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2019年勞動法社保繳費新規定

2019年勞動法社保繳費新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6-01 10:10:32

1. 異地社保繳納新規定2019年

要點:不展開經營的"辦事處"(聯絡處),不屬於分公司或分支機構,不能作為獨立的繳費單位,在異地不能社保繳納;從事經營活動、屬分公司或分支機構的,根據《社會保險登記管理暫行辦法》能夠在異地繳納社會保險費。問題:某外商投資企業HR咨詢:我公司全國各地都有辦事處,而公司總部也就是注冊地在上海,請問公司給異地工作的員工繳納綜合保險是否符合勞動法?現有在天津辦工作的一位員工認為,在異地工作公司應該為員工繳納當地保險,請問如果這位員工在天津申請勞動仲裁公司有勝訴的把握嗎?期待回復謝謝!答復:本例涉及三個層面的問題:(一)辦事處的主體地位問題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7年《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中分支機構含義界定的答復》,《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所稱「分支機構」是指企業法人投資設立的、有固定經營場所、以自己名義直接對外從事經營活動的、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其隸屬企業法人承擔的經濟組織。據以上規定,如果不開展經營,只是聯絡和辦事的機構(辦事處),既不屬於分公司,也不屬於分支機構。在新《公司法》實施以前,原《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曾規定,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的辦事機構應當申請登記。當時公司設立辦事處須經履行登記備案手續。新《公司法》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生效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外商投資的公司審批登記管理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執行意見》第二十五條規定:「公司登記機關不再辦理外商投資的公司辦事機構的登記。原已登記的辦事機構,不再辦理變更或者延期手續。期限屆滿以後,應當辦理注銷登記或根據需要申請設立分公司。外商投資的公司的分公司可以從事公司經營范圍內的聯絡、咨詢等業務。以辦事機構名義從事經營活動的,由公司登記機關依法查處。可見,新情勢下,外資企業設立辦事處無須經工商登記,但只能從事聯絡咨詢工作,不得以辦事處名義對外從事經營活動。(二)異地用工的社會保險問題根據《社會保險登記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社會保險登記實施屬地管理。繳費單位具有異地分支機構的,分支機構一般應當作為獨立的繳費單位,向其所在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單獨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跨地區的繳費單位,其社會保險登記地由相關地區協商確定。意見不一致時,由上一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確定登記地。你單位總部注冊在上海,由於辦事處不屬於分支機構,所以在當地繳納社保缺乏主體條件。若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主體是上海公司,則在上海辦理用工登記備案手續,由於社會保險繳納與用工登記手續緊密相連,因此,在外地辦事處工作的員工若為非上海戶籍,你單位可以為其繳納綜合保險而無須在當地繳納社會保險。(三)勞動仲裁的訴訟主體資格與履行地的證明責任問題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及有關規定,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主體必須屬於勞動法律法規調整的適格主體:根據現行法,申請勞動仲裁適格主體主要包括:1)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2)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之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3)取得合法就業資格的外籍人員、台港澳人員和定居國外人員。4)非法用工單位和童工事故傷害涉及的主體。辦事處不屬於勞動法意義上的用人單位,辦事機構工作人員與辦事處發生爭議不屬於勞動爭議,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不會受理。因此,你公司員工若申請仲裁只能以上海公司作為被申請人。員工向上海公司申請仲裁的,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委員會管轄。法律確認了履行地優先的管轄原則,但司法實踐當中,仍然要求勞動者承擔履行地的證明責任。對公司來講,若在天津遭遇仲裁,可以向當地仲裁委員會提出管轄權異議。以便利在上海解決爭議。編後語:企業異地用工管理實踐當中,常常出現公司總部願意為異地員工在當地繳納社會保險,與此同時取消公司注冊地的社會保險繳納,此蘊含一定的勞動爭議風險。假如用工登記在上海,實際上班在深圳,員工保險在深圳繳納(許多公司通過委託外包公司代繳的方式操作),由於上海不繳納任何社會保險。員工未來以企業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為由解除合同並要求經濟補償金,可能會得到仲裁支持。建議企業要求員工提供每月社會保險繳費清單作為免除公司總部所在地繳納社會保險責任的憑據,並通過《協議》的形式明確社會保險繳納方式、違約責任的承擔等問題。此有利於預防爭議及將企業風險控制到最低程度。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2. 勞動法關於購買社保的規定2019年

用人單位何時為勞動者購買社保?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就勞動合同法立法精神而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形成事實上勞動關系之時,用人單位就要為勞動者購買社保。最遲應該在事實上勞動關系確立一個月內,為勞動者購買社保。

勞動法規定,一個月內用人單位應該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而且勞動者從上班之日起就與用人單位建立起勞動關系,是單位的員工(那怕在試用期,沒有簽訂合同,也是單位員工,根據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形成了事實上的勞動關系),都應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由此可知,用人單位最遲應在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系的第二個月,為勞動者繳納各種社會保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新勞動法全文2019社保

一、國家沒有出台新勞動法。只出台了新的勞動合同法。
二、新勞動合同法也沒有回單位補貼社答保這一說法,只是規定企業要按法律規定要為職工參加社會保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4. 2019新的勞動法工人試用期過有沒有買醫保和社保的規定

需要繳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是法定的義務,當然也包括試用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從勞動法該條的規定,可以確定只要建立了勞動關系就應當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勞部發[1996]354號《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的通知》第3條之規定,試用期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中,也就是說,試用期同樣屬於勞動關系的存續期間,因此,試用期內用人單位也應當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5. 五險一金2019年新的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是多少

1、什麼是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行,保證勞動者在年老、失業、疾病、工傷等失去勞動能力的情況下,給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女工生育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六個部分。
2、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有什麼區別?
(1)屬性不同。社會保險的依據是國家《憲法》,是國家的基本社會政策和勞動政策,是通過國家或地方立法強制執行的。商業保險是國家經濟活動的一個方面,是人民保險公司運用經濟手段進行的經營活動,這種經營活動是由保險者與被保險者雙方按照自願原則、通過簽定契約來實現的。
(2)保險的對象和作用不同。社會保險是以勞動者及其供養直系親屬為保險對象,其作用是保障勞動者在喪失勞動能力和失業時的基本生活,這種保障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和社會穩定。商業保險是以投保的自然人為保險對象,其作用是根據契約規定給予投保者一定的經濟補償。
(3)待遇水平不同。社會保險從保障基本生活、安定社會出發,著眼於長期性基本生活的保障,保障水平隨著物價上升和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有所提高。商業保險只著眼於一次性經濟補償,給付水平的確定只考慮被保險人繳費額的多少,而不考慮其他因素。
(4)管理體制不同。社會保險的管理體制是以各級政府主管社會保險的職能部門及所屬的社會保險事業機構為主體,為實現法律賦予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權利,而對勞動者的社會保險事務實行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商業保險的管理體制是自主經營的各經濟實體自主經營,其管理工作全部圍繞嚴格履行保險合同而進行的。
(5)立法范疇不同。社會保險是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的基本權利之一,也是國家對勞動者應盡的義務,屬於勞動立法范疇。商業保險是一種金融活動,保險合同雙方的權利受經濟合同法保護,屬於經濟立法范疇。
3、當前應重點將哪些單位和人員納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
目前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自收自支和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已全部參加養老保險,2003年初河北省政府下發《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的意見》,重點將國有企業勞務工、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及靈活就業人員納入養老保險,並做好中斷養老保險關系職工接續養老保險關系工作。
4、參加養老保險的法規依據主要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259號)、《河北省統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施辦法》(冀政[1998]1號)等法律法規。
5、企業辦理參保和繳費手續是怎樣一個業務程序?
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簡稱社保機構)進行參保登記→社保機構核定養老保險繳費人數、繳費基數、繳費比例,按月核定應繳數額→到地方稅務部門辦理繳費→社保機構根據保險費到帳情況記錄個人賬戶→社保機構每年列印個人賬戶清單發給企業和職工。
6、如何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一)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時,須出示以下證件和資料:(1)營業執照、批准成立證件或其它核准執業證件;(2)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頒發的組織機構統一代碼證書;(3)個體勞動者必須出示身份證件;(4)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規定的其他有關證件、資料。(二)填報並核發《社會保險登記證》、《職工養老保險手冊》等有關表冊。
7、非公有制單位職工參保後享受什麼待遇?
新的養老保險制度打破了企業所有制和職工身份的界限,非公有制單位職工參保後可以享受和國有、集體企業職工同樣的養老保險待遇。表現在:符合法定年齡和條件的可以辦理退休,並按月領取養老金;養老金標准統一按照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計算;職工調動時,養老保險關系隨同轉移;符合一次性領取條件的將一次性結算等等。
8、勞動者具備什麼條件才能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養老金?
勞動者同時具備以下條件,可以辦理退休:(1)達到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即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滿15年及其以上。凡符合上述條件的人員,經所在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
9、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多少?
繳費比例分作以企業參保和以個體勞動者參保兩類:(一)各類企業按職工繳費工資總額的20%繳費,職工按個人繳費基數的7%繳費(2003年為7%,兩年提高一個百分點,最終到8%)。職工應繳部分由企業代扣代繳。(二)個體勞動者包括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按繳費基數的18%繳費,全部由自己負擔。
10、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怎樣確定?
核定繳費基數以河北省上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簡稱省社平工資)為基準。(一)企業職工凡工資收入低於省社平工資60%的,按60%核定繳費基數;高於省社平工資60%的,按實際工資收入核定繳費基數,但是最高不得高於省社平工資的300%。(二)個體勞動者可以在省社平工資以上至300%的范圍內,自主確定繳費基數。
11、養老保險繳費數額怎樣計算?
(一)企業繳費額=核定的企業職工工資總額×20%;職工個人繳費額=核定繳費基數×7%(目前為7%)。(二)個體勞動者(包括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繳費額=核定繳費基數×18%。
12、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為什麼確定在省社平工資60%—300%之間?
主要是為了保證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不過分懸殊。實行個人賬戶後,個人賬戶養老金是退休待遇的主要部分,它是以個人賬戶儲存額為計算依據。如果職工繳費基數過低,儲存額就過於少,待遇太低,就會影響退休後的基本生活。規定職工繳費基數不得高於省社平工資的300%,目的是控制高收入職工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水平,以減輕財政負擔。高收入職工(及其所在企業)可以通過建立企業年金、參加商業保險等辦法,提高退休後的生活水平。
13、「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就不用再繳費」這種觀點正確嗎?
不正確。「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這是辦理退休並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的必要條件之一(繳費不滿15年的將一次性結算)。退休金水平的高低與繳費年限和繳費數額直接掛鉤,即繳費時間越長、繳費金額越多,養老金水平也越高,差別主要在於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中斷繳費的時間不計作繳費年限。試舉例做比較:假設繳費基數每月為1000元(不考慮繳費基數調整和利息等因素),繳費年限30年計算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每月為:[1000元×11%×12(月)×30(年)]÷120=330元。如果繳費年限為15年,則計算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每月為165元。兩者相差一半,如果考慮利息等因素,則差額更大。
14、「斷保」對職工有什麼影響?
以前參加了養老保險的職工,因為勞動關系變更等原因,停止繼續繳納養老保險費,這種現象叫做中斷保險關系,也叫做斷保。斷保對職工的影響,一是因為繳費年限和繳費額的減少而降低退休待遇,有的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將喪失按月領取養老金的資格。二是影響再就業,如果養老保險關系不及時接轉,那麼新的就業單位將不能及時為你續繳養老保險費,則損害了自己的社會保險權益。
15、哪些人員需要續繳養老保險費?
一切與原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的人員,都應續繳養老保險費。基本分三類情況:(1)因企業改制、破產、解散、兼並、經濟性裁員等原因,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的人員;(2)因除名、開除以及本人提出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3)勞動合同終止後,未重新就業的人員。
16、辦理續保手續需要哪些證件?
(1)基本養老保險手冊;(2)個人賬戶對帳單(對帳單上需加蓋社保機構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章」);(3)本人身份證件;(4)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證明;(5)是失業人員的需攜帶失業保險手冊或有關證明。
17、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金期間可以繳費嗎?
政策規定,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金期間可以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也不計作繳費年限。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兩年,在這兩年時間里,有條件的也可以自願繳費,連續計算繳費年限。
18、為什麼說職工是為自己繳納養老保險費?
按照規定,從1996年1月1日起,社保機構按照身份證號碼為每個參保職工建立一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按照本人繳費基數11%的金額記入個人賬戶,逐年累記並計算利息。個人賬戶清楚記錄職工的繳費情況,並作為退休時計算待遇的依據。因此說,年輕時繳費是為了自己退休後領取養老金。
19、勞動者流動到外省市就業後,已繳的養老保險費怎麼處理?
勞動者變更勞動關系的,養老保險關系隨同轉移。如果勞動者跨省市、或者在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之間(即所謂的跨統籌區域)流動的,不僅養老保險關系隨同轉移,而且同時把個人賬戶金額一起轉移到新就業所在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繼續繳費,之前與之後的繳費年限累積計算。所以說「不論職工哪裡干,保險關系連續算」。
20、退休後基本養老金怎樣計算?
新的養老保險制度按照參保人員參加工作時間的不同,把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分作三個類型:(1)1996年1月1日後參加工作的人員(稱作「新人」),基本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為職工退休時全省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退休時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20。(2)1995年12月31日以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稱作「中人」),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各種補貼調節金四部分組成。過渡性養老金計發辦法為:以本人退休前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乘以過渡性養老金計發比例(1.4%),再乘以1995年底以前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求得。(3)1995年底以前退休的(稱作「老人」),按原辦法計發養老金不變。
21、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時為什麼要除以120?
按照測算,我國現階段人均壽命為70歲,職工60歲退休後平均領取養老金的年限為10年即120個月。
23、勞動者具備享受養老保險條件時無工作單位,如何辦理有關養老保險手續?
勞動者在符合國家規定的享受養老保險條件時無工作單位,需持本人身份證、《職工養老保險手冊》到戶口所在地勞動行政管理部門及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手續。
24、對企業離退休人員一次性結算離退休金是否允許?
根據原勞動部《關於不得對企業離退休人員採取一次性結算離退休金的通知》(勞部發[1995]262號)規定:
(1)凡執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的地區,對於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和工齡條件,辦理退休、退職手續,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按月支付退休(退職)金,不得採取一次性結算退休(退職)金的辦法。
(2)凡按照《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國發[1995]6號)進行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改革的地區,對於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達到規定年限(如10年或15年)的人員,必須按規定按月支付其養老金,不得採取一次性結算退休(退職)金的辦法。
(3)由於企業破產、瀕臨破產、租憑、承包、辭退、終止勞動合同、安置富餘人員及經濟性裁員等原因,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的企業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一次性支付給職工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費。在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重新就業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凡參加退休費用社會統籌的人員仍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支付其養老金。
(4)凡不符合上述規定,採取一次性結算離退休金的辦法,必須立即糾正。
25、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到達退休年齡時怎麼辦?
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參保人員,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後,把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終止養老保險關系,不得再按月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26、基本養老金是通過什麼途徑領取?
職工(或勞動者)辦理退休手續後,社保機構為每一個人員建立基本養老金賬戶,與銀行、郵局等服務機構聯網,通過銀行或郵局發放基本養老金,退休人員可在居住地就近領取。
27、養老金、冬季取暖費、離休人員生活補貼什麼時間發放?
(1)養老金於每月20日由代辦養老金發放的農行、建行、郵政儲匯局、郵電局發放,遇節假日順延,最遲不超過25日。
(2)離退休人員的冬季取暖費於每年的11月份隨養老金一起發放,現行標準是每人每年28元。
(3)享受建國前生活補貼的離休人員增發的生活補貼於每年1月份隨養老金一起發放,現行標準是以基本養老金基數(不含護理費、交通費、剩餘津貼)。
1937年7月6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人員,每人每年增發兩個月;1937年7月7日到1942年12月31日參加革命工作的人員,每人每年增發一個半月;1943年1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參加革命工作的人員,每人每年增發一個月。
28、居住外地退休人員怎樣領取養老金?郵寄費怎麼計算?
離退休人員居住在外省、市的,養老金可以通過銀行存摺或者儲蓄卡就近領取,也可以通過郵電局用匯兌方法每月郵寄。承辦郵寄業務的是郵政局車站支局。郵寄費用根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郵政局勞社部函[1999]123號文「養老金異地發放,按郵政匯兌匯款費標准減半收費」的規定執行。為方便操作,定於單月養老金全額發放,雙月按1%扣匯費。
29、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存摺、儲蓄卡丟失、消磁後怎麼辦?
離退休人員如果不慎將社會保障中心發放的養老金存摺、儲蓄卡丟失或消磁,要盡快到辦理存摺和儲蓄卡的銀行掛失,然後到辦理存摺和儲蓄卡的始發銀行補辦存摺或儲蓄卡。邯鄲市養老金始發銀行是:農行鐵西辦事處、建行保障分理處、郵政儲匯局中華路儲蓄專櫃。補辦了存摺或儲蓄卡後,到離退休前所在工作單位報告單位勞資人員,由單位勞資人員填寫有關手續後報告市社會保障中心發放處。
30、離退休人員怎樣變更姓名、地址、郵編、發放形式?
離退休人員如果發現存摺姓名、身份證號與本人實際不符,居住地址變動或者因地址變動需要改變發放形式(如由存摺、儲蓄卡改郵寄,或由郵寄改存摺或儲蓄卡等),離退休人員應報告原工作單位的勞資人員,由勞資人員填報有關手續後報市社會保障中心發放處。
31、怎樣進行「領取保險待遇資格認證」?
「基本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的主要內容一是核查離退休人員的生存狀況,二是核查基本養老金的待遇水平,目的是杜絕死亡不報和虛報冒領養老金現象,堵塞漏洞,減少基金流失。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社廳發[2001]8號文規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定期對參加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資格進行核查。在國內異地居住的離退休人員,每年向負責支付其基本養老金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一次居住地公安機關出具的居住證明。出國定居的離退休人員,每年向負責支付其基本養老金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一次由我國駐該國使館出具的居住證明(未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由當地公證機關出具)。離退休人員應積極配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工作,無正當理由不按規定提供本人居住證明或其他相關證明材料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將停發養老金。
為完善資格認證制度,2001年6月份以來,對參保的離退休人員進行身體健康檢查並採集指紋,將指紋輸入微機,建立健全離退休人員檔案,定期進行核查。同時,建立了舉報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32、離退休人員死亡後,家屬怎樣辦理喪葬費、救濟費手續?
離退休人員死亡後,親屬要在3日內報告死者原工作單位,同時提供死亡證明、火化證和注銷戶口證明,有遺屬的還要提供居委會或村委會證明,公安部門的戶籍證明,本人身份證,交到離退休人員原工作單位勞資處,由勞資人員帶死亡人員檔案到市社會保障中心為其辦理喪葬費和一次遺屬救濟費。需要享受按月撫恤的遺屬要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國家現行規定是:1945年9月2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離休人員遺屬,無收入、無依無靠的和因工死亡職工的遺屬可以按月享受遺屬撫恤金。
33、對冒領養老金現象怎樣處罰?
離退休人員死亡後隱瞞不報,其親屬或他人冒領養老金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責令冒領者退還冒領養老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給予處罰;對拒不退還冒領金額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6]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6. 勞動法關於社保補交的規定2019年

《勞動合同法》實施後,2008年前的社保需要補交。
社保補繳是指由於某種原因導致社保中斷繳費,中間幾個月沒有繳費,而現在由於招調或者落戶其他原因,需要補之前沒有交到的部分,從而獲得完整的社保時間段,以確保招調落戶等工作正常認可。
正常情況下,一般單位只能做2個月的補交,如果需要更長時間只好通過一些代理機構來操作。
以個人名義參保的,如果漏繳不能夠進行補繳,只有由單位原因造成的漏繳才能夠進行補繳,並且補繳五險。如果單位沒有做申報(沒有給開戶)的只能補繳養老。繳納一段時間後,中斷想補繳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補繳。
繳費單位(不含個體、自由職業者)漏繳職工養老保險費的,應帶以下材料到各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基本養老保險費個案補繳:
1、職工檔案和養老保險手冊;
2、《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申請表》;
3、勞動合同、工資發放明細表員工補繳當月個稅證明等;
4、其他相關材料。
社保補繳時效: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第六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
一般情況下,補繳保險的期間根據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視企業情況而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7. 2019勞動法社保的規定的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不是從明年開始,《社保法》和《勞動法》早有規定,企業必須為職工繳納社保。
只不過是明年對公司繳納社保換了繳費單位,由稅務代收,管理更嚴格了。

8. 2019年國家勞動法對於社保欠交少交補交是怎樣規定的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個人因換工作的原因中間斷交社保內,如果是因用人單位原因造成職容工未繳納社保,用人單位應為職工辦理補繳業務;而如果是由於個人原因造成斷繳,那麼就無法補繳。簡單的說就是,由於公司原因導致員工的社保出現漏繳,斷繳問題的,那麼你就可以要求公司單位進行補繳。如果是個人辭職等個人原因導致個人社保斷交的,是不可以補交的。

9. 2019年深圳社保繳費基數是多少

2021年深圳社保最低繳費基數為2200元,最高繳費基數為34860。按照最低繳費基數來參保,深戶一檔社保費用為1087.9元,非深戶一檔社保費用為1065.9元,二檔社保費用為656.88元。

深圳深戶一檔社保最低繳納費用詳情: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