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自由裁量權
1. 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有哪些
法律分析:適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應當遵循處罰法定的原則;適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應當遵循程序正當原則,嚴格遵守行政處罰的法定程序;適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應當遵循教育和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十一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第十二條 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前款規定的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規定行政處罰。
2. 什麼是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
您好!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原則和范圍內有選擇餘地的處置權利。它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客觀存在的,有法律、法規授予的職權。
根據現行行政法律、法規的規定,可將自由裁量權歸納為以下幾種:
1、在行政處罰幅度內的自由裁量權:即行政機關在對行政管理相對人作出行政處罰時,可在法定的處罰幅度內自由選擇。它包括在同一處罰種類幅度的自由選擇和不同處罰種類的自由選擇。例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4條規定了違反本條規定的「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也就是說,即可以在拘留、罰款、警告這三種處罰中選擇一種,也可以就拘留或罰款選擇天數或數額。
2、選擇行為方式的自由裁量權:即行政機關在選擇具體行政行為的方式上,有自由裁量權的權力,它包括作為與不作為。例如,《海關法》第21條第3款規定:「前兩寬所列貨物不宜長期保存的,海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前處理。」也就是說,海關在處理方式上(如變價、冰凍等),有選擇的餘地,「可以」的語義包涵了允許海關作為或不作為。
3、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限的自由裁量權:有相當數量的行政法律、法規均未規定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時限,這說明行政機關在何時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上有自由選擇的餘地。
4、對事實性質認定的自由裁量權:即行政機關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行為性質或者被管理事項的性質的認定有自由裁量的權力。例如,《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理》第21條第(3)項規定:「在漁港內的航道、港池、錨地和停泊區從事有礙海上交通安全的捕撈、養殖等生產活動的」可給予警告式或罰款。這里的生產活動對海上交通安全是否「有礙」,缺乏客觀衡量標准,行政機關對「有礙」性質的認定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
5、對情節輕重認定的自由裁量權:我國的行政法律、法規不少都有「情節較輕的」、「情節嚴重的」這樣語義模糊的詞,又沒有規定認定情節輕重的法定條件,這樣行政機關對情節輕重的自由裁量權。
6、決定是否執行的自由裁量權:即對具體執行力的行政決定,法律、法規大都規定有行政機關決定是否執行。例如,《行政訴訟法》第66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在法定期限內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這里的「可以」就表明了行政機關可以自由裁量。
謝謝閱讀!
3. 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指什麼
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原則和范圍內有選擇餘地的處置權利。它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客觀存在的,由法律、法規授予的職權。《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了人民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原則,人民法院通過行政訴訟依法對被訴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使司法審查權,審查的主要內容是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而不是不適當性。
4. 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是什麼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准:(1)在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的時候,必須要符合事實的情理,要做到公平公正的態度,並且還要出於善意的目的。(2)在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的時候,必須要以正當的目的為出發點。(3)在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的時候,一定要遵循法律規定,做到合法行使。
法律依據:《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辦法及具體細則》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是指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時,依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在職權范圍內選擇對當事人是否進行處罰以及處罰種類、幅度的許可權。
5. 自由裁量權在行政處罰中的適用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原則和范圍內有選擇餘地的處置權利。它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客觀存在的,由法律、法規授予的職權。
自由裁量權的濫用,一是不利於社會秩序的穩定。因為濫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處理問題隨意性很大,反復無常,不同情況相同處理,相同情況不同對待,引起群眾懷疑、不信任,產生對立情緒,不配合執法,行政違法行為增多,導致經濟秩序的不穩定;二是助長特權思想,滋生腐敗,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但是,社會事務是復雜的,對於偶發的事務,具體工作人員首次處理,法律雖然規定了原則,工作人員的判斷標准可能會與公眾標准發生偏差,工作人員認為是公正的,公眾可能認為不公正;特別是在公正標准沒有形成之前,對於偶發的、復雜的事務的公正處理,是很難把握的。因此,自由裁量權的濫用,在客觀上也是不可避免的。正因為自由裁量權可能會被濫用,所以對自由裁量權必須進行控制。
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准:
(1)在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的時候,必須要符合事實的情理,要做到公平公正的態度,並且還要出於善意的目的。
(2)在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的時候,必須要以正當的目的為出發點。
(3)在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的時候,一定要遵循法律規定,做到合法行使。
法律依據:《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辦法及具體細則》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是指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時,依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在職權范圍內選擇對當事人是否進行處罰以及處罰種類、幅度的許可權。
6. 自由裁量權一般不包括哪些內容
自由裁量權一般不包括:
1、在行政處罰幅度內的自由裁量權:即在法定的處罰幅度內自由選擇。它包括在同一處罰種類幅度的自由選擇和不同處罰種類的自由選擇;
2、選擇行為方式的自由裁量權:即行政機關在選擇具體行政行為的方式上,有自由裁量權的權力,它包括作為與不作為;
3、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限的自由裁量權:有相當數量的行政法律、法規均未規定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時限,這說明行政機關在何時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上有自由選擇的餘地;
4、對事實性質認定的自由裁量權:即行政機關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行為性質或者被管理事項的性質的認定有自由裁量的權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十八條
國家在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文化市場、交通運輸、應急管理、農業等領域推行建立綜合行政執法制度,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
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機關行使。
7. 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細則
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是指行政機關的工作人民,在進行行政處罰時,在行政處罰的幅度內,根據處罰的情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為了防止處罰人員濫用這個權利,因而對其是有限制規定的:
1、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公正、善意、合乎情理;
2、要有正當目的的存在;
3、給予的處罰需要跟違法情形相適宜。一般行政內部是有具體的規章限制其自由裁量權的。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1、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2、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3、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4、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在行政機關負責人作出決定之前,應當由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的人員進行審核。行政機關中初次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八條 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在行政機關負責人作出決定之前,應當由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的人員進行審核。行政機關中初次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8. 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危害有哪些什麼叫行政自由裁量權
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危害如下:
1、「同案不同罰」,「合法不合理」。
2、「關系案」、「情感案」、「態度案」屢屢發生。
3、「討價還價」,失去了執法的嚴肅性。
4、謀取私利,嚴重破壞了執法環境。
5、主動「權力尋租」,直接導致違紀違法的職務犯罪。
行政自由裁量權是指行政主體依據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許可權,基於法律、法規及行政的目的和精神,針對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自由選擇而作出的公正而合理的行政決定的權力。
細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以使其在合法性的基礎上,更具有合理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僅是行政執法實踐的迫切需要,也是行政相對人久己盼望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8)行政法自由裁量權擴展閱讀:
自由裁量權具體表現
一、行政處罰
即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處罰時,可在法定的處罰幅度內自由選擇,包括在處罰種類幅度的自由選擇和處罰種類的自由選擇。
二、行為方式
即行政機關選擇具體行政行為的方式時,自由裁量作為與不作為。
三、時限方面
如《行政處罰法》第42條第2項「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7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只要符合「聽證的7日前」,具體哪一天通知,行政機關可自行決定。這說明行政機關在何時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上有自由選擇的餘地。
四、事實性質認定
即行政機關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行為性質或者被管理事項的性質的認定有自由裁量的權力。
無、情節輕重認定
如中國的行政法律、法規不少都有「情節較輕的」、「情節較重的」「情節嚴重的」這樣的詞語,在沒有規定認定情節輕重的法定條件時,行政機關對情節輕重的認定就有自由裁量權。
9. 什麼是行政自由裁量權
行政自由裁量權是指行政主體依據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許可權,基於法律、法規及行政的目的和精神,針對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自由選擇而作出的公正而合理的行政決定的權力。
在行政審判實踐中,對如何認識行政自由裁量權、如何制約行政自由裁量權及如何加強和完善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審查等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
(9)行政法自由裁量權擴展閱讀:
自由裁量權具體表現為:
1、行政處罰
即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處罰時,可在法定的處罰幅度內自由選擇,包括在處罰種類幅度的自由選擇和處罰種類的自由選擇。
2、行為方式
即行政機關選擇具體行政行為的方式時,自由裁量作為與不作為。
3、時限方面
如《行政處罰法》第42條第2項「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7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只要符合「聽證的7日前」,具體哪一天通知,行政機關可自行決定。這說明行政機關在何時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上有自由選擇的餘地。
4、事實性質認定
即行政機關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行為性質或者被管理事項的性質的認定有自由裁量的權力。
5、情節輕重認定
如中國的行政法律、法規不少都有「情節較輕的」、「情節較重的」「情節嚴重的」這樣的詞語,在沒有規定認定情節輕重的法定條件時,行政機關對情節輕重的認定就有自由裁量權。
6、決定是否執行方面,即對具體執行的行政決定,法律、法規大都規定由行政機關決定是否執行。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後三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迴避;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理;
(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七)聽證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
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10. 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是什麼
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原則和范圍內有選擇餘地的處置權利。它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客觀存在的,由法律、法規授予的職權。自由裁量權的分類:根據現行行政法律、法規的規定,可將自由裁量權歸納為以下幾種:1、在行政處罰幅度內的自由裁量權:即行政機關在對行政管理相對人作出行政處罰時,可在法定的處罰幅度內自由選擇。它包括在同一處罰種類幅度的自由選擇和不同處罰種類的自由選擇。2、選擇行為方式的自由裁量權:即行政機關在選擇具體行政行為的方式上,有自由裁量權的權力,它包括作為與不作為。3、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限的自由裁量權:有相當數量的行政法律、法規均未規定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時限,這說明行政機關在何時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上有自由選擇的餘地。4、對事實性質認定的自由裁量權:即行政機關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行為性質或者被管理事項的性質的認定有自由裁量的權力。5、對情節輕重認定的自由裁量權:我國的行政法律、法規不少都有「情節較輕的」、「情節嚴重的」這樣語義模糊的詞,又沒有規定認定情節輕重的法定條件,這樣行政機關對情節輕重的自由裁量權。6、決定是否執行的自由裁量權:即對具體執行力的行政決定,法律、法規大都規定有行政機關決定是否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