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關系
❶ 何謂勞動法律關系,有哪些特徵
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勞動法律規范在調整勞動關系過程中所形成的雇員與僱主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雇員與僱主在實現現實的勞動過程中所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勞動法律關系的特徵
1.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權利和義務
勞動法律關系是以法律上的權利義務為紐帶而形成的社會關系,運用勞動法的各種調整方式將勞動關系轉化為勞動法律關系,是勞動法對勞動關系的第一次調整,雇員與僱主按照法律規范分別享有一定的權利、承擔一定的義務,從而使僱主與雇員之間的行為與要求具有法律意義。勞動關系轉化為勞動法律關系後,若其運行出現障礙,如違約行為,侵權行為出現,則勞動法將對勞動法律關系繼續進行調整,這是勞動法的第二次調整,其目的在於消除勞動法律關系運行的障礙,使其順利運行。
2.勞動法律關系是雙務關系
勞動法律關系是一種雙務關系,僱主、雇員在勞動法律關系之中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互為對價關系。在通常情況下,任何一方在自己未履行義務的前提下元權要求對方履行義務,不能只要求對方履行義務而自己只享有權利,否則,違背了勞動法律關系主體地位平等的要求。
3.勞動法律關系具有國家強制性
勞動法律關系是以國家強制力作為保障手段的社會關系。國家強制力是否立即發揮作用,取決於勞動法律關系主體行為的性質;強行性規范而形成的勞動法律關系內容受國家法律強制力的直接保障,.如不得使用童工,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准僱用員工,僱主提供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不得低於國家標准等l任意性規范形成的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當其受薊危害時,則需經權利主體請求後,國家強制力才會顯現。
❷ 勞動法中關於勞動關系的認定
法律分析:主要依據是勞動合同,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1、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2、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3、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4、考勤記錄;5、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❸ 勞動法勞動關系處理是怎麼規定的
現在的勞動關系是建立在公平、公正、自願、平等的原則之上的,其實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地位都是互相平等的。在各取所需的情況下,雙方又必須遵循我國的勞動法,勞動法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都具有約束力。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勞動法勞動關系處理是怎麼規定的?
勞動法勞動關系處理是怎麼規定的?
一、事實勞動關系的處理辦法
(一)應當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二)事實勞動關系的解除,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協商一致解除;二是法定解除。協商一致解除是事實勞動關系處理的首選方式,如果協商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單方再選擇法定解除。
二、法定解除的依據有兩個:
1、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視為雙方同意以原條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據此,對於勞動合同期滿後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可以提出終止;
2、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補簽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期限由雙方協商確定。協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終止勞動關系。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本單位連續工齡10年以上的勞動者,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訂立。
勞動關系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范和調整,而且建立勞動關系必須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務關系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進行規范和調整,建立和存在勞務關系的當事人之間是否簽訂書面勞務合同,由當事人雙方協商確定。勞動關系中的一方應是符合法定條件的用人單位,另一方只能是自然人,而且必須是符合勞動年齡條件,且具有與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相適應的能力的自然人;勞務關系的主體類型較多,如可以是兩個用人單位,也可以是兩個自然人。法律法規對勞務關系主體的要求,不如對勞動關系主體要求的那麼嚴格。
處於勞動關系中的用人單位與當事人之間存在著隸屬關系是勞動關系的主要特徵。隸屬關系的含義是指勞動者成為用人單位中的一員,即當事人成為該用人單位的職工或員工(以下統稱職工)。因為用人單位的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勞務關系中,不存在一方當事人是另一方當事人的職工這種隸屬關系。如某一居民使用一名按小時計酬的家政服務員,家政服務員不可能是該戶居民家的職工,與該居民也不可能存在勞動關系。
我國勞動法當中針對勞動關系的規定包括,勞動關系的建立和勞動關系的解除。勞動關系的建立這一點大家應該是比較熟悉的,只要和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那麼就代表著事實勞動關系的正式確認,沒有簽訂合同的話,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確認。同時用人單位在沒有正常借口的情況下,不得無故解除勞動關系。
延伸閱讀:
勞動法加班費規定是怎樣的?加班工資怎麼計算?
2017年最新勞動法辭退補償規定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❹ 勞動關系勞動法認定的標准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勞動關系認定的標准如下:
1、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規定的主體資格;
2、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3、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❺ 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的范圍
一、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指在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之間的社會勞動關系。對勞動關系應理解為:人們勞動過程中,不僅與自然發生關系,而同時也發生在勞動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非常廣泛,並不是所有與勞動有關的社會關系均有勞動法調整,有些與勞動有關的社會關系由其他法調整,如民法中的承攬關系等等。由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和勞動有著直接關系,勞動是這種關系的基礎和實質。二.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有何特點因此勞動法調整的是狹義上的勞動關系。主要特徵表現如下:1、勞動關系是社會勞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勞動者提供勞動能力,包括體力勞動能力和智力勞動能力,勞動使用者提供勞動過程所需要的勞動條件和工作條件,雙方在直接的勞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2、勞動關系的主體雙方,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是勞動使用者(或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主體雙方,各自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勞動者提供勞動能力,要求獲得相應的報酬和工作條件;經營者為獲得經濟利益,將要求包括降低人工成本的經濟利益。3、勞動關系雙方在維護各自經濟利益的過程中,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4、勞動關系主體雙方在存在管理和被管理關系;即勞動關系建立後,勞動者依法服從經營者的管理,遵守規章、制度。這種雙方之間的隸屬關系是勞動關系的特點。
❻ 勞動法律關系內容
勞動法律關系內容是指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法律關系所體現的權利義務是一種現實的權利義務。
1、從行為模式到實有權利義務。「勞動法的內容」、「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這是勞動權利、勞動義務這一特殊社會現象存在的兩個不同方面,代表著法現象的兩個不同階段或領域。勞動權利勞動義務作為勞動法的內容是以法律規范的形式存在的。
2、從抽象到具體。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規范主要可分為合同法和基準法兩類。勞動者的利益也是分別通過權利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來保護的。
3、從客觀到主觀。勞動法的內容體現的是一種國家意志,這種國家意志,當事人無權作任何改變。它不依個人的意志而存在,普遍地適用於全體社會成員,是作為一種客觀的法律模式而存在的;然而這種法律模式確也為當事人的主觀意願留下了空間。
(6)勞動法關系擴展閱讀
勞動法律關系要素
1、主體要素: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一方是勞動者,且勞動者必須是自然人,包括具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一方是用人單位,包括企業、事業、機關、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單位及個體經營組織。
2、內容:即指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雙方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3、客體: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既勞動法律關系所要達到的目的和結果,如勞動、工資、保險福利、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衛生安全等。
❼ 勞動法關於勞動關系的認定
法律分析:認定標準是:
其一、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只能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
其二、建立勞動關系需要雙方當事人達成合意;
其三、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需要雙方實際履行的合同的主要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❽ 勞動法之間的法律關系是什麼
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因調整我國境內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權利與勞動義務而形成的關系。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經勞動法律法規調整後,就形成了勞動法律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❾ 勞動法中得勞動關系有哪些具體內容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在工作事件、休息時間、勞動報酬、勞動安全、勞動衛生、勞動紀律及獎懲、勞動保護、職業培訓等方面形成的關系。 2、此外,與勞動關系密不可分的關系還包括勞動行政部門與用人單位、勞動者在勞動就業、勞動爭議以及社會保險等方面的關系。 3、工會與用人單位、職工之間因履行工會的職責和職權,代表和維持職工合法權益而發生的關系等等。 正確處理企業勞動關系,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兼顧各方利益原則。 2、協商為主的解決原則。 3、以法律為准則。 4、勞動爭議預防為主。 企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改善內部勞資關系: 1、立法。 2、發揮工會及黨組織的作用。 3、培訓主管人員。 4、提高職工的工作生活質量。 5、職工參與民主管理。 相關閱讀: 勞動關系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勞動關系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勞動法》中所規范的勞動關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法律特徵: 1、勞動關系是在現實勞動過程中所發生的關系,與勞動者有著直接的聯系。 2、勞動關系的雙方當事人,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是提供生產資料的勞動者所在單位。 3、勞動關……[更多] 勞動關系的具體含義? 勞動關系的具體含義? 勞動關系又稱為勞資關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對勞動關系作了明確的界定,是指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勞動法》從法律的角度確立和規范勞動關系,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