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可以用於仲裁嗎
Ⅰ 勞動仲裁案件是否適用民事訴訟法
勞動糾紛適用仲裁前置,經過仲裁程序後向人民法院起訴適用《民事訴訟法》。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Ⅱ 仲裁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法嗎
與仲裁法不沖突的部分均可以適用,仲裁法未規定部分適用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
Ⅲ 勞動爭議適用民事訴訟法嗎
法律分析:勞動爭議適用《民事訴訟法》,但優先使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因為勞動爭議仲裁前置。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存在勞動爭議,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Ⅳ 《民事訴訟法》第82條是否使用勞動仲裁《民事訴訟法》第82條是否適用勞動仲裁
適用,《民事訴訟法》與《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不沖突。
Ⅳ 仲裁與民事訴訟的關系
法律分析:仲裁、訴訟兩者作為社會民事糾紛的解決機制相互輔佐、交相並存,又以其各自相對獨特的調整機制而相互獨立,是現代社會民事糾紛解決機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成員提供了多種可供其自由選擇的解決民事糾紛的途徑和方法。
仲裁,是指雙方當事人在爭議發生之前或者爭議發生之後達成協議,自願將爭議交給第三方做出裁決,爭議雙方有義務執行該裁決,從而解決爭議的法律制度。
民事訴訟,就是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各種訴訟法律關系的總和。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Ⅵ 民事訴訟與仲裁的關系
【法律分析】:1.民事訴訟法是「調整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規范的總稱」,仲裁法就是「調整仲裁法律關系的規范的總稱」。
2.民事訴訟是實行「兩審終審制」的,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啟動民事糾紛解決的一審、二審,甚至,還可以對生效判決進行申訴申請再審。
而仲裁則實行「仲裁終結制」,一次仲裁則結束。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就是說一個案件,仲裁庭只做出一次仲裁裁決,便進入執行程序,沒有第二次裁決,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
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經做出,當事人必須履行義務。如果一方當事人不主動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3. 仲裁是協議制度,無協議不仲裁,而民事訴訟不要求,只是符合起訴條件即可 仲裁是一裁終局,民訴是二審終審, 兩者是或裁或審,管轄相互排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四條 當事人在書面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在發生糾紛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其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但仲裁條款或者仲裁協議不成立、無效、失效、內容不明確無法執行的除外。
Ⅶ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製度
民事訴訟和仲裁製度是訴訟和仲裁的法律程序,兩者所屬部門不同,職責范圍不同。如果當事人雙方已經達成仲裁協議,另一方又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將不會受理。如果雙方協議不成無效時,法院將接受處理,裁定或審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十六條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