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與民法1的關系
除100元生活費事先未約定,所以不合理。按照雙方的合同約定來看某公司是違約的。勞動法是民法的特別法,兩者規定有沖突時,依照特別法由於普通法的原則,優先適用勞動法
Ⅱ 勞動法屬於民法嗎
法律分析:不屬於。勞動法曾經在很長的時間內屬於民法的內容,但是其不斷顯示出與民法不同特徵後,其變異性已經成為沖破民法傳統的獨立法律部門,從而體現出與民法不同的特徵來。
現在,勞動法屬於社會法,按中國的部門法來分,屬於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和民法是並列關系的法律部門。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Ⅲ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是什麼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民法屬於私法;勞動法屬於社會法;民法是指一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勞動法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Ⅳ 民法包括什麼,勞動法包括什麼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抄主要有以下幾點:襲
(1)兩者的調整對象不同。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民法是調整的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以及財產關系。
(2)兩者的主體不同。勞動法的一方必須是勞動者,另一方為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雙方之間的關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民事法律關系主體雙方可能都是是公民、法人,或一方為公民另一方為法人,其主體地位平等。
(3)兩者的原則不相同。兩者各有獨特的原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勞動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原則和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等;而民法的基本原則為平等、公平、自願、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為原則。
(4)違法後,承擔的法律責任有所不同。勞動法中的民事責任要求採用某些特殊的責任形式,而民法中的無此要求。
Ⅳ 勞動合同適用民法典嗎民法典侵權編里關於勞動侵權的規定是怎麼回事
勞動合同不適用《民法典》,調整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屬於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1.通說認為,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是不同於民法的一個法律部門,兩個部門法調整的社會關系不同。
勞動法是主要調整關於勞動關系及由勞動關系產生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保障法是調整關於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而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勞動合同雖然簽約主體在簽約時地位平等,但形成勞動關系後,雙方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民法典中的各個合同,合同主體地位是平等的。
《民法典》中列舉了那麼多有名合同,比如買賣合同、租賃合同等社會生活中非常常用的合同,但沒有列舉社會生活中常用的勞動合同,可見立法者並未將勞動合同納入民法調整范疇。
Ⅵ 勞動法屬於民法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不屬於民法,應該是屬於社會法。
法律部門主要包括:
1、憲法(包括:憲法、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和代表法、國籍法、國旗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公民基本權利法、法官法、檢察官法、立法法和授權法);
2、行政法(包括:國家安全法、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監獄法、高等教育法、食品衛生法、葯品管理法、海關法);
3、民商法(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婚姻、家庭、收養和繼承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公司破產、證券、期貨、保險、票據、海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4、刑法
5、經濟法(包括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和政策的法律,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則、方針和政策的法律,預演算法,審計法,會計法,統計法,農業法,企業法,銀行法,市場秩序法,稅法,土地管理法,等等);
6、程序法(包括: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仲裁法、律師法、公證法、調解法等);
7、社會法(包括:保護弱勢群體的法律規范,如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等;維護社會穩定的法律規范,如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法律規范,如環境保護法、能源法、自然資源保護法、生態法等;促進社會公益的法律規范,如社區服務法、彩票法、人體器官與遺體捐贈法、見義勇為資助法等;促進科教、文衛、體育事業發展的法律規范,如教師法、科技進步法、義務教育法、教育法、衛生法,等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Ⅶ 勞動法與民法的關系要詳細~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勞動法曾經在很長的時間內屬於民法的內容,但是其不斷顯示出與民法不同特徵後,其變異性已經成為沖破民法傳統的獨立法律部門,從而體現出與民法不同的特徵來。這些不同表現在:
(1) 性質不同.
民法屬於純私法,以個人利益為核心,以人的平等和自治為理念,當事人之間處於平等的地位。
勞動法屬於社會法。「勞動合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關於給付和對等給付的債權合同,相反它是一種帶有很強人身權色彩的,關繫到雇員生存基礎的法律關系,因此無論如何應該被寄予希望給予生存和社會保護」
(2)權利本位不同。
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
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
(3)對待勞動力的態度不同。
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
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
勞動契約則以提供勞務的勞動者其『人』為中心,以此中心所展開的法律體系,當然與市民法大意其趣」
(4)兩者調整對象不同。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或與人身關系。勞動法調整的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的其他社會關系 .
(5)兩者的主體不同。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具有平等性,廣泛性。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則必然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則必然是用人單位。
(6)兩者調整的原則不完全相同
平等原則---婦女、兒童特殊保護原則;
等價有償----假日工資,節假日上班雙倍工資;
契約自由----「勞動基本法」為限制,特別注意契約內容上的妥當性;
在民法中,勞務商品化色彩很濃,而勞動法則應當以「勞動力非商品」維護勞動者的安全生存;在民法中,民事責任以過失原則為主,而勞動傷害責任則因保險制度的存在,表現為「結果主義」。
聯系:
(1) 勞動法首先是特別債法,所以原則上也存在契約自由。勞動法是民法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用傳統民法理念無法解決勞動者與用工方沖突的產物。
(2)民法以「平等主體」為觀察和評判公正合理的視角。而勞動法則假設勞動者本身在任何勞動關系場合中都處於弱勢地位。其目的就是通過相關限制用工者權利和自由或者為勞動者提供一種特殊的保護,以體現傾斜性,以實現勞動者獲得如民法中民事主體那樣的「平等地位」,以實現社會整體上的公平。
(3)在一定程度上,現代勞動法是民法社會化的產物。
(4)勞動法的重要內容勞動合同法仍有相當程度的私法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