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的形式不包括

勞動法的形式不包括

發布時間: 2022-06-04 09:19:46

勞動法的特點不包括

明確勞動合同法立法目的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立法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勞動合同法是「單保護」,還是「雙保護」的爭議。「單保護」即主張勞動合同法是向勞動者權益傾斜保護的法律;「雙保護」則主張勞動合同法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保護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從社會輿論看,一方面要求立法保護處於弱勢的勞動者的呼聲一直非常強烈,認為我國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狀況始終存在,「強資本、弱勞工」是普遍的事實,立法不能只重視形式上的平等,忽視事實上的不平等,更應通過法律的扶弱抑強,實現實質公平。另一方面,以企業家為代表的諸多人士,反對「單保護」,他們認為,如果實施過分強調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法律,將大幅增加勞動用工成本,對中國的投資環境造成消極影響。但最終立法仍然是堅持在總則上寫上「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而沒有寫上保護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

勞動合同法加大了用人單位違法成本。明確規定用人單位的權利義務,對違法不履行法律義務的,規定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甚而刑事責任。在法律責任的追究上較為重視經濟責任的承擔,例如: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法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處以罰款,

㈡ 勞動法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呢

勞動法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勞動法律。勞動法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勞動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據憲法制定的調整勞動關系的規范,它是勞動法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其主要內容分為勞動關系法與勞動標准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㈢ 勞動法的表現形式最主要是什麼呢

勞動法律是勞動法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勞動法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勞動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據憲法制定的調整勞動關系的規范,它是勞動法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其主要內容分為勞動關系法與勞動標准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㈣ 勞動法的內容大概包括哪些方面

勞動法的內容大概如下:

1.總則

2.促進就業

3.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4.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5.工資

6.勞動安全衛生

7.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8.職業培訓

9.社會保險和福利

10.勞動爭議

11.監督檢查

12.法律責任

13.附則

拓展資料: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査制度等。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勞動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禁止紡織廠使用9歲以下的學徒,並規定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同時禁止做夜班。十月革命後,1918年蘇維聲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勞動法典,並於1922年頒布了新的《蘇維埃勞動法典》。早在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工農兵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合同》、《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條例》等一系列勞動法規

勞動法-網路

㈤ 《勞動法》規定在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不包括( )。

【答案】D
【答案解析】《勞動法》規定在勞動合同的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效力。勞動合同的解除可:①協商解除,經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②法定解除,其形式有即時辭職、預告辭職、即時辭退、預告辭退、經濟性裁員五種情形。

㈥ 我國勞動法採用什麼形式

勞動法規定的勞復動爭議處理的基制本形式是:依法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是在沒有第三者的情況下,通過勞動關系當事人雙方互諒、互讓,協商解決糾紛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簡單方便、省時省力,不傷感情,有利於團結。

㈦ 問勞動法有哪能些表現形式

(一)勞動法的表現形式是指勞動法律的內容來源於何處。除了通過「憲法」即國家的根本大法奠定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和主要的勞動法律制度外,主要有五類。

(二)類別。第一類是法律。由國家立法機關依據憲法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而高於其他法規。在我國,主要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類是法規,是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規。勞動法規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勞動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最高行政機關制定,其法律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但高於地方性勞動法規。依照我國憲法的規定,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其他法律來制定勞動行政法規,並根據具體情況發布決定和命令,如國務院1993年7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1993年4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1號《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等。另一種是地方性勞動法規,我們現行憲法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如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3次會議於2001年11月15日通過的《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等;第三類是規章。在我國一般是指國家勞動人事行政機關和國務院有關部、委員會以及省級人民政府依照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法定許可權內制定的規范性勞動法律文件。勞動規章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勞動行政規章,我國憲法規定:「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例如,勞動人事部於1994年12月6日發布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和1994年12月26日發布的《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另一種是地方性勞動規章。如上海市人民政府於1994年12月5日以市政府90號令發布的《上海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規定》等;第四類是國際勞工公約。如《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等等;第五類是工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1992年4月3日七屆五次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按《工會法》規定:「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上的人民政府研究起草法律或者法規,對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工會的意見。」

㈧ 勞動法律關系的表現形式

勞動法律關系的表現形式很多,比如《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也就是說,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各種行為,都是勞動法律關系的表現形式。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