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暫停刑事訴訟法

暫停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6-09 11:07:35

⑴ 全國的刑事案件是否暫停

並非所有案件都歸公安機關管轄。刑事訴訟法已經明確規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與國安部門對刑事案件的管轄范圍。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四條 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第十八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⑵ 什麼情形下可以暫停執行死刑

停止執行死刑的情形有:1、被執行人並非應當執行死刑的罪犯的。2、罪犯犯罪時不滿18歲的。3、判決可能有錯誤的。4、在執行前罪犯檢舉揭發重大犯罪事實或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可能需要改判的。5、罪犯正在懷孕的。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二條下級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執行死刑的命令後,應當在七日以內交付執行。但是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停止執行,並且立即報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在執行前發現判決可能有錯誤的;(二)在執行前罪犯揭發重大犯罪事實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可能需要改判的;(三)罪犯正在懷孕。

⑶ 暫停刑事訴訟法的內容有什麼

法律分析:暫停刑事訴訟法的內容有:1、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

2、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

⑷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在刑事未解決時可否暫停民事訴訟

你好
1、《刑事訴訟法》第78條條規定,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由此可知,只有民事訴訟出發某種法定事由,無法繼續審理並可能導致刑事部分過分拖延時,方可暫停(中止)民事部分。
2、刑訴和民訴中均沒有「訴訟暫停」的說法,而只有「訴訟中止」。至於附帶民事部分中止的理由,應當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36條的規定。
綜上所述,可以暫停(中止),但是其理由必須符合法律規定。

⑸ 刑訴中迴避要暫停工作嗎

法律分析:要,被申請迴避的人員,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暫停工作是指司法人員以及其它人員在迴避決定作出之前以及迴避申請復議期間暫停參予辦理案件的一種訴訟措施。是為了當事人不因與案件有厲害關系的相關人員的個人情愫,而得不到公正的對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三十一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⑹ 刑事訴訟法執行死刑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判處和核準的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人民法院在交付執行死刑前,應當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派員臨場監督。死刑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死刑可以在刑場或者指定的羈押場所內執行。指揮執行的審判人員,對罪犯應當驗明正身,訊問有無遺言、信札,然後交付執行人員執行死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六十一條 死刑令簽發及死緩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判處和核準的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死刑緩期執行期滿,應當予以減刑的,由執行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報請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查證屬實,應當執行死刑的,由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第二百六十二條 死刑執行及停止下級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執行死刑的命令後,應當在七日以內交付執行。但是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停止執行,並且立即報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一)在執行前發現判決可能有錯誤的; (二)在執行前罪犯揭發重大犯罪事實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可能需要改判的; (三)罪犯正在懷孕。 前款第一項、第二項停止執行的原因消失後,必須報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再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才能執行;由於前款第三項原因停止執行的,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第二百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在交付執行死刑前,應當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派員臨場監督。 死刑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 死刑可以在刑場或者指定的羈押場所內執行。 指揮執行的審判人員,對罪犯應當驗明正身,訊問有無遺言、信札,然後交付執行人員執行死刑。在執行前,如果發現可能有錯誤,應當暫停執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執行死刑應當公布,不應示眾。 執行死刑後,在場書記員應當寫成筆錄。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執行死刑情況報告最高人民法院。 執行死刑後,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罪犯家屬。

⑺ 暫停刑事訴訟法的內容有哪些

法律分析:暫停刑事訴訟法的內容有:1.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2.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七十三條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

⑻ 刑事訴訟法關司法解釋死刑暫停執行的規定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根據《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在執行前,如果發現可能有錯誤,應當暫停執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下級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執行死刑的命令後,應當在7日以內交付執行。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執行,報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1、在執行前發現判決可能有錯誤的;2、在執行前罪犯揭發重大犯罪事實或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可能需要改判的;3、罪犯正在懷孕期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六十二條 下級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執行死刑的命令後,應當在七日以內交付執行。但是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停止執行,並且立即報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在執行前發現判決可能有錯誤的;(二)在執行前罪犯揭發重大犯罪事實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可能需要改判的;(三)罪犯正在懷孕。前款第一項、第二項停止執行的原因消失後,必須報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再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才能執行;由於前款第三項原因停止執行的,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⑼ 什麼情形下可以暫停或中止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可以中止的情形有:(一)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的二)被告人脫逃的三)自訴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未委託訴訟代理人出庭的四)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中止審理的原因消失後,應當恢復審理。中止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目前,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訴訟終止,僅限於審判階段,表現為終止審理。在審判階段,除上述第1項規定的情形外,對於其他5種情形應當裁定終止審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六條 在審判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中止審理: (一)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的; (二)被告人脫逃的;

(三)自訴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未委託訴訟代理人出庭的;

(四)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 中止審理的原因消失後,應當恢復審理。中止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⑽ 刑事案件中止審理是好還是壞

一些訴訟案件因為案件當事人阻攔或是訴訟證據不足等等而中止審理。一旦案件中止審理,代表它就不繼續審理下去了。案件中止審理並不一定是完全對案件發展不利,也有可能是對於案件有新的線索等等,具體要根據實際的案件加以區分。

刑事訴訟法中止審理是什麼意思?

中止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審判案件過程中,因發生某種情況影響了審判的正常進行,而決定暫停審理,待其消失後,再行開庭審理。

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06條的規定,在審判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中止審理:

(1)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的;

(2)被告人脫逃的;

(3)自訴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未委託訴訟代理人出庭的;

(4)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

中止審理的原因消失後,應當恢復審理。中止審理的期間不計人審理期限。

有多名被告人的案件,部分被告人具有刑事訴訟法第200條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全案中止審理;根據案件情況,也可以對該部分被告人中止審理,對其他被告人繼續審理。對中止審理的部分被告人,可以根據案件情況另案處理。

中止審理與延期審理不同。二者的主要區別是:

(1)時間不同。延期審理僅適用於法庭審理過程中,而中止審理適用於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至作出判決前。

(2)原因不同。導致延期審理的原因是訴訟自身出現了障礙,其消失依賴於某種訴訟活動的完成,因此,延期審理不能停止法庭審理以外的訴訟活動,而導致中止審理的原因是出現了不能抗拒的情況,其消除與訴訟本身無關,因此,中止審理將暫停一切訴訟活動。

(3)再行開庭的可預見性不同。延期審理的案件,再行開庭的時間可以預見,甚至當庭即可決定,但中止審理的案件,再行開庭的時間往往無法預見。

我們從中也可以了解到,什麼是中止審理,中止審理和終止審理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兩者不能混淆,而當不可抗力或正當原因消滅後,我們可以申請中止審理的消除,繼續審理案件,這也體現了對於公民權力的尊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六條 在審判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中止審理:(一)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的;(二)被告人脫逃的;(三)自訴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未委託訴訟代理人出庭的;(四)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中止審理的原因消失後,應當恢復審理。中止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熱點內容
童裝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0:02:53 瀏覽:693
六安工傷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2-01 09:44:30 瀏覽:159
河南項城法律咨詢中心 發布:2025-02-01 09:42:55 瀏覽:713
堅決司法為民 發布:2025-02-01 09:25:50 瀏覽:104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白鴿四 發布:2025-02-01 09:02:24 瀏覽:231
醫療事故責任糾紛相關法律 發布:2025-02-01 08:13:36 瀏覽:144
道德經原文PDF 發布:2025-02-01 07:52:38 瀏覽:213
姜婷律師 發布:2025-02-01 07:31:04 瀏覽:697
刑法的保障性 發布:2025-02-01 07:12:19 瀏覽:463
道德經的經典語錄 發布:2025-02-01 07:01:48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