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行政法規結構
❶ 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 層次和結構分析
1、性質為部門規章。
2、效力規定如下: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5)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6)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7)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❷ 我國的法律體系分幾個類別
我國的法律體系
1.從一般意義上講,法律體系具有統一性、版穩定性、程序性與開放性的特權點。
2.我國的法律體系包括七個門類、三個層次。
(1)七個門類是: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商法、經濟法、行政法、社會法、刑法、訴訟和非訴訟法。
(2)三個層次是指,以憲法為統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規范性文件。
❸ 論我國依法治國下的法律架構
我國依法治國下的法律架構,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幹,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的法律體系。
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於統帥地位,是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根本保障。在中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2、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確立了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重要的基本的法律制度,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主幹,也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
3、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這是國務院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的重要形式。行政法規可以就執行法律的規定和履行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作出規定,同時對應當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可以根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將法律規定的相關制度具體化,是對法律的細化和補充。
4、根據憲法和法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這是人民依法參與國家事務管理、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形式。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❹ 行政法律規范由哪三個要素組成
行政法律規范由假定、指示和法律後果三要素構成。主要依據如下:
行版政法律規范,是指由各種權國家機關所制定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有關行政管理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律規范都是由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或者是由國家權力機關依照其職權范圍,並按一定的立法與決策程序制定出來的,具體表現為不同法律規范形式的成文性規範文件;或者是雖然未經國家制定,但已經實際存在並為人們所遵守的行為規則,經過特定國家機關予以認可後也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如習慣法、司法判例等。簡而言之,行政法律規范必須是具有相應職權的各種國家機關,經過特定的決策與立法程序予以制定或確認之後,才能形成;沒有國家機關的合法制定或確認,就不能成為行政法律規范。
❺ 我國行政法的結構
法律分析:行政法知識結構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從權力控制的邏輯去詮釋。因為行政法就是控制行政權的法,所以整個行政法都是圍繞著行政權這根主線展開的。離開了行權,行政法是沒有價值可言的。既然要控制行政權,首先就是要看誰掌握行政權,這是行政組織法的內容;然後看行政權是怎麼運用的,此即行政行為法(包括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再看行政權侵權了怎麼辦,這是行政爭議法(包括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法);再看怎麼賠償的問題,此即國家賠償法部分。由此可見,圍繞行政權這根主線,行政法的知識體系結構是一目瞭然,清晰可辨的。這是一種詮釋的進路。
另一種理解則更通俗,也更容易記住。就是我們可以把行政法看成是「兩個人」與「兩件事」。先看兩個人——「官」和「民」。「官」,就是行政主體,行政組織法要解決什麼是行政主體以及具體種類的問題,還包括授權和委託的異同等。再看「民」,就是行政相對人以及其他利害關系人,這個在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中均有專門章節予以闡釋。再看兩件事。其中一件事是「官管民」,另一件事就是「民告官」。什麼是「官管民」,怎麼管?簡單說來,就是通過抽象和具體行政行為兩種方式進行管理。抽象行政行為包括行政立法和制定規范性文件的行為,我們要重點掌握的是行政立法(包括制定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兩部分)。而具體行政行為則更為多樣,我們要重點掌握的是行政行為三部曲(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以及行政公開。另一件事是「民告官」,包括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這三個都是「民告官」,三種救濟程序既有相同又有差異,且具有內在規律,值得留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❻ 我國的法律體系由哪幾個法律部門組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由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組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幹,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
法律體系中憲法的主導地位: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於統帥地位,是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根本保障。
在中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6)我國行政法規結構擴展閱讀
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作用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必須維護憲法的權威。要充分認識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切實發揮憲法的統領作用。
涉及法律變動的改革與決策,必須符合憲法原則,在憲法上找到依據。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還必須在體繫上做文章。應遵循法治規律,圍繞憲法構建法律體系。
在現有法律規范的基礎上,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形成一個上下有序、前後銜接、內部和諧、外部規范的法律規范體系。隨著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改革對立法的需求日益增強,立法任務日益繁重。
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要高度重視憲法的統領作用,防止立法沖突和越權,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應著力完善立法備案審查和監督制度,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確保法制統一,切實保障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❼ 我國法律體系框架
我國的法來律體系包括自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和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
民法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題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公民與法人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涮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及商事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採用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
公司法、合同法、民法通則、招標投標法等屬於民法商法。經濟法是調整在國家協調、干預經濟運作的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7)我國行政法規結構擴展閱讀:
法律體系,是指一個國家的全部現行法律規范,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要求,根據法律規范所調整的對象和調整方法的不同,劃分為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不同的法律部門,從而構成一個內在統一的整體。
該書針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發展情況,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過程和發展現狀進行詳細介紹。根據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發布的公告,對於憲法及憲法相關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訴訟及非訴訟程序法、社會法的分類以及各個部門法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說明,對於了解我國法律體系框架、研究各部門法學具有指導作用。
❽ 我國法律體系包括哪些組成部分
包括:以憲法抄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幹,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
中國法律體系簡介:中國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新華社發換屆後的十屆全國人大提出,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工作的目標是「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立法重點將是「提高立法質量」。
中國法律體系特徵:1、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本質,由這個國家的法律確立的社會制度的本質所決定。
2、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中國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改革開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相互促進。
3、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國情要求。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如何構成,一般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法律傳統、政治制度和立法體制等因素。
❾ 我國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有哪些
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有不少,凡是規范和約束行政管理方面專的法律法規,都屬屬於行政法律法規,無法一一列出。
下面只列舉部分:
行政法律:
行政訴訟法
行政強製法
行政復議法
行政許可法
行政監察法
行政法規:
徵用土地公告辦法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❿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體系的構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指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與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相一致,以憲法為統帥和根本依據,由部門齊全、結構嚴謹、內部協調、體例科學、調整有效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規所構成,是保障我們國家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各項法律制度的有機的統一整體。
這個體系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