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損害民事訴訟法
㈠ 怎樣起訴醫療事故
(1)第一時間內封存和復印病歷;(2)不要選擇醫學會做任何形式的鑒定;(3)訴訟時效是一年,超過訴訟時效起訴會面臨敗訴風險;(4)通過律師分析病歷在能確定醫院有過錯前提下即可以起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起訴形式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全文》第三十六條
專家鑒定組應當綜合分析醫療過失行為在導致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判定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一)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二)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三)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四)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
㈡ 醫療事故訴訟程序如何走
醫療事故訴訟程序一般如下:1、受害者需要先謄寫好起訴狀,收集好醫療事故的相關證據;2、向管轄區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3、法院受理後,到立案庭交訴訟費及證據書;4、法院通知被告舉證;5、人民法院發送傳票,通知雙方開庭時間和開庭地點;6、開庭審理,雙方辯論,作出判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㈢ 醫療糾紛舉證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醫療損害糾紛的舉證責任由主張存在醫療過錯的一方當事人承擔。《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患者要求復制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提供復制服務,並在復制的病歷資料上加蓋證明印記。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一條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提供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㈣ 發生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如何處理
發生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當事人雙方可以協商處理,協商不一致的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訴訟,我國法律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㈤ 醫療糾紛屬於民事訴訟嗎
醫療事故是民事訴訟。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因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也可以申請調解或者提起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六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㈥ 醫療糾紛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醫療糾紛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如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及其司法解釋。
【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妥善處理醫療糾紛,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制定本條例。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一條
為了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制定本條例。
㈦ 醫療事故怎樣打官司
患者因醫療事故受到人身或財產損害的,可以以醫療機構為被告,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的法院提起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如果患者因醫療事故死亡,其近親屬可以向法院提取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當事人提起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應當向法院提交起訴狀、身份證明以及有關的證據材料。訴訟中,雙方應當就是否構成醫療事故責任進行舉證質證、展開辯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㈧ 醫療事故糾紛如何訴訟
醫療事故糾紛當事人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㈨ 醫療損害責任舉證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醫療損害責任舉證責任的規定如下:醫療損害中的舉證責任由醫療機構承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一條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提供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
第三條
在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於己不利的事實,或者對於己不利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在證據交換、詢問、調查過程中,或者在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等書面材料中,當事人明確承認於己不利的事實的,適用前款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