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B. 民事訴訟法225條規定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如下: 如果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有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提出書面異議後,人民法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會審查,理由成立的,會裁定撤銷或改正;理由不成立的,會裁定駁回。要是當事人、利害關系人不服的,可以在裁定送達當日起十天內申請復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C.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內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容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同一執行行為有多個異議事由,但未在異議審查過程中一並提出,撤回異議或者被裁定駁回異議後,再次就該執行行為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案外人撤回異議或者被裁定駁回異議後,再次就同一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D.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21修正)
第一編總則第一章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第四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第五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第六條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第八條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第十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第十一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民事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第十三條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信原則。
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第十四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第十五條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第十六條經當事人同意,民事訴訟活動可以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
民事訴訟活動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的,與線下訴訟活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十七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和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的具體情況,可以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自治區的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第二章管轄第一節級別管轄第十八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九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第二節地域管轄第二十二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第二十三條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第二十五條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第二十七條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E. 民事訴訟,但對方不是本地區人,我應該怎麼起訴他
民事訴訟,但對方不是本地區人,一般需要到被告住所地起訴,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可以到經常居住地起訴。如果是合同糾紛可以到合同履行地的法院提起訴訟。如果是侵權方面的案件,則需要向被告所在地提起訴訟,如果被告同時有幾個經常居住地的,各地都是有管轄權的,是可以去起訴的,不會找不到人。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規定,民事訴訟中,如果對方不是本地人,但長期居住生活在本地,可以在本地法院提起訴訟。如果對方戶籍地和居住地都在外地,一般來講是需要到對方現居住地法院提起訴訟的。對於合同糾紛,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法院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訴訟。合同糾紛的管轄權有法定管轄權和約定管轄權,如果合同有規定,一般是按合同辦事,而不是按法律辦事。如果被告的住所在外地,應該首先了解合同是否與主管法院有協議。如果沒有,也可以在合同執行的法院提起訴訟。比如,如果原告起訴被告要求償還或支付貸款,如果合同沒有規定原告的所在地和履行合同的一方也可以在原告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訴訟。如果實在不方便去異地起訴,當事人可以在本地法院申請跨域立案,然後向實際辦理案件的法院申請網路開庭即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