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勞動法高溫補貼
㈠ 廣州市高溫補貼規定
法律分析:廣東發放時間:6月至10月期間。
發放標准:每人每月150元果按照規定需按天數折算高溫津貼的,按每人每天6.9元計算。
高溫崗位定義:
(一)特高溫崗位:工作環境溫度高於37以上。
(二)高溫崗位:工作環境溫度高於33以上。
補貼標准和發放要求:
(一)特高溫補貼:標准為10元/人/出勤日。
(二)高溫補貼:標准為7元/人/出勤日。
(三)高溫崗位作業時間超過日出勤時間的50%以上。
(四)補貼金額在員工月度工資中體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四條 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㈡ 廣東省2021年高溫補貼文件
法律分析:為做好高溫天氣下勞動保護工作,保障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廣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廣東省人民政府令第166號)要求,現調整我省高溫津貼標准為每人每月300元;如按照規定需按天數折算高溫津貼的,每人每天13.8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㈢ 勞動法關於高溫補貼的規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第十七條,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並納入工資總額。
法律依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 第十七條 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
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並納入工資總額。高溫津貼標准由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
㈣ 關於廣東省高溫補貼標准
法律分析: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2021廣東高溫補貼發放標准,高溫津貼標准至每人每月300元,如按照規定需按天數折算高溫津貼的,每人每天13.8元。新的高溫津貼標准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四條 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督。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的設立和職能由法律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社會保險基金。
第七十五條 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國家提倡勞動者個人進行儲蓄性保險。
第七十六條 國家發展社會福利事業,興建公共福利設施,為勞動者休息、休養和療養提供條件。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條件,改善集體福利,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
㈤ 廣州市2021年高溫補貼標准
法律分析: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2021廣東高溫補貼發放標准,高溫津貼標准至每人每月300元,而且用人單位提供的清涼飲料不能充抵高溫津貼。
法律依據:《廣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
第一條 在每年6月至10月期間我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及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安排勞動者工作以及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安排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工作的高溫津貼發放適用我省高溫津貼政策
第二條 自2021年6月1日起,我省高溫津貼標准為每人每月300元;如按照規定需按天數折算高溫津貼的,每人每天13.8元
第三條 從事高溫作業的勞動者因下列情形之一未能正常出勤的,用人單位可按勞動者當月實際出勤且從事高溫作業的天數折算高溫津貼:
(一)因事假、曠工未提供勞動的;
(二)在醫療期、因工傷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期間、年休假、探親假、婚假、喪假、產假、看護假、計劃生育假等未提供勞動的;
(三)勞動者其他個人原因未出勤從事高溫作業的情形
㈥ 廣東2021高溫費的發放標准
用人單位在夏季應為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員工發放高溫補貼,這是我國法律規定的,所以用人單位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標准執行。不過,由於我國各地進入高溫的時間不同,所以各地區制訂的高溫補貼發放時間及標准也是存在較大區別的。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廣東高溫費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一、廣東高溫費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最新標准:每人每月150元
2007年廣東省頒布的《關於公布廣東省高溫津貼標準的通知》規定,在室內工作但溫度不能降低到33℃以下的,高溫津貼為100元/月。
依據此前省人力資源部門出台的《廣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每年6月至10月期間,勞動者從事露天崗位工作以及用人單位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作業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
日前出台的《關於公布我省高溫津貼標準的通知》針對津貼發放額度做出明確規定,符合高溫津貼發放條件的用人單位需發放150元/月的高溫津貼,對於不正常出勤等需按天數折算高溫津貼的人員,發放標准為每人每天6.9元。新政策意味著無論室內還是室外的工作者,高溫津貼的補貼標准均為150元/月。
同時,《關於高溫津貼發放的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及最低工資標准不包含高溫津貼,且用人單位不得因發放高溫津貼而降低勞動者工資。
二、高溫補貼勞動法相關規定
1、怎樣才能享受高溫津貼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廣西實際情況,兩種情況可享受高溫津貼。一是高溫,即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二是高濕,因廣西氣候特點,高溫季節常有高濕現象伴隨,且持續時間長,因此,同樣適用於享受高溫津貼。
2、氣溫超40℃停止室外露天作業
按照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的,應停止室外露天作業(因人身財產安全和公眾利益需要緊急處理的除外);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40℃以下的,應按規定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適當增加高溫作業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嚴禁延長高溫作業時間和違規加班加點,最大限度地減少勞動者高溫中暑事件的發生。
3、高溫加班津貼怎麼算
按照國家《最低工資規定》規定,最低工資標准不包含高溫津貼。在國家和廣西沒有明確規定之前,高溫季節加班可暫不將這部分津貼計入加班工資計算基數,但必須按照加班時間折算另行支付高溫津貼。
同時,用人單位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用工的,也要依照規定支付高溫津貼。由於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在一個以上的用人單位就業,因此其高溫津貼應按小時折算支付。
此外,凡是工作時間在工作地點因工作原因引起的高溫中暑,都屬於工傷,經認定後,應享受工傷待遇。如果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中的規定支付費用。
從以上內容我們也可以得知,高溫補貼並不是所有的勞動者都可以享受的,它的發放對象是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勞動者,而這里所說的高溫則是指室外工作溫度達到35度或室內工作溫度達到33度。高溫補貼的發放僅限於現金發放,不能以飲料等實物來代替。
㈦ 廣東高溫補貼標准
法律分析:現行高溫津貼標准為每人每月150元。省人社廳指,若將高溫津貼標准調整至300元/月,按天數折算為每人每天13.8元,增長幅度達100%。調整後按月發放的標准與上海、江蘇、浙江的標准持平,全年發放的高溫津貼總金額為1500元,排名全國第三,略高於上海、江蘇、浙江(全年發放120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㈧ 勞動法規定的高溫補貼是多少
勞動法來及相關法律規定:
1,工作場源所溫度達到33℃或在日最高氣溫達35℃以上的露天環境下工作,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
2、同時,用人單位不得因高溫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用人單位還要加強女職工和未成年工保護。不得安排懷孕的女職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露天作業。
3、高溫津貼的具體標准為:室外作業和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100元。高溫津貼在每年6月、7月、8月、9月、10月發放,在企業成本費中列支。
㈨ 2021年勞動法規定高溫補貼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於60元的標准發放津貼;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室內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於45元的標准發放。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才能獲得高溫津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