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三種訴訟法比較

三種訴訟法比較

發布時間: 2022-06-05 16:28:12

⑴ 我國的三大訴訟法是什麼

三大訴訟法是指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通俗地講,刑事訴訟是官告民,民事訴訟是民告民,行政訴訟民告官。
一概念:刑事訴訟法是關於辦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具體包括偵查機關立案、偵查、採取扣留、逮捕等強制措施,移送審查起訴、審查起訴、審判、宣判、執行等程序。 刑事訴訟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活動。
民事訴訟法是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訴訟法律關系的總和。
行政訴訟法是關於調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請求司法保護,人民法院通過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從而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程序法律。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制度授權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活動。
二、三大訴訟法的共同點
(一)三大訴訟活動都是由人民法院主持,刑事審判權、民事審判權、行政審判權都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
(二)目的相同,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懲處違法或犯罪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司法活動。
(三)許多基本制度是共有的,包括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行政審判權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原則(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一律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不公開審理。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判時必須公開),兩審終審制原則,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辯論原則,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四)證據的主要表現形式相同,如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都需負舉證責任。
三、三大訴訟法的區別
(一)案件性質不同,行政訴訟解決的是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爭議;民事訴訟解決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爭議;刑事訴訟解決的是被告人的犯罪和刑罰問題。
(二)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行政訴訟由行政相對人,利害關系人提起,行政主體沒有起訴權和反訴權;民事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有權提起,並互有反訴權;刑事訴訟自訴案件由受害人提起,公訴案件由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提起。
(三)起訴的先行條件不同,行政訴訟要求存在某個行政行為為現行條件;民事訴訟不需要現行條件;刑事訴訟要求被告涉嫌犯罪為前提。
(四)舉證責任不同,行政訴訟就具體行為是否合法由被告負舉證責任,「行政爭議的被告應對其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所舉證據不能證明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要承擔敗訴後果」,行政賠償訴訟由原告負舉證責任;民事訴訟則「誰主張,誰舉證」,「民事爭議當事人對自己的民事權益主張負舉證責任,不能證明自己主張成立的,承擔相應的敗訴責任」;刑事訴訟就犯罪構成由檢察機關或自訴人負舉證責任。
(五)是否使用調解不同,行政訴訟除行政賠償訴訟以外不適用調解,法院在訴訟中不得調解當事人雙方爭議,也不得以調解結案;民事訴訟中調解是一項基本原則,法院既可以調解的方式進行審理,也可以調解的方式結案,有一些民事案件必須經過調解這一程序;刑事訴訟中的調解主要針對自訴案件及附帶民事訴訟就定罪量刑問題不適用。
(六)適用法律依據不同,行政訴訟以行政實體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訴訟法為依據;民事訴訟以民法通則等民事實體法、民事訴訟法為依據;刑事訴訟以憲法、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解釋為依據。
(七)審理對象及判決不同,行政訴訟主要是法律審,法院審理的重點是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有權作出維持、撤銷判決、強制履行和有限的變更判決,但通常不對當事人在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直接作出判決;民事訴訟既是事實審,又是法律審,法院有權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作出確認判決、給付判決和變更判決,可以直接決定當事人的民事權利義務;刑事訴訟既是事實審,又是法律審,針對刑事責任的有無分為有罪判決、無罪判決及免除刑事責任判決。
(八)判決的執行措施不同,行政訴訟中法律對原告、被告規定不同的執行措施,且被告行政機關依法享有對部分判決執行強制執行手段;民事訴訟中,判決、裁定的強制執行,全部由法院進行,而且強制執行措施普遍適用於原告、被告;刑事訴訟中,「執行主體分散,執行措施多樣,執行的變更較有特色。

⑵ 三大訴訟的區別是什麼

三種不同的訴訟之間的主要區別是:�
(1)訴訟的目的不同。
民事訴訟所要解決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爭議;行政訴訟所要解決的是國家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正確問題;刑事訴訟所要解決的是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確實犯罪和犯什麼罪以及應處何種刑罰問題。�
(2)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
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起訴訟,原告起訴後,被告可以反訴;行政訴訟只能是由行政管理的相對人提起訴訟,行政機關始終處於被告地位,不能反訴;刑事訴訟除自訴案件由自訴人提起訴訟外,均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3)舉證責任不同。
在民事訴訟中,誰主張權利誰負責舉證;在行政訴訟中,只由被告(行政機關)負舉證責任;
在刑事訴訟中,公訴人負有提供被告人有罪的證據,並加以證明

⑶ 司法考試三大訴訟法可以比較學習嗎

建議進行比較學習。司法考試中,三大訴訟法佔的比重越來越大。你可以按民訴、刑訴、行政三大訴訟法進行對比比較記憶。行政訴訟法可以根據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進行三位一體的記憶,這三部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關。所以訴訟法要放在靠後面一點學習,這樣到考試的時候比較不容易忘,你最好列個表,比如上訴時間,上面寫上民訴多久,刑訴多久,行政訴訟多久,這樣更容易記憶,更方便自身掌握並可以熟練運用考點。不想寫也沒關系,時間的分數也不是很多,主要是要記住一些特殊問題的處理辦法,例如第三人撤銷之訴,刑法的最高院審核死刑的問題,行政法的行政復議機關等等,這個要慢慢的理解記憶。就中院管轄的一審案件、地域管轄、管轄異議、管轄權向下轉移、一審期限、二審范圍、二審期限、反訴、審判組織等方面來說,三大訴訟法是可以進行比較學習的,這樣可以使參加司考的人員更好的理解考點,熟練運用三大訴訟法的知識和考點,為司考奠定良好的基礎。只要用心學習三大訴訟法,運用合理恰當的學習方法,堅持和耐心並用,不放棄,適當的學習三大訴訟法的時候運用比較學習的方法,更好的將考點記在心裡並加以熟練、靈活的運用。只要你認真了,那麼司考也就是小事一樁了

⑷ 三大訴訟法證據種類的異同

法律分析:1、證明責任的分配不同:在刑事訴訟中,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責輕重的責任由審判機關、檢查機關、偵查機關承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則上不承擔證明自己無罪的責任。行政訴訟中的證明責任,由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承擔。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是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分別由當事人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2、法律規定的證據種類有所不同: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有的證據種類。現場筆錄是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特有的證據種類;3、證明對象不同:刑事訴訟的證明對象主要是有關犯罪行為構成要件和量刑情節的事實。民事訴訟法的證明對象主要是民事糾紛產生和發展的事實和民事法律關系構成要素的事實。行政訴訟的證明對象主要是與被訴訟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有關的事實;4、證明的程序規則不同:刑事訴訟特有的證明程序是偵查和審查起訴過程中的證明規則。民事訴訟特有的證明程序規則體現在處分原則和辯論原則中。行政訴訟特有的證明程序規則是被告在訴訟過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調查手機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⑸ 三大訴訟法的區別與聯系是什麼

訴訟和仲裁都來是解決自糾紛兩個法律途徑,為了保證訴訟仲裁的順利開展,國家有一系列的訴訟仲裁法規,保障了訴訟仲裁的運行,其中也規范了司法工作人員的行為,維護司法的威嚴和公正。

⑹ 我國現行的訴訟法有哪些

訴訟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訴訟法有三大訴訟法,即《中華人民共內和國刑事訴訟法》、《中容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廣義的訴訟法除上述三大訴訟法之外,還包括關於訴訟程序的其他法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關於訴訟程序的規定。

⑺ 三大訴訟法管轄原則的區別

三大訴訟法比較 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地域管轄1、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經復議改變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 2、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3、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沖突解決:最先收到起訴狀法院(1)被告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為一般原則,原告所在法院管轄為例外規定;(22-23)(2)民事訴訟中有大量的特殊地域管轄的規定。(24-35條) ( 離婚管轄的特別規定; 特殊地域管轄9種;專屬管轄:不動產,港口,被繼承人死亡住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對於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時的沖突解決:最先立案法院(1)犯罪地法院(即犯罪行為發生地)管轄為主,被告人居住地法院(包括戶籍所在地、居所地)管轄為輔;(2)最初受理地法院審判為主,主要犯罪地法院管轄為輔;(3)刑事訴訟中也有一些特殊地域管轄的規定。 被告居住地包括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和學習工作地沖突解決:最先受理法院管轄異議接到應訴通知10日內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應當在審限內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爭議的人民法院分別逐級報請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管轄權向下轉移能。上級法院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法院審判能。上級法院有權審理下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下級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有上級法院審理。不能。依法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不能指定下級法院管轄。註:檢察院認為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而向中院提起公訴的普通刑事案件,中院受理後,認為不需要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可依法審理,不再交基層法院審理。http://wenku..com/view/3536b944b307e87101f6961d.html

⑻ 我國的三大訴訟法是什麼

  1. 刑事訴訟法

  2. 民事訴訟法

  3. 行政訴訟法

⑼ 三大訴訟法是哪三大

三大訴訟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三大訴訟法規定的共同基本原則如下:
1、 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2、 進行訴訟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3、 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4、審判公開進行,但在刑事案件中,根據法律可以規定例外;
5、 實行迴避制;
6 、實行兩審終審制;
7、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8、 被告人,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護,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律師承擔法定的司法援助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熱點內容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
錫林郭勒盟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02 06:07:56 瀏覽:136
法官藏匿偽造證據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991
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請流程 發布:2025-02-02 05:55:41 瀏覽:966
醫葯公司法律監管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34
電力公司違法規定罪名 發布:2025-02-02 05:37:18 瀏覽:477
常芬律師 發布:2025-02-02 03:58:35 瀏覽:638
代理律師為勞動法費用多少 發布:2025-02-02 03:36:12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