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與實踐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與實踐

發布時間: 2022-06-02 14:23:15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包括:1、依法行政原則;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3、越權無效原則;4、信賴保護原則;5、比例原則。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包括:1、程序正當原則;2、行政公開原則;3、行政公正原則;4、行政公平原則。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包括:1、程序正當原則;2、行政公開原則;3、行政公正原則;4、行政公平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Ⅱ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Ⅲ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

資料擴展: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既包括行政法的實然狀態的原則,又包括行政法的應然狀態的原則。包括以下原則:行政法治原則、適度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程序正當原則。

不同的定義體現了對行政法基本原則認識的逐步深化,也體現了其所依據的行政法基礎理論的發展。四種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念都包含了相同的含義,即對行政法制定、實施等全部活動具有指導作用。

在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功能中,其「指導」作用才是最根本的,才是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行政法基本藉以建立和展開的基礎。

Ⅳ 簡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
1、合法行政原則;2、合理行政原則;3、程序正當原則;4、高效便民原則;5、權責一致原則。《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更為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Ⅳ 行政法基本原則

您好,合法行政原則的根據,是行政機關在政治制度上對立法機關的從屬性。合法行政原則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行政制度上的體現和延伸。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定了國家行政機關對人民代表大會的從屬性。
《憲法》第2條和第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行政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樣就從根本法上解決了國家行政權力來源的合法性問題。憲法第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國家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行政職權。
合法行政的內涵和要求,隨著憲法制度的演變、行政職能的消長而不斷變化。早期的合法行政是絕對、消極和機械的公法原則。為適應時代變遷和行政職能變化的需要,合法行政原則不斷得到新的解釋。從歷史發展看,我國的行政法制度尚處於發展進程中的初級階段。從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到憲法規定實行依法治國,我國法律在規范行政活動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強。
我國合法行政原則在結構上包括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禁止行政機關違反現行有效的立法性規定。
1、行政機關的任何規定和決定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和決定。行政機關的規定和決定違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
2、行政機關有義務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行政義務。行政機關不積極履行法定作為義務,將構成不作為違法。
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活動。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在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關繫上:第一,行政機關採取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第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採取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行政措施。行政機關不遵守這一不作為義務,將構成行政違法。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更為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1、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
2、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3、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3、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
1、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
2、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
3、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4、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1、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
2、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行為。在國際貿易中,行政當局不合理延遲和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也被認為是政府設置的貿易壁壘形式。
5、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1、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2、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6、權責統一原則
二、《行政法》基本原則定義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基本原則的作用主要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指導行政法的統一適用和解釋,彌補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則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國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規定;二是行政法學理論的闡述。法學理論對《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闡述注重反映人們對一般規律的認識,但是由於認識上的差異,法學著作對基本原則的表述會有所不同。國家相關文件的規定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吸收理論研究的成果,因此,這兩種來源會在一定程度達達到統一。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減小法律漏洞,反映《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另外,有必要了解的就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六個方面,分別包括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不同的原則規定了行政法的不同內容及其要求。
法律依據
《憲法》第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國家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行政職權。

Ⅵ 請問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包不包括「合法行政原則 、 合理行政原則、誠信原則、高效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原則:行政法治原則、適度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程序正當原則。包括「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誠信原則、高效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3、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

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

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

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4、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

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行為。在國際貿易中,行政當局不合理延遲和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也被認為是政府設置的貿易壁壘形式。

5、誠實守信原則

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是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6、權責統一原則

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

第二是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權力和法律責任的統一,即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6)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與實踐擴展閱讀:

相比於其他的部門法而言,行政法是最具時代精神的部門法,因為它調整的是行政機關與公民的關系。政府與公民的關系問題是行政法的現實起點,也是行政法理論的基本起點,對這種社會關系的研究是明確行政法性質與功能的關鍵。

從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行政管理範式的變化往往帶來的是政府的社會角色及政府與公民關系方面所進行的改革,即便不是行政管理範式的變化,而只是在一種現實的行政管理範式內所進行的局部改變,也可能帶來政府的社會角色和政府與公民關系方面的改變。

Ⅶ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回程序正當原則答、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3、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4、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1)行政效率原則。

(2)便利當事人原則。

5、誠實守信原則

6、權責統一原則

Ⅷ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六個,分別是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誠實守信原則、高效便民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應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
法律分析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准則,其他基本原則都是合法行政的延伸和擴展,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合法行政原則在結構上包括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合理行政追求公正、權利、平等、正義,屬於實質行政范疇,合理行政原則有三個子原則,分別是公平公正對待原則、考慮相關因素原則和比例原則。程序正當原則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含了三個原則,分別是行政公開原則、公眾參與原則和迴避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另一個是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也包含兩個原則,即誠實公開原則和信賴利益保護原則。高效便民原則包含行政效率原則和便利當事人原則。行政機關應當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不完全作為;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定時限,禁止不合理延遲;行政機關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的程序性負擔的是行政侵權行為。權責統一原則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行政效能原則,另一個是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效能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管理職責,要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強制執行手段,用國家強制力作保障,行使行政優益權,保證政令有效。行政責任是指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Ⅸ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合法的原則;合理行政的原則;程序正當的原則;誠實守信的原則;高效便民的原則;以及權責統一的原則。行政機關在依法履行其職責時,必須遵循上述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四條
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第六條
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