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中非法證據排除

民事訴訟法中非法證據排除

發布時間: 2022-06-17 12:08:53

Ⅰ 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

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是程序違法的,一般來說是沒有證明效力的。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分析
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是程序違法的,一般來說是沒有證明效力的。1、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2、對非法證據的糾正: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3、非法證據的處理: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第五十七條 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六十條 訴訟代理人的許可權如果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並由人民法院通知對方當事人。

Ⅱ 民事訴訟法中怎麼理解證據的合法性

證據的形式對民事訴訟證據的合法性沒有影響;收集證據的主體對民事訴訟證據的合法性有一定影響,應當區別情況,分別對待;收集證據的程序對民事訴訟證據的合法性有較大影響,但總體上應當從寬;實體法的特別規定不應作為判斷民事訴訟證據是否合 法的標准。民事訴訟在證據合法性的解讀上應當不同於刑事訴訟,總體上應當更加寬松 、靈活。按照法學界的主流觀點,合法性是證據屬性的構成要件之一,證據只有具有了合法性 才能成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但是對於應當如何界定「合法性」的內涵卻有爭議。多 數人認為,合法性指證據的形式、收集證據的主體及收集證據的程序合法。另一個有 爭議的問題是對證據合法性的內容的闡解,在三大訴訟法中是否應有所區別。一直以來 ,對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證據的合法性的解釋都是套用刑事訴訟領域對該問題的理解, 沒有做出區別。但是,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68條明確指出,只有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 據才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這一規定似乎對民事證據的合法性做出了比刑事訴訟更為寬松的解釋。在2002年7月,同是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 的規定》第55條,明確提出了對證據的合法性進行審查應當針對的內容是:(1)證據是 否符合法定形式;(2)證據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規章的要求;(3)是 否有影響證據效力的其他違法情形。這一對證據合法性的解釋與以往的學理解釋又有不 同之處,它將違法情形是否會對證據的效力產生影響作為判斷合法性的標准之一。上述 法律文件似乎在暗示我們,人們已經意識到在不同類型的訴訟中,對證據的合法性應當 作出不同的要求。但是應當如何將這種差異體現於立法中還有待我們作更深入的探討。

在民事訴訟程序中,無論是在證據的收集、舉證責任的承擔以及證據的採納等方面都 與刑事訴訟有顯著的區別,這就決定了在民事訴訟中對證據的合法性必然做出有別於刑 事訴訟的解釋。但是,證據的「合法性」是一個過於寬泛的問題,因此學者 將它的內容進行拆解,使其變成一個由若干要件共同構成的證據合法性規范(比如,將合法性分解為證據的形式、取證的主體及取證的程序等方面符合法律的規定),這一總體的思路是正確的。問題僅在於在民事訴訟領域應如何選擇「合法性」的構成要件以及 如何解釋每一個構成要件的內涵。

一、證據的形式與民事訴訟證據的合法性

依據我國三大訴訟法的規定,證據可以分為書證、物證、證人證言、視聽資料、當事 人陳述、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七種形式。並且按照證據法學的一般理論,證據只有具備 了法定形式才具有合法性,也才能成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但是為什麼要將法定的形 式作為合法性的構成要件之一以及這樣規定的意義何在,還缺少必要的理論支持。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必然會有更多的新類型的證據出現在訴訟中。上述七種證據表 現形式難以概括並預見所有的證據形式。如果按照訴訟法學界的通常觀點,證據只有具 備了法定的表現形式才有可能被採納,這無異於削足適履,荒謬之處顯而易見。並且從 司法實踐的情況來看,對於某些新種類的證據,比如,經常在訴訟中出現的電子證據, 法院也並沒有因為它不屬於法定的七種證據形式就拒絕採用。對此,也許會有人提出不 同看法,並舉例說,測謊結論不就是因為不具有法定證據形式才不能被採納嗎?測謊結論之所以不能在訴訟中作為證據使用並非由於它沒有在七種證據表現形式之 列(我們可以將它納入鑒定結論的范圍內),而是由於測謊結論的准確性還不十分令人滿 意,另外,測謊這種方

Ⅲ 自訴案件能否申請非法證據排除

法律分析:不管公訴案件還是自訴案件,都可以適用非法證據排除的相關規定;如果你說的情況下,證人證言間存在實質性沖突,且偵查機關無法補正或者說明,那麼該證言相應的部分應予排除。在民事訴訟活動中,證人若非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經人民法院許可的特殊情形,證人不到庭,證言不能作為證據採納。刑事訴訟活動中,證人不到庭,其證言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質證並經查實可以作為定案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Ⅳ 民事訴訟排除合理懷疑的標准

一、問題的提出

2002年4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73條第1款確立「高度蓋然性」證明標准之後,我國民事訴訟證明標准逐漸擺脫了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束縛,建立了自己獨立的體系。2015年2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第108條第1款則對這一標准作了更准確的表述,即「對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並結合相關事實,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該條第3款又規定:「法律對於待證事實所應達到的證明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109條則專門針對某些案件規定了更嚴格的「排除合理懷疑」之證明標准,即「當事人對欺詐、脅迫、惡意串通事實的證明,以及對口頭遺囑或者贈與事實的證明,人民法院確信該待證事實存在的可能性能夠排除合理懷疑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顯然,《民訴法解釋》試圖在民事訴訟中確立層次化的不同證明標准。

關於民事訴訟中證明標準的層次化問題,域外法學界已經進行了較多探討,並且已經在司法實踐中進行了適用。比如兩大法系均在堅持原則性證明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待證事實的類型和特點設計了不同層次的證明標准,英國有所謂的「靈活性的證明標准」;美國則存在「清晰和有說服力的證明標准」;大陸法系的瑞典根據待證事實的性質不同,設計了不同等級的證明標准;德國民法上也存在高於或者低於原則性標準的法條或者事項,體現了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彈性和適應性。①但應當注意的是,域外民事訴訟中所探討或適用的層次化證明標准,實質上均是強調不同情況下待證事實之證明及法官形成心證的蓋然性程度的差異,決非適用刑事訴訟的證明標准;然而,我國《民訴法解釋》第109條卻試圖在民事訴訟證明標准體系構建之中直接引入了刑事訴訟的證明標准,這一做法既忽視了域外國家證明標准層次化存在的環境以及正確的適用規則,也與我國實際情況不符,且不利於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科學發展。

二、「排除合理懷疑」標准混淆了與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區別

證明標準的層次化在英美法系中發展得較為成熟與完善,特別是在英國的判例中,曾出現過民事案件中某些事實適用「排除合理懷疑」證明標準的情況;在美國規定適用特殊證明標準的待證事項中,亦包含了欺詐、口頭遺囑等事項。表面上看,這似乎為我國《民訴法解釋》第109條確立「排除合理懷疑」證明標准提供了參考依據,但該條款之規定實則誤解了英美法系的證明標准理論及實務操作,模糊了英美法系適用上述規則的語言環境及司法背景,亦沒有區分上述待證事項與我國規定的待證事項的區別。在涉及證明標準的比較法研究中,各種證明標准模式賴以依存的制度背景和法律思維方式大多被忽略了。

Ⅳ 民事訴訟法中怎麼理解證據的合法性

民事訴訟法中證據的「合法性」是一個過於寬泛的問題,學者將它的內容進行拆解,使其變成一個由若干要件共同構成的證據合法性規范(比如,將合法性分解為證據的形式、取證的主體及取證的程序等方面符合法律的規定)。

Ⅵ 民事訴訟中哪些證據是非法證據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有下列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
以上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Ⅶ 非法取得的證據,一定是無效證據么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規定,非法證據的范圍包括:

1、執法機關違反法定程序製作的調查收集的證據材料;

2、在超越職權或濫用職權時製作或提查收集證據材料;

3、律師或當事人採取非法手段製作或調查收集的證據材料;

4、執法機關以非法的證據材料為線索調查收集的其他證據。

理論上,按法律規定此類證據在法庭上是不能被採用的,也就是說它根本不是證據;

但事實上,現在的執法機關時時刻刻都在違法收集證據,而且經常被法庭採用,律師或當事人也不例外。


(7)民事訴訟法中非法證據排除擴展閱讀:

書證、物證是以物品或者文字為表現形式的實物證據。

物證是用於犯罪或與犯罪相關聯的,能夠證明犯罪行為和有關犯罪情節的物品或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等。

書證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進行聯絡的往來書信;貪污犯罪分子塗改的單據、賬本等。

物證的特點是,不具有任何主觀的東西,而只以其客觀存在來證明案件的事實。

對物證必須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證的原有的形態。

如果不能保持原來形態或者物證有可能滅失的,行政機關必須採取措施予以保全。

證人證言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作的陳述。

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刑訴法對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司法機關作證規定了義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不能隨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

行政處罰法規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調查時,「被調查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

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

因此,在行政機關調查時,被調查人必須據實陳述所了解的真實情況,不作偽證。

Ⅷ 民事訴訟可以申請非法證據排出嗎

一直以來,非法證據排除是刑訴訴訟研究的重點問題,並且在2012年3月1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中,基本確立我國刑事訴訟法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明確了「非法證據」的范圍、制定了相關的非法證據標准及程序等問題,為我國司法實踐上提供了權威的依據和指導,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而在民事訴訟中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形成和發展比刑事訴訟晚,而且相關法律對該規定也甚少,理論界的研究也是沒有足夠的重視。針對2012年8 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 ,對該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也並沒有規定,所以我們應該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理論上給予完善,有鑒於此,針對民事訴訟非法證據的排除和採信是司法實踐中非常嚴肅的問題。本文第一部分介紹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基本理論入手,闡述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內涵和存在的價值。第二部分介紹我國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現狀,論述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介紹完善我國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建議,闡述確立民事訴訟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運行原則和具體建議。

Ⅸ 聊天記錄和錄音可以作為法律證據嗎

您好,微信聊天記錄和錄音算證據。微信聊天記錄和錄音均屬於電子數據,屬於證據類型的一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電子數據為法定的證據類型。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安律師提醒您:雖然微信聊天記錄和錄音作為證據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想要被法院採信,證據必須滿足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即你要能夠證明聊天、錄音對象的身份、聊天記錄和錄音是真實的(非偽造)、聊天記錄和錄音內容意思表達清晰完整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Ⅹ 試論述我國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三大訴訟中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法律依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十八條規定,以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
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基本是一致的,只要是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均應當排除。
在刑事訴訟中,根據證據種類的不同有不同的排除規則: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辭證據,應當排除;對於違反程序收集的實物證據,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作出合理解釋,否則也應當排除。什麼是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沒有具體規定。本人認為,只要是違反程序收集的實物證據,均應當予以補正或作出合理解釋,不論影響是否嚴重。

在排除的主體方面,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都是由審判機關進行。在刑事訴訟中,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均可以依職權在相應的訴訟程序中排除。

熱點內容
董海峰律師 發布:2025-01-26 14:52:10 瀏覽:249
深圳勞動法辭快工工資怎麼算 發布:2025-01-26 11:30:32 瀏覽:699
離婚律師姚晨服裝 發布:2025-01-26 09:35:58 瀏覽:38
各國環境立法 發布:2025-01-26 08:53:53 瀏覽:830
社區綜合減災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6 07:50:20 瀏覽:949
道德建設先行 發布:2025-01-26 06:47:04 瀏覽:308
下列行為的法律責任中表述正確的有偽造變造 發布:2025-01-26 06:10:53 瀏覽:19
15年司法考試卷三 發布:2025-01-26 05:51:43 瀏覽:159
收某某人定貨款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6 04:54:53 瀏覽:528
香港國安法能解決法官 發布:2025-01-26 03:31:35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