,由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決定。
⑸ 昆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刪除和停止執行涉及行政許可的地方性法規有關條文的決定
一、對條文進行修改的6件
(一)《路南石林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
1.條例名稱修改為:「石林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
2.第三十五條修改為:「在石林風景區進行經營活動,必須在石林風景區管理機構指定的地點守法經營,文明經商,不得游動叫賣和強行兜售商品。」
(二)《昆明市限制養犬的規定》
第十二條修改為:「專門從事犬類銷售、舉辦營業性展覽,開辦為犬類服務的商店、醫療單位等,應當依法辦理工商登記和按有關法律規定辦理公安、衛生等部門的其他手續,按指定地點和要求進行經營活動。養犬人出售其大的,應當到指定地點交易。違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三)《昆明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第二十三條修改為:「優秀近代建築物、構築物的維修,屬文物保護單位的,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屬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應當報登記的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准;屬掛牌、登錄保護的,應當報市規劃行政部門批准。」
(四)《昆明市森林防火規定》
第十八條第一款修改為:「森林防火期內,在林區和林緣地帶確需野外用火的,須經審查批准,領取用火許可證後方可用火。」
(五)《昆明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
1.第六條第(三)項修改為:「制定客運出租汽車營運條件審查標准;」
2.第二章標題修改為:「經營權、許可憑證管理」
3.第十條修改為:「符合經營條件的,應當向市城管局申請核發車輛營運許可憑證和駕駛員服務證。」
同時,與「駕駛員服務證」相對應的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二)項、第十四條、二十九條第(一)項、第三十三條第(二)項、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也相應修改。
(六)《昆明市城鎮綠化條例》
第二十五條修改為:「工程建設項目的附屬綠化工程應當在主體工程竣工後兩個月內完成。由對工程建設項目進行審批的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竣工驗收。」二、刪除條文的5件
(一)《昆明市中小學幼兒園場地校舍建設保護條例》
刪除第八條第五款。
(二)《昆明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刪除第十九條。
(三)《昆明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
刪除第三十五條。
(四)《昆明市城市道路管理條例》
1.刪去第十二條第二款最後一句。
2.刪除第十六條。
(五)《昆明市城鎮綠化條例》
1.刪除第二十四條。
2.刪除第三十七條。三、停止執行的5件
(一)《昆明市殯葬管理條例》
停止執行第十三條。
(二)《昆明市城市房地產交易管理條例》
停止執行第二十八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七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三條。
(三)《昆明市機動車輛營運行業治安管理條例》
停止執行第六條、第七條。
(四)《昆明市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停止執行第二十六條、第三十條。
(五)《昆明市特種行業和公共場所治安管理條例》
停止執行第六條、第七條。
本決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決定停止執行的條款,有上位法的,按上位法執行。
上述地方性法規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後,依法重新公布。
⑹ 昆明市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制止亂收費、維護國家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管理條例》、《雲南省預算外資金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行政事業性收費是行政性收費和事業性收費的統稱。
行政性收費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以及其他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職權的單位進行行政管理活動,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省人民政府及其省財政、物價部門的有關規定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收取的費用。
事業性收費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服務,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省人民政府及其省財政、物價部門的有關規定收取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補償性費用。
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收費許可證》制度。第三條市、縣(市)區級人民政府對行政事業收費工作實行統一領導,物價、財政部門根據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市屬范圍內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工作,組織本條例的實施;各級審計、監察、銀行以及收費單位的業務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行政事業性收費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本市市屬范圍內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適用本條例。第二章管理機構與職責第五條市、縣(市)區兩級人民政府的物價部門在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中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落實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配合同級財政部門對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立項、調整項目報告進行初審,分別報上一級財政、物價部門。
(三)負責同級收費單位《行政事業性收費許可證》(以下簡稱《收費許可證》)的管理工作。
(四)在同級財政部門的配合下,負責初審同級收費單位或下級物價、財政部門調整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標準的報告,報上一級物價、財政部門。
(五)負責同級收費單位執收人員培訓、考核、發證工作。
(六)受同級人民政府委託糾正下級政府、同級政府部門越權制定收費項目或標準的行為。
(七)指導、協調、監督同級各行政事業收費單位做好收費管理工作。
(八)查處同級收費單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及本條例規定的行為。第六條市、縣(市)區兩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在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落實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在同級物價部門配合下,對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立項工作進行初審,分別報上一級財政、物價部門。
(三)負責同級收費單位《行政事業性收費專用收款收據》的管理。
(四)按國務院、省人民政府及其財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負責同級行政事業單位行政事業性收費資金的財務管理。
(五)會同有關部門對同級收費單位違反《雲南省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管理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第三章收費管理第七條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必須依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設置,除中央的管理許可權外實行省一級統一審批,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無權制定收費項目、標准和擴大收費范圍、改變收費標准。第八條各縣(市)區、市級各部門申請設置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須報市財政部門,由市財政部門會同市物價部門初審後,分別報省財政主管部門、省物價主管部門審批。
制定和調整收費標准,須報市物價部門,由市物價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初審後,分別報省物價主管部門、省財政主管部門審批。第九條申請設置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或制定、變更收費標准,應提交有關申請文件。申請文件應當註明擬設置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依據和理由、對象、標准、范圍等。第十條《收費許可證》依據國務院及國家物價、財政主管部門和省人民政府及省物價、財政主管部門審定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核發。第十一條申請辦理《收費許可證》,由收費單位填寫申請表,並提交以下文件和資料:
(一)收費項目所依據的現行法律、法規或按收費管理許可權批準的有效文件。
(二)收費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及其他有關資料。第十二條市、縣(市)區級物價部門接到收費單位提交的申請表及有關文件、資料之日起十日內進行審核並作出以下處理:
(一)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填發《收費許可證》。
(二)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不予填發《收費許可證》,並告知理由。
(三)申請單位提交的有關文件、資料不齊備的,應在規定期限內補齊有關文件或資料,逾期的,視為未申請。
⑺ 昆明市機動車客運行業治安管理條例(2010)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機動車客運行業治安管理,保障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維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公共汽車、客運出租汽車、租賃車行和其它小型機動車客運的經營者、從業人員、行業協會以及乘客、租用者,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對機動車客運行業的治安管理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的原則,實行治安備案制度。第四條市、縣(市、區)公安部門是機動車客運行業治安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
交通、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機動車客運行業治安管理工作。第五條客運機動車相關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協助公安部門做好機動車客運行業的治安管理工作。
機動車客運行業的經營者、從業人員應當加強治安防範,並協助公安部門做好治安管理工作。對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管理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治安備案第六條從事機動車客運的經營者應當在取得經營資格後10個工作日內,持下列材料到當地公安部門備案。
(一)工商營業證照;
(二)客運車輛及從業人員的相關信息資料。第七條對備案材料齊全的予以備案,對客運車輛發放由昆明市公安局統一印製的治安備案標識,治安備案不得收取費用。第八條機動車客運行業從業人員從業時,應當向當地公安部門備案並提供下列材料:
(一)本人居民身份證或者戶口簿、居住證等有效證件;
(二)駕駛證和從業資格證;
(三)所屬單位相關證明。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經相關部門批准後7日內到公安部門重新備案:
(一)變更單位名稱或者法定代表人;
(二)增減經營網點;
(三)增減車輛或者改變車身顏色;
(四)車輛過戶;
(五)變更聯系地址或者營運路線;
(六)終止客運。第三章治安管理第十條公安部門應當與機動車客運經營者簽訂《治安責任書》,落實治安管理責任制。第十一條公安部門在機動車客運行業治安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職責:
(一)處置機動車客運經營者、從業人員在營運中的報警求助;
(二)處理客運機動車營運中發生的治安、刑事案件;
(三)指導經營者、從業人員落實治安防範措施,提出治安安全隱患整改意見;
(四)建立動態管理機制,發布治安備案信息;
(五)組織從業人員進行治安安全防範教育培訓。第十二條機動車客運經營者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建立健全治安保衛組織和治安管理制度,配備治安保衛人員;
(二)制定、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
(三)向乘客宣傳文明乘車、安全乘車知識;
(四)對從業人員進行治安防範和遵紀守法教育,落實治安防範措施,消除治安隱患;
(五)在客運機動車輛、場(站)安裝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報警監控設備,確保安全運行。第十三條客運機動車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保持車輛機械性能良好;
(二)配備救生、消防等安全防護器具並保持完好;
(三)車窗上不得粘貼有色膜、反光紙等有礙安全的物件;
(四)保持治安備案標識完整。第十四條機動車客運行業的從業人員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宣傳安全乘車常識,維護乘車秩序,安全行車,文明客運;
(二)發現乘客攜帶易燃、易爆、管制器具等危險、違禁物品上車的,予以制止,制止不聽的,及時報告公安部門;
(三)跨備案區域客運的,及時向所屬單位治安保衛部門報告;
(四)客運中發生治安、刑事案件,及時報警,並協助公安部門維護案發現場秩序;
(五)對乘客和租用者遺失在車上的財物,除可以及時歸還失主的,送交行業主管部門或者公安部門;
(六)參加公安部門組織的治安防範教育培訓;
(七)不得在客運機動車輛上擅自安裝無線對講裝置。第十五條乘客及租用者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治安管理規定,服從治安管理;
(二)不得攜帶易燃、易爆、管制器具等危險、違禁物品乘車;
(三)不得損壞客運機動車輛的安全防護設施、設備以及治安備案標識。
⑻ 昆明市特種行業和公共場所治安管理條例(2013)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加強特種行業和公共場所的治安管理,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國務院《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特種行業是指:
(一)旅館業;
(二)公章刻制業、印刷業;
(三)典當業、寄售業、廢舊金屬收購業、舊機動車交易業等舊貨業;
(四)機動車維修業;
(五)開鎖服務業;
(六)其他依法納入治安管理的特種行業。
本條例所稱的公共場所是指:
(一)營業性歌舞游藝場所;
(二)營業性休閑服務場所;
(三)營業性康體服務場所;
(四)其他依法納入治安管理的公共場所。第三條市公安機關是本市特種行業和公共場所治安管理的主管部門,縣(市、區)公安機關具體負責轄區內特種行業和公共場所的治安管理。
工商、文廣體、旅遊、衛生、工信、商務、交運、質監、園林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執法聯動機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特種行業和公共場所的監督管理。第四條特種行業和公共場所的治安管理,堅持管理與服務、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第二章許可與備案第五條從事旅館業、公章刻制業、典當業、生產性廢舊金屬收購業和開鎖服務業經營的,應當依法取得公安機關頒發的《特種行業治安許可證》。第六條申領《特種行業治安許可證》,應當向經營所在地縣級公安機關提供下列書面材料:
(一)開辦申請;
(二)經營場所的合法證明材料;
(三)經營場所地理位置和內部結構平面示意圖;
(四)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和從業人員的身份證明;
(五)安裝安全技術防範設施和治安信息報送設備的證明材料;
(六)安全管理制度;
(七)依法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對材料齊全、符合條件的,公安機關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核發《特種行業治安許可證》。第七條開鎖服務業從業人員需經公安機關採集信息和治安培訓。
利用開鎖技術實施違法犯罪活動受過行政、刑事處罰的人員,不得從事開鎖經營活動。第八條經營印刷業、寄售業、非生產性廢舊金屬收購業和機動車維修業、舊機動車交易業等特種行業以及營業性歌舞游藝場所、營業性休閑服務場所、營業性康體服務場所等公共場所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之日起15日內,向經營所在地的縣級公安機關備案,並提供下列書面材料:
(一)營業執照和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
(二)經營場所地理位置和內部結構平面示意圖;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和從業人員的身份證明。第九條變更特種行業和公共場所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15日內到公安機關辦理相關手續。第十條禁止租借、轉讓、買賣、塗改、偽造《特種行業治安許可證》。第三章治安管理第十一條公安機關在特種行業和公共場所治安管理中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和條件實施行政許可;
(二)督促、指導治安責任單位落實治安保衛組織、人員,建立治安防範制度,落實各項治安防範措施;
(三)組織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和從業人員的專項治安培訓;
(四)檢查治安、安全情況,發現隱患及時提出整改意見,並督促整改;
(五)及時查處治安、刑事案件,處理治安危害事故;
(六)接受報警和緊急求助,並及時處理;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二條經營旅館業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執行住宿登記、會客登記、貴重物品保管和值班巡查等制度;
(二)不得存放危險物品和違禁物品;
(三)不得從事色情、賣淫、嫖娼、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或者為其提供條件。第十三條經營公章刻制業、印刷業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承製公章的,查驗送制人的有效證件和公安機關的准刻證明,予以登記;嚴格按照規定的規格、式樣、文字和數量刻制,並符合國家行業標准和質量規范;
(二)不得承接法律、法規和規章明令禁止的印刷業務;
(三)建立並執行承印驗證登記、監印、監銷、保管、保密和發貨等制度;
(四)承接特種印件印刷業務時,查驗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的准印證明。
⑼ 昆明市禁止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禁止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保護消費者、生產者和銷售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商品生產、銷售活動的生產者、銷售者以及為商品生產、銷售提供條件和方便的相關者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生產者是指製作、加工產品或者委託他人製作加工產品以及對製作加工產品進行監制的單位和個人;銷售者是指銷售商品或者委託他人銷售商品的單位和個人;相關者是指為商品生產、銷售提供條件和方便的單位和個人。第三條本條例由昆明市技術監督行政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縣(市)區技術監督行政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條例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
衛生、公安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積極配合,密切協作,依法履行禁止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職責。第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舉報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行為。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為其保密,對舉報有功人員,受理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第二章生產者、銷售者、相關者的責任第五條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對其生產、銷售的商品質量負責。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商品:
(一)冒充他人注冊商標或者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
(二)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產地、廠名、廠址的,以及無商品產地、廠名、廠址的;
(三)偽造或者冒用許可證編號、名優標志、認證標志、「採用國際標准標志」、免檢標志的;
(四)過期、失效、變質的或者有使用期限規定但未標注或者未如實標注的;
(五)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標準的;
(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舊充新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七)國家明令淘汰的;
(八)用不合格原材料配製或者用不合格配件組裝的;
(九)標明的技術指標或者產品名稱與實際明顯不符合的;
(十)劇毒、易燃等危險品未標明警示標志的。第六條凡國家實行生產(製造)許可證制度的產品,未取得生產(製造)許可證的,生產者不得生產,銷售者不得銷售。第七條禁止傳授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方法。第八條禁止偽造、篡改或者冒用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的檢驗結論及其他質量證明。第九條生產者、銷售者不得故意采購假冒偽劣商品。第十條生產者必須對產品進行檢驗,不得為不合格產品簽發合格證,或者冒充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簽發合格證。不合格產品不得出廠、銷售。
不涉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質量達不到標准規定或者等級,但按照行業技術標准或者質量分等規定,仍有使用價值的,必須在該商品或者其包裝的顯著位置標明「處理品」、「次品」、「等外品」等字樣,方能出廠、銷售。第十一條銷售者必須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無檢查、檢驗能力的,尤其對有假冒偽劣嫌疑的商品,應當送法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進行檢驗,發現假冒偽劣商品,應當及時向有關管理部門舉報。第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故意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者提供場地、設備、資金以及其他方便條件。場地或者設備出租者發現承租者利用場地、設備進行假冒偽劣商品生產或者銷售的,應當向有關管理部門舉報。第十三條倉儲保管者和運輸者不得故意儲存、運輸假冒偽劣商品。倉儲保管者和運輸者保管、運輸商品,發現假冒偽劣商品時,應當拒絕保管和運輸,並向有關管理部門舉報。第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印製和銷售假冒商品商標標識,假冒名優標志、認證標志、免檢標志等質量標志。對印製注冊商標標識、名優標志、認證標志、免檢標志或者含上述內容的包裝物和銘牌的,承印者應當查驗有關證明文件,並建立檔案。委託人不能提供有效證明文件的,承印者不得承印。第十五條在服務性經營中不得使用假冒偽劣商品。第三章監督與管理第十六條技術監督部門應當依法以抽查方式對商品質量進行監督檢查,並公布假冒偽劣商品生產者、銷售者、相關者的姓名、字型大小、地址、企業法人代表或者負責人的姓名、假冒偽劣商品名稱和檢測結果。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市場和商標進行管理。
⑽ 昆明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2018)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強城市軌道交通管理,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維護乘客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城市軌道交通,是指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等城市軌道公共客運交通系統。
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包括路基、軌道、隧道、橋梁、車站、通道、通風亭、冷卻塔、車輛、機電設備和車輛段、控制中心、供電系統、通信信號系統、消防系統、供排水系統及其附屬設施等。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投資、運營、綜合開發、設施設備保護及其相關的管理活動。第四條城市軌道交通屬於公益性公用事業,遵循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統籌規劃、優先發展、集中管理、安全便捷、規范運營的原則。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城市軌道交通工作的領導,建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管理協調機制,設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發展專項資金,並將運營補貼和公共安全防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城市軌道交通沿線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開發(度假)園區管委會應當配合做好城市軌道交通保護區管理、車站周邊綜合治理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工作。第六條市住房城鄉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監督管理工作;市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的監督管理工作;市公安機關負責維護城市軌道交通治安秩序,對城市軌道交通的反恐防範和安全檢查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市發展改革、國資、規劃、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城管綜合執法、衛生健康、人防等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市軌道交通的監督和管理工作。第七條經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營單位負責本市城市軌道交通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並依照本條例對擾亂和損害城市軌道交通范圍內公共場所的運營秩序、環境衛生的行為實施監督管理。第八條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部門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營單位,應當開展軌道交通安全、文明出行的宣傳和教育,提高軌道交通參與者的安全意識。
社會公眾應當遵守軌道交通運營相關管理規定,對違反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和危害軌道交通安全的行為,有權進行勸阻、舉報。
報刊、廣播電視、網站等新聞媒體應當配合做好軌道交通安全、文明出行的宣傳教育工作。第二章規劃建設和投資管理第九條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應當納入城鄉總體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第十條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編制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並將其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發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編制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並按照規定報批。
經批準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規定的審批程序報批。
編制城市軌道規劃應當聽取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和社會各方意見,統籌不同線路之間以及與其他交通方式之間的換乘銜接,按照科學合理、疏密有度、高效便捷的原則設置站點。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軌道交通及其配套設施用地納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用地的土地徵收(用)范圍。
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和開發(度假)園區管委會負責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用地的徵收(用)工作。
市自然資源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協調辦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用地報批手續。第十二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活動,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家和省、市規定的技術標准。
城市軌道交通涉及公共安全方面的設施設備和場地、用房以及無障礙設施等,應當與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第十三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使用地下、地上空間的,其上方、周邊相鄰土地和建(構)築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配合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第十四條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涉及供電、供水、供氣、排水、通信等管線的,有關部門和產權單位應當配合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營單位做好勘察、施工工作,提供檔案資料並現場技術交底。第十五條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應當採取安全防範措施,防止和減少對已有建(構)築物、管線及其他設施的影響,保障其安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營單位或者施工單位對已有的建(構)築物、管線及其他設施造成實際損害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