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病假按照百分之幾算
1. 新勞動法對病假的規定是什麼
首先新勞動法關於病假的規定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單位的職工因為生病或者意外受傷的,需要暫停工作到醫院接受治療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職工實際參加工作的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綜合判定職工的病假,一般是基於三個月到兩年的病假。
2、職工在享受病假期間可以享受病假工資。
3、病假期間的工資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其次,對於病假期間工資的計算標准主要需要考量兩個變數,一個是病假工資的計算基數,另一個就是病假工資的計算系數。計算病假期間的工資基數主要依照的是勞動合同的約定,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員工工資的標准確定病假工資標准,如果單位和員工關於計算基數無任何約定的需要按照員工所在崗位的月工資的百分之七十確定病假工資的計算基數;計算系數按照以下兩種情況確定,一種是連續休假在6個月以內和超過6個月的兩種情形。
一:職工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連續休假在6個月以內的,單位按以下標准支付病休假工資:
1、連續工齡不滿2年的,按本人工資的60%發放;
2、連續工齡滿2年不滿4年的,按本人工資70%發放;
3、連續工齡滿4年不滿6年的,按本人工資的80%發放;
4、連續工齡滿6年不滿8年的,按本人工資的90%發放;
5、連續工齡滿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資的100%發放。
二:職工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連續休假超過6個月的,單位按以下標准支付病休假工資:
1、連續工齡不滿1年的,按本人工資的40%發放;
2、連續工齡滿1年不滿3年的,按本人工資的50%發放;
3、連續工齡滿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資的60%發放。
[法律依據]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第三條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第四條醫療期三個月的按六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六個月的按十二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九個月的按十五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二個月的按十八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八個月的按二十四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二十四個月的按三十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
第五條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2. 2017勞動法病假工資規定,病假工資怎麼計算
關於病假工資規定,國家級的法律法規未作統一規定,由各省市可自行確定標准,所以怎麼計算首先要看在哪個省份。以北京、上海、深圳為例。
根據《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支付病假工資不得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80%。
根據《上海勞動局關於加強企業職工疾病休假管理保障職工疾病休假期間生活的通知》第四條規定:職工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連續休假在6個月以內的,企業應按下列標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資:連續工齡不滿2年的,按本人工資的60%計發;連續工齡滿2年不滿4年的,按本人工資的70%計發;連續工齡滿4年不滿6年的,按本人工資的80%計發;連續工齡滿6年不滿8年的,按本人工資的90%計發;連續工齡滿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資的100%計發。
根據《深圳市員工工資支付條例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在國家規定的醫療期內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不低於本人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百分之六十支付員工病傷假期工資,但不得低於最低工資的百分之八十。
(2)勞動法病假按照百分之幾算擴展閱讀:
勞動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沒有規定職工一年可以請多少天病假,但規定了法定的醫療期,在醫療期內勞動者受勞動法律保護,超過醫療期,公司有權利同員工解除勞動關系。如果在醫療期內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不得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應自動延續至醫療期期滿為止。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第三條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
中國人社部官網-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3. 新勞動法病假工資規定,病假工資如何計算
基本工資 的6成.........
4. 請病假一天怎麼算工資病假工資拿百分之幾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九條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5. 勞動法規定 病假工資怎麼計算
根據勞動部《關於來貫徹自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9條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各地也有相關具體規定,不知您是哪個地區,舉例為河北省:《河北省工資支付規定》勞動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在規定醫療期內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標准支付病假工資或者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者疾病救濟費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
6. 勞動法規定的病假工資如何計算
法律分析:1、職工患病休假在六個月內的疾病休假工資計算:連續工齡2年者:病假日工資按職工日平均工資的60%計發;連續工齡2年且4年者,病假日工資按職工日平均工資的70%計發;連續工齡4年且6年者,病假日工資按職工日平均工資的80%計發;連續工齡6年且8年者,病假日工資按職工日平均工資的90%計發;連續工齡8年者,病假日工資按職工日平均工資的100%計發。
2、值得注意的是,連續休假期內,若有法定節假日或休息日的,應予以剔除。職工患病休假在六個月以上的疾病救濟費計算:連續工齡1年者,病假期間工資按職工月工資收入的40%計發;連續工齡1年且3年者,病假期間工資按職工月工資收入的50%計發;連續工齡3年者,病假期間工資按職工月工資收入的60%計發。應注意的是,患病停工6個月以上的職工,如領取疾病救濟費低於本企業職工月平均工資40%者,應按40%的標准計發,但不能高於該職工月工資。
法律依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 第三條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國家規定門診病假最多開幾天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7. 休病假期間,勞動法規定給按百分之幾開工資
2008新勞動法(病假)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等有關規定,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病假假期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病假期間由於員工不上班,因此其工資並非按實計發,而是按照「日工資×病假工資比例×病假天數」的公式來發放。
日工資並非完全是員工每天的工資,它是「月工資計算基數÷當月計薪日」的結果。計薪日是指國家規定的制度工作日加法定休假日,例如在標准工時制度下,把每月的日數刨去雙休日就是計薪日。《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對工資計算基數有明確規定:
「(一)勞動合同有約定的,按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標准確定。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確定的標准高於勞動合同約定標準的,按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標准確定。
「(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均未約定的,可由用人單位與職工代表通過工資集體協商確定,協商結果應簽訂工資集體協議。
「(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任何約定的,假期工資的計算基數統一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職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資的70%確定。」
實踐中為了計算便捷,不少企業把員工所有得到的收入×70%來作為計算基數,是符合要求的。如果提問者工資獲得了提高,那應該以8500元×70%為病假工資計算基數。
提問者病假僅兩個月左右,其病假工資比例按以下原則確定:
(一)連續工齡不滿二年者,病假工資為前述計算基數的60%;
(二)連續工齡滿兩年不滿四年者,病假工資為前述計算基數的70%;
(三)連續工齡滿四年不滿六年者,病假工資為前述計算基數的80%;
(四)連續工齡滿六年不滿八年者,病假工資為前述計算基數的90%;
(五)連續工齡滿八年及八年以上者,病假工資為前述計算基數的100%。
可以發現,如果提問者工齡不滿二年的,60%×70%=42%,其中的70%是上面所提到的工資計算基數中的計算方法。而提問者所在企業員工手冊中所述病假工資按60%計發和二年以下工齡的病假工資比例又吻合。所以顯然雙方溝通上存在誤解,所指的並不完全是一個東西。
綜合分析,企業應以8500×70%×60%(若工齡不滿二年的話)的方式計算提問者病假期間的工資。
8. 勞動法規定病假工資怎麼計算,標準是什麼
根據工齡確定。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病假在六個月以內的,按其連續工齡的長短發給病假工資。其標准為:連續工齡不滿十年的,為本人工資(不包括加班加點工資、獎金、津貼、物價生活補貼;下同)的百分之五十;連續工齡滿十年不滿二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六十;連續工齡滿二十年不滿三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七十;連續工齡滿三十年以上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八十。 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連續病假在六個月以上的,按其連續工齡的長短改發疾病救濟費。其標准為:連續工齡不滿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四十;連續工齡滿十年不滿二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五十;連續工齡滿二十年不滿三十年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六十;連續工齡滿三十年以上的,為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七十。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在病假期間,物價補貼照發,如發生職工的病假工資與物價生活補貼之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百分之八十的,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發給。疾病救濟費與物價生活補貼之和低於當地城鎮企業職工基本生活費標準的,按當地城鎮企業職工基本生活費標准發給。
9. 請病假扣工資的多少比例
1、用人單位病假工資支付標準是自主權。
2、根據《勞動法》第四十七條、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59條規定,用人單位病假工資支付辦法,由用人單位按照不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80%自主確定。
(9)勞動法病假按照百分之幾算擴展閱讀: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