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辦教育促進法屬於行政法規嗎

民辦教育促進法屬於行政法規嗎

發布時間: 2022-06-07 13:11:43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是由什麼制定的單行教育法律

法律分析: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制定的單行教育法律。民辦教育事業屬於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民辦教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民辦學校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保證教育質量,致力於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類人才。民辦學校應當貫徹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國家保障民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國家保障民辦學校舉辦者、校長、教職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第四條 民辦學校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保證教育質量,致力於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類人才。民辦學校應當貫徹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㈡ 簡述教育法規的類型有哪些

(1)根據教育法規的創制方式和表達方式不同,可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專
(2)依據教育法規的效力等級屬和內容重要程度不同,可分為根本法和普通法。在我國教育法規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我國教育的根本法、基本法,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為普通法、單行法。
(3)根據教育法規規定的內容不同,可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
(4)根據教育法規的適用范圍不同,可分為一般法和特殊法。

㈢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民辦教育事業屬於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

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民辦教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民辦教育事業,優化民辦教育的發展環境,保障民辦學校及其教師、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民辦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民辦教育納入整個教育事業統籌安排,並可以視財力和民辦教育發展的具體情況,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用於資助民辦學校發展,表彰和獎勵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個人。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民辦教育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以及民政、財政、人事、價格、國土資源、發展與改革、公安等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民辦教育的有關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地實際,制定民辦教育發展的具體規劃,明確民辦教育發展的重點領域,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定期組織或者委託社會中介組織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和辦學水平、教育質量進行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第八條民辦學校自律組織應當反映民辦學校的意見和要求,為民辦學校提供咨詢及其他中介服務,維護民辦學校及教職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對民辦學校的自律管理。第九條民辦學校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突出辦學特色,保證教育質量,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人才。第十條設立民辦學校,應當符合法定條件,並按照下列規定報批:

(一)本科學歷教育學校,師范、醫葯類專科學歷教育學校,按國家規定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由省人民政府審批,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備案;高級技工學校,由省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查,報國務院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確認;技工學校,由省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批,報國務院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三)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助學機構、非學歷教育高等學校,由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審批;高級及以上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由省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批;

(四)高級中等學歷教育學校,由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審批;中級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由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批;

(五)初級中等以下學歷教育學校、幼兒教育機構,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初級職業技能和非技術崗位的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由縣級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批。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批(查)民辦學校後,應當抄送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第十一條一所民辦學校只能使用一個名稱。民辦學校應當冠以行政區域名,並與民辦學校的教育類別、辦學層次及辦學范圍相適應。未經省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批准,不得冠以與省以上行政區域名稱含義相同的字樣。

實施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稱為學校或者學院、大學;實施非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必須在學校或者學院前加補習、專修、進修、培訓等字樣;實施職業資格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學校,稱為培訓學院、職業培訓學校或者中心;實施學前教育的民辦學校稱為幼兒(稚)園。第十二條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不得影響公辦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並應當經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條件批准。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應當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具有與公辦學校相分離的校園和基本教育教學設施,實行獨立的財務會計制度,獨立招生,獨立頒發學業證書。

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的公辦學校依法享有舉辦者權益,依法履行國有資產的管理義務,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不得轉為民辦學校。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是法律還是法規

法律!!!人大麗人大常委會頒布的都是法律,國務院制定的是法規!!!詳情進廣東法律/群:#4捌捌#6柒零#4貳柒(不要#)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2021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民辦教育促進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可以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各級各類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舉辦實施軍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質教育的民辦學校。

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本條例所稱國家財政性經費,是指財政撥款、依法取得並應當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財政性資金。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舉辦民辦教育,保障民辦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鼓勵、引導民辦學校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滿足多樣化教育需求。

對於舉辦民辦學校表現突出或者為發展民辦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獎勵和表彰。第二章民辦學校的設立第六條舉辦民辦學校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應當有良好的信用狀況。舉辦民辦學校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建設用地使用權、知識產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第七條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也不得轉為民辦學校。其他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學校。但是,實施職業教育的公辦學校可以吸引企業的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舉辦或者參與舉辦實施職業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

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不得影響公辦學校教學活動,不得僅以品牌輸出方式參與辦學,並應當經其主管部門批准。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不得以管理費等方式取得或者變相取得辦學收益。

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應當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具有與公辦學校相分離的校園、基本教育教學設施和獨立的專任教師隊伍,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獨立進行會計核算,獨立招生,獨立頒發學業證書。

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的公辦學校依法享有舉辦者權益,依法履行國有資產管理義務。第九條國家鼓勵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舉辦或者參與舉辦實施職業教育的民辦學校。第十條舉辦民辦學校,應當按時、足額履行出資義務。民辦學校存續期間,舉辦者不得抽逃出資,不得挪用辦學經費。

舉辦者可以依法募集資金舉辦營利性民辦學校,所募集資金應當主要用於辦學,不得擅自改變用途,並按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民辦學校及其舉辦者不得以贊助費等名目向學生、學生家長收取或者變相收取與入學關聯的費用。第十一條舉辦者依法制定學校章程,負責推選民辦學校首屆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的組成人員。

舉辦者可以依據法律、法規和學校章程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參加或者委派代表參加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並依據學校章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相應的決策權、管理權。第十三條同時舉辦或者實際控制多所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或者實際控制人應當具備與其所開展辦學活動相適應的資金、人員、組織機構等條件與能力,並對所舉辦民辦學校承擔管理和監督職責。

同時舉辦或者實際控制多所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或者實際控制人向所舉辦或者實際控制的民辦學校提供教材、課程、技術支持等服務以及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並建立相應的質量標准和保障機制。

同時舉辦或者實際控制多所民辦學校的,應當保障所舉辦或者實際控制的民辦學校依法獨立開展辦學活動,存續期間所有資產由學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不得改變所舉辦或者實際控制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性質,直接或者間接取得辦學收益;也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

任何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實施學前教育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第十四條實施國家認可的教育考試、職業資格考試和職業技能等級考試等考試的機構,舉辦或者參與舉辦與其所實施的考試相關的民辦學校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第十五條設立民辦學校的審批許可權,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履行實施義務教育的職責。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應當符合當地義務教育發展規劃。

㈥ 《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是教育部門規章還是教育單行法

其性質是行政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民辦教容育促進法》制定。經2004年2月25日國務院第41次常務會議通過,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04年3月5日發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共八章五十四條。

㈦ 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

第一條為了促進本市民辦教育事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下統稱民辦學校)的活動,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民辦教育事業屬於公益性事業,是首都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引導民辦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第四條本市民辦教育事業應當堅持適應需求、適度規模、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原則,增強對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貢獻能力。
本市推進辦學體制改革,逐步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第五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民辦教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列入教育發展專項規劃。第六條本市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法以多種形式舉辦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的民辦教育,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本市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辦學質量高、信譽好、有發展潛力的民辦學校,給予資助或者其他政策扶持。資助和扶持的具體辦法,由市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第七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資金的管理、使用辦法,由市財政部門會同市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等行政部門共同制定。第八條本市建立對民辦學校的獎勵制度,對捐資舉辦民辦學校表現突出或者為發展本市民辦教育事業做出其他突出貢獻的組織或者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九條民辦學校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保證教育質量,培養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第十條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以及民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辦學校教職工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社會活動等方面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權利。民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學、就業、社會優待、參加先進評選、醫療保險等方面,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權利。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依法保障民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保障民辦學校舉辦者、校長、教職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第十一條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全市民辦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市和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民辦教育工作。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分別負責有關的民辦教育工作。第十二條設立民辦學校應當符合市和區、縣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教育發展的需求。
民辦學校的設置標准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的設置標准執行,沒有標準的,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三條設立民辦學校按照以下許可權審批:
(一)設立實施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按照有關規定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審批;
(二)設立實施專科教育的民辦高等職業學校,由市人民政府審批,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三)設立實施中等及中等以下學歷教育、學前教育以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辦學校,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報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四)設立實施以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業資格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學校,由市和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審批,抄送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設立民辦技工學校,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批;
(五)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按照相關規定執行。第十四條民辦學校的設立包括籌備設立和正式設立。民辦學校在籌備設立期內不得招生。第十五條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用資金、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以及其他財產作為辦學出資。
舉辦民辦學校應當具備與辦學類別、規模、層次相適應的辦學資金。舉辦者的出資應當委託具有資質的驗資機構進行驗資,並出具驗資報告。其中以貨幣資金以外的方式出資的,舉辦者還應當委託具有評估資質的機構進行評估。第十六條民辦學校的名稱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並依法進行核准、登記。在本市行政區域內不得與已登記的其他學校的名稱相同或者相近,使用的外文名稱應當與核准登記的中文名稱涵義一致。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民辦教育促進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可以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各級各類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舉辦實施軍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質教育的民辦學校。
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本條例所稱國家財政性經費,是指財政撥款、依法取得並應當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財政性資金。第三條 對於捐資舉辦民辦學校表現突出或者為發展民辦教育事業做出其他突出貢獻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獎勵和表彰。第二章民辦學校的舉辦者第四條 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可以單獨或者聯合舉辦民辦學校。聯合舉辦民辦學校的,應當簽訂聯合辦學協議,明確辦學宗旨、培養目標以及各方的出資數額、方式和權利、義務等。第五條 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用資金、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以及其他財產作為辦學出資。
國家的資助、向學生收取的費用和民辦學校的借款、接受的捐贈財產,不屬於民辦學校舉辦者的出資。第六條 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不得影響公辦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並應當經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條件批准。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應當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具有與公辦學校相分離的校園和基本教育教學設施,實行獨立的財務會計制度,獨立招生,獨立頒發學業證書。
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的公辦學校依法享有舉辦者權益,依法履行國有資產的管理義務,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不得轉為民辦學校。第七條 舉辦者以國有資產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的,應當根據國家有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規定,聘請具有評估資格的中介機構依法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合理確定出資額,並報對該國有資產負有監管職責的機構備案。第八條 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應當按時、足額履行出資義務。民辦學校存續期間,舉辦者不得抽逃出資,不得挪用辦學經費。
民辦學校的舉辦者不得向學生、學生家長籌集資金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舉辦民辦學校。第九條 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應當依照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本條例的規定製定學校章程,推選民辦學校的首屆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的組成人員。
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參加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的,應當依據學校章程規定的許可權與程序,參與學校的辦學和管理活動。第十條 實施國家認可的教育考試、職業資格考試和技術等級考試等考試的機構,不得舉辦與其所實施的考試相關的民辦學校。第三章民辦學校的設立第十一條 設立民辦學校的審批許可權,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十二條 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在獲得籌設批准書之日起3年內完成籌設的,可以提出正式設立申請。第十三條 申請正式設立實施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的,審批機關受理申請後,應當組織專家委員會評議,由專家委員會提出咨詢意見。第十四條 民辦學校的章程應當規定下列主要事項:
(一)學校的名稱、地址;
(二)辦學宗旨、規模、層次、形式等;
(三)學校資產的數額、來源、性質等;
(四)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的產生方法、人員構成、任期、議事規則等;
(五)學校的法定代表人;
(六)出資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報;
(七)學校自行終止的事由;
(八)章程修改程序。第十五條 民辦學校只能使用一個名稱。
民辦學校的名稱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第十六條 申請正式設立民辦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審批機關不予批准,並書面說明理由:
(一)舉辦民辦學校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或者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轉為民辦學校的;
(二)向學生、學生家長籌集資金舉辦民辦學校或者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舉辦民辦學校的;
(三)不具備相應的辦學條件、未達到相應的設置標準的;
(四)學校章程不符合本條例規定要求,經告知仍不修改的;
(五)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的人員構成不符合法定要求,或者學校校長、教師、財會人員不具備法定資格,經告知仍不改正的。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第一章總則第二章設立第三章學校的組織與活動第四章教師與受教育者第五章學校資產與財務管理第六章管理與監督第七章扶持與獎勵第八章變更與終止第九章法律責任第十章附則法律全文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民辦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維護民辦學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未作規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關教育法律執行。第三條民辦教育事業屬於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民辦教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四條民辦學校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保證教育質量,致力於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類人才。民辦學校應當貫徹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第五條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國家保障民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國家保障民辦學校舉辦者、校長、教職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第六條國家鼓勵捐資辦學。國家對為發展民辦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第七條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全國民辦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在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范圍內分別負責有關的民辦教育工作。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民辦教育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分別負責有關的民辦教育工作。第九條民辦學校中的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開展黨的活動,加強黨的建設。第二章設立第十條舉辦民辦學校的社會組織,應當具有法人資格。舉辦民辦學校的個人,應當具有政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民辦學校應當具備法人條件。第十一條設立民辦學校應當符合當地教育發展的需求,具備教育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民辦學校的設置標准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的設置標准執行。第十二條舉辦實施學歷教育、學前教育、自學考試助學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辦學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許可權審批;舉辦實施以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業資格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學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許可權審批,並抄送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第十三條申請籌設民辦學校,舉辦者應當向審批機關提交下列材料:(一)申辦報告,內容應當主要包括:舉辦者、培養目標、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辦學形式、辦學條件、內部管理體制、經費籌措與管理使用等;(二)舉辦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稱、地址;(三)資產來源、資金數額及有效證明文件,並載明產權;(四)屬捐贈性質的校產須提交捐贈協議,載明捐贈人的姓名、所捐資產的數額、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關有效證明文件。第十四條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籌設民辦學校的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以書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同意籌設的,發給籌設批准書。不同意籌設的,應當說明理由。籌設期不得超過三年。超過三年的,舉辦者應當重新申報。第十五條申請正式設立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應當向審批機關提交下列材料:(一)籌設批准書;(二)籌設情況報告;(三)學校章程、首屆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決策機構組成人員名單;(四)學校資產的有效證明文件;(五)校長、教師、財會人員的資格證明文件。第十六條具備辦學條件,達到設置標準的,可以直接申請正式設立,並應當提交本法第十三條和第十五條(三)、(四)、(五)項規定的材料。第十七條申請正式設立民辦學校的,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個月內以書面形式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並送達申請人;其中申請正式設立民辦高等學校的,審批機關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個月內以書面形式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並送達申請人。第十八條審批機關對批准正式設立的民辦學校發給辦學許可證。審批機關對不批准正式設立的,應當說明理由。第十九條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舉辦者不得取得辦學收益,學校的辦學結余全部用於辦學。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取得辦學收益,學校的辦學結余依照公司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民辦學校取得辦學許可證後,進行法人登記,登記機關應當依法予以辦理。第三章學校的組織與活動第二十條民辦學校應當設立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決策機構並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根據學校章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參與學校的辦學和管理。第二十一條學校理事會或者董事會由舉辦者或者其代表、校長、教職工代表等人員組成。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理事或者董事應當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學經驗。學校理事會或者董事會由五人以上組成,設理事長或者董事長一人。理事長、理事或者董事長、董事名單報審批機關備案。第二十二條學校理事會或者董事會行使下列職權:(一)聘任和解聘校長;(二)修改學校章程和制定學校的規章制度;(三)制定發展規劃,批准年度工作計劃;(四)籌集辦學經費,審核預算、決算;(五)決定教職工的編制定額和工資標准;(六)決定學校的分立、合並、終止;(七)決定其他重大事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的職權參照本條規定執行。第二十三條民辦學校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長、董事長或者校長擔任。第二十四條民辦學校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校長任職的條件聘任校長,年齡可以適當放寬。第二十五條民辦學校校長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工作,行使下列職權:(一)執行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的決定;(二)實施發展規劃,擬訂年度工作計劃、財務預算和學校規章制度;(三)聘任和解聘學校工作人員,實施獎懲;(四)組織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活動,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五)負責學校日常管理工作;(六)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的其他授權。第二十六條民辦學校對招收的學生,根據其類別、修業年限、學業成績,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發給學歷證書、結業證書或者培訓合格證書。對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學生,經政府批準的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鑒定合格的,可以發給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第二十七條民辦學校依法通過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保障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民辦學校的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有權依照工會法,建立工會組織,維護其合法權益。第四章教師與受教育者第二十八條民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第二十九條民辦學校聘任的教師,應當具有國家規定的任教資格。第三十條民辦學校應當對教師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業務培訓。第三十一條民辦學校應當依法保障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並為教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國家鼓勵民辦學校按照國家規定為教職工辦理補充養老保險。第三十二條民辦學校教職工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社會活動等方面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權利。第三十三條民辦學校依法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民辦學校按照國家規定建立學籍管理制度,對受教育者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第三十四條民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學、就業、社會優待以及參加先進評選等方面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權利。第五章學校資產與財務管理第三十五條民辦學校應當依法建立財務、會計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會計帳簿。第三十六條民辦學校對舉辦者投入民辦學校的資產、國有資產、受贈的財產以及辦學積累,享有法人財產權。第三十七條民辦學校存續期間,所有資產由民辦學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向民辦教育機構收取任何費用。第三十八條民辦學校收取費用的項目和標准根據辦學成本、市場需求等因素確定,向社會公示,並接受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的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收費標准,實行市場調節,由學校自主決定。民辦學校收取的費用應當主要用於教育教學活動、改善辦學條件和保障教職工待遇。第三十九條民辦學校資產的使用和財務管理受審批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的監督。民辦學校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時製作財務會計報告,委託會計師事務所依法進行審計,並公布審計結果。第六章管理與監督第四十條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對民辦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師培訓工作進行指導。第四十一條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依法對民辦學校實行督導,建立民辦學校信息公示和信用檔案制度,促進提高辦學質量;組織或者委託社會中介組織評估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並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第四十二條民辦學校的招生簡章和廣告,應當報審批機關備案。第四十三條民辦學校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受教育者及其親屬有權向教育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申訴,有關部門應當及時予以處理。第四十四條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中介組織為民辦學校提供服務。第七章扶持與獎勵第四十五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可以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資助民辦學校的發展,獎勵和表彰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第四十六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可以採取購買服務、助學貸款、獎助學金和出租、轉讓閑置的國有資產等措施對民辦學校予以扶持;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還可以採取政府補貼、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扶持措施。第四十七條民辦學校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其中,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優惠政策。第四十八條民辦學校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可以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捐贈。國家對向民辦學校捐贈財產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稅收優惠,並予以表彰。第四十九條國家鼓勵金融機構運用信貸手段,支持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第五十條人民政府委託民辦學校承擔義務教育任務,應當按照委託協議撥付相應的教育經費。第五十一條新建、擴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與公辦學校同等原則,以劃撥等方式給予用地優惠。新建、擴建營利性民辦學校,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供給土地。教育用地不得用於其他用途。第五十二條國家採取措施,支持和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到少數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舉辦民辦學校,發展教育事業。第八章變更與終止第五十三條民辦學校的分立、合並,在進行財務清算後,由學校理事會或者董事會報審批機關批准。申請分立、合並民辦學校的,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個月內以書面形式答復;其中申請分立、合並民辦高等學校的,審批機關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個月內以書面形式答復。第五十四條民辦學校舉辦者的變更,須由舉辦者提出,在進行財務清算後,經學校理事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報審批機關核准。第五十五條民辦學校名稱、層次、類別的變更,由學校理事會或者董事會報審批機關批准。申請變更為其他民辦學校,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個月內以書面形式答復;其中申請變更為民辦高等學校的,審批機關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個月內以書面形式答復。第五十六條民辦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終止:(一)根據學校章程規定要求終止,並經審批機關批準的;(二)被吊銷辦學許可證的;(三)因資不抵債無法繼續辦學的。第五十七條民辦學校終止時,應當妥善安置在校學生。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終止時,審批機關應當協助學校安排學生繼續就學。第五十八條民辦學校終止時,應當依法進行財務清算。民辦學校自己要求終止的,由民辦學校組織清算;被審批機關依法撤銷的,由審批機關組織清算;因資不抵債無法繼續辦學而被終止的,由人民法院組織清算。第五十九條對民辦學校的財產按照下列順序清償:(一)應退受教育者學費、雜費和其他費用;(二)應發教職工的工資及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三)償還其他債務。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清償上述債務後的剩餘財產繼續用於其他非營利性學校辦學;營利性民辦學校清償上述債務後的剩餘財產,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處理。第六十條終止的民辦學校,由審批機關收回辦學許可證和銷毀印章,並注銷登記。第九章法律責任第六十一條民辦學校在教育活動中違反教育法、教師法規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師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第六十二條民辦學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予以警告;有違法所得的,退還所收費用後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擅自分立、合並民辦學校的;(二)擅自改變民辦學校名稱、層次、類別和舉辦者的;(三)發布虛假招生簡章或者廣告,騙取錢財的;(四)非法頒發或者偽造學歷證書、結業證書、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五)管理混亂嚴重影響教育教學,產生惡劣社會影響的;(六)提交虛假證明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騙取辦學許可證的;(七)偽造、變造、買賣、出租、出借辦學許可證的;(八)惡意終止辦學、抽逃資金或者挪用辦學經費的。第六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上級機關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已受理設立申請,逾期不予答復的;(二)批准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申請的;(三)疏於管理,造成嚴重後果的;(四)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的;(五)侵犯民辦學校合法權益的;(六)其他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第六十四條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擅自舉辦民辦學校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同級公安、民政或者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責令停止辦學、退還所收費用,並對舉辦者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章附則第六十五條本法所稱的民辦學校包括依法舉辦的其他民辦教育機構。本法所稱的校長包括其他民辦教育機構的主要行政負責人。第六十六條境外的組織和個人在中國境內合作辦學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六十七條本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31日國務院頒布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同時廢止。

熱點內容
法治新講堂 發布:2025-02-01 19:26:37 瀏覽:156
法官法第十六條解釋 發布:2025-02-01 19:02:15 瀏覽:926
立法文案 發布:2025-02-01 18:50:31 瀏覽:232
依法治國何時提出來的 發布:2025-02-01 18:50:22 瀏覽:880
警旗司法警察 發布:2025-02-01 18:33:14 瀏覽:350
後廚人員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8:24:07 瀏覽:971
民法典美術 發布:2025-02-01 18:24:00 瀏覽:186
最高人民法院鑒定中心 發布:2025-02-01 18:23:54 瀏覽:727
浙江溫嶺律師 發布:2025-02-01 18:20:41 瀏覽:404
上海二中院姚法官 發布:2025-02-01 18:10:04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