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適格當事人規定
① 民事訴訟當事人適格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當事人適格的意思是:指就特定的訴訟,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成為原告或者被告,因而受本案判決拘束的當事人,因此又稱為當事人適格。適格是指對於訴訟標的的特定權利或者法律關系,以當事人的名義參與訴訟並且請求通過裁判來予以解決的一種資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人民法院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② 正當當事人和當事人適格
法律分析:正當當事人是「不正當當事人」的對稱。又稱「適格當事人」。與特定訴訟中的爭議標的具有直接利害關系,能夠承受訴訟的實體法律後果的當事人。就當事人雙方而言,正當原告是民事權益受到侵犯或與他人發生民事權益爭執而提起訴訟的人;正被告是侵犯原告民事權益或與原告發生民事權益爭執而被提起訴訟的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 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③ 什麼是民事訴訟適格當事人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的適格當事人首先判斷當事人是否具備訴訟權利能力。 正當當事人是指就特定的訴訟,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成為原告或者被告,因而受本案判決拘束的當事人,因此又稱為當事人適格。 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是指因民事權利義務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要求法院行使民事裁判權的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④ 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資格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資格有:1、具有當事人能力和訴訟能力;2、具有訴訟的利益。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是指以自己的名義,就特定的民事爭議要求人民法院行使民事裁判權的人及相對人。要求法院刑事裁判權的人即原告,被訴的相對人即被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八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第四十九條 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⑤ 民事訴訟當事人是指哪些人
民事訴訟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其權益,因而使訴訟成立的人,稱為原告。與原告相對的一方,被控侵犯原告權益,需要追究民事責任,並經法院通知其應訴的人,稱為被告。
【法律分析】
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是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他人之間正在進行的訴訟的人是第三人。一般生活中都會有特別多的糾紛和矛盾,這讓大家的生活非常的不和諧,遇到一些比較大的矛盾時候,不能盲目處理,要走法律程序,通過法律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1、公民。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須由其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2、法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法人的正職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沒有正職負責人的,由主持工作的副職負責人擔任法定代表人。設有董事會的法人,以董事長為法定代表人;沒有董事長的法人,經董事會授權的負責人可作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3、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法院裁判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爭議,化解他們之間的糾紛。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也正因為發生了民事權利義務爭議,才有必要以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爭議。因此,一般來講,應當以當事人是否是所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即本案訴訟標的)的主體,作為判斷當事人適格與否的標准。根據這一標准,只要是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的主體,以該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為訴訟標的進行訴訟,一般就是適格的當事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十八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⑥ 案件當事人包括哪些人
訴訟案件的當事人包括與案件由直接利害關系的人,一般指案件的原被告雙方。刑事訴訟的當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法律分析】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法院裁判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爭議,化解他們之間的糾紛。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也正因為發生了民事權利義務爭議,才有必要以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爭議。因此,一般來講,應當以當事人是否是所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即本案訴訟標的)的主體,作為判斷當事人適格與否的標准。根據這一標准,只要是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的主體,以該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為訴訟標的進行訴訟,一般就是適格的當事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八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十二條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一)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個人獨資企業;(二)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夥企業;(三)依法登記領取我國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四)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五)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的分支機構;(六)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七)經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企業、街道企業;(八)其他符合本條規定條件的組織。
⑦ 當事人適格的法律條文
法律分析:在民事訴訟中所涉及到的相關人員具有正當當事人與相互對立的當事人,雙方之間的訴訟過程應當按照相應的律師要求提出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條 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
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
人民法院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⑧ 民事訴訟當事人資格是什麼
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資格是當事人適格的含義,當事人適格,又稱為正當當事人,是指對於具體的訴訟,有作為本案當事人起訴或應訴的資格。作為民事訴訟當事人要具備訴訟權利能力和訴訟行為能力。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