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與事業單位
❶ 事業單位可以參照勞動法嗎
法律分析:勞動法不適用於事業單位,但可以參照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❷ 《勞動法》事業單位適用嗎
《勞抄動法》事業單位適襲用
《勞動法》規定:本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2)勞動法與事業單位擴展閱讀: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査制度等。
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❸ 事業單位可以不遵守勞動法嗎
事業單位需要遵守勞動法,事業單位是適用勞動合同法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和員工建立勞動關系的時候,訂立、履行、變更和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都是適用勞動合同法的。而且用人單位從用工之日起和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需要和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也是體制內的在編人員,是體制內的絕大多數群體,但由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屬於公務員,因此不適用於公務員法,同時,事業單位人員又不屬於企業職工,企業職工由勞動法和勞動合同制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要先按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規定進行調整,如不在規定范圍之內的,適用於《勞動法》、《勞動合同法》。
事業單位可以不遵守勞動法嗎
❹ 勞動法對事業單位合同工的規定
事業單位合同工可以隨時辭職嗎
不可以隨便辭職。事業單位的合同工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向用人單位提出辭職。即試用期內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單位,試用期後的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單位,即可以合法解除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事業單位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事業單位適用本法,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如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其錄用工作人員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不適用本法。
2、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的是勞動合同,適用本條的規定。
3、事業單位如醫院、學校、科研機構等,有的勞動者與單位簽訂的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的,就要按照本條的規定執行;有的勞動者與單位簽訂的是聘用合同,簽訂聘用合同的,就要按照本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即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另有規定的,就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沒有特別規定的,也要按照本法執行。
事實上,正兒八經的可能是在私企工作的這些員工的工資收入都是比較高的,像是事業單位或者是國家公務員的工資收入雖然說比較穩定,但跟現在的物價水平相比收入並不算高。可由於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是比較特殊的,所以,像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這些工作人員,都不能隨意在外兼職。
❺ 《勞動法》適用於事業單位嗎
事業單位中的正式在編人員不適用《勞動法》,編外工作人員適用《勞動法》。
所以,事業單位只是勞務派遣工的用工單位,勞務派遣公司才是用人單位。
勞務派遣工和勞務派遣公司樹立勞動合同關系、構成勞動關系,契合《勞動法》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則,二者之間適用《勞動法》。
能夠看到,合同工和勞務派遣工是不一樣的,一個是適用、一個是按照執行,一個的主體是事業單位,一個的主體是勞務派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