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款如何規避勞動法
1. 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的相關規定
新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對員工進行隨意處罰,罰款是行政處罰,公司沒有制定罰款條例的權力。只有當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2. 公司隨意罰款,如何採用勞動法進行自我保護
公司違法之處很多,建議去勞動仲裁部門申訴。
一、未簽書面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二、試用期約定不合法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三條規定:「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三、非法剋扣工資
處罰必須依據合法民主公開的規章制度,單位處罰你既無合法依據,又未經過公開程序,是非法的,你有權要求單位返還被非法剋扣的工資。
3. 公司對員工罰款違反勞動法嗎
法律分析:罰款是行政處罰的種類之一,只能由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行政管理機關或者法律授權行使行政權力的機構行使。而勞動法上的用人單位不是行政執法機關,無權對職工的違法行為進行罰款。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員工違反公司管理制度,公司可以對其進行處罰,但是不能罰款的。勞動法有規定,如果職工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要求賠償的。
法律依據:《勞動部關於印發的通知》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4. 關於勞動法,用人單位對員工隨意罰款的問題
1、罰款是一種行政行為,企業沒有行政權力,罰款是違法的。
2、違反合同約定也可以罰款,但這是指一般的經濟合同,勞動合同不適用。
3、如果勞動合同中有約定,則合同是無效的,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簽訂了服務期協議或保密協議),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4、如果單位以規章制度來罰款,則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由此可見,法律對待企業勞動規章制度的原則有三:一是訂立程序合法,二是內容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三是已經向勞動者公示,只要符合這三項條件,企業的勞動規章制度就具有法律效力,企業與勞動者都應當嚴格遵守。
按照上述規定,如果單位沒有相關的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帶有強制性的規定,訂立程序也不一定合法,也就是說沒有經職工代表審議通過。所以規章制度本身就不合法,勞動者就可以不執行。
5. 急!《勞動法》中關於罰款的規定
1、任意對勞動復者進行罰款的行為違製法,一旦發生建議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
2、但如果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損失可以從勞動者的工資中扣除
3、法律法規依據:
1)勞動部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五條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
2)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6. 隨意罰款違反勞動法嗎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打擊報復舉報人員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處以罰款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九十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要求,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
第九十二條 用人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節嚴重的,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責令停產整頓事故隱患不採取措施,致使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勞動者生命和財產損失的,對責任人員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7. 工廠經常現金罰款,不合勞動法,員工合法權益受不到保護應該怎麼辦呢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工資,如果有這種情況,可以向用工所在地人社部門反映。
8. 新勞動法公司罰款如何處理
新勞動法沒有規定可以對員工罰款,罰款屬於違法,且屬於剋扣工資,如果員工被罰款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責令用人單位責令限期支付剋扣的工資,限期不支付的,加付賠償金。
【法律依據】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分別責令限期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勞動者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差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准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
(二)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三)解除勞動合同未依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9. 如何匿名舉報企業違反勞動法
現列舉公司規避勞動法匿名舉報的方式是:
一、可以把公司規避勞動法的事實和法律依據以及證據都搜集起來,一起通過信件的形式郵寄給當地勞動部門的信訪或者監察部門來處理。
二、直接帶上相關的資料到勞動部門的信訪部門進行填報舉報,一般勞動部門都會對舉報人保密的。
三、也可以打電話給當地的勞動局,不說姓名即可。
四、找到當地勞動局網上投訴的網址,提交資料進行匿名投訴。
五、直接撥打統一的12333進行投訴。
匿名舉報是指舉報人在舉報時,不具名或不署真實姓名的舉報。
如有的舉報人在舉報信中不寫自己真實的姓名、單位、聯系電話和地址,而只是寫上「部分黨員」、「部分職工」、「部分群眾」或「正義」、「發威」等化名。
有的舉報人在撥打舉報電話時,也使用一些無法與其聯系的化名或假名,這些都屬於匿名舉報。
匿名舉報的問題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社會原因。
主要是一些地方民主政治生活不健全,舉報者對執法環境還信不過,擔心署名舉報遭到打擊報復,所以署假名或匿名舉報。也有的是由於舉報者對舉報的事實情況了解得不夠清楚,但又覺得需要反映,而不好署真實姓名舉報。
還有極少數人是為了達到攻擊、恐嚇、欺騙等不可告人的目的,採用寫匿名信的手段,無中生有,誣陷他人。
鑒於匿名舉報使得舉報機構受理後無法與舉報人取得聯系,給取證查處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而且由於匿名舉報比較復雜,容易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利用。
因此,作為舉報人來說,為了體現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在舉報違法犯罪時,能夠署上自己的真實姓名。為了提倡和鼓勵群眾署名舉報,檢察機關向社會公開承諾,署名舉報件件答復。
同時,檢察機關加大了對打擊報復舉報人案件的查處,以切實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利。
(9)罰款如何規避勞動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七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調解原則適用於仲裁和訴訟程序。
第七十八條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依法維護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八十五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制止,並責令改正。
第九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女職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六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
匿名舉報
暢通群眾實名舉報渠道,方便實名舉報。
一是開通網上舉報業務。在門戶網站設立電子舉報信箱,開辟與廣大群眾溝通聯系的新渠道。
二是實施舉報「直通車」工程。
設立有語音提示的錄音舉報留言電話,保證24小時可隨時接受群眾的電話舉報。
三是開展「舉報職務犯罪進社區」活動。
充分利用社區與廣大群眾聯系密切的優勢,在主要社區增設舉報箱,每周開箱一次,對所反映的問題予以建檔登記,及時處理,有效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