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刑事訴訟法的特點
『壹』 中國古代刑事訴訟法的特點
①司法與行政不分來,行政機關自兼理司法。皇(王)權至上,司法與行政不分的制度始終一脈相承,在地方上,中國古代長期實行地方行政長官兼理司法的制度。
②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沒有根本性差異。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以刑為主,刑民不分,實體法和程序法合一。 公民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也往往通過刑律來調整。
『貳』 刑事訴訟法的特徵有哪些
第一個來特徵是刑事訴訟是公自檢法機關的一種專門活動;
第二特徵是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人參加下進行的一種活動,也就是一定要有訴訟參與人的參加;
第三個特徵是刑事訴訟是專門用來解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的,換句話說,刑事訴訟是用來同犯罪作斗爭的;
第四個特徵是刑事訴訟必須是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開展的活動,也就是要強調它的合法性、依法性。
(2)中國刑事訴訟法的特點擴展閱讀:
目的:
1、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
2、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3、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
4、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叄』 刑訴法的基本特點是哪些
法律分析:基本特點有:1、刑事訴訟是專門機關的一種專門活動;2、刑事訴訟是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的一種活動;3、刑事訴訟是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活動;4、刑事訴訟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肆』 我國刑事訴訟結構之特點是什麼
我國刑事訴訟結構的特點是:
1、首先,審判中立。第一,不告不理。法院作為爭議事實的裁決者決不能主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只有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或自訴案件原告起訴後,方可依法予以審理。第二,審判的非偏向性。在審理過程中,人民法院有義務與控、辨雙方保持同等的司法距離,不得偏向任何一方,在當前尤其不能偏向檢察機關。
2、其次,控、辨平等。它包含一下兩層含義。
其一,控、辨雙方在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雙方都是訴訟主體,而非一方是訴訟主體,一方是訴訟客體,或雙方都是訴訟客體。這一點在自訴案件中自不待言,即使在公訴案件中,也不能應為控方是國家機關的檢察院,辨方只是普通的公民而有所區別,須知雙方在社會中雖具不同身份,但在刑事訴訟中,在法庭的審理中都只是所審案件的雙方當事人。
其二,控辯雙方權利相同或對應。既然控辯雙方法律地位完全平等,其訴訟權利自然應相同或對應。相同是指雙方完全享有同樣的訴訟權力
3、再次,控辯積極對抗。刑事訴訟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被追訴者刑事責任的有無及大小。很明顯,控辯雙方對此的看法和主張是截然不同的,這種對立勢必體現為訴訟行為方式上的對抗。由於控訴方是刑事訴訟的發動者和刑事責任的追究者,整個訴訟過程基本上呈現出控方的進攻性訴訟活動和被告方的防禦性訴訟活動相互交織的情景。
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最大的修改處之一就是審判方式上的變化,即強化控辯雙方的舉證和辯論,使得雙方積極對抗,以推動刑事訴訟活動向前發展。因為,「控辯雙方的相對辯論,是法官發現客觀真相,正確運用法律的基礎和前提,所以,這種變化能夠充分推動控辯雙方的控訴職能和辯護職能的發揮,增強庭審的辯論性和透明度,以便法庭審理更趨科學,審理結果更能為當事人接受。
『伍』 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一)加強懲罰犯罪,同時重視保障人權
我國刑事訴訟法要求,在刑事訴訟中除了「懲罰犯罪」以外,還要採取有力措施「保障無罪之人不受刑事追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同時,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在重視保障人權方面還作了以下新規定:允許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和在起訴階段就可以委託辯護人為自己辯護;擴大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人的范圍;擴大自訴案件的范圍,使被害人享有廣泛的直接起訴權,同時將被害人定位為當事人,賦予其與被告人基本相同的訴訟權利,從而有力地加強了對被害人的人權保障;取消了收容審查制度,對公安司法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的種類、對象、條件、期限等作了科學、明確的規定,等等。這些規定一方面有利於追究犯罪,另一方面也加強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保障。
(二)建立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訴訟機制
與國外許多國家僅將法院作為司法機關不同,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刑事訴訟包括偵查、起訴、審判三個環節,進行刑事訴訟的國家機關有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這三個機關雖然性質不同,但在我國刑事訴訟中地位平等,都屬於我國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其中,偵查主要由公安機關負責,提起公訴有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另有規定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利。
同時,在這三個機關分工負責的基礎上,我國刑事訴訟法還強調它們之間的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並對此作出具體規定:如公安機關逮捕犯罪嫌疑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准,由公安機關執行;人民檢察院發現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等等。
(三)確立了一系列科學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原則
我國形似訴訟法的許多基本原則符合我國國情,並且為我國所獨有:如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依靠群眾的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的原則等等。
(四)實行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相結合的訴訟模式
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保留了原刑事訴訟法中有關職權主義的一些合理規定,如在偵查、起訴階段由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依職權單方面採取偵查、起訴行為;在審判階段由法官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鑒定人和在庭審中調查核實證據的權利等。同時借鑒當事人主義的有益經驗,規定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可以聘請律師提供法律幫助,在起訴階段便可委託辯護人為自己辯護,特別是在審判階段,將法院的庭前審查由實體性審查改為程序性審查,從而有效地避免法官先入為主,從而客觀審案;庭審中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鑒定人,出示物證書證首先和主要由控、辯雙方進行,法官即使進行這些活動,也只是起到補充作用而已,而且法官只有在庭審過程中對證據有疑問時才可以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此外,控辯雙方不僅可以在法庭辯論階段可以進行互相辯論,而且在法庭調查階段也可以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並且互相辯論。
(五)賦予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的法律監督權
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國的人民檢察院不僅負責公訴活動,而且具有法律監督職能。具體而言,人民檢察院既有權對貪污賄賂等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犯罪的案件進行立案偵查,有權對所有公訴案件進行審查並決定是否提起公訴,在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時有權出席法庭支持公訴;而且,其有權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和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以及刑罰執行等相關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監督。
(六)規定了一些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訴訟程序和證據制度
¬在總結長期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了一些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訴訟程序:如危害國家安全案件、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刑事案件,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一審審判;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中認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人民法院審判刑事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判處死刑的案件必須經過死刑復核程序;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如果發現確有錯誤的,可提起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等等。
『陸』 刑事訴訟法主要內容和特點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的特徵主要有:
1、刑事訴訟是法定的國家機關(如檢察機關和法院等)行使國家刑罰權的活動。
2、刑事訴訟中國家權力的動用具有主動性、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點。
3、刑事訴訟是訴訟主體遵循訴訟規則的相互作用過程。
4、刑事訴訟必須嚴格依照法定的程序進行。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柒』 我國刑事訴訟法都有哪些特點
刑事訴訟法是規定公檢法機關執法活動的法律,特徵是刑事訴訟活動主要由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負責進行並且分工合作,要求在訴訟中一定要有訴訟參與人的參加,目的是解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有嚴格的法定程序。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條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刑事訴訟法》第三條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捌』 刑事訴訟法的特點和本質
刑法通過對犯罪行為的抽象性標定為在一定時空內認定犯罪提供了統一的形式標准,規定著犯罪生成的可能規模和種類,決定著可以被當作犯罪處理的行為范圍。 這種對犯罪的標定功能的發揮,在實踐方面依賴於一個法的實現的動態過程。刑事訴訟法即成為規制這種過程的規范集合,其功能在於維護刑法法益的實現,正確實現國家的刑罰權。作為國內公法的一國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共同展示了一國詮釋、認定、處罰犯罪的整個流程。 通觀國際和國內兩個層面的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立法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各國的刑法具有巨大的差異性,凸現了不同的國家性格,表現出執著的國內特色,國際和區域領域的刑法統一步履維艱;而刑事訴訟法在各國日益呈現出一種統一的趨勢和樣態,各主權國家的刑事訴訟法價值、理念、原則、制度趨於統一,統一的部分成為超越國家的真理性共識並最終體現在國際刑事司法准則中,成為進一步推廣到各國的基礎。本文在對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國際與國內兩個層面的表現樣式作一番比較考察後,著重於探討形成這種不同樣式的原因,揭示樣式背後刑法與刑事訴訟法深層的生態機理,希冀以此明確我國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應有視角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