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最新先予執行的規定
㈠ 行政訴訟期間先予執行的法律依據
依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是有先予執行的,行政訴訟先予執行的范圍是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傷費用等。當事人對先予執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人民法院對起訴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傷、醫療社會保險金的案件,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原告生活的,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裁定先予執行。
當事人對先予執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㈡ 哪些案件可以申請先予執行
法律分析:可以申請先予執行的案件主要是指:起訴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傷、醫療社會保險金的案件,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原告生活的案件。這些案件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裁定先予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對起訴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傷、醫療社會保險金的案件,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原告生活的,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裁定先予執行。
當事人對先予執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百零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關於期間、送達、財產保全、開庭審理、調解、中止訴訟、終結訴訟、簡易程序、執行等,以及人民檢察院對行政案件受理、審理、裁判、執行的監督,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㈢ 行政訴訟時效最新規定
行政訴訟的時效一般是6個月。
【法律分析】
1、一般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2、特殊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由於不屬於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對行政爭議是否經過行政復議,法律規定了兩種不同的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10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㈣ 行政判決再審期間能否先於執行
1、行政判決再審期間,不能申請先於執行。只有一審起訴時,才可以要求先予執行。
2、因為先予執行,是指人民法院在判決之前,根據原告方的申請,為解決原告方生活急需,依法裁定被告方預先履行一定數額的金錢的制度。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人民法院對起訴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傷、醫療社會保險金的案件,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原告生活的,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裁定先予執行。
當事人對先予執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第四十八條人民法院對於因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具體行政行為或者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不能或者難以執行的案件,可以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作出財產保全的裁定;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依法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審理起訴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最低生活保障費等案件,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依法書面裁定先予執行。
當事人對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㈤ 在行政訴訟中,可以申請先予執行嗎
現實困惑
原解放軍某部排長林某因公負傷,經鑒定為三級乙等傷殘,每月享有860元的殘疾軍人撫恤金。2003年1月,林某被批准回鄉,同年4月到縣民政局辦理手續並要求領取1月至3月的傷殘撫恤金,縣民政局以林某未及時辦理手續為由拒絕發放。林某不服,遂提起行政訴訟。在訴訟期間,林某以生活困難為由,向法院申請要求被告先行支付1月到3月的撫恤金,解決生活困難。縣人民法院認為林某的理由屬實,據此作出書面先予執行裁定,令被告縣民政局先支付林某1至3月的撫恤金。法院的做法正確嗎?律師點評
法院的做法是正確的。先予執行,是指在人民法院對某些行政案件作出裁判以前,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裁定被告預先給付其一定數額的金錢或者其他財物的權利。原告提起行政訴訟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一些問題,但訴訟的過程也許會很漫長,長時間的等待也許會使原本就困難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申請先予執行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設立的制度:訴訟還在進行當中,先予執行一部分財物,解決原告生活、生產上的困難和需要,及時、有效地保護原告的合法權益。本案中,原告林某的生活困難,無法等到訴訟結束後再解決問題。鑒於這種情況,林某可以向法院申請先予執行,支付一部分財物,以解決生活上的難題。法院依照林某的申請及時地作出了裁定,是正確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人民法院對起訴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傷、醫療社會保險金的案件,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原告生活的,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裁定先予執行。
當事人對先予執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特別提醒
民事訴訟中有先予執行制度,行政訴訟中同樣也有先予執行制度,在索要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案件中,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作出先予執行的裁定。
㈥ 根據新《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哪些情形下,可以先予執行
根據2015年5月來1日起實施的新《行政源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人民法院對起訴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傷、醫療社會保險金的案件,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原告生活的,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裁定先予執行。當事人對先予執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㈦ 行政訴訟法解釋2021
行政訴訟法解釋的內容為: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正確、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
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從而根據憲法的規定製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㈧ 行政案件的執行
【行政案件的執行的概念】是指人民法院或行政機關對已經生效的法院的法律文書,在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逾期拒不履行時,依法採取強制執行措施,從而使生效法律文書的內容得以實現的活動。《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執行程序包括兩類法律文書的執行:一類是對經過行政訴訟程序作出的判決的執行,另一類是對未經行政訴訟程序審理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執行的主要特徵】①執行的主體是人民法院,適用司法程序,執行的主要是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②執行的根本目的在於強制行政訴訟當事人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或職責,或者承擔行政法上的責任;③執行程序中的申請人或被申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④執行措施的適用因被執行人是行政機關或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而有所不同。
【執行的條件】主要有:①必須有法定執行根據。即人民法院經過行政訴訟程序作出的且已生效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統稱為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②必須有可供執行的內容。只有裁判確定給被執行人的是作為義務時才有執行的可能。行政訴訟中具有執行內容的義務一般包括給付義務或履行特定行為的義務。③必須是當事人拒絕履行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當然,這一條件成立的前提是義務人有能力履行而拒絕履行。④必須是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執行申請。即申請人是公民的,申請執行生效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行政賠償調解書的期限為一年;申請人是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180日。申請執行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沒有規定履行期限的,從該法律文書送達當事人之日起計算。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執行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強制執行過程中所採用的具體執行手段和方法。執行措施必須有法律的明確規定。
【執行措施的種類】分為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執行措施和對行政機關的執行措施兩類。
【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執行措施】①凍結、劃撥被執行人的存款;②扣留、提取被執行人的勞動收入;③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的財產;④強制被執行人遷出房屋、拆除違章建築、退出土地;⑤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強制措施。
【對行政機關的執行措施】①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賠償金,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②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按日處50~100元的罰款;③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④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行政訴訟的執行程序】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第一審人民法院認為情況特殊需要由第二審人民法院執行的,可以報請第二審人民法院執行;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決定由其執行,也可以決定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條件】行政機關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①具體行政行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執行;②具體行政行為已經生效並具有可執行內容;③申請人是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④被申請人是該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人;⑤被申請人在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期限內或者行政機關另行指定的期限內未履行義務;⑥申請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⑦被申請執行的行政案件屬於受理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管轄。人民法院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當立案受理,並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法律、法規沒有賦予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權,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定既可以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期限】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自被執行人的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180內提出。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對行政機關申請的受理】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由申請人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受理;執行對象為不動產的,由不動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受理。基層人民法院認為執行確有困難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執行;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決定由其執行,也可以決定由下級人民法院執行。
【對行政機關行政裁決執行的申請】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作出裁決後,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在申請執行的期限內未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生效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或者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在90日內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享有權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具體行政行為,參照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具體行政行為的規定。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依據】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提交申請執行書、據以執行的行政法律文書、證明該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材料和被執行人財產狀況以及其他必須提交的材料。享有權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向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調取有關材料。
【財產保全】行政機關或者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有充分理由認為被執行人可能逃避執行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後者申請強制執行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擔保。
【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執行申請的審查和裁定】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後,應當在30日內由行政審判庭組成合議庭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並就是否准予強制執行作出裁定;需要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的,由本院負責強制執行非訴行政行為的機構執行。
【先予執行】在訴訟過程中,被告或者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不予執行,但不及時執行可能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先予執行。後者申請強制執行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擔保。
【不予執行】被申請執行的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準予執行:①明顯缺乏事實根據的;②明顯缺乏法律依據的;③其他明顯違法並損害被執行人合法權益的。
【對行政機關拒絕履行的處罰】行政機關拒絕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三款的規定處理,並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的有關規定,對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處罰。
㈨ 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有下列規定:
1、《行政訴訟法》第81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行政訴訟法》第83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3、《行政訴訟法》第84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第八十四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㈩ 行政訴訟先予執行需要擔保嗎
法律分析:先予執行是一種訴訟中的保障措施,權利義務關系可能因審理和裁判而發生變化,因此,先予執行制度的風險不可迴避。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申請先予執行通常都需要提供相應擔保,否則駁回申請。但現行的行政訴訟法律規定中,對擔保的限制僅存在於權利人申請強制執行具體行政行為情況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六條 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