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的外來勞動法
❶ 餓了就吃水中魚,渴了就摘樹上果的衣索比亞土著人,他們日常工作嗎
餓了就吃水中魚,渴了就摘樹上果的衣索比亞土著人,他們日常不工作。眾所周知,衣索比亞是一個高原佔領土絕大部分的國家,擁有近70%的高原和近3000米的統一高度。由於其連續平坦的土地,衣索比亞也被稱為「非洲的屋頂」。就像其他處於經濟增長末期的非洲國家一樣,這個國家是眾所周知的最貧窮和落後的國家之一。
首先是這里的自然環境。這里的河水可以說清澈見底。有這么多魚在河底游泳,魚是充飢的好食物。二是這里的叢林面積也很大,而且它位於寒冷地帶,所以一年四季都有又甜又嫩的野果。在大自然的饋贈下,所以這里的土著人說他們餓的時候吃水裡的魚,渴的時候從樹上摘水果。當然,非洲人的共同缺點也是他們發表這些言論的原因之一。
❷ 一年十二個月,為什麼衣索比亞有十三個月
在衣索比亞他們有一句旅遊宣傳語:一年享受十三個月太陽,在其他國家我們每年都是只有十二個月的,為什麼就只有衣索比亞十三個月呢?這其中有什麼原因,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衣索比亞的歷法跟其他國家有什麼與眾不同。
埃塞的最後一個月就是第十三個月,被稱為Pagume,來自希臘語epagomene,意思是「一年中那些被遺忘的時光」,平年5天,閏年6天。現代的衣索比亞還是使用屬於自己的日歷,由於時間的差異,有許多到衣索比亞旅遊的人不習慣這里的計時習慣,也會覺得不方便。
❸ 衣索比亞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和中國關系如何
一、地理位置
衣索比亞全名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舊稱」阿比西尼亞」,Abyssinia),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北的國家。
東與吉布地、索馬里毗鄰,西同蘇丹交界,南與肯亞接壤,北接厄利垂亞。以高原山地為主,中部隆起,四周低下。高原佔全國面積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大部地區屬海拔2,500-3,000米的火山熔岩高原,素有「非洲屋脊」之稱。
如今在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有超過30萬的華人定居於此,街道上隨處可見掛著中文招牌的店鋪,還有專門的中國城,令人恍若置身於中國四線城市之中。更重要是,從埃塞政府到普通民眾,都以中國為學習榜樣,他們自稱是非洲「小中國」,渴望有朝一日成為非洲驕傲。
埃塞過去10年經濟的平均增速約10%,在外媒看來,這是由中國親手「打造」的經濟奇跡。
中國參與衣索比亞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包括運輸、能源和電信。在埃塞,大約70%的公路網路由中國公司建造;在能源方面,名號最響是中國葛洲壩集團援建的「非洲三峽」——非洲混凝土拱壩最高的特克澤水電站。此外,中國通訊企業還援助埃塞電信升級並實現現代化。2007年至2012年間,埃塞行動電話的用戶數量從100萬增加到1500萬。
❹ 衣索比亞,是怎樣從世界文明古國,到戰亂貧窮的
衣索比亞是非洲國家,一提起非洲,大家就會想起黑人,想起暴力、犯罪、貧窮、難民和艾滋病。
其實黑人也不是不勤勞,但由於歷史原因,黑人的受教育程度低,非洲國家經濟也發展緩慢。
衣索比亞曾經也不例外,但它是非洲和世界最古老的獨立的文明古國之一,跟當年的所羅門王發生過交集,以至於後世歷代貴族都宣稱有所羅門王血統,國內大部分人都信奉基督教,跟普遍信伊斯蘭教的鄰居們生活方式大不相同。
衣索比亞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土地資源豐富,工廠少,環境好,這就為房地產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大量外商已經湧入,搞房地產開發,自然就會吸引世界各地的有錢人來這里買房,定居,刺激當地的消費,是國內經濟又一個增長點。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過去的十多年間,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角度衡量,衣索比亞是全球過千萬人口的中型國家裡經濟增長速度排名第三的國家。
❺ 幫我介紹一下衣索比亞這個國家
【國 名】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面 積】 面積1,103,600平方公里。
【人 口】 7740萬(2005年埃官方數字)。人口增長率為2.9%。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主要有奧羅莫族(40%)、阿姆哈拉族(20%)、提格雷族(8%)、索馬里族(6%)、錫達莫族(4%)等。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通用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語等。
【首 都】 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人口逾300萬(2004年埃官方數字)。年平均氣溫16℃,年均降雨量1237毫米。
【國家元首】 總統吉爾馬·沃爾德·喬治斯(Girma Wolde Giorgis),2001年10月8日當選。2001年10月埃人民代表院通過的「總統法案」規定:總統由無黨派人士擔任,不得有任何政治組織背景,卸任後亦不得參與政黨活動;總統因死亡或疾病不能履行職責時,由議會任命代總統。
【重要節日】 阿杜瓦大捷紀念日(Victory of Adwa Day):3月2日;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執政紀念日(Downfall of the Derg):5月28日;埃歷新年:9月11日(New Year)。
【簡 況】 非洲東北部內陸國。東與吉布地、索馬里毗鄰,西同蘇丹交界,南與肯亞接壤,北接厄利垂亞。以高原山地為主,中部隆起,四周低下。高原佔全國面積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大部地區屬海拔2,500-3,000米的火山熔岩高原,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年平均氣溫13℃。最高峰達尚峰高4,620米。東南部為較低的索馬里高地,東北沿海有狹長平原。東非裂谷帶斜貫中部,谷地深陷,有成串狀分布的湖泊群,多火山和熱泉。熱帶草原和亞熱帶森林氣候為主,兼有山地和熱帶沙漠氣候。年降水量從西部高原的1,500毫米,向東北、東南遞減到100毫米。沙漠和半沙漠約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具有三千年文明史。公元前8世紀建立努比亞王國。公元前後建立阿克蘇姆王國,10世紀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紀,阿比西尼亞王國興起,19世紀初分裂成若干公國。1889年,紹阿國王孟尼利克二世稱帝,統一全國,建都亞的斯亞貝巴,奠定現代衣索比亞疆域。1890年,義大利入侵,強迫埃接受其「保護」。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敗意軍,意被迫承認埃獨立。1928年海爾·塞拉西登基,1930年11月2日加冕稱帝。1936年,義大利再次入侵,佔領埃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國。1941年,盟軍擊敗義大利,5月5日塞拉西歸國復位。1974年9月12日,一批少壯軍官政變推翻塞拉西政權,廢黜帝制,成立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1977年2月,門格斯圖·海爾·馬里亞姆中校發動政變上台,自任國家元首。1979年成立以軍人為主的「衣索比亞勞動人民黨組織委員會」,推行一黨制。1987年9月,門宣布結束軍事統治,成立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1988年3月,埃爆發內戰。1991年5月28日,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埃革陣)推翻門格斯圖政權,7月成立過渡政府,埃革陣主席梅萊斯·澤納維(Meles Zenawi)任總統。1994年12月制憲會議通過新憲法。1995年5月舉行首次多黨選舉。8月22日,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梅萊斯以人民代表院多數黨主席身份就任總理。在2000、2005年兩次大選中,埃革陣均獲勝,梅任總理至今。
❻ 衣索比亞怎麼這么牛
【經 濟】衣索比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門格斯圖執政時期因內亂不斷、政策失當及天災頻繁,經濟幾近崩潰。埃革陣執政後,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的發展戰略,向市場經濟過渡,經濟恢復較快,1992-1997年經濟年均增長7%。1998年埃厄邊界沖突爆發後,經濟發展受挫。2001年,以埃厄和平進程取得進展為契機,埃政府將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2002年,政府實施《可持續發展和減貧計劃》,先後採取修改投資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稅和銀行利率、加強能力建設、推廣職業技術培訓等措施,獲國際金融機構肯定。但2002年因旱災嚴重,經濟增長率放緩,翌年有所恢復。2005年以來,政府實施「以農業為先導的工業化發展戰略」,加大農業投入,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出口創匯型產業、旅遊業和航空業,吸引外資參與埃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實際經濟增長保持了9%以上的速度增長。
其基本經濟特點是:
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農業勞動力佔全國就業總人數的85%以上,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8.1%左右,出口創匯佔全國出口總額的85%。生產以小農耕種為主,耕作方式十分落後,基本靠天收種,灌溉面積只佔可耕地面積的0.77%,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低。主要農產品為苔麩、玉米、小麥、高粱、大麥、粟、燕麥等, 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恰特草(Chat)、鮮花、蔬菜、油料作物等。埃塞咖啡產量居世界第七、非洲第一,但是咖啡加工技術落後,出口多為未加工和粗加工咖啡。近年來,埃塞鮮花種植和出口大幅增長,出口額躍居非洲第二,埃塞鮮花以花朵大、花期長、花莖長而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睞。
2、埃塞目前共有活畜約4400萬頭,數量居非洲首位,其中包括牛、綿羊和山羊。畜牧業佔了農業總產值的20.6%。但埃塞傳統的畜牧放養方式使得該產業單位產量非常低,以小規模家庭放牧為主,居住分散,主要分布在埃塞東部和南部低窪地區。畜牧業為雨水施給型放牧,缺乏管理,易受乾旱和瘟疫的影響,發展比較緩慢。
3、工業基礎薄弱,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工業產值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2.6%左右,主要為紡織、皮革加工、食品飲料、金屬加工、傢具製造、輪胎製造和建築材料等。埃塞製造業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是缺乏原料和熟練勞動力,工業生產所需零部件、原材料主要依靠進口,工業生產中缺乏適用技術、研究及管理人才等。
4、水資源豐富,境內河流及湖泊眾多,素有「東非水塔」之稱,系青尼羅河的主要發源地。埃塞政府著力建設水電站,目前全國4.5萬兆瓦水電潛力中,只開發了不到2%。政府計劃將開發的水電資源除為本國經濟建設提供電力外,還擬向蘇丹、肯亞、吉布地等周邊國家出口。漁業資源迄今未得到有效商業開發。
5、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但勘探和開采落後,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主要礦產資源有黃金、鉑、鈮鉭、鎳、鐵、銅、鉛鋅、煤、純鹼、鉀鹽、大理石和天然氣等。
6、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全國境內古跡眾多,但服務基礎設施落後,旅遊收入較低。全國有25家星級旅館,3000多間客房。除國營旅遊公司外,私營企業45家,旅行社60餘個。2005年全國旅遊收入為1.34億美元,同比增長17.5%。占國內生產總值2%,共接待外國遊客22.7萬人次。政府已採取擴建機場、簡化簽證手續等措施促進旅遊業發展,計劃使埃到2020年成為非洲10大旅遊國之一。2007年,埃政府通過舉辦千禧年慶祝活動,吸引大批外國遊客到埃塞旅遊。
7、交通運輸與電訊
鐵路:亞的斯—吉布地鐵路,全國唯一的鐵路,全長850公里,其中在埃境內681公里。現有機車19台,年客運量70-80萬人次,貨運量20-25萬噸,分別佔全國總運量的2.6%和3.8%。因設備老化、管理不善、運力不足,目前虧損嚴重。
公路:公路運輸佔全國總運量的90%。公路總長42429公里(2007年7月),過去10年間平均年增長率8%;道路密集度由1997年每一千平方公里24.1公里增長到2007年的每一千平方公里91.4公里。全國登記卡車14萬輛,僅9.7萬輛可使用。目前,埃政府正實施公路部門發展計劃對公路系統擴建改造。
水運:埃海運公司有10艘船,總噸位8.19萬噸,通過從全世界66個港口為埃塞運輸進出口貨物。曾以厄利垂亞的阿薩布、馬薩瓦港為主要港口。埃厄發生邊界沖突後,進出貨物主要通過吉布地港。
空運:航空業發展迅速,衣索比亞航空公司有近50架飛機,國際航線50條,國內航線30多條,安全系數、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均佳。埃塞共有40多個機場,亞的斯、迪雷達瓦和巴赫達爾為國際機場,其中,亞的斯機場被評為「2007年度非洲最佳機場」。
電訊:2002年12月,埃塞電訊公司制訂了未來20年的發展規劃,計劃投資35億比爾,為全國50個城市提供電訊服務。2006年,全國有固定電話70萬個,行動電話線用戶220萬個。2006年底,埃塞全國電力覆蓋率為19%,預計到2010年,埃供電覆蓋率將達到50%。
2007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0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1.1%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80美元
貨幣名稱:衣索比亞比爾,1比爾=100分
匯率:1美元≈8.95比爾
年均通貨膨脹率:17.2%
(資料來源:2008年2月經濟季評、衣索比亞官方報道)
【財政】2006/07財年埃塞GDP 133億美元(以可變價格計算),埃塞政府長期實行赤字財政政策,其稅收收入占其GDP的12.5%,政府支出佔GDP的27.6%;外貿稅收是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占其稅收總額的1/3;政府支出主要用於經常性支出,約占其政府支出的一半。
2006/07財年埃塞政府財政狀況
(單位:億埃塞比爾,1美元=8.91BIRR)
收入和捐贈 288.89
收入 213.06
稅收 168.62
非稅收 44.44
捐贈 75.83
總支出 355.67
經常性支出 171.25
資本性支出 183.98
特殊項目支出 0.44
盈虧
含捐贈盈虧 -66.79
不含捐贈盈虧 -142.62
總融資額 66.79
凈國外融資 19.13
總借款 17.74
重債窮國免除 10.57
攤還支付 9.19
凈國內融資 62.46
銀行系統 42.59
非銀行系統 19.88
其它和遺漏 -14.80
註:埃塞財年為每年7月8日至次年7月7日
❼ 如何理解衣索比亞的經濟現狀
綜述:事實上,衣索比亞經濟不差,是過去十年非洲非能源國家中經濟增長最快的,自稱年增長10%以上,有人懷疑其數據真實性,但實地考察,每年都有增長是事實。
我斷言埃塞這個國家非常有潛力,絕對會成為非洲的中國。
中國對埃塞的援助非常多,埃塞的發電站、大壩、醫院、鐵路、輕軌、道路和大樓,幾乎都是中國建的。
並且,由於埃塞的政治穩定,安全,再加上埃塞人對中國人非常友好,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去當地投資。
埃塞屬於農業型經濟,出口創匯很少,本身工業基礎又薄弱,所以大部分產品都依賴進口,非常需要外匯,誇張地說當地連紙都造不出來,吃的食用油也依賴進口。
所以,現在的埃塞政府,一方面繼續鼓勵農業產品出口創匯,如咖啡、芝麻、皮革、鮮花,以及依託於水電站優勢產生的電力出口創匯。
同時積極建立保稅區,吸引外資建廠,以來料加工或者進料加工的方式,創匯並且解決就業,相信用不了多久,當地的基建和基本工業體系就可以建立起來,外匯增加後會迅速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另外,當地人民勤勞勇敢,人口基數大,勞動力廉價,可以非常好的承接外來的產業轉移,埃塞會在未來的幾十年內成為最亮眼的經濟增長點。
❽ 我在埃塞工作ID過期工資被拖欠十幾萬不給怎麼辦
這種情況建議你向當地的勞動部門起訴,拿著你當時簽的合同,提供拖欠工資的相關證據。即使是衣索比亞工作,在國內也應該有公司,勞動部門是會受理和處理的。
❾ 經濟起飛的衣索比亞,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衣索比亞是非洲大陸為數不多的東正教國家。全國約一半的居民信奉東正教(我印象中應該是唯一一個,但不確定)。而非洲其他國家,北部基本信奉伊斯蘭教,南部則多信奉基督教(註:南部非洲的基督教是英法殖民時期傳入的,與埃塞上千年的東正教傳統截然不同)。當然,埃塞全國另有近一半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
總之,衣索比亞與非洲其他國家相比的確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是一個值得好好研究的國家
❿ 什麼是非洲增長和機遇法案
《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概述
美國的《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Africa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以下簡稱《法案》),於2000年5月4日和11日分別在眾、參兩院獲得通過,5月18日由柯林頓總統簽批,並於10月1日起生效,期限至2008年9月30日。2002年 8月1日,《法案》修正案,即《法案》第二期獲得通過。
《法案》為48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以下簡稱"黑非洲")國家提供了單方面貿易優惠條件,符合該法案條件的黑非洲國家在8年內可按普惠制(GSP)向美國免稅出口460種商品。其中在《法案》安排下受益最顯著的是紡織品和服裝,而且其中5類可免關稅、免配額口
黑非洲國家普遍對《法案》表示歡迎。美國政府則表示,該法案可以加快非洲改革,促進非洲獲得美國的專業技術、信貸和市場,以及在貿易和投資方面開辟高層對話等途徑,給美國和非洲長期關系帶來變化,並幫助非洲實現繁榮。可以說,該法案的簽署和實施,是非洲與美國雙邊貿易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 2003年1月,在模里西斯舉行的第二屆美非經濟論壇上,美國總統布希通過電視錄相向大會宣布,他將建議美國國會將《法案》的有效期延長。該建議一旦獲得美國國會批准,未來《法案》新的有效期將超出2008年。非洲國家對布希總統的動議表示歡迎,並希望能將它延長至2015年。因為自該法案實施以來,黑非洲各國進入美國市場的紡 織品服裝數量大增,一些國家藉此大力投資,興建棉紡和服裝廠,預計今後幾年輸出到美國的紡織品還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法案》的主要內容
(一)受益國的標准
《法案》對受益國提出下列標准:(1)必須已經建立或在建立市場經濟,明確保護私有財產,保證促進經濟自由化;(2)完善的法制體系和政治多元化,已經制定或在制定消除貧困政策;(3)取消對美國貿易和投資的壁壘,建立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保護知識產權;(4)反對腐敗,實行民主民政;(5)改善環境,加強衛生保健,注意食品安全, 增加教育機會;(6)採取措施,不侵犯國際認可的人權,保護勞工權利,消除童工現象;(7)反對國際恐怖主義,不能參與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的活動。目前有38個黑非洲國家已成為《法案》的合格受益國。
(二)適用零關稅的商品。
美國確定的非進口敏感性的黑非洲國家商品,都可在普惠制下免稅進人美國市場,這類商品約有460項,包括 石油等戰略性資源。2000年12月21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將可享受免稅待遇的商品增加了1800項,包括鞋類、行李、 手包、表、扁平餐具等。
(三)服裝條款
1.《法案》取消了對非洲紡織品和服裝的進口配額。
2.《法案》的合格國家不一定能享受服裝條款的優惠待遇。該法案的標準是:必須能建立起有效的出口簽證體制;調查和杜絕非法轉口與假造文件;建立符合要求的服裝條款實施和認證程序,或正在此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同意 與美國進行海關合作,全力協助美國海關確認產品原產地。對具體國家的簽證體制及認證程序的要求,由美國駐這些 國家的使館根據情況提出。目前有《法案》19個合格國家成為服裝條款受益國。
3. (1)用美國不產的紗線和織物等原料加工製作的服裝;(2)用美國產的紗線和織物等原料加工製作的服裝; (3)以美利奴羊毛和開司米為原料的毛衫;(4)以絲綢、絨、亞麻等其他美國沒有商業產量的原料製成的服裝等,進入美國市場免關稅、免配額。
4.《法案》第一期規定,用黑非洲當地出產的紗線和織物為原料加工製作的服裝可有條件地享受免稅、免配額待遇,即免關稅、免配額進入美國市場的數量不超過美國當年全部服裝進口額的1.5%,且在8年內這個比例將逐步增至3.5%,這個限量之外仍使用最惠國關稅口
而《法案》第二期將上述比例提高了1倍,即到2008年,黑非洲國家按免關稅、免配額出口至美國的服裝佔美國服裝總進口的比例上限由3.5%提高至7%,黑非洲國家對美國服裝出口的年增長率由1.5%上升至3%。
5.對欠發達受益國的特殊政策:對於1998年人均國民收入低於1500美元的欠發達國家,其生產的服裝無論原料產地,即使用任何國家原料生產的服裝出口到美國,可在2004年9月30日前享受免關稅、免配額待遇,數量上限同以上第四條。目前共有32個黑非洲國家符合這一條件,即在原來的38個受益國中除去了6個,即:波札那、納米比亞、加彭、模里西斯、塞席爾、南非。如果這32個國家能達到服裝條款的其他要求,即可享受該項"特殊政策" 但事實上,波札那和納米比亞兩國可以例外地不受該條款限制。
6.美國商務部長將每月監督服裝進口,防止失控。如果進口嚴重影響或威脅到美國服裝工業,總統可下令中止某種產品的優惠市場准人。
7.《法案》對紡織品服裝的原產地規則按照產品必須在受益國"生長、生產或製造"的原則,一般都需要當地海關出具的原產地證,並且監督執行非常嚴格。目前,肯亞、波札那和模里西斯已加入該法案免審進入美國市場簽證系統。
《法案》的實施和作用
非洲是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大陸,黑非洲地區尤甚。迄今為止,非洲在政治和經濟上被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夠, 2002年非洲向美國出口也只佔美國全部進口額的2%。《法案》則為非洲提供了一個與產品廉價的亞洲國家、與地理位置優越的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國家進行競爭的機會。
《法案》實施三年來,黑非洲國家普遍從《法案》中得到了實惠,盡管程度有所不同。目前自黑非洲國家進口的服裝已佔到美國服裝進口總額的1.5%。其中賴索托對美國出口增長了7倍,已取代模里西斯成為非洲第一大對美國服裝出口國;馬達加斯加的服裝出口增長速度也很快,連續兩年翻番;肯亞2002年對美國出口增長119.5%,創造了5 萬個就業機會;南非擁有非洲最發達的紗線和紡織品工業,2002年對美國服裝出口增長174%,此外,南非通過大力發展製造業(主要是對美國汽車出口),就業人數增加了9萬。
但必須看到,在對美國貿易中,黑非洲國家對美國的依存度遠遠大於美國對非洲的依賴程度。美國是非洲最大的單一國別市場,理論上《法案》涉及的產品雖然有6則多種,但執行的只有紡織品服裝、石油、礦產品(鑽石、鉛)、汽車等少數幾種,其中最主要的是紡織品服裝。
1.非洲資源豐富,尤其是近些年來一些國家相繼發現石油,使美國對黑非洲的關注度加大。非洲原油已佔到美國原油進口總值的18%,奈及利亞、安哥拉分列美國的第五和第八大原油供應國。黑非洲石油供應地位的上升,可使美國減輕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對美國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利用《法案》保證黑非洲對美國的資源出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法案》同時也起到靈活調整美國與黑非洲貿易投資戰略,促進美國對黑非洲出口和投資的作用。黑非洲是世界上最後一塊未開發的大市場,長期以來,黑非洲國家與其在歐洲的原宗主國關系密切,經濟貿易多依賴歐洲,美 國作為後來者欲搶占黑非洲市場,《法案》是個得心應手的工具。
3.《法案》是個非互惠協議,但它不僅有利於非洲國家,更有利於美國自身。首先,《法案》所列產品基本上都是美國需要進口的,擴大產品來源,使其多樣化,對美國消費者有好處。而且,由於目前很難尋找到高品質的非洲織品和紗線,非洲紡織服裝廠商很可能不得不轉向美國購買自己生產所需的原材料。美國公司可能從中找到新的機會,或者與非洲企業達成默契,並在一些基礎設施項目上進行合作。
4.掌控黑非洲的發展方向。《法案》的優惠條件絕不是元償享受的,美國附加了許多條件,其中一些要求根本與經濟貿易無關,如受益國要實行多黨民主政治、放開經濟、進行私有化改造和反腐敗等。
5.《法案》對促進黑非洲向美國出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石油等資源性商品方面。而作為美國夕陽工業的紡織業,《法案》條款非常苛刻,且審定程序繁瑣,絕大部分黑非洲國家難以真正享受該法案賦予的優惠條件。此外,該法案賦予合格國家的普惠制僅到2008年9月30日,而黑非洲國家目前的生產和出口能力極其有限,因此即使產品免關稅、免配額,也很難想像在此期限前,黑非洲國家的產品會沖擊美國市場,威脅美國國內工業。相反,美國則通過《法案》要求的開放市場條件,逐步擴大對黑非洲的出口,優化商品結構,搶占黑非洲市場。
我國企業如何利用《法案》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而黑非洲紡織服裝業的潛力尚未得到充分開發,雙方開展合作的前景廣闊。在非洲投資建紡織服裝廠,不僅符合我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帶動出口的政策要求,而且如果在非洲投資獲得成功,投資回報率也是非常可觀的。
1.充分利用東南非共同市場、東非共同體、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等自由貿易區的優惠條件,在非洲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2.充分利用非洲國家與歐盟、特別是與其前宗主國的傳統合作關系,開拓歐洲市場。
3.在黑非洲選擇紡織服裝投資國的基本條件是:政局穩定、基礎設施較好、外資政策和法律環境完善、交通便 利、有原料或方便原料進口、具備一定技術水平、人工成本較低。鑒此,肯亞、納米比亞、馬達加斯加、賴索托、南非、奈及利亞和衣索比亞7個國家可以作為優先考慮的國家。
4.非洲國家棉紡紗及面料普遍缺口較大,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應是鼓勵投資的重點。
5.由於黑非洲各國情況不同,風險不一,可靈活採用直接投資辦廠、合資合營、技術合作、租賃、人股、技術改造、託管經營等多種投資方式。
6.隨著《法案》的實施,非洲各國會充分利用該法案的優惠條件,制訂相關配套政策,大力發展本國紡織服裝業,擴大對美國出口。但由於非洲大多數國家紡織工業基礎薄弱,設施陳舊,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無法跟上國際紡織服裝市場的潮流,它會對具有豐富經驗的中國技工有大量需求,同時也會進口中國物美價廉的紡織服裝設備。這就為我國擴大對非洲勞務輸出和成套設備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一些問題
1.非洲國家投資環境比較一般:(1)基礎設施。除南非、模里西斯、納米比亞等幾個國家外,多數非洲國家的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均不夠完善。(2)外匯風險。匯率波動和外匯管制是最主要的兩個問題。(3)社會治安問題。由於非洲國家貧富差距懸殊,失業率高,警力及其裝備有限,甚至存在貪污腐敗現象,致使非洲各國犯罪率較高。(4)工作簽證問題。非洲國家失業率高,各國均嚴格控制外國人在當地長期居留和就業,限制發放工作簽證, 條件苛刻,程序繁復。(5)勞工問題。黑人員工勞動技能較低,勞動積極性差,但工資水平不低,影響了企業生產效率。非洲各國均有詳細的勞動法對本國工人予以保護,且執行嚴格。此外,非洲工會通常勢力強大,工會組織健全, 經常組織罷工,要求提高工資,勞資糾紛較多。
2.由於《法案》紡織品服裝條款苛刻,且有一定的時效性,在短期內似乎更適合手中有定單、有客戶的國內企業。而且從現在算起到該法案規定的期限,我國企業的時間已經不多,有必要抓緊時機採取實際行動。3.要防止非法轉口問題。美國實施《法案》,對非法轉口問題非常重視,監督檢查也非常嚴格。 4.2005年後美國將取消對華紡織品配額限制,而《多種纖維協定》也將於2005年1月終止,非洲國家紡織服裝業面臨同中國、印度、越南等國家同類產品的激烈競爭,由於雙方在技術、設備、勞動力熟練程度、銷售等方面的差距,非洲恐怕很難享受到這個政策的好處,這妨礙了非洲國家擴大紡織品生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