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地位主體客體對象

勞動法地位主體客體對象

發布時間: 2022-06-04 19:33:59

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是( )

勞動行為與物

❷ 勞動法的主體和客體以及主要內容是什麼

勞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分別為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與客體。

(一)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依據勞動法律的規定,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勞動法律關系的參與者,包括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即僱主與雇員。依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工會是團體勞動法律關系的形式主體。

勞動者成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所謂勞動權利能力是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依法享有勞動權利和承擔勞動義務的資格;行為能力是勞動法律關系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依法行使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使勞動法律關系建立、變更和消滅的資格。依據人的年齡、健康、智力和行為自由等事實要素,法律通常將自然人分為完全勞動行為能力人、限制勞動行為能力人和無勞動行為能力人。完全勞動行為能力人是指身體健康,有完全行為自由,l8周歲以上的男性勞動者。限制勞動行為能力人同樣依據前述四個要素劃分,之所以限制勞動行為能力是為保護特定群體的特殊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而不是歧視,更不是違反勞動平等的原則。限制勞動行為能力人主要包括:16~18周歲的未成年人(禁止從事特別繁重的體力勞動的工種、崗位的工作等);女性勞動者(在女職工禁忌勞動的工種或崗位被視為無勞動行為能力;在特定的生理時期,不得安排從事某些特定的生產作業);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只能從事與其勞動能力相適應的職業);某些特定的疾病患者(不得從事特定的職業或崗位、工種的工作);部分被依法限制行為自由的人(因違反某些特定規則,被依法限制執業資格的人等)。無勞動行為能力人主要是指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經過有權的機關批准,文娛、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可以招用的未成年人除外),以及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等。

各類用人單位包括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成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備用工權利能力和用工行為能力。所謂用工權利能力是指用人單位依法享有用工權利和承擔用工義務的資格;所謂用工行為能力是指用人單位依法能以自己的行為行使用工權利和承擔用工義務的資格。包括能夠提供給勞動者進行勞動的物質、技術和組織條件,其他符合國家法定最低標准以上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支付勞動報酬,繳納社會保險並能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用人單位作為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一般依存於它的民事主體資格,即必須有自己的名稱、住所、財產和組織機構。用人單位的用工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通常依據一定的法律程序由其職能部門代理行使。

❸ 勞動法律關系要素包括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一方是勞動者,且勞動者必須是自然人,包括具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一方是用人單位,包括企業、事業、機關、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單位及個體經營組織

❹ 勞動法主體 客體和內容

  1. 主體: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參與者。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

  2. 客體:主體權利義務所指向的事物,例如工薪、工作時間和休假等。

  3. 內容:主體依法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供參考。

❺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雙方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
一是勞動者,
二是用人單位。

❻ 勞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是什麼

勞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有三,分別為主體要素、內容要素和客體要素。

一、主體要素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方是勞動者,且勞動者必須是自然人,包括具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而另一方則是用人單位,包括企業、事業、機關、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單位及個體經營組織。

二、內容要素

內容是勞動法律關系的核心和實質,即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

1)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2)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3)休息休假的權利;

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5)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

6)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

7)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8)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三、客體要素

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就是客體,也就是勞動法律關系所要達到的目的和結果,比如勞動、工資、保險福利、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衛生安全等。

(6)勞動法地位主體客體對象擴展閱讀

1、勞動法律關系的產生: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和勞動合同約定,明確相互間的權利義務,形成勞動法律關系。產生勞動法律關系的勞動法律事實,只能是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的合法行為,而不是違法行為。

2、勞動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變更其原來確定的權利義務內容。

3、勞動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終止其相互間的勞動權利義務關系。勞動法律關系的消滅,就是勞動權利義務關系的消滅。消滅勞動法律關系的勞動法律事實,包括行為人的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及事件。

❼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范圍是什麼_

是指在實現社會勞動過程中依照勞動法律規范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版。勞動權法律關系的內容:是勞動法律關系的核心和實質,即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