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和市民的行政法律關系
❶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與行政主體的關系
簡要概括:
1、行政法主體中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3、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4、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監督主體:如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體。又如行政復議中的上級行政機關等
4、行政主體:行政機關不等於行政主體,除行政機關外,一定的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依照法定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
一、行政的概念
指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公共行政組織對國家與公共事務的決策、組織、管理和調控。
二、行政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1、行政法是國家重要的部門法之一,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兩層含義:
(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2、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三、行政法關系概念和分類
(一)行政法關系:指經過行政法(實體、程序)調整之後,具備了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
(二)主要有兩類法律關系:
1、行政法律關系:指經過行政法調整之後,具備了權利義務內容的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亦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指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人)。
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指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四、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和行政法主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一)行政主體享有並行使國家行政權力,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特殊主體,在具體法律關系中佔有主導地位。
(二)行政相對方也是行政法上權力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另一主體。
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指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特徵:
第一、一種多重、復雜的法律關系。
第二、包含著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第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非對等性。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多的權利,承擔較少義務,而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少權利,承擔較多義務。
❷ 交警處理交通案件涉及哪些法律關系
對於交警處理交通案件涉及的法律關系,包括行政法律關系、刑事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對於交通事故的法律關系相對來說也是有點復雜的。1、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整的社會關系。如公安交管部門對交通事故受害人和侵害人作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後,侵害人與公安交管部門之間形成的法律關系屬於行政法律關系。又如公安交管部門對機動車方的違章處罰,則在機動車方與公安交管部門之間形成了行政法律關系。2、刑事法律關系:是指受刑事法律規范調整的社會關系。如交通事故肇事機動車方造成受害人死亡且負主要責任時,公安交管部門對肇事駕駛人予以刑事拘留、提請逮捕,檢察院對其提起公訴,法院對其進行刑事審判並判決其承擔刑事責任,那麼交通事故就會涉及刑事法律關系。3、民事法律關系:是指受民事法律規范調整的社會關系,即為民事法律規范所確認和保護的,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事法律關系是交通事故中涉及的最主要的法律關系。如交通事故受害人向侵害人或者保險公司要求賠償,此時受害人和侵害人或者保險公司之間就形成了民事法律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安全法》第一條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❸ 交警大隊能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嗎
交警大隊可以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行政相對人如果覺得行政機關所作出的行政行侵犯其合法權益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相對人作為原告,行政機關作為被告,行政相對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行政機關包括國家行政機關以及地方行政機關等。
法律分析
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行為是行政處罰行為;行政強制措施;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不予答復的;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不予答復的;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設定義務的;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上述行為可將交警支隊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如果發現交警支隊認定的復核結論是錯誤的證據或者證據線索,可以把證據或者證據線索告知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要求進行調查取證。如果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復核結論,由於交警支隊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復核行為不屬於交警支隊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以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復核結論不能申請撤銷。同時,復核申請只能申請一次,所以也不能再申請復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❹ 交警處理交通案件涉及的法律關系是怎樣的
交警處理交通案件涉及以下法律關系:
1、行政法律關系。如公安交管部門對交通事故受害人和侵害人作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後,侵害人與公安交管部門之間形成的法律關系屬於行政法律關系。
2、刑事法律關系。如交通事故肇事機動車方造成受害人死亡且負主要責任時,公安交管部門對肇事駕駛人予以刑事拘留、提請逮捕,檢察院對其提起公訴,那麼交通事故就會涉及刑事法律關系。
3、民事法律關系。如交通事故受害人向侵害人或者保險公司要求賠償,此時受害人和侵害人或者保險公司之間就形成了民事法律關系。
【法律依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
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並送達當事人。
❺ 具幾個行政法律關系的例子,法律關系的例子
公安機關作出的拘留、罰款決定;
工商局作出的吊銷營業執照決定;
縣政府作出的土地權屬確認決定;
❻ 交警處罰的行政主體是誰
依據《行政處罰法》第3條規定解答如下:
1、行政處罰的對象是實施行政違法行為的相對人。
2、如果交通違章的主體是司機,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車主的處罰是錯誤的。車主可動員司機對交通違章行為處罰自認,也可就此處罰行為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行政處罰特徵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是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處罰的對象是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行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行政處罰的性質是一種以懲戒違法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體行政行為。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八條,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為:
1、警告。
2、罰款。
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4、責令停產停業。
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❼ 張三與交警隊因罰款產生的糾紛是什麼法律關系
張三與交警隊因罰款產生的糾紛是什麼法律關系關於這個問題有以下原因
第一種交警貼的罰單叫做《違法停車告知單》;第二張是協警貼的罰單,叫做《機動車不按規定停放提醒單》;第三種是城管貼的罰單,叫做《城市管理行政違法停車告知單》,這種罰單處理去交警隊,而是去城管單獨的櫃台去處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條
機動車應當在規定地點停放。禁止在人行道上停放機動車;但是,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施劃的停車泊位除外。
在道路上臨時停車的,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
第九十條
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處罰。
❽ 市民騎車違章被罰站,律師稱交警涉嫌行政違法怎麼從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角度分析。在線等
一、需要明確的是,交警在要求交通違規者「罰站」前,有否對違規者作出行政處罰,即罰款。如果沒有,那麼就不能認定交警讓交通違規人員「罰站」是一種行政處罰行為,因而這種行為也並未構成交警的行政違法。
二、陳勇儒律師固然說的沒錯,行政機關執法應該嚴格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執法,只能採取行政處罰法所規定的行政處罰方式,不得自創處罰方式。但如果警方並未在事先對違規人員作出罰款處理或採取其他行政處罰方式,所謂的「罰站」就成了一種教育方式。中國公民太缺少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上述「新措施實施僅10天,已有350多人被「罰站」」已很說明了問題,讓違規公民「現身說法」起到的效果遠比街頭宣傳交通法規更直接更有效。
三、如果交警在處理違規者既罰款又對違規者進行強制性「罰站」,那就涉嫌構成「一事兩罰」。那就是真的構成了交警的執法違法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❾ 上海市城市交通行政執法總隊和交警隊的關系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兩者之間沒有直接隸屬的上下級關系。城市交通行政執法總隊是交通部門的執法機關,負責檢查和處罰違反道路運輸條例等交通運輸法規的行為。交警隊則是公安部門的下屬執法機關,負責查處違反交通法規、管理機動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