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勞動法加班調休規定
1. 公務員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有補休嗎
當然是有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修訂草案)》,宣布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公務員法當中在獎勵原則、獎勵情形、津貼補貼、加班補助等規定中都調整增加了有關表述。按照公務員養老、醫療等保險與社會保險相銜接的要求,新修訂的公務員法對涉及公務員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等保險待遇的規定作出相應修改。新修訂的公務員法明確,公務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津補貼和獎金。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地區附加津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崗位津貼和住房、交通補貼等津貼補貼。公務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優秀、稱職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年終獎金。公務員工資應當按時足額發放。此外,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福利待遇。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公務員實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休假。公務員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應當給予相應的補休,不能補休的按照國家規定給予補助。
2. 公務員加班有何規定
您好,中宜教育為您服務!
2005年4月27日,由我國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06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以下簡稱《公務員法》),是建國50多年來,我國公務員管理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也是一部關於公務員管理的總章程。顯然,《公務員法》的出台,其立法意義非常重大,其行為效應值得期待。值此全國各地認真學習公務員法、努力把握精要以便正確貫徹執行之際,筆者在學習中覺得,公務員法的有些規定似有值得商榷之處。因去年筆者曾在江蘇監獄網上,就《公務員法》中的有些規定存在的不足提出過自己的異議,這里為不再重復,筆者僅就公務員法關於公務員工時制度的有關規定存在的不足與實施中可能產生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工時制度簡析
所謂工時制度,就是關於工作時間的具體規定。它的內容包括每天工作時間的小時數、額外勞動的休息補救與報酬補償、工作人員可以享有的假類,如婚假、產假、喪假、探親假、公休假以及私假、病假等。就工時制度的來源來看,有法定工時制度――由法律明文規定;也有協定工時制度――由用人單位與員工就某項工作或某種工作進行協商確定。必須承認,法定工時制度具有優位性,且法定工時制度有權涉問協定工時制度。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單位,都應有明示的工時制度。工時制度的明示,是人權的基本要求;是員工勞動合法權益保障的基礎要件。員工的工資給付、勞動補償、工余休息、身心健康、甚至員工的生活規劃、繼續教育、繼續工作的選擇判斷都與工時制度密切相關。工時制度的制定,不僅要合法,同時更要合情合理。我國現行的基準工時制度,是1995年國務院第174號令規定的,其中規定的工時是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二、公務員法規定的工時制度及其積極意義
我國《公務員法》將公務員工時制度納入工資福利保險體系,視為公務員福利制度的一個部分。《公務員法》第七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公務員實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休假。公務員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應當給予相應的補休」。這一規定,從積極的方面來看,第一,保障了國家公務員日常工作的基本工時,「給予相應補休」的規定對超時工作起到一個制肘作用,使超時不能任意,必須付出代價。第二,用法律文字肯定表明了公務員享有法定休假的權利。第三,明文規定了公務員加班的法定補償方式是「給予相應的補休」而不是其他經濟補償或物質補償。總體上講,這樣的工時制度,無論是不超時工作、還是休假、補休,對保障公務員的身心健康、愉悅性情、保持工作活力、都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也是《公務員法》在制定公務員工時制度時的立法出發點之一。
三、《公務員法》關於工時制度規定中存在的不足與實踐問題
工時制度是人們工作與生活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關於工時制度的制定不可不慎。我國《公務員法》僅以51個文字元號,試圖表達清楚公務員的工時制度,雖然惜字如金,符合了立法的一般原則,但如此少的方字又怎能涵括原本非常復雜的公務員工時制度的諸多內容。這里的不足與問題是:
1、對加班的補償方式設定得過於簡略。《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應當給予相應的補休。單一的補償方式,顯然不切實際。如果公務員加班後,不能補休怎麼辦?在過去的實踐中,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如果都只給予補休,常常沒有補休的機會。工作的持續性、連續性、繁忙度總是要求公務員在加班以後,必須正常工作,哪一日也不能休,否則就將影響部門甚至於單位的正常工作。
2、對公務員工作時間的例外情形沒有考慮。《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實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這可以理解為就是每天工作八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顯然,這與勞動法的規定較為相似。但機關工作畢竟不同於企業工作,公務員的工作時間也不同於企業員工的工作時間。不少機關如公安派出所、看守所、監獄、勞教所等單位,國家統一規定的工時制度在這些單位沒有普適性。這些單位的工作時間應當屬於工時制度的例外情況,如只要上班,並不是八小時就能解決當班過程中的問題,經常會有急手的問題必須立即解決;這些單位的公務員,有不少人無法享受每周「雙休」,因而在立法中應當有所考慮,而不能視而不見。
3、對加班時日的不等量置換關系缺乏認識。公務員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加班,這是工作的客觀需要。但在加班問題上,在何時加班,如何補償應當有所區別。從加班佔用時日來區分,加班可以分為平時工作時間的延長加班;休息日不能休息的加班;節假日不能放假的加班;公休假不能公休的加班、以及婚假、產假、探親假時間被部分或是全部佔用的加班。顯然這些加班佔用的時間縱然相同,工作的價值也可量化為等值,但被佔用的同量的時日,他們的價值本身並不相等。因此,在平常的下午和晚上加班,與休息日加班不能等量齊觀;休息日加班與法定節假日加班更不能等價補償。如果一味地僅以補休作為利益平衡手段,其實這是無法平衡的。因為各個不同的休息時日,它所包含的內容與意義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國家法定節假日,這種節假日的設定,並不僅僅是為了休息,還包括慶祝、團聚、親情交融等若干精神活動內容,如果不能休息,則無法通過補休來彌補已經失去的精神利益。再如婚假、產假期間由於工作需要,被要求加班,我們給予補休已是時過境遷,有何價值。
4、關於加班的實施沒有運作的起碼程序規定。對於一個具體的單位而言,工作最好是常規運行,而不應動輒加班。保持工作常態,是最理想的選擇。因為加班意味著打破單位常規,也使個人的業余時間配置計劃受到沖擊。因此加班不能輕易。如果不是必須加班,則應當不要求員工加班。在此,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應當是關於啟動加班的程序規定,有了程序保障並依程序而行的加班才是合理的加班。
3. 請問勞動法調休規定
1、按勞動法相關規定,可以調休。最長期限為6個月;
2、國假日不可以調休,必須支付3倍的工資;
3、單位可以按日結算工資,但不得低於合同約定的工資待遇。
4. 公務員可以自我調休嗎
可以
但要先提出申請,然後要單位領導批准以後才能調休。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國務院《關於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七條、勞動部《關於<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問題解答》第一條規定,公司工作日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或者法定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當分別按照工資的150%和300%發給加班工資,休息日安排勞動者上班的,應當補休,不能補休的按工資200%發給加班工資。
5. 公務員法對於公務員加班要不要發補貼,是怎麼規定的
最新頒布的公務員法規定了必須給公務員進行調休或者補助,公務員加班的工作必須給予加班補貼
6. 法定假日補休怎麼計算
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法定節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公務員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應當給予相應的補休,不能補休的按照國家規定給予補助。
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2018年12月29日修訂)第八十二條 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福利待遇。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公務員的福利待遇。
補休解說:
1,補休代替加班違法。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200%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300%的工資報酬。
因此職工遇到第一、三種情況,單位用補休代替加班工資就是違法行為。市勞動部門認為,根據《勞動法》,加班工資應高於平時正常工作的工資報酬,給補休單,只能反映加班收入與平時工作收入同等。顯然,非休息日加班,用補休代替加班工資損害了職工的利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補休
7. 新勞動法關於加班調休假和年假處理辦法
休息日上班的可優先調休,不能調休的支付二倍加班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十條用人單位經職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年休假天數少於應休年休假天數,應當在本年度內對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其中包含用人單位支付職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7)公務員勞動法加班調休規定擴展閱讀:
1、調休假
法定節假日不可調休。
員工在休息日確因工作需要,經部門長批准而進行的加班,可以享受因加班而產生的調休假。
員工享受調休假時,應充分考慮本部門的工作安排,並提前一周向上司遞交申請,安排好交接工作,經部門長同意並簽字後方可享受。
員工享受調休假時,應在調休申請單後附有總經理批準的加班申請單。在人事總務部辦理調休手續時,須出示本部門部門長批準的調休申請單,否則不予調休。
調休假期內,只有薪資,沒有福利。薪資標准為員工本人的日標准工資。日標准工資計算辦法為:日標准工資=月基本工資/21(計算方法以下皆同)。
調休假可以累計,但僅限當月有效,調休天數不得大於加班天數,原則上不得超過3天。超過3天按事假處理。中層以上管理人員調休時,應充分做好工作安排,責任到人,因工作安排不當出現的問題,將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同時部門長附有連帶責任。
2、年度有薪休假
根據公司員工工作守則第4章第55條規定,「公司對於正式員工在本公司連續工作1年,且工作日的出勤率為98%以上的員工,從第2年起給予3天的有薪休假。此後,工齡每增加1年,有薪休假天數增加1天,但最高不得超過10天。」,公司對符合條件的員工給予享受年度有薪休假。
員工享受年度有薪休假時,必須考慮所在部門客戶的需求及本部門的工作安排,提前一周向上司遞交申請,經上司批准同意後方可享受。但同時,「公司為確保工作不受影響,有權對員工申請的年度有薪休假的使用時間進行前後調整或對員工申請的休假天數進行若干分段。
年度有薪休假只能在下一年度使用,對同一年度內的事假、病假,優先用年度有薪休假替換。未使用的年度有薪休假不得跨年度累計。
員工享受年度有薪休假時,遇到國家法定節假日時可順延。
對於當年應休未休的,公司以工資的形式支付給員工,標准按其本人日標准工資的2倍計算。日標准工資計算辦法為:日標准工資=月基本工資/21。
公務員、財政拔款事業單位人員、軍人、勤工儉學的大學生、退休後返聘人員等不屬於《勞動法》關於加班工資規定的范疇。個人所在的崗位也是如此。而企業、個體工商戶、機關事業團體,以及事業單位內非財政供養並建立了勞動合同的職工,例如醫院內簽訂勞動合同的保潔員等,應該按勞動法規定享有加班工資。
3、探親假
員工休探親假,應提前一周填寫申請單,安排好交接工作,由部門長簽署意見,經總經理簽字同意後,到人事總務部辦理相關手續。休假結束後,本人持有關票據送交人事總務部審核,經審核合格後到財務部辦理報銷手續。
公司所在地以外省市的員工的探親假,應探未探的,其探親假期的工資按其本人日標准工資在年終發放給其本人。
但公司為確保工作不受影響,有權對員工申請的探親假休假的使用時間進行調整。
員工享受休假時,應包含節假日,即遇到國家法定節假日不順延。
病傷假期工資的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修正草案》第十六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連續醫療期間在6個月以內者,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乙款的規定,應由該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按下列標准支付病傷假期工資:
本企業工齡不滿2年者,為本人工資60%;已滿2年不滿4年者,為本人工資70%;已滿4年不滿6年者,為本人工資80%;已滿6年不滿8年者,為本人工資90%;已滿8年及8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100%。
根據勞動部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勞部發[1995]309號)第59條規定:
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問題解答》(勞部發〔1995〕187號)
對於因工作性質或生產特點的限制,實行不定時工作制或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的職工,企業都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規定》的有關條款。
在保障職工身體健康並充分聽取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採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輪休、調休、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
對於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企業應當根據標准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勞動者的勞動定額或其他考核標准,以便安排勞動者休息。其工資由企業按照本單位的工資制度和工資分配辦法,根據勞動者的實際工作時間和完成勞動定額情況計發。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中秋節
(五)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