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正式員工比例
⑴ 勞動法規定公司勞務工和正式工比例是一比是我們公司現在大概百分之60是勞務工公司又不從新簽合同以前合
沒有辦法哦,不過你可以稍等一會,2014年3月1日《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出台,給內了單位2年的調整期,2年後用容人單位必須將勞務工的比例控制在10%以內,估計很多單位都要開始找解決辦法,到時候是直接讓你們轉正,還是整個產線外包就看單位選擇了。
⑵ 國企中勞務派遣員工占正式員工比例是多少
手續上勞務派遣是和派遣公司簽勞動合同,勞動合同里說明被派遣的相關事宜:被派遣公司,職位,薪酬福利等~勞務派遣公司給你發工資上保險。勞動法規定,用工單位同等職位正式編和勞務派遣應該享受同等待遇,同工同酬~它說的兩年後可能轉正應該是說表現好可以直接入用工單位正式編制,與用工單位簽勞動合同~但是實操中是否能如它說的轉正式編,還要多方考證~建議你屆時仔細看一下與派遣公司的勞動合同內容。
來自職q用戶:艾女士
勞務派遣工說白了就是臨時工的性質,我原來在中鐵一家子公司以勞務派遣身份進去的,普二本。像勞務派遣工這樣的如果學歷是大專的話干到部長級別就是你的頭了,轉錄很難,幾百號人等著轉錄每年就幾個人轉錄進去,有關系一年就可以,沒關系如果自己只是一般基本轉錄無望,說白了就是忽悠。獎金系數有區別,我第一年跟同等級別正式工工資獎金系數只有他的0.5,也就是一半,大概500-1000左右,工作三四年後等你評了工程師後基本上你的工資和獎金跟同級別的一樣。但是升職這塊非正式工限制大,一般沒啥前途,除非有關系另說。還有就是國企很看中學歷,像搞技術方面如果不是本科畢業只是大專那基本上這輩子都當不了總工。這是我在中鐵某子公司呆了一年多的勞務派遣工的經驗,也可能其他地方有不同。
來自職q用戶:匿名用戶
⑶ 勞動法規定公司臨時工的人數不能超過正式工的比例是多少
按勞動法規定,沒有正式工與臨時工之分,也就沒有所謂的比例。按勞動法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都是勞動合同制職工,只有合同期限的不同。
⑷ 請問現在新勞動法對於勞務派遣工的比例是公司正式員工的百分之多少啊,有明確規定或者什麼文件規定嗎
對此相關法律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勞動合同法及新的司法解釋對於適用勞務派遣的工作崗位進行了規定:那就是臨時性的工作崗位可以適用勞務派遣工。
⑸ 勞動法工資比例標准
法律分析:勞動法中對於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的比例沒有進行規定。工資的構成,屬於用人單位薪酬制度的一部分,可以由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確定,法律不幹涉。用人單位每月支付給正常出勤的勞動者的工資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⑹ 在勞動法中。關於公司給員工繳納社保的具體規定是什麼
在勞動法中關於公司給員工繳納社保的具體規定是,公司必須給每個入職且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交納五險一金,臨時工及己退休人員不在其內。
⑺ 新勞動法中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的比例
新勞動法中對於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的比例沒有進行規定。
工資的專構成,屬於用人單位屬薪酬制度的一部分,可以由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確定,法律不幹涉。
用人單位每月支付給正常出勤的勞動者的工資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⑻ 按照國家勞動法,有沒有這樣規定 就是臨時工的工資是按照正式職工工資的比例發放的
國家勞動法沒有規定臨時工的工資按正式工工資的比例發放。
工資支付可以由雙方協商約定的,用人單位需按約定的工資按月足額支付的。根據《合同法》:
第十七條規定:
臨時工的工資,應根據按勞取酬,多勞多得的原則,可採用多種工資形式,但不能低於本地區同類行業同等工種正式職工的工資待遇。
第十八條規定:
國營企業臨時工的工資,必須納入工資基金管理,憑用工單位工資基金手冊支付。
第十九條規定:
臨時工的一般性生活福利待遇,應與用工單位正式職工相同。
第二十條規定:
臨時工患病、因工傷殘、退休養老等勞動保險福利待遇,按市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8)勞動法正式員工比例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一條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第十八條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第二十條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⑼ 公司為員工繳納社保,比例是多少
公司支付給員工的社保比例:養老保險:單位20%,個人8%。員工收入6000元,單位支付1200元,個人支付480元;失業保險:單位2%,個人1%;醫療保險:單位6-4%,個人2-4%;工傷保險:單位1%,個人0%;生育保險:單位1%,個人0%。
一、公司為員工支付社會保障法規:
1.從員工入職之日起支付;2.職工社保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的確定:(1)職工社保繳費基數按其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確定,上一年度不足10個月的按實際月平均計算,參加新工作的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繳費基數不低於上一年度全省平均工資的60%或高於300%;(2)繳費比例:養老保險28%(企業20名,個人8名),醫療保險10%(企業8名,個人2名),失業保險3%(企業2Z名,個人1名),工傷和生育保險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職工繳納的社會保障費,由企業從應付職工工資中代扣代繳。3.在職職工按社保規定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工傷待遇、生育待遇,失業職工享受失業待遇。繳費年限滿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申請退休,享受退休工資待遇並享受。
退休保險。
二、單位繳納社保有哪些法律規定?
1.《勞動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2.《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3.《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4.用人單位違反有關規定的,勞動者可以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綜上所述,所以在我國《勞動法》和其他相關律法中,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繳納社保,以任何理由拒絕參加保險都是違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