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殘疾二級勞動法
A. 精神殘疾二級
法律分析: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精神殘疾二級指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間,適應行為重度障礙;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與人交往,只與照顧者簡單交往,能理解照顧者的簡單指令,有一定學習能力。監護下能從事簡單勞動。能表達自己的基本需求,偶爾被動參與社交活動。需要環境提供廣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法律依據:
《殘疾人殘疾分類和分級》國家標准(GB/T26341-2010)
5.7.3精神殘疾二級
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間,適應行為重度障礙;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與人交往,只與照顧者簡單交往,能理解照顧者的簡單指令,有一定學習能力。監護下能從事簡單勞動。能表達自己的基本需求,偶爾被動參與社交活動。需要環境提供廣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B. 精神2級殘疾證享受哪些待遇
法律分析:二級殘疾證可享受的待遇包括:1.搭乘火車、飛機,優先購票和搭乘;2.市內公共汽車免費;3.其隨身必備的輔助器具免費攜帶。殘疾人專用交通工具可就近免費停放;4.盲人讀物普通郵件免費寄遞;5.殘疾人就醫,優先掛號、就診,盲人、雙下肢殘疾人、多重殘疾人免交掛號費;6.殘疾人免費進入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宮)等場所;使用收費公廁免費;7.影劇院、體育場(館)提供半價優惠;8.鄉鎮、街道以上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及各類企業按本單位在職職工1.5%的比例,安置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在招聘、招工時,給予優先錄用,並在工作、工種上給予照顧,實行同工同酬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四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通過多種渠道給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會救助。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後生活仍有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家庭,應當採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各級人民政府對貧困殘疾人的基本醫療、康復服務、必要的輔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換,應當按照規定給予救助。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第五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殘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便利和優惠。殘疾人可以免費攜帶隨身必備的輔助器具。盲人持有效證件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電車、地鐵、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盲人讀物郵件免費寄遞。國家鼓勵和支持提供電信、廣播電視服務的單位對盲人、聽力殘疾人、言語殘疾人給予優惠。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增加對殘疾人的其他照顧和扶助。
C. 殘疾證2級 是不是能夠達到 喪失勞動能力的標准謝謝!
二級殘疾人不是全部屬於無勞動能力,要看情況而定。
二級殘疾就是二級傷殘的俗稱。1996年,國家發布了《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這是工傷鑒定的國家標准,標准共分十級。
其中,符合標准二級至四級的為全部喪失勞動能力,五級至六級的為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七級至十級的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無勞動能力是指高於(低於)法定勞動年齡(男60歲,女55歲以上,16歲以下未成年人),或因殘、因病及其他原因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無勞動能力殘疾是指依據國家殘疾人評定標准評定的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肢體一、二級殘疾。
(3)精神殘疾二級勞動法擴展閱讀
殘疾人民生兜底保障重點政策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生活困難、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經個人申請,可按照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2、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為低保家庭中的殘疾人提供生活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可逐步擴大到低收入殘疾人及其他困難殘疾人。為一級、二級且需要長期照護的各類重度殘疾人提供護理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可擴大到非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或其他殘疾人。
3、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逐步實現0—6歲視力、聽力、言語、智力、肢體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免費得到手術、輔助器具適配和康復訓練等服務。
4、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補貼
有條件的地方對殘疾人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給予補貼。
5、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補貼
有條件的地方對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給予補貼。
6、困難殘疾人社會保險個人繳費資助
對符合條件的貧困和重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予以資助。
7、重度殘疾人醫療報銷制度
積極做好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醫療救助工作,鼓勵地方探索提高重度殘疾人大病保障水平,完善殘疾人醫保結算、救助流程。
8、盲人、聾人特定信息消費支持
對盲人、聾人有線(數字)電視費用、寬頻和手機上網流量費用等給予優惠照顧。
9、陽光家園計劃
支持日間照料機構和專業托養服務機構為100萬人次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護理照料、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訓練、職業康復、勞動技能培訓、輔助性就業等服務。
D. 勞動法中關於殘疾人得規定
《勞動法》第十四條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勞動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網路-殘疾人就業條例
E. 三級殘疾補助標准
(一)對享受低保待遇的殘疾人,按照每月100元的標准給予生活補助。
(二)對未享受低保待遇的、失業且無穩定性收入的殘疾程度為一級、二級、三級的精神殘疾人和智力殘疾人;
殘疾程度為一級、二級的肢體殘疾人和視力殘疾人,按其戶籍類別參照城市或農村低保標准按月給予生活補助。
(三)對未享受低保待遇的、失業且無穩定性收入的殘疾程度為四級的精神殘疾人和智力殘疾人,殘疾程度為三級、四級的肢體殘疾人和視力殘疾人;
殘疾程度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的言語殘疾人和聽力殘疾人,按照每月100元的標准給予生活補助。
【法律依據】《社會保險法》第二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F. 精神二級傷殘國家補助標准
【法律分析】
二級精神殘疾的補助標準是每人每年八百元。具體的補助標准由各省級人民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殘疾人生活保障需求、長期照護需求統籌確定,並適時調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領導,綜合協調,並將殘疾人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
相關部門制定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綱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綱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使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殘疾人工作的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事業的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密切聯系殘疾人,聽取殘疾人的意見,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殘疾人工作。
G. 什麼樣的精神病可定二級精神殘疾人證有民事行為能力嗎
二級精神病不是以什麼樣的精神病來做鑒定標準的,而是綜合病人在個人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生活職能表現、對家人的關心與責任心、職業勞動能力、社交活動能力這幾項中的表現來判定的。同時並非所有的二級精神殘疾人均意味著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具體需要到相關的鑒定機構去做出鑒定結果。
1、精神殘疾二級:適應行為重度障礙;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與人交往,只與照顧者簡單交往,能理解照顧者的簡單指令,有一定學習能力。監護下能從事簡單勞動。能表達自己的基本需求,偶爾被動參與社交活動;需要環境提供廣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二級精神殘疾至少是不具備大部分民事行為能力,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只能從事與其智力狀況和辨識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相適應的民事行為。
2、《民法總則》第二十一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7)精神殘疾二級勞動法擴展閱讀
1、 精神病證實際是《殘疾證》,也就是精神殘疾人證,辦理精神《殘疾證》的程序是:
監護人和病人戴著四張近期二吋免冠照片,和身份證以及復印件兩份,到戶籍所在鄉鎮,街道民政機構拿申請表,到指定的精神殘疾鑒定部門鑒定、測評、得出結論、評定等級、填表、密封後自己帶回,交回原來發申請表的鄉鎮或街道民政,其結果他們拆封後會告知你的。
如辦理成功,一個月後省市殘聯就會發給病人殘疾人證(精神病症)殘疾證。
2、二級精神殘疾的補助資金是每人每年800元
《殘疾人保護法》第41條規定,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困難的殘疾人,通過各種渠道給予補助和救濟,國家和社會對無勞動能力的、無法定撫養人、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按規定供養、救濟。
3、殘疾人二級,屬重度殘疾,申請低保評估家庭收入時按無勞動能力認定。是否能申辦低保以及低保救助金額的多少,主要看家庭收入情況。
4、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經過公示、初審、復審、審批等相關環節後,方可領取補貼,殘疾人兩項補貼實行半年審核制度,即每年1月和7月,由本人或其監護人持殘疾人證、身份證到戶籍所在地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填寫表格,辦理繼續享受補貼的審核手續。
H. 二級精神殘疾補助標准
二級精神殘疾的補助標准為每人每年800元。
各級人民政府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通過多種渠道給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會救助。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後生活仍有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家庭,應當採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各級人民政府對貧困殘疾人的基本醫療、康復服務、必要的輔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換,應當按照規定給予救助。
通常國家的補貼是根據當地的經濟水平以及人均收入等因素進行計算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六條 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各項社會保障的權利。
政府和社會採取措施,完善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保障和改善殘疾人的生活。
第四十七條 殘疾人及其所在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社會保險。
殘疾人所在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殘疾人家庭,應當鼓勵、幫助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
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第四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無勞動能力、無扶養人或者扶養人不具有扶養能力、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按照規定予以供養。
國家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舉辦殘疾人供養、托養機構。
殘疾人供養、托養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侮辱、虐待、遺棄殘疾人。
第四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通過多種渠道給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會救助。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後生活仍有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家庭,應當採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各級人民政府對貧困殘疾人的基本醫療、康復服務、必要的輔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換,應當按照規定給予救助。
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I. 精神二級殘疾人有什麼待遇
摘要 親,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二級精神殘疾的補助資金是每人每年800元。殘疾人二級,屬重度殘疾,申請低保評估家庭收入時按無勞動能力認定。
J. 精神殘疾二級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法律分析:精神殘疾二級一般不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獨立的事實民事法律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