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行政法律
㈠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生活中常用的法規有以下7條:
1、《婚姻法》:用於處理夫妻家庭關系,子女撫養關系,感情破裂離婚時必用。
2、《繼承法》:用於老人去世後遺產的分配與繼承。
3、《道路交通安全法》:用於日常生活出行可能會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處理。
4、《合同法》:用於生活中購買房產、汽車等物品時簽訂合同。
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用於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處理鄰里關系糾紛。
6、《刑法》:用於受到傷害,如家中被盜、路遇搶劫等犯罪情況,如何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
7、《勞動法》: 用於工作與單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於維護自己的權利 。
㈡ 行政法律責任有哪幾種形式
行政法律責任有以下10種形式:
1、通報批評;
2、賠禮道歉,承認錯誤;
3、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4、返還權益;
5、恢復原狀;
6、停止違法行為;
7、繼續履行職責;
8、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
9、糾正不適當的行政行為;
10、行政賠償。
行政法律責任特徵如下:
1、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律義務的後果;
2、這種違反義務的行為沒有超出行政法規定的違法限度,因而適用行政法上的制裁措施;
3、責任措施是由行政違法行為實施者向國家承擔的責任;
4、對於責任承擔者來說,是一種否定性的評價,是體現社會譴責和國家懲罰性的一種法律上的負擔;
5、只能由有關的國家機關依照規定的條件和程序予以追究。
行政法律責任范圍包括:
1、行政機關的行政法律責任;
2、國家行政工作人員的行政法律責任;
3、行政受託人的行政法律責任;
4、相對人的行政法律責任;
5、行政機關,國家行政工作人員和行政受託人的行政責任形式是行政處分和行政損害賠償;
6、相對人的行政責任形式是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八條 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第六十六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法違紀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監察機關、該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認為有犯罪行為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人民法院對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將被告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情況予以公告,並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被告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依法給予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處分的司法建議。
㈢ 行政法律有哪些
最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版制管權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還有很多上面是最基本、最主要的
㈣ 行政法律行為包括哪三種
具體行政行為的種類:
1.行政徵收:行政徵收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規定,無償和強制地取得相對人財物的具體行政行為。
2.行政徵用:是指行政主體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強制徵用相對人財產或者勞務,並給予相對人適當補償的具體行政行為。
3.行政給付:也稱行政物質幫助,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特定的相對人提供物質利益或與物質利益有關的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
4.行政獎勵:行政主體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對為國家和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給予物質或者精神鼓勵的具體行政行為
(4)常見的行政法律擴展閱讀:
行政行為的特徵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5.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的,這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㈤ 中國法律有哪些
部門法</b>:刑法,民法,行政法,訴訟法,國際法,經濟法,環境法,軍事法 <br>當代中國法律部門包括:
<br>1.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主要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授權法、立法法、國籍法等。
<br>2.行政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政府采購法、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等(一般行政法)。食品衛生法、葯品管理法、治安管理處罰條理(特別行政法)。
<br>3.民法: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商標法實施細則。
<br>4.商法: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企業破產法、海商法。
<br>5.經濟法: <br>(1)有關企業管理的法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鄉鎮企業法。 <br>(2)財政、金融和稅收方面的法律: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徵收管理法; <br>(3)有關宏觀調控的法律、法規:預演算法、統計法、會計法、計量法。 <br>(4)有關市場主體、市場秩序的法律: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br>6.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勞動法、工會法、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
<br>7.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 <br>(1)屬於自然資源方面的: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野生動物保護法。 <br>(2)屬於環境保護方面的: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
<br>8.刑法:刑法,單行法律法規的有關條款。 <br>9.訴訟法: <br>(1)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br>(2)律師法、法官法、檢察官法、仲裁法、監獄法
㈥ 行政法律的行為有哪些
法律分析:具體行政行為的表現形式包括:行政立法、行政命令、行政徵收、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監督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給付、行政獎勵、行政裁決、行政合同、行政指導、行政賠償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㈦ 行政類法律法規有幾部
行政類法律法規有185部。
法律法規匯總:
1、憲法類31部,經濟法類344部,財務稅收法規136部,刑法類101部,醫葯法規類204部,道路交通法規82部,民法類63部,海洋法規32部,房地產及建築法規230部;
2、行政類185部,勞動法類96部,公務員法律法規12部,反腐倡廉 6部,知識產權13部,個人所得稅相關法規76部;
3、環保類157部,新聞出版33部,司法訴訟程序類46部,勞動教養法規規章7部,文物保護法規20部,廣播電視政策法規27部;
4、煙草法規38部,宗教法規7部,工商行政管理245部,信息化類30部以及其他類數百部。
行政立法,指的是國家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的活動。
我國憲法在規定國家立法權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的同時,還規定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可以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部門規章。
地方組織法又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㈧ 行政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我國的行政法規有《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國家賠償法》、《消防法》、《農業法》、《海關法》等等。
法律依據:
一、《憲法》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㈨ 生活中有哪些關於行政法的例子
行政法有六大原則,生活中最常見的應該是理性和合法性,比如開罰單、吊銷許可證、行政拘留等等。
對於行政法,比較普遍的觀點是,行政法可以描述但不可定義。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在我國,行政法僅在學科類別的范疇內使用,前我國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
行政法的含義
行政法淵源是指行政法律規范的產生與存在形式。其應包括實質淵源與形式淵源,就法律的適用而言,通常講行政法淵源是指形式淵源,即行政法律規范的載體。凡載有行政法規范的各種法律文件或其他行政法的形式均為行政法的法源。就整個行政法的法源結構而言,包括成文法源與不成文法源兩大部分。
成文法,也稱制定法,是以成文形式出現的法律規定。一般說來,在成文法主義的大陸法系國家,成文法佔據其法體系的中心地位,特別是在行政法領域,成文法的比重更大。中國行政法的淵源是指各種成文法,全球行政法淵源通常還包括判例、行政慣例和行政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