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的三個基本制度
A.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
1、合議制度。由3名以上的審判人員組成審判集體,代表法院行使審判權,對案件進行審版理並作出裁權判的制度。
2、迴避制度。法院審判某一民事案件時,執行審判任務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與案件有一定利害關系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退出審理活動的制度。
3、公開審判制度。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審理過程應向社會公開;即使不公開審理,也要公開宣判的制度。
4、兩審終審制。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對一審裁判不服可以提起上訴,有利於法院對一審確有錯誤的裁判及時糾正。
(1)民事訴訟法的三個基本制度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以及其周邊法律制度如法院組織法和法官法等保障著民事訴訟的正義性,確保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程序利益不受侵蝕。
程序規則的嚴格性並不等同於程序的復雜性,其含義是指確保當事人權益的強行性規定不得違反,否則即產生一定的程序制裁。
B.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制度包括。 A.合議制度 B.公開審判制度 C.迴避制度 D.兩審終審制度
錯。我國沒有統來一的訴訟法,而源是分為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第十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因此,應該為:我國民事審判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合議制度、迴避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和兩審終審制度 。
C. 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條明確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一、合議制度
合議制是指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
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它與獨任制相對應,合議制度基本制度。
二、迴避制度
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適用迴避的人員包括:審判人員(包括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書一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員等。
三、公開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公開。
所謂公開,是指允許公民旁聽、允許新聞記者對庭審過程作采訪,允許其對案件審理過程作報道,將案件向社會披露。
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不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四、兩審終審制度
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一審判決、裁定,為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其他適用特別程序的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確認調解協議案件和實現擔保物權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D.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合議制度
合議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除簡單的民事案件和法律規定的某些特殊類型的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外,對其餘一切民事案件的審理,一律實行合議制。合議制的特點是以審判組織的審判活動實現人民法院的審判職能。在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審判中,實行合議制時,可以邀請陪審員參加;二審合議庭則必須由審判員組成,不得有陪審員參加。
迴避制
度迴避是指承辦案件的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遇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不參加該案件的審判和不執行有關的任務。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迴避有當事人申請迴避和審判人員自行迴避兩種。法律規定迴避的情形有三種:①審判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②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③審判人員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上述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公開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的基本內容就是指人民法院審判民事案件的全部過程,除合議庭評議案件外,一律向群眾公開和向社會公開。對群眾公開是指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允許群眾旁聽;向社會公開是指允許記者采訪報道。對民事案件的審判,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只有在法律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可以不公開審理。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2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兩審終審
制度兩審終審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就宣告終結的制度。當事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的民事案件所作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要求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案件繼續進行審判。上一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它所作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判決、裁定,就是終審的判決、裁定,不得提起上訴。
E.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民事訴訟中有四項基本制度: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
1.合議內制度是指由三人以上審判人容員組成審判集體對案件進行審理,合議制是相對於獨任制而言的,獨任制度是指由一名審判員獨立地對案件進行審理;
2.迴避是指審判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遇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不參加案件審理;
3.公開審判制度是指法院審理案件,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的制度;
4.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理即告示終結的制度。
F.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和兩審終審制度。
合議制為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
迴避制度,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向群眾、社會公開。
兩審終審制度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6)民事訴訟法的三個基本制度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等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如果無故不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向有管輔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申請強制執行應提交申請強制執行書,並附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丈書。申請強制執行,還須遵守申請執行期限。申請執行的期間為兩年。
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這里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l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1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G. 《民訴法》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訴法》的基本制度有四項:
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兩審終審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並頒布實施。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新修定法律在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通過並於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原法同日被廢止。
H.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與基本原則是什麼
1.
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
A.
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B.
對外國實行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C.
法院調解回自願和合法答原則。
D.
辯論原則。貫穿整個訴訟,實體和程序均可
E.
處分原則。當事人啟動,實體和程序均可
F.
檢查監督原則。僅對「審批活動進行監督」
G.
支持起訴原則。主體只能是「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
」;個人不能成為支持起訴的主體
2.
民事訴訟基本制度
A.
合議制度。
3
人以上組成,選民和重大的特別程序用之
B.
迴避制度。
C.
公開審批制度。國密、隱私、商密外,宣判一律公開
D.
兩審終審。例外最高院、特別程序、督促、公示催告、破產
I. 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為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
合議制是指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按合議制組成的審判組織,稱為合議庭。
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向群眾、社會公開。
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第四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的基本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適用普通程序獨任審理。
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第四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中級人民法院對第一審適用簡易程序審結或者不服裁定提起上訴的第二審民事案件,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J. 我國有哪些民事訴訟制度
我國民事訴訟制度如下: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據此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適用的制度有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和兩審終審制度。這些制度都是我國民事訴訟的基本訴訟制度,是人民法院審判民事案件所必須遵循的基本程序。
所謂合議制度,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審判人員組成審判集體,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判的制度。合議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則在我國民事審判中的體現。這一制度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彌補審判人員個人知識上的缺陷和認識上的不足,避免可能出現的主觀片面性,提高辦案質量,保證人民法院正確處理民事案件。
所謂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處理,當審理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審判人員或者其他有關人員與案件有一定利害關系,遇有法律規定的情形,審判人員應當主動退出本案的審理,當事人及其代理人也有權請求更換審判人員。
所謂公開審判制度,是指民事案件的審判過程向群眾公開、向社會公開。所謂向群眾公開,即指民事案件的審理過程,包括審理過程和判決宣告的過程都允許群眾旁聽。公開審判制度的主要內容就是公開審理。
所謂兩審終審制度,是指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的審理和判決即告終結的制度。根據兩審終審制度,當事人對第一審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律規定的有效期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經過上一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的審理宣告終結,裁決發生法律效力,即使當事人不服也不能再提起上訴。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情況,比如由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只能實行一審終審。另外,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61條之規定,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也是實行一審終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