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法是否具有溯及力
❶ 《民法總則》施行後,三年的訴訟時效是否具有溯及力,如何適用
1、《民法總則》實施時舊法訴訟時效已屆滿的,無溯及力
從訴訟時效作為消滅時效的性質來看,此時請求權人的時效利益事實上已經享受完畢,訴訟時效已因此而歸於消滅,不可能因新法的實施而使已消滅的時效重新「激活」。
從實踐效果來看,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賦予請求權人重新計算時效的權利,就會產生一種不符合邏輯的結果:即在前後兩段時效未屆滿的期間(從舊時效產生到舊時效屆滿、從《民法總則》實施到新時效屆滿)中間還存在一段時效已屆滿的時間(從舊時效屆滿到《民法總則》實施),而且也不符合訴訟時效制度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穩定現存社會秩序的制度本意。因此,在該情況下以不賦予請求權人溯及保護為宜。
2、《民法總則》實施時舊法訴訟時效未屆滿的,有溯及力
此時請求權人的時效利益還未享受完畢,其訴訟時效仍在延續計算中。因新法的實施而使正在進行中的時效按照新的標准重新計算,這並不違反消滅時效的本質屬性,也不會產生第一種情況中不合邏輯的結果,具有可溯及的前提和基礎。由於新時效的期間長度長於舊時效,從有利於保護權利人的角度,也具有可溯及的現實性。
(1)訴訟法是否具有溯及力擴展閱讀:
涉及新訴訟時效起算點的溯及力:
《民法總則》對訴訟時效起算點的新規定可能造成的情況是,在《民法總則》實施時,請求權如果按照舊法起算點計算,訴訟時效已屆滿,但如果按照《民法總則》起算點計算,訴訟時效未屆滿,甚至還不能開始計算
存在訴訟時效中斷時的溯及力:
訴訟時效的中斷一般產生於存在法定事由的某個時點,對於該時點的法律效果,《民法通則》第140條與《民法總則》第195條均規定「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存在訴訟時效中止時的溯及力:
訴訟時效的中止一般是一個時段,在該時段兩端分別存在起點與終點,在終點上發生訴訟時效的繼續計算。
❷ 民事訴訟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嗎
民事實體法沒有溯及力,但民事訴訟法作為程序法具有溯及力。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這一司法解釋。
❸ 為什麼刑法不能溯及既往,而刑事訴訟法可以溯及既往
刑法不溯及既往,即刑法不得對它施行前發生的行為起到追及的效力,現行刑法不對其施行前的行為適用。因為行為人不可能未卜先知將來的刑法會怎麼規定,所以法律不能要求人們遵守將來可能施行的法律,
對於刑法的溯及力,各國採取不同的原則,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1)從舊原則,即刑法對其生效前的行為一律沒有溯及力。
(2)從新原則,即新法對於其生效前未經審判或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一律適用,具有溯及力。
(3)從新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具有溯及力,但舊法(行為時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時,依照舊法處理。
(4)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依新法處理。
上述諸種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適應實際的需要,為絕大多數國家刑法所采,我國刑法亦采此原則。我國修訂後的刑法典第1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根據這一規定,對於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97年10月1日修訂刑法生效前實施的行為,應按以下情況分別進行處理:
1.當時的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現行刑法認為是犯罪的,只能適用修訂前的刑法,現行刑法不具有溯及力。對此,不能以新刑法典規定為犯罪為由而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2.當時的刑法認為是犯罪,但現行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只要這種行為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則應適用現行刑法,即現行刑法具有溯及力。
3.當時的刑法和現行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並且按照現行刑法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原則上按當時的刑法追究刑事責任。此即從舊兼從輕原則所指的從舊。但是,如果當時的刑法處刑比現行刑法要重,則適用現行刑法。此即從輕原則的體現。
4.如果根據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了生效的判決的,該判決繼續有效。即使按現行刑法的規定,其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處刑較當時的刑法要輕,也不例外。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適用當時的刑法。對一種行為刑法的溯及適用,只限於未經審理或者雖經審理但尚未作出生效判決的場合;已經生效的判決,不應根據刑法的規定加以改變,以維護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的嚴肅性和穩定性。
在貫徹從舊兼從輕原則時,還涉及如何對跨越新舊刑法的繼續、連續行為適用法律的問題。對此,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關於檢察工作中具體適用修訂刑法典第12條若干問題的通知》第3條指出:對於發生在1997年9月30日以前、1997年10月1日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修訂刑法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但行為連續或者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對10月1日以後構成犯罪的行為適用修訂刑法追究刑事責任。」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對跨越修訂刑法施行日期的繼續犯罪、連續犯罪以及其他同種類數罪應如何具體適用刑法問題的批復》也指出:「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繼續或者連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行為,以及在1997年10月1日前後分別實施的同種類數罪,如果原刑法和修訂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追訴,按照下列原則決定如何適用法律:1.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終了的繼續犯罪,應當適用修訂刑法典一並進行追訴。2.對於開始於1997 年9月30日以前,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終了的連續犯罪,或者在1997年10月1日前後分別實施的同種類數罪,其中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均沒有變化的,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一並進行追訴;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已經變化的,也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一並進行追訴,但是修訂刑法比原刑法所規定的構成要件和情節較為嚴格,或者法定刑較重的,在提起公訴時應當提出酌情從輕處理意見。」
如果刑法可以溯及既往,社會就亂套了,不符合中國國情
❹ 三年的訴訟時效是否具有溯及力,如何適用
三年的訴訟時效不具有溯及力。《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1、訴訟時效如果具有溯及力,會給裁判者以過大的自由裁量權空間,可能導致法律適用上的混亂。
2、訟時效制度的適用不存在從輕或從重的規則。訴訟時效作為一種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它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並無利益保護上的輕重之分。從重、從輕是對刑法溯及既往效力規則的套用,顯然是不可取的。
3、僅以民法總則施行時間這一常量作為區分標準的觀點,忽略了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時間、債權人起訴時間等變數,可能會帶來新的矛盾與問題。
(4)訴訟法是否具有溯及力擴展閱讀:
普通(三年)訴訟時效的特點:
1、適用范圍廣泛,它不是專對某一類民事法律關系的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根據整個民事活動領域中的一般民事法律關系的共同性加以規定和適用的。
2、訴訟時效期間是統一的,並且相對於大多數特殊訴訟時效而言,時效期間是較長的。根據中國《民法通則》第135條的規定,普通訴訟時效的期間為2年。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法院網-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訴訟時效期間制度的過渡與銜接
網路-普通訴訟時效
❺ 民法總則訴訟時效有沒有溯及力的規定是什麼
(一)《民法總則》實施時,依舊法訴訟時效已屆滿的,應無溯及力
訴訟時效的性質是消滅時效,也就是說,當訴訟時效屆滿時,請求權人的時效利益已經享受完畢,喪失了請求司法強制保護的權利。在新法實施時,依舊法訴訟時效已經屆滿的情況下,新法不應具有溯及力。如果新法具有溯及力,就會出現「兩段未屆滿的訴訟時效之間存在著一段已屆滿的訴訟時效」。有一種「死灰復燃」或者「借屍還魂」的感覺,這不僅是一種不合邏輯的結果,也違背了設立訴訟時效制度的初衷。因此,這種情況下,不賦予《民法總則》訴訟時效之規定溯及力為宜。本案中,訴訟時效已經在2017年2月10日屆滿,《民法總則》於2017年10月1日生效。那麼,2017年2月11日到2017年9月30日期間,就是一段訴訟時效已屆滿的時間。因此,適用新法會有不合邏輯的結果。
(二)《民法總則》實施時,依舊法訴訟時效未屆滿的,應具有溯及力
筆者認為,這種情況應當賦予《民法總則》溯及力。理由有二:一是訴訟時效延續至新法生效,按照新的標准重新計算,並不與訴訟時效的性質相沖突,不會出現不合邏輯的結果;二是新的訴訟時效長於舊的訴訟時效,按照新標准計算並不會出現「一邊倒」的保護狀態,既有利保護請求權人利益,也不會侵害相對方利益,具有溯及力實現的現實性。
❻ 法律都是沒有溯及力的嗎
法律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
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
目前各國採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
❼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是否有溯及力
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在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應當是沒有溯及力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百五十二條 本解釋公布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於1992年7月14日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不再適用。
❽ 刑事訴訟法有溯及力嗎,刑事訴訟法溯及力是怎
根據我了解的情況,《刑事訴訟法》沒有溯及力。
一般來說,一部法律文件是否具有溯及力,會在該法律文件的結尾處明確規定。如果沒有規定,就沒有溯及力。大多數法律文件,都是沒有法律溯及力的。
❾ 民事訴訟法有沒有溯及力
民事實體法沒有溯及力,但民事訴訟法作為程序法具有溯及力。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這一司法解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但本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案件,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
第二條
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管轄規定的,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繼續審理。
第三條
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送達規定的,人民法院已經完成的送達,仍然有效。
第四條
在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中,人民法院對2013年1月1日前發生的妨害民事訴訟行為尚未處理的,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但下列情形應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
(一)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的情形;
(二)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情形在2013年1月1日以後仍在進行的。
第五條
2013年1月1日前,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訴前保全措施的,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等法律,但人民法院2013年1月1日尚未作出保全裁定的,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確定解除保全措施的期限。
第六條
當事人對2013年1月1日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審查確定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期間,但該期間在2013年6月30日尚未屆滿的,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
前款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的,仍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三)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七條
人民法院對2013年1月1日前已經受理、2013年1月1日尚未審查完畢的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案件,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
第八條
本規定所稱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是指根據《決定》作相應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本規定所稱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是指《決定》施行之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9)訴訟法是否具有溯及力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溯及力問題
法的溯及力,即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頒布的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
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根據該條規定確立法的溯及力原則:從舊兼有利。
最高人民法院於2001年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規范並統一了刑事法律的溯及力問題。但民商事法律規定並沒有統一的溯及力的規定。
根據學者學說,實體法與程序法在溯及力原理上存在不同。
實體法:
民商事法律(包括司法解釋)關於法的溯及力的規定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原則為法不溯及既往: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1條:「合同法實施以後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第5條 人民法院對合同法實施以前已經作出終審裁決的案件進行再審,不適用合同法。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3條:
擔保法施行以前發生的擔保行為,適用擔保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法規和有關司法解釋。擔保法施行以後因擔保行為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
擔保法施行以後因擔保行為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後尚在一審或二審階段的,適用擔保法和本解釋。
二、例外:
1、跨法行為從新:
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1條:
除本解釋另行規定外,2001年10月27日以後人民法院受理的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涉及2001年10月27日前發生的民事行為的,適用修改前著作權法的規定;
涉及該日期以後發生的民事行為的,適用修改後著作權法的規定;涉及該日期前發生,持續到該日期後的民事行為的,適用修改後著作權法的規定。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2條 合同成立於合同法實施之前,但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實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實施之後,因履行合同發生的糾紛,適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關規定。
2、合同有效優先: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3條 人民法院確認合同效力時,對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合同無效而適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則適用合同法。
3、空白追溯: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條:「合同法實施以後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❿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有無溯及力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有溯及力。民事實體法沒有溯及力,但民事訴訟法作為程序法具有溯及力。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這一司法解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但本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