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工作年限如何累計
A. 勞動法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為10天
工作年限是實際工作年限而非本企業工作年限。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將工作年限界定為實際工作年限而非本企業工作年限,事業單位企業改制是將來的一個方向,那麼就不會在執行具體勞動標准上有所差異,因此企業也應當按照實際工作年限來計算其應休年假的天數。
(1)勞動法工作年限如何累計擴展閱讀:
1、職工連續工作滿12個月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
2、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3、職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單位工作期間,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同工作期間,應當計為累計工作時間。
4、職工新進用人單位且連續工作滿12個月以上的,當年度年休假天數,按照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折算確定,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具體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剩餘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
B. 關於勞動法中年假規定里的「累計工作」如何解釋
是在不同公司里工作時間的累計。
《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4條規定,年休假天數根據職工累計工作時間確定。職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單位工作期間,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視同工作期間,應當計為累計工作時間。
《重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貫徹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渝勞社辦發〔2008〕268號)第三條規定;「對累計工作時間的計算應提供如下有效證明作依據:
(一)檔案有記載的累計工作時間;
(二)單位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
(三)勞動合同書證明的有效工作年限;
(四)其它具有法律效力的材料證明的工作時間。
上述工作時間不得重復計算。」
綜上,本題中的「累計工作年限」,從大學畢業與工作單位建立勞動關系之日起開始計算。
C. 勞動法中規定的年休假,工作時間累計是指什麼
是指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累計年限。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
勞動法休年假的規定
員工如果連續工作滿十二個月以上的,享受年休假。即工作年限滿一年以上是員工享受年休假的一個重大標志。
年休假工作年限的計算,它是根據員工累計的工作年限為基礎。即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計計算,而不是僅計算本單位的工作年限。如員工在參加工作之前(間)服兵役、作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計劃經濟時期轉正前在轉正單位的臨時工工齡等均與參加工作後的工作年限綜合累計計算。
對於工作年限的確認,員工的檔案是確定工作年限最好的依據。同時確認員工的工作年限還有以下幾種方式予以確定:
1、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記錄社保機構記錄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資料是全面確定員工工作年限的一個重要依據。從記錄中可以明確確認員工參加工作的起始時間,以及各階段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單位的工作經歷。
2、員工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由於勞動合同期限是勞動合同基本內容之一,在用人單位沒有依法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情況下,勞動合同確定的合同期限實質上也是員工的工作年限。
3、用人單位製作的《職工名冊》《職工名冊》中包含勞動者用工起始時間、勞動合同期限等內容。它是確定員工工作年限的依據之一。
4、用人單位下達的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員工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時,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是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的必備條款之一。該內容也是確定員工工作年限的依據之一。
5、員工的退保記錄由於社會保險現階段尚不能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轉移,導致不少外來員工對於自己繳納的社會保險,在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時採取退保的方式領取個人繳納部分。由於社保機構給付的退保記錄等相關材料也能證明工作年限,因而也是確定員工工作年限的依據之一。
6、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仲裁裁決書(調解書)、民事判決書(調解書)
發生勞動爭議後,在用人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或者有關部門主持下,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所確認的給付經濟補償年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下達的仲裁裁決書(調解書)、人民法院下達的民事判決書(調解書)所載明的員工工作時間,均可作為確定員工工作年限的依據之一。
如果沒有上述文件證明員工的工作年限或者員工與用人單位在確認工作年限上產生分歧,雙方協商又達不成一致的情況下,可依法向勞動行政部門申請工齡鑒定,確認員工的工作年限。
年假工資計算方法
1.年假安排及未休年假的工資怎麼算
用人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年休假。用人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跨1個年度安排年休假的,應徵得職工本人同意。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職工未休年假的工資計算: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2.離職時年假工資怎麼算
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並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後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折算方法為:(當年度在本單位已過日歷天數÷365天)×職工本人全年應當享受的年休假天數-當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數。
用人單位當年已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多於折算應休年休假的天數不再扣回。
(3)勞動法工作年限如何累計擴展閱讀
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
第四條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設立的分支機構,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或者登記證書的,可以作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或者登記證書的,受用人單位委託可以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
第五條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經用人單位書面通知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無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但是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其實際工作時間的勞動報酬。
第六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
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並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
前款規定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
第八條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的職工名冊,應當包括勞動者姓名、性別、公民身份號碼、戶籍地址及現住址、聯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時間、勞動合同期限等內容。
第九條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連續工作滿10年的起始時間,應當自用人單位用工之日起計算,包括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第十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原用人單位已經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新用人單位在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計算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時,不再計算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D. 累計工作年限是如何累計的
是在不同公司里工作時間的累計。
《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4條規定,年休假天數根據職工累計工作時間確定。職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單位工作期間,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視同工作期間,應當計為累計工作時間。
《重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貫徹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渝勞社辦發〔2008〕268號)第三條規定;「對累計工作時間的計算應提供如下有效證明作依據:
(一)檔案有記載的累計工作時間;
(二)單位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
(三)勞動合同書證明的有效工作年限;
(四)其它具有法律效力的材料證明的工作時間。
上述工作時間不得重復計算。」
綜上,本題中的「累計工作年限」,從大學畢業與工作單位建立勞動關系之日起開始計算。
(4)勞動法工作年限如何累計擴展閱讀:
工齡計算原則:
1、凡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動工作、安排下崗者,調動、下崗(與企業保持勞動關系)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2、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派國外學習者,其學習期間以及調派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3、因企業停工歇業或者破產,職工經企業管理機關調派到其他企業工作者,調派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4、企業經轉讓、改組或者合並,原有職工仍留企業工作者,其轉讓、改組或者合並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5、職工在疾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在6個月以者,連續計算為本企業工齡;超過6個月病癒後,仍回原企業工作者,除超過6個月的期間不算工齡以外,其前後工齡應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E. 勞動法關於病假提到的連續工齡是指本企業的還是工作過的不同幾個企業的累計連續工齡
是連續工齡,因病需要請假治療的,不受時間限制。只要符合病假條件,勞動者均可以申請休假。勞動法規定病假: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病假假期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實際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3個月;5年以上的為6個月。
法律分析
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病假假期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實際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3個月;5年以上的為6個月,實際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為6個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為9個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為12個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為18月;20年以上的為24個月,注意:職工病假期間遇有國家法定節日的,包括在內,當病假期限長於醫療期時,用人單位才可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有依合法程序制定並且向勞動者公示的規章制度,且該規章制度中明確規定曠工達到幾日,用人單位可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有精準的考勤措施(用於證明員工在醫療期屆滿後仍不到公司上班,故構成曠工,用人單位有書面通知員工到崗,且能證明員工實際收到該書面通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F. 年休假規定累計工作年限怎麼界定
年休假條例》中分別使用的是「連續工作1年以上」和「累計工作已滿1年」兩個不同的字眼,可見它們所指不同。「連續工作」指的是本企業工作年限,而「累計工作」指的是檔案工齡,因為一般情況下勞動者會在同一家企業連續工作,但在跳槽時往往出現工作間歇
G. 新的《勞動法》中工作年限如何計算
工作人員的工作年限按周年計算。在計算退職金、退休金時,按周年計算後剩餘的月數,超過六個月的,按一年計算,六個月和不滿六個月的按半年計算。工作人員在試用期間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工作年限。
如果是非因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的之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也就是一年四個月都算入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如果與原用人單位解除合同並獲得經濟賠償的,重新計算工作年限。兩個公司的工作年限計算看是否是由於個人的原因。
一年又四個月、一年又六個月、兩年都屬於滿一年不滿十年的,年休假5天。
工作人員受過開除處分或刑事處分的,應當從重新參加工作之日起計算工作年限;但情節較輕,並且經過任免機關批準的,其受處分以前工作的時間,也可以合並計算工作年限。
(7)勞動法工作年限如何累計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九條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連續工作滿10年的起始時間,應當自用人單位用工之日起計算,包括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第十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原用人單位已經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新用人單位在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計算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時,不再計算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H. 勞動法所說的工作年限按試用期算還是按簽合同的日期算
按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也就是雙方建立事實勞動關系之日,一般來講是進入公司(工廠)開始工作之日。
I. 勞動法對工作年限如何界定
法律分析:勞動者的工作年限規定從用人單位用工之日起計算,如果勞動者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九條 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連續工作滿10年的起始時間,應當自用人單位用工之日起計算,包括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第十條 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單位已經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新用人單位在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計算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時,不再計算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J. 請問勞動法中職工累計工作年限是如何計算的
累計工作時間當然是指在各單位工作時間之和,包括服兵役。但要享受年休假,必須在一個單位連續工作滿一年後才行。認真看《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和《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