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我國勞動法確立的主要制度包括

我國勞動法確立的主要制度包括

發布時間: 2022-06-04 08:31:01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及具體內容

(一)勞動法基本原則的含義和特徵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一些社會關系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即必須遵循的基本規范和指導思想。勞①史尚寬.勞動法原論.上海正大印書館,1934.1②w•杜茨著.勞動法.張國文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③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第五卷).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6.132.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直接決定了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性質,是勞動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體現。勞動法的基本原則體現了國家對勞動關系的本質的認識,體現了統治階級對勞動關系運行中的矛盾、差異甚或利益沖突的基本態度。基本原則的內容與性質直接決定了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內容與性質。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以下特點:第一,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勞動法律部門中具有指導性、綱領性的法律規范,而不是調整勞動關系運行中的特定事項或勞動關系當事人某一特定行為的具體規定。基本原則一般並不預先設定任何確定而具體的事實狀態,亦不需規定具體的權利義務實現的方式。因而,基本原則的內容在明確性程度上顯然低於調整勞動關系的具體規定。但是基本原則所覆蓋的事實狀態遠遠地大於具體規定。勞動法的某一具體規定只能對一類行為加以調整,而一條基本原則卻可以調整整個勞動關系運行領域。第二,不同的法律部門有著不同的基本原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所調整的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勞動法律部門的本質和特點。第三,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著高度的穩定性,只要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基本原則是不會改變的。勞動法對某一類行為的具體規定或標准可以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動,如最低工資標准可以改變等,但基本原則則是相對穩定的。第四,基本原則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對各項勞動法律制度均具有約束力。勞動法律制度中的各類具體規定不能與基本原則相抵觸,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的勞動關系。
(二)勞動法基本原則的作用
勞動法基本原則的作用是:第一,指導勞動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保證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統一、協調。盡管勞動法的內容極為豐富、復雜,包括勞動關系、勞動標准、社會保險、就業、培訓和勞動監督檢查等各項勞動法律制度,一些勞動標准還在不斷地變動,但是它們始終是統一的,具體規定之間總是有著內在聯系。其基本原因就在於各項勞動法律制度遵循著相同的原理和准則,基本原則在勞動法律規范系統內發揮著指導作用,維系和保證勞動法制的統一、協調和穩定。第二,指導勞動法的實施,正確適用法律,防止出現偏差。勞動法律淵源種類繁多,立法主體亦呈現多層次的特點,勞動法的具體規定難免出現不統一甚或沖突的現象。但是只要能夠堅持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就可以保證勞動法的正確適用。第三,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助於勞動法的理解、解釋,對於認識勞動法本質有指導意義,可以彌補勞動法律規范可能存在的缺陷。勞動關系的事實狀況非常復雜,勞動關系又是動態多變,勞動法律必須對日益繁紛復雜的勞動關系給予深刻、有效和正確的調整。在處理勞動爭議時,極有可能出現沒有準確適用的法律條款,此時,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可以直接適用,補充勞動法律制度的不足等。
(三)勞動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勞動法基本原則的內容有多種理解和闡釋。根據《憲法》和《勞動法》
的有關規定,可以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歸納為以下內容:
1.保障勞動者勞動權的原則
我國《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第三十三條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根據《憲法》的上述規定和其他有關規定,可以說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權是勞動法的首要原則。勞動權是指法律保證的有勞動能力的公民能夠參加社會勞動並因勞動而產生或與勞動有密切聯系的各項權利,包括平等的勞動就權、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勞動保護權、職業培訓權等。勞動權決不是僅僅包括工作權一項權利,而是包括與勞動相關的一組權利束,勞動權亦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平等的就業權和自由擇業權是勞動權的核心。該項權利對於公民來說,不分性別、民族、政治信仰、財產狀況,均有權實現就業,有權依法自由地選擇職業,有權利用國家和社會提供的各種就業促進條件,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增加就業機會,禁止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和職業歧視;對於國家來說,應當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必要的保障,為提高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勞動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創造出滿足勞動者生存與發展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勞動者對勞動的需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其一是對勞動過程本身的需要,通過勞動,勞動者獲得發展;其二是對勞動產品的需要。因此,勞動報酬權是勞動權的應有之義;勞動過程就是勞動力的消費過程。勞動力具有生理性特休息休假權亦是勞動權的組成部分。勞動權受到國家的保障,這種勞動權保障具體地體現為基本保護、全面保護和優先保護等方面。所謂基本保護是對勞動者的勞動權的最低限度的保護,即基本權益的保障。在勞動者的利益結構中,生存與發展是勞動者的基本利益,對勞動者最為重要,保障勞動權首先就是要保障基本利益。因為任何權利要求均不能超過給定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所謂全面保護是對勞動者權益和權能的保護,包括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法定權益和約定權益,無論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哪個方面,無論是勞動力的所有、佔有、交換、使用等哪種權能,勞動法都給予全面保護。
所謂優先保護是指勞動法對勞動關系當事人的利益都給予合法保護的同時,優先保護在勞動關系中事實上處於相對弱勢地位的勞動者。《勞動法》開宗明義地規定勞動法的立法宗旨就在於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此外,在特定情況下,當對勞動關系當事人雙方的利益保護發生沖突時,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的利益。例如安全與生產發生沖突時,應當堅持安全重於生產的原則,即使生產受到影響也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等。

㈡ 基本確立了我國勞動法律制度體系的結構的是

基本確立了我國勞動法律制度體系的結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離不開調整勞動關系這一核心內容。明確以下幾點:勞動法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
《勞動法》是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的法律。
從狹義上講,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從廣義上講,《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以及調整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㈢ 《勞動法》全文內容主要有哪些

主要包括:

  1. 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

  2. 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

  3. 勞動合同的專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屬序的規定;

  4. 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

  5. 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

  6. 勞動報酬制度;

  7. 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

(3)我國勞動法確立的主要制度包括擴展閱讀:

勞動法(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㈣ 勞動法的內容大概包括哪些方面

勞動法的內容大概如下:

1.總則

2.促進就業

3.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4.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5.工資

6.勞動安全衛生

7.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8.職業培訓

9.社會保險和福利

10.勞動爭議

11.監督檢查

12.法律責任

13.附則

拓展資料: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査制度等。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勞動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禁止紡織廠使用9歲以下的學徒,並規定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同時禁止做夜班。十月革命後,1918年蘇維聲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勞動法典,並於1922年頒布了新的《蘇維埃勞動法典》。早在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工農兵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合同》、《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條例》等一系列勞動法規。

勞動法-網路

㈤ 勞動保障規章制度包括哪些

勞動管理規章制度(以下簡稱"規章制度"),是指由企業有權部門制定的,以書面形式表達的,並以一定方式公示的,關於企業內部勞動用工管理、明確企業和職工勞動權利和義務的規范總稱。我國把規章制度上升到"准法律"的高度,要求勞動者必須嚴格遵守,《憲法》第五十三條將"遵守勞動紀律"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勞動法》第3條據此將"遵守勞動紀律"規定為勞動者的基本勞動義務,第二十五條第二項又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隨時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這些規定把用人單位內部合法的規章制度的效力提高到與法律法規規章同等效力,成為用人單位開展內部勞動用工管理的依據,是用人單位執行內部管理的"法律",企業依據內部合法的規章制度作出的決定,具有法律上的效力。鑒於用人單位內部規章制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用人單位完全可以根據本單位內部實際情況,自主設計制定各種規定,用來支配、管理勞動者,約束、規范乃至強制勞動者進行生產勞動和各種活動。合法有效的規章制度,對加強用人單位內部管理,特別是勞動用工管理,對用人單位預期目標的實現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用人單位沒有合法的規章制度,勞動者的行為將不受用人單位管理的約束,而用人單位的一些內部管理行為都將失去法律上的依據。由此可見,規章制度被賦予了法律的效力,用人單位制定內部規章制度相當於是一種授權的"立法",無論勞動者對規章制度是否同意,都應無條件地"遵守"。所以講規章制度對用人單位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㈥ 勞動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勞動法來(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源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這些法律條文跟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息息相關。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為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

㈦ 勞動法的主要制度是什麼

勞動法確立的主要制度

促進就業制度

勞動合同制度

集體合同制度

勞動標准制度

社會保險制度

企業規章制度

勞動監察和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㈧ 勞動法中有關就業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1995年1月1日,我國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勞動法》包括九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均與現行就業制度有關:
(1)促進就業。規定了國家、地方政府促進就業的主要職責及公民的平等就業權利。
(2)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規定了勞動合同的性質、訂立、內容和解除的有關事項,以及對集體合同的訂立和管理。
(3)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了8小時工作制,法定節假日,延長工作時間的條件、限額、報酬,以及帶薪年休假制度。
(4)工資。規定了按勞分配的原則及實施最低工資保障制度。
(5)勞動安全衛生。規定了該方面用人單位、建設單位、勞動者和國家的職責,國家建立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和處理制度。
(6)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國家對女職工和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7)職業培訓。規定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組織和參加職業培訓的職責,國家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8)社會保險和福利。規定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9)勞動爭議。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另外,《勞動法》還規定了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以及用人單位、勞動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
該信息出自「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 http://www.cvae.com.cn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