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行政法定許可權
A. 行政執法許可權分哪些
行政執法許可權包括:行政檢查、行政獎勵、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徵收、行政強制、行政徵用。不同行政部門擁有的行政許可權不同,許多行政部門不是全部擁有以上行政執法許可權的。
B. 如何做到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具體做法如下:
1、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
堅持嚴格依法辦事,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檢驗和衡量執法成效的基本標准。
2、完善執法程序
要規范執法流程,按照標准化、流程化、精細化要求,從容易發生問題的執法環節入手,重點圍繞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行為,對執法具體環節和有關程序作出具體規定,不斷嚴密執法程序,強化執法指引,規范執法行為,堵塞執法漏洞。
3、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
要科學合理制定裁量標准,在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幅度內,根據過罰相當原則,結合經濟發展、行政案件發案等情況,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准,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為公正執法提供製度依據。
4、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
要完善執法信息共享機制,有效整合執法信息資源,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跨地區、跨部門執法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執法資源,著力形成執法合力。
5、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推行執法責任制,對於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強化對執法權力的監督制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明確執法責任,按照有權必有責的要求,全面梳理行政執法依據,嚴格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的執法責任,建立實行權力清單制度。
(2)嚴格行政法定許可權擴展閱讀
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要求。
當前,我國的法治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如治理體系還不夠完善,治理能力依然處於低級水平等,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的差距。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因此,加快推進法治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從法律上保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通過法定的民主程序參與重大決策,管理國家大事,這就對依法行政、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時,隨著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的不斷加強,運用法律來捍衛自身權利的意識也進一步增強,給行政執法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更需要在執法過程中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C. 行政執法人員應該嚴格按照什麼來履行職責,行使權力
行政執法是指建立在近代國家權力的立法、執法、司法三分立的基礎上的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委託的組織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權,貫徹實施國家立法機關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動。
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則。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強政府立法,規范行政執法,完善行政監督,建設法治政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D. 依法行政有哪些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規定,行政機關不能作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合理行政。就是要遵循公平、公正原則,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政合理性要求,行政行為應該符合立法目的或立法動機。
程序正當。嚴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堅持公開原則、迴避原則。
高效便民。要遵守法定時限,提高辦事效率,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誠實守信。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撤銷、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按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相對人因此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權責統一。實現權力和的統一,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並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依法行政也是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對政府活動的要求是政治、經濟及法治建設本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中國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就必須依法行政,同時依法行政也是當今社會解決基層建設問題特別是農村各類問題的關鍵。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護幹部本身,更重要的是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中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階段,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其中,對加強法治建設,落實依法治國方案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對推進政府工作法制化,從嚴治國,依法行政進行了強調,這對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對維護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E. 行政執法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行政執法中應遵循的原則:
一、須遵守依法行政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是指行政機關必須依照法定的許可權、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進行管理,越權無效。該原則的具體要求是:
第一,執法的主體合法。國家行政機關的設立及其職權必須有法律依據,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活動,越權違法,越權無效。
第二,執法的內容合法。執法活動是根據法律的規定進行的,採用的具體方式也要符合法律的規定。
第三,執法的程序必須合法。要嚴格按照法定的步驟、順序和時限進行執法,不得任意改變、省略和超越。
二、須遵循講求效率原則
講求效率原則是指行政機關應當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講求效率,主動有效地行使其權能,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行政執法效益。要求執法主體從保護公民權利和國家權益出發,對行政相對人的各項請求及時作出相應反應,對各種行政事務及時通過執法作出反應。執法主體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法定許可權執法,不能借口效率而違反法律規定,效率原則是建立在行政合法性原則基礎之上的。
三、應遵循合理性原則
執法的合理性原則是指執法主體在執法活動中,特別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權進行行政管理時,必須做到適當、合理、公正,即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目的,具有客觀、充分的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與社會生活常理相一致。
行政合理性原則要求執法主體要平等地對待行政相對人,對於實施了同樣或類似行為的行政相對人應給予公平對待處理;行使自由裁量權時要以法律精神為指導,考慮相關因素,盡可能照顧到各方利益,在多方利益之間衡量時要合情合理,禁止偏袒,禁止謀私,嚴格控制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對於法律只有原則規定或沒有法律規定的,應以客觀、充分的事實根據為基礎,依據法律的基本精神和目的,遵循與社會公理相一致原則,公平合理地處理,執法要符合當地的善良風俗;執法要做到程序公正,不單方面接觸行政相對人,不在事先未通知和聽取行政相對人申辯意見的情況下作出對相對人不利的處理;對於不適當、不合理等顯失公平的執法行為應該依法及時予以糾正,宣布無效並予以撤銷。
四、應遵循正當程序原則
執法的正當程序是指執法機關在實施行政執法行為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法定的步驟、方式、形式、頹序和時限,目的是使執法行為公平、公開、民主,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行政權行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行政效率。
F. 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在嚴格行政執法方面有哪些規定
原文是:
(十六)改革行政執法體制。要適當下移行政執法重心,減少行政執法層次。對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直接相關的行政執法活動,主要由市、縣兩級行政執法機關實施。繼續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工作,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爭議協調機制,從源頭上解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執法缺位問題。
(十七)完善行政執法經費保障機制。市縣行政執法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所需經費,要統一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要嚴格執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罰沒收入必須全額繳入國庫,納入預算管理。對下達或者變相下達罰沒指標、違反罰繳分離的規定以及將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與行政執法機關業務經費、工作人員福利待遇掛鉤的,要依照《違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行政處分暫行規定》第八條、第十一條、第十七條的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十八)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市縣政府及其部門要嚴格執行法律、法規、規章,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要完善行政執法程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對行政執法環節、步驟進行具體規范,切實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體、期限明確。要抓緊組織行政執法機關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條款進行梳理,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行政裁量權予以細化,能夠量化的予以量化,並將細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標准予以公布、執行。要建立監督檢查記錄制度,完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徵收或者徵用等行政執法案卷的評查制度。市縣政府及其部門每年要組織一次行政執法案卷評查,促進行政執法機關規范執法。 (十九)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實行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合法性審查制度。健全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制度,對擬上崗行政執法的人員要進行相關法律知識考試,經考試合格的才能授予其行政執法資格、上崗行政執法。進一步整頓行政執法隊伍,嚴格禁止無行政執法資格的人員履行行政執法職責,對被聘用履行行政執法職責的合同工、臨時工,要堅決調離行政執法崗位。健全紀律約束機制,加強行政執法人員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確保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二十)強化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健全民主評議制度,加強對市縣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執法人員行使職權和履行法定義務情況的評議考核,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違反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實施行政行為的,依照《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答題的內容是:
(一)改革行政執法體制。 (二)完善行政執法經費保障機制。 (三)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四)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 (五)強化行政執法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