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品管理行政法由誰頒布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是什麼時間頒布,什麼時間執行和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於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自1985年7月1日起施行。現行版本為2015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改。
2018年10月22日,葯品管理法修正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將全面加大對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的處罰力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是以葯品監督管理為中心內容,深入論述了葯品評審與質量檢驗、醫療器械監督管理、葯品生產經營管理、葯品使用與安全監督管理、醫院葯學標准化管理、葯品稽查管理、葯品集中招投標采購管理、對醫葯衛生事業和發展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
(1)葯品管理行政法由誰頒布擴展閱讀:
現行葯品管理法存在明顯滯後的問題:
現行的葯品管理法於1984年制定,2001年全面修訂,2013年和2015年曾做過兩次部分條款修正。
報告指出,現行葯品管理法明顯滯後,法律制度設計與黨中央對葯品監管工作的新要求、與人民群眾對葯品安全的期待、與葯品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等都存在差距。一些理念滯後於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主要表現在:重審批輕監管,葯品監管尚未覆蓋葯品的全周期;各級政府對履行葯品監管的職責不清,界線不明,交叉重復;基層普遍反映創新者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臨床試驗的管理理念陳舊;假葯、劣葯定義過於寬泛,案件定性上易產生分歧;對一些新興葯品經營業態如網上售葯等缺乏規定;法律責任中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偏輕,未有效體現「處罰到人」的原則,違法成本較低等。
報告建議,完善修訂法律,健全統一權威的葯品安全監管體制,強化葯品全周期監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科學界定假劣葯定義,強化行刑銜接,落實處罰到人。科學設置政府部門監管職責邊界和中央與地方葯品安全監管事權劃分,形成強監管、促發展的合力。強化企業主體責任,進一步明確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各環節的葯品安全義務,嚴格葯品安全風險管理責任。
㈡ 試列舉由國務院制定發布的葯事法規有哪些
.葯事來法律的概念狹義的葯事法自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發布的葯事管理行政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醫療用毒性葯品管理辦法》、《放射性葯品管理辦法》、《中葯品種保護條例》、《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等。
㈢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行政立法程序的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使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起草行政立法科學化、規范化,保證立法質量,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進法規發布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規定。第二條起草行政法規、制定行政規章應當遵守下列原則:
(一)遵守憲法和法律以及國務院批準的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職能范圍和許可權規定,符合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
(二)從葯品監督管理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三)貫徹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揚民主。第三條本規定所稱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和頒布的各類法規。第四條本規定所稱行政規章是指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根據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為領導和管理本部門所轄行政工作,制定和發布的具有規范性的各類規章(不含技術標准、內部工作規則和內部規章制度)。第五條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根據國務院立法計劃,負責起草葯品監督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規;負責制定和發布葯品監督管理方面的行政規章。第六條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是我局行政立法工作統一歸口管理部門。第二章計劃和起草第七條立法計劃分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計劃兩種: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各職能司(室)根據辦公室的統一部署提出其年度立法項目建議,由辦公室通盤研究、綜合協調,統一編制我局年度立法計劃並報局務會審定。
中、長期立法計劃按國務院法制辦的統一部署編制,經局務會審定後由辦公室負責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第八條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負責立法計劃的組織實施和行政立法的組織協調工作。第九條起草行政法規、制定行政規章的內容包括:
(一)確定名稱。行政法規的名稱為條例、規定和辦法。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出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稱「條例」;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出部分的規定,稱「規定」;對某一項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的規定,稱「辦法」。行政規章不得稱「條例」。
(二)擬定內容。包括立法目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管部門、適用范圍、調整對象的權利義務、法律責任、施行日期等。
(三)設定條文。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的內容用條文表達,條分款、項、目,法規條文多的分章、節。整個法規應當結構嚴謹、條理清楚、用詞准確、文字簡明。第十條起草行政法規、制定行政規章應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並就主要問題廣泛徵求意見並進行論證,特別是徵求行政管理相對人和專家的意見。第十一條起草行政法規,應當注意與有關行政法規的銜接和協調。第十二條起草行政法規時需要制定實施細則的,行政法規及其實施細則的起草工作,應當統一考慮,同時進行。第十三條起草行政法規、制定行政規章應當同時起草草案的說明。說明的主要內容包括:立法背景、立法的必要性、起草過程、草案的主要內容說明等。第十四條起草行政法規,應當對現行的管理內容相同的行政法規進行清理,如果現行的法規將被起草的法規所代替,必須在草案中寫明予以廢止。第三章審議和發布第十五條行政法規草案由職能司先送辦公室審核後,由辦公室報局務會審議通過後,由局長簽發報國務院。行政規章送審稿須經局辦公室審核後,報局務會討論通過。第十六條報送行政法規草案、行政規章送審稿的同時附送起草說明和有關材料。第十七條經國務院批准後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行政法規,由局長簽署發布令。
行政規章經局務會討論通過,由局長簽署發布令。第十八條發布令由發布機關、序號、法規名稱、通過或者批准日期、發布日期、生效日期和簽署人等內容組成。發布令由局辦公室統一編號。第十九條發布令全文刊登在《中國醫葯報》上。發布令正式譯本,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審定。第二十條行政規章發布後,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負責向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上報備案。第四章附則第二十一條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經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起草法律草案的程序,可參照本規定。第二十二條行政規章的修改、廢止和匯編工作由局辦公室負責組織。第二十三條本規定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負責解釋。第二十四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㈣ 國務院制定頒布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屬於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屬於
A.法律
B.行政法規
C.地方性法規
D.部門規章
本題答案為B。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由國務院制定及修改,屬於行政法規。
依據:
是立法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頒布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於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自1985年7月1日起施行。現行版本為2015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
㈥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行政立法程序規定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我局行政立法程序,保證行政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結合我局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行政立法工作是指:
(一)編制本局年度立法計劃和中長期立法計劃;
(二)根據全國人大、國務院委託或者授權,起草、上報葯品監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規草案;
(三)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我局職責,起草、審議和發布葯品監督管理行政規章;
(四)提出葯品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制定和修改建議;
(五)修訂、廢止規章;
(六)對相關法律、法規提出修改意見;
(七)其它立法工作。第三條 行政立法工作應當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立法內容應當備而不繁,邏輯嚴密,條文明確、具體,用語准確、簡潔,具有可操作性。第四條 我局行政立法工作應當在局長領導下,由政策法規司統一歸口管理,各司室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一)各司室按照職責,負責業務范圍內的立法工作,包括立法項目申請、參與立法計劃的編制、提出立法草案並徵求有關部門和單位意見、起草送審稿和制定說明和准備相關的送審材料,發布稿的印製等。
(二)政策法規司負責組織、協調立法工作,包括年度立法計劃和中長期立法計劃的編制、送審稿的審核,以及發布稿上報備案等。第二章 立項第五條 各司室應當在每年12月中旬向政策法規司提出下年度制定、修訂的立法項目申請表(附表一),內容包括立法項目名稱、立法項目的必要性、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等,並註明項目負責人及進度安排。起草行政法規的應當附草案。第六條 政策法規司在每年12月底前根據全局工作安排,按照突出重點工作、統籌兼顧、保證立法質量的原則,對立法項目申請進行審查並召集有關司室對立項申請進行研究,擬訂全局年度行政立法計劃,立法計劃應當在每年1月中旬報送局務會審議批准。
行政立法的年度計劃應當包括行政立法的名稱、起草單位、項目負責人、時間進度安排等內容。第七條 局務會審議通過的立法計劃,由政策法規司印發各司室,並抄送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監督管理局。
法律、行政法規的年度立法計劃,由政策法規司以局發文形式報送國務院審批。第八條 政策法規司應當及時掌握立法項目的情況,並於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向局務會報告年度立法計劃執行進展情況。第九條 對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項目,承擔起草工作的司室應當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各司室根據工作進展,認為需要調整立法項目的,送政策法規司審查後報請局務會決定。第三章 起草第十條 立法項目起草過程中應當總結實踐經驗,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需要與相關部委協調或者徵求意見的,應當徵得相關部門的意見。徵求意見可以採用書面形式或者召開有關論證會、座談會和聽證會。
起草單位在上報審核前召集徵求意見會議時應當通知政策法規司聽取意見。第十一條 立法草案內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起草單位應當在起草過程中向社會公布,或者以舉行聽證會的形式徵求意見。第十二條 立法草案涉及兩個以上司室職責的,由一個司室為主起草,有關司室配合共同提出立法草案。
系統內有關單位對立法草案有不同意見的,由負責起草的司室進行協商,必要時由分管局領導決定;系統外有關部門對立法草案有不同意見的,由負責起草的司室與有關部門進行協商,經過充分協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應當在立法草案報送審核時說明有關情況和理由。第十三條 起草單位應當認真研究各方面的意見後,對立法草案進行修改形成規章送審稿和對送審稿的說明。
送審稿經起草單位司務會研究討論後,由司長簽署意見(見附表二)後將送審稿、起草說明和有關背景材料送政策法規司審核。
起草說明應當對立法的必要性、主要措施、有關方面的意見等情況作出說明。
有關背景材料主要包括匯總的意見、聽證會筆錄、調研報告、國內外有關立法資料等。第四章 審查第十四條 送審稿由政策法規司負責審查。政策法規司審查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否符合立法法的原則,是否符合憲法、法律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
(二)是否符合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
(三)是否與其他相關規章內容相協調;
(四)是否符合本行政機關的職能規定,體現行政機關的職權與責任相統一的原則;
(五)是否正確處理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對送審稿主要問題的意見;是否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或者與有關部門充分協商,是否還存在重大分歧意見;
(六)是否符合立法技術要求;
(七)需要審查的其他內容。
㈦ 葯品管理法屬於行政法規還是法律
屬於法律
《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版常務委員會行使國權家立法權。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於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自1985年7月1日起施行。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是什麼樣的法律
葯品安全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緊密相關。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葯品管理法》,對葯品進行了更加嚴格的監管。該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實施。新版《葯品管理法》有很多的亮點,一起來看看吧。
同時,新版《葯品管理法》還對民事責任制度進行了完善。出現葯品質量問題,當事人可以向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中的任何一家進行索賠。境外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在中國境內的代理人與持有人承擔連帶責任。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那年頒布的
你說的「2001年12月1日執行」 是修訂後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執行日期。
頒布日期就是公布日期;2001年2月28日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 修訂後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內容。
註: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公布日期:1984年9月20日 施行日期:1985年7月1日
修訂公布日期:2001年2月28日 施行日期:2001年12月1日
公布部門:全國人大常委會
㈩ 《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屬於法律嗎
《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由國務院頒布的屬於行政法規,所謂狹義的法律都是由全國人大通過的頒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