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行政區制度是行政法規
1. 特別行政區制度
特別行政區是指在我國版圖內,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專門設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實行特別的社會、經濟制度,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區域。
1、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是與省自治區、直轄市處於同等級而又享有高度自治的一種新的地方行政區域。
2、特別行政區所實行的制度與內地不同,它可以保留原有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
3、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即「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特別行政區通用自己的貨幣,財政獨立,收入全部用於自身需要,不上繳中央人民政府。
特別行政權的高度自治權是特別行政區獨特法律地位的體現。具體如下:
①行政管理權,凡屬於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的行政事務,均由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管理或處理。
②立法權,除了有關外交、國防和其它按基本法規定不屬於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的法律,特別行政區不能自行制定外,其餘所有民事的、刑事的、商事的和訴訟程序方面的法律都可以制定。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但備案不影響該法律的生效。對於不符合憲法和基本法的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可將法律發回,既不修改,也不撤銷,由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決定。
③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干涉;終審權屬於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在行使審判權時,應繼續保持港澳原有法律制度和原則對法院審判權所作的限制。它們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無管轄權。
2. 設立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我國設立特別行政區的理論根據和法律根據
特別行政區是指在我國行政區域內,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專門設立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實行特殊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制度的行政區域。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但又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我國現行《憲法》第3l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憲法是根本法,它鞏固並確認了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現在,憲法在行政區域劃分中提出特別行政區,無疑說明允許特殊情況下可以有另一種制度的存在。這些制度包括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有關保障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
特別行政區體現了「一國兩制」的理論。「一國兩制」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所謂一個國家,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統一的不可分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凡是屬於我國領土范圍內的一切地方行政區域,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都不能分割或分離出去,也不能變成任何獨立的政治實體。所謂的兩種制度,是指在我國一般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特別行政區可以繼續保持資本主義制度。按照傳統的理論和模式,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裡,只能允許一種制度即社會主義制度存在和發展。實行「一國兩制」後,突破了原有模式,形成了在一個國家裡,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並存,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這是我國根據自己的國情在國家制度上的一大創新和發展,體現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結合
3. 什麼是特別行政區
特別行政區是指根據憲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域范圍內設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區域。特別行政區是我國為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和台灣問題而設立的特殊的地方行政區域。特別行政區的建立構成了我國單一制的一大特色,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在我國具體情況下的創造性運用。特別行政區的設立,有助於維持香港與澳門的繁榮和穩定。
你可以參考一下網路http://ke..com/view/133642.htm
4.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者之間的區別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制定的機關不同、效力不同、適用的對版象不同。
一、權制定的機關不同
1、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
3、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法規。
二、效力不同
1、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及地方法規。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
2、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法律的效力,但高於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3、地方性法規低於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效力。
三、適用的對象不同
1、法律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
2、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
3、地方性法規只能在本轄區內實施。
5. 特別行政區是什麼意思
特別行政區(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SAR)簡稱特區,是指根據憲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域范圍內設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區域。
特別行政區是我國為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和台灣問題而設立的特殊的地方行政區域。
特別行政區的建立構成了我國單一制的一大特色,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在我國具體情況下的創造性運用。特別行政區的成立,有助於維持香港與澳門的繁榮和穩定。
除此外,中國內地也有經國務院審批的特別行政區,如卧龍特別行政區。
(5)特別行政區制度是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權
1、特區制定的法律不需要報中央批准,只要不違背基本法就可以,而根據《立法法》的規定,自治區制定的民族自治法規需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特區的地方自治也是基本法范圍內的自治。
3、特區不擁有外交和防務的權利,只能中央管轄,而特區廣泛的自治權如自行負責稅收、貨幣、社會治安等,由此可見基本法就相當於特區的憲法一樣地位,是特區立法的依據。
6. 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之間的區別
法律是人大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章是政府制定的。
一、法律。根據制定機關的不同,法律可以分為兩類,即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其他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但是兩者的效力都一樣。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也有權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沖突的前提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法律的效力低於憲法,不能同憲法相抵觸。《立法法》規定了只能由法律進行規定的事項,包括:國家主權的事項;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訴訟和仲裁製度;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二、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不得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三、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的制定機關有兩類,一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制定;二是由省會所在地的市以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但同時應報省一級人大常委會批准,還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地方性法規的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
四、部門規章。根據制定機關的不同,規章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由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須經國務院批准,這是行政規章,或者稱為部門規章。行政規章要服從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其與地方性法規處於一個級別。另一種規章是地方行政規章,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規章除了服從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外,還要服從地方性法規。
7. 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和法規和與基本法律的區別在線等!20分!!!
1、基本法的修改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特別行政區除了有關外交、國防和其它按基本法規定不屬於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的法律,特別行政區不能自行制定外,其餘所有民事的、刑事的、商事的和訴訟程序方面的法律都可以制定。《香港基本法》規定:
第二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第一百五十九條 本法的修改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十八條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法律為本法以及本法第八條規定的香港原有法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
全國性法律除列於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凡列於本法附件三之法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或立法實施。
附件三: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
一、《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
二、《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九、《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和毗連區法》
十、《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中央銀行財產司法強制措施豁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