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強制執行

行政法強制執行

發布時間: 2022-06-09 03:47:21

① 分析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

一、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
①性質不同。行政處罰是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行為的一種制裁,而行政強制執行不是制裁,不以設定某種新的義務為宗旨,本質上屬於執行行為,在相對方開始履行或應允履行行政處理決定或義務時,強制執行措施即應停止。
②目的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是為了促使被強制人履行法定義務,而行政處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懲戒行政違法行為。
③實施的機關不盡相同。行政強制執行除由行政機關實施外,主要由人民法院依行政機關的申請而實施行政處罰只能由行政機關或法定組織實施。
二、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有什麼區別:
行政強制執行:指行政主體針對負有履行行政法上的財產義務而拒不履行的,依法所採取的強制手段。直接強制執行包含:劃撥、收繳、拍賣。間接強制執行包含:代履行(他人代履行,義務人承擔費用)、執行罰(收取強制金促使義務人履行,如滯納金)。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均屬於行政強制,兩者也都通過一定的強制性措施表現出來,但二者仍有著明顯的區別:
1、目的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在於強制相對人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的狀態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則是使相對人的人身與財產保持一定的狀態,從而預防、制止或者控制正在發生或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或危險狀態。
2、前提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前提是法定義務人不履行法定義務政強制措施不以行政相對人不履行法定義務為適用條件,而是以危害社會的行為或事件的發生為前提。
3、動因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起因只能是義務人負有不作為義務而作為或負有作為義務而不作為的行為行政強制措施的起因,既可以是危害社會的行為,也可以是危害社會的某種事件的發生,甚或是某種狀態的出現。
4、實施主體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實施主體包括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政強制措施的實施主體只有行政機關。
5、結果不同。行政強制執行的結果是以義務人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而結束政強制措施在情況調查清楚後,經認定不需要繼續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應該解除強制、恢復原狀,經認定需要繼續實施強制措施的,應依法採取相應的處理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二條本法所稱行政強制,包括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

② 行政法規可以設置強制執行嗎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不可以設置強制執行。根據《行政強製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可以設定行政強制執行的是法律,並非是行政法規。而《行政強製法》的出台是為了規范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十三條 行政強制執行由法律設定。

法律沒有規定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作出行政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③ 行政處罰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期限的法律規定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但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後,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既不申請對該行政處罰復議又不申請訴訟也不履行處罰決定的,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在3個月內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行政強製法》第五十三條,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的,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依照本章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④ 行政法中強制執行可否委託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回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的,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可以自己實施強制執行。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除以下情形外,行政強制執行不能委託: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要求當事人履行排除妨礙、恢復原狀等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答經催告仍不履行,其後果已經或者將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環境污染或者破壞自然資源的,行政機關可以代履行,或者委託沒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行政強制委託在一定的情形之下,是不能夠委託的,而在某些狀況下是可以委託的。

⑤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強制執行嗎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是不可以設定行政強制執行的。行政強制執行只能由法律設定,法律沒有規定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作出行政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因此,行政法規作為法律的下位法,不能設定行政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第二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三十一條 在執行中,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並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暫緩執行及暫緩執行的期限。被執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權執行被執行人的擔保財產或者擔保人的財產。

⑥ 行政法的間接強制執行是什麼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間接強制執行包括:(一)代履行,指義務人不履行法律、法規等規定的或者行政行為所確定的可代替作為義務,由行政強制執行機關或第三人代為履行,並向義務人徵收必要費用的行政強制執行方法;(二)執行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第二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三十一條 在執行中,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並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暫緩執行及暫緩執行的期限。被執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權執行被執行人的擔保財產或者擔保人的財產。

⑦ 無權設定行政強制執行

法律分析:1.行政強制執行以行政相對方不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為前提。只有行政相對方負有法定義務又拒不履行,行政機關為了保證行政管理活動正常進行,才能採取一定的強制手段強迫相對方履行義務。行政法上的義務既有法律、法規、規章中規定的義務,也有行政機關所作出的行政決定中所規定的義務,還有人民法院的行政判決、裁定中確定的由行政相對方履行的義務。2.行政強制執行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或者人民法院實施。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行政強制執行的主體有兩類:一類是由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的授權對行政相對方直接採取強制執行措施;另一類是由行政機關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申請,由人民法院執行。3.行政強制執行的對象范圍廣泛。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為,還可以是人。4.實施行政強制執行,行政機關可以在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與當事人達成執行協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十三條 行政強制執行由法律設定。 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才能設定行政強制執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無權設定行政強制執行。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行政機關或人民法院依法採取強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

⑧ 行政處罰的強制執行的主體是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的強制執行的主體如下:
1、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具有行政處罰權必須由法律、法規、規章明確規定,必須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2、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有權按授權的范圍實施行政行為並成為適格被告。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者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程序對違反行政法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相對人實施的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五條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第十六條 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⑨ 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有什麼區別

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均屬於行政強制,兩者也都通過一定的強制性措施表現出來,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主要在目的、前提、動因、實施主體和結果五方面,由於准確劃清這兩大行為之間的界線直接關繫到具體法律的適用。
一、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措施是指行政機關根據職權採取強制措施,限制特定相對人行使某種權利或者強制履行某項義務的處置行為。一般是在行為人違法事實未查清前採取的一種程序性處置。例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扣留販賣違禁物品者的物品。包括兩類;對個人自由的限制,如個人約束和庇護審查;對財產的限制,如查封、扣押和凍結財產。特點:臨時性。強制措施的目的是為了澄清事實,對人身自由和財產權的限制只是暫時的。事實清楚後,會作出相應處理。強制性的。即通過採取強制手段和方法,對人員或財產直接實施行政強制措施。
二、行政強制執行
行政強制是指特行政機關為保證法律、法規和行政決定的實施而採取強制手段的一種執法行為。其特點是:一是行政性,發生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由由特;行政機關實施;二是強制性,基於國家行政機關的權力職能,強制約束相對人的意志,迫使相對人服從;第三,它是行政性的,旨在確保實現法律、法規或行政決定所要求的行政目的和行政狀態。這是行政執法最本質的特徵。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存在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同時進行行政強制執行的情形,即行政機關和法院都可以成為行政強制執行的主體。
行政強制的目的是迫使相對人履行義務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的狀態。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是使相對人的人身、財產處於一定狀態,以預防、制止或者控制正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或者危險狀態。

⑩ 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有哪些

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一)對財產的行政強制執行方式:1、強制劃撥;2、強制扣繳;3、強行退還;4、強行拆除。(二)對人身的行政強制執行方式:1、強制拘留;2、強制傳喚;3、強制履行;4、遣送出境。(三)對行為的行政強制執行措施。
法律分析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特定行政機關採取強制手段保障法律、法規和行政決定得到貫徹落實的一種執法行為。其特點表現為:一是行政性,發生於行政管理過程中,由特定行政機關實施;二是強制性,基於國家行政機關的權力作用,強行抑制相對人的意志,迫使相對人服從;三是執行性,旨在確保實現法律、法規或行政決定所要求達到的行政管理的目的和狀態。這是行政強制執行最本質的特徵。1.行政強制執行以行政主體和法院為執行主體。2.行政強制執行以已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為執行內容。3.強制執行的目的在於迫使相對人履行義務或用代執行等方式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之狀態,最終確保行政法上秩序的實現。4.行政強制執行不允許進行執行和解。行政強制執行是法律賦予行政機關的職權與職責,行政機關如放棄強制執行而與被執行人和解,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職權與職責,即為失職。這是法律所不能允許的。行政強制執行既存在由行政機關實施的情況,也存在由司法機關實施的情況,即行政機關和法院都可以成為行政強制執行的主體。行政強制執行許可權的分配,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可以概括為「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為原則,以行政機關自行強制執行為例外」。這一行政強制執行制度是在總結各國行政強制執行制度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形成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九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行政機關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
第九十四條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
第九十六條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下列措施:(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款額,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負責人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三)將行政機關拒絕履行的情況予以公告;(四)向監察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五)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白鴿四 發布:2025-02-01 09:02:24 瀏覽:231
醫療事故責任糾紛相關法律 發布:2025-02-01 08:13:36 瀏覽:144
道德經原文PDF 發布:2025-02-01 07:52:38 瀏覽:213
姜婷律師 發布:2025-02-01 07:31:04 瀏覽:697
刑法的保障性 發布:2025-02-01 07:12:19 瀏覽:463
道德經的經典語錄 發布:2025-02-01 07:01:48 瀏覽:728
道德經視頻朗誦 發布:2025-02-01 06:58:22 瀏覽:673
解決勞動法爭議途徑 發布:2025-02-01 06:44:11 瀏覽:145
行政法兩大主體 發布:2025-02-01 06:40:49 瀏覽:47
公司法律聯絡員工作 發布:2025-02-01 06:29:32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