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實際影響
❶ 行政法是什麼
行政法,是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一切法規的總稱。行政法是國家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它規定著國家行政機關的組織、職責許可權、活動原則、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以此來調整國家和各種行政機關之間,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同其他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之間發生的社會關系。行政法,包括國家民政、治安、司法、軍事、外事、財經、文教、衛生、科技、人事等各方面行政管理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過去,我國的行政立法是個薄弱環節,雖然先後制定出許多行政法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部統一的行政法典。有關行政管理的法規,只是散見於憲法、法律、法規、決議、命令和其他各種規范性文件之中,缺少系統的、切合實際的行政法規。
❷ 從公民權利的視角 看待行政法立法的意義
一、從行政法調整的對象來看,行政法調整著廣泛而重要的社會關系,這類社會關系與國家權力、公民權利息息相關,是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政關系是當代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無論從深度還是從廣度上看,行政關系的影響都比民事關系、刑事關系的影響更為深遠,由此可以說,調整行政關系及在其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行政法,地位相當顯著。同時,由於行政法對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的調整直接涉及國家權力的確定、行使,直接或間接涉及公民權利的行使和保障,因而顯得尤為重要。
二、從行政法與憲法的關系來看,行政法是憲法的重要實施法。
1、行政法是實施有關現代國家機構之間關系的憲法規范的主要法律,具有保障和監督對社會有廣泛影響的行政管理的作用,這一點,民法、刑法等無法與之相比。
2、行政法是實施憲法確定的各項國家政策的主要法律,民法、刑法等往往是實施憲法確定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國家政策。正因行政法往往較全面地推行憲法確定的各項基本國策,所以又有「小憲法」之稱。
三、從行政法與其他基本法律部門的關系來看,行政法對其他部門法的影響越來越大。
現代國家的行政機關已經越來越多地「干預」民事活動,行政法的調整范圍也逐漸擴及某些傳統上認為應屬民法調整的領域,現在許多國家普遍建立了行政裁決制度,使得行政法也可以調整如民事糾紛、合同糾紛等應屬民法調整范圍的社會關系了。也就是說,行政法正在不斷地影響著其他部門法。綜上所述,可以斷言,行政法是僅次於憲法的一個重要的部門法。
❸ 行政法對於我們實際生活的作用
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維護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護環境、控制人口、加強治安等各項職責。因此,行政機關必須通過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及行政司法等各種手段,來有效地規范、約束行政相對人的行為,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與行政管理秩序,確保行政機關充分、有效地實施行政管理。
2.監督
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行政法通過規定行政權力的范圍、行使方式及法律責任等方式,可以達到有效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違法或濫用的目的。
3.保護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❹ 論述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及其特殊社會作用
aa
❺ 行政法的作用有哪些
保障行政權有效行使,促進行政主體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貫徹實施憲法,推動民主政治進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文化建設,保護社會經濟、文化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❻ 行政法概要受什麼觀念影響
個人體會:行政法絕對是部門法中最枯燥、最無味、最難的學科,沒有之一。
一、復習司法考試的時候聽過一個老師講行政法的課,有一句話影響深刻: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背就混,一做就錯。為什麼這么說了:
首先,行政法不同於刑法、民法規定具體明確,行政法規定很抽象,再加上我們平常相對接觸較少。在老師講的時候覺得很簡單,無非就是這個機構該干什麼、能幹什麼、怎麼干、不幹或者延遲干有什麼後果,所以就叫做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也是同樣的道理。
其次,行政法發條眾多,想像一下中國從中央到地方有多少個行政機關就知道這個概念了,所以背的時候很容易張冠李戴。
最後,為什麼說行政法做題很容易錯了?原因在於,行政法沒有記住你就沒法做題,不同於刑民還可以憑借推理得出答案,行政法是沒法推理的,只有死記硬背。
二、學習方法(經驗之談,均是我自己司法考試復習行政法的時候採取的方法)
1、建框架。就同於修建摩天高樓一樣,首先腦袋裡面要建立一個大的體系,然後慢慢的添磚加瓦。舉個例子,可以按照從中央到地方這種金字塔形式建立框架,中央最大,但是所涉及法條相對較少;地方雖小,但是法條浩如煙海。
2、分層對比記憶。就拿行政許可來講,在國家部委這一層次是怎樣規定的;在省市級是怎樣規定的;在地方又是怎樣規定的。所以需要分層次對比記憶,防止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
3、做題強化記憶。要學好行政法不做題肯定是不行的,做題萬遍,其意自現,見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套路了。不同於法治理論,平時多積累就就可以做的很好。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也可以加我好友,共同進步!正在准備法檢公務員了!
❼ 行政法的本質對行政法規范的實施有何影響
行政法是公法,是以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為調整對象的一個獨立法律部門,其本質是保障國家行政管理的有效實施,限制公權力濫用,保護公民、企業、事業組織等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律規范是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律規范。一般由三個構成要素組成:一是行政法律規范的適用條件;二是行政法律規范自身的權利和義務;三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所引起的法律後果。
行政法的本質對行政法律規范的實施起到積極作用。一是保障國家行政管理有效有序實施;二是約束公權力行使邊界,保障行政法律規范實施主體在實施過程中不得濫用。
❽ 行政法的作用
一、行政法的保障作用與經濟發展同行
法是社會上層ㄖ�鬧匾�槌剎糠?決定於一定社會的經濟結構和經濟關系。行政法也不例外。行政法作為一個部門法,其立法模式應是對社會現實反映的結果,尤其是對經濟事態的感應。具體而言,經濟結構是行政法模式的形成和變遷的基因,即經濟因素中的各要素。所以,一個立法模式當它處在結構完整化、功能齊全化、效率最大化的同時,也隱喻一種被否定的因素。這一因素的逐漸發展最後作為強烈的否定力量宣告舊的立法模式解體,新的立法模式產生。[1](P32)時下正值市場經濟,在一定意義上,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它決不能在無序的法制狀態下進行,也不能僅僅靠經濟規律來自發調節。市場經濟引發了社會關系、社會過程、社會角色的新變化,即主體的多元性、自主性,市場活動的趨利性、契約性、競爭性、開放性,以及國家的宏觀調控,這些須臾也離不開法律的保障和規范。而實現法律對市場調整的中介,最主要的是行政權力,因而,市場經濟需要確立與之相適應的行政法。
法也不是消極被動的。行政法立法模式作為制度化了的東西與國家的其他制度一樣必然要發生各種復雜的社會作用。而經濟結構就是立法模式發生作用的基本對象。「沒有國家的法律秩序,經濟制度,尤其是現代經濟制度是不可能存在的。」[2]這兩者說明法律對經濟可以產生能動作用。但法所發揮的能動作用也有正反兩方面,要麼促進經濟發展,要麼阻礙經濟發展。如此對立的結果產生的根源在於法所感應的經濟關系是新或舊的問題。當法所感應的是新的經濟關系時,就對經濟的發展有保障作用;反之,法所感應的是舊的經濟關系,則對經濟的發展產生阻滯作用。如若從馬克思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系原理來看法對經濟的作用,適應和促進應是一種必然,是理想的關系性狀,消極後果不應該產生。但法的創制畢竟是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受人為因素的影響,立法模式的遲滯、蹣跚也時有出現,從而導致新的經濟關系的運行及傳統立法模式的存在,由此怎能避免法阻礙經濟發展的發生?然而法的保障作用對經濟又是必需的,這就要求行政法在推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反映新的經濟關系,促進新的經濟模式和經濟秩序的形成、鞏固,相應地限制、削弱和摧毀舊的經濟關系和經濟模式。
二、行政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
行政管理作為管理國家的活動,應當是人民群眾民主權利的體現和保障。為保障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學化,就應使其符合人民群眾的意志。這一目的能否實現,取決於行政法制現代化的「瓶頸」問題,即行政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的進程。
首先,科學化的行政立法應體現公平、正義、效率等價值標准。人類經歷了數千年的法制建設與發展,立法技術日臻完善,立法的科學化應當是無庸置疑的事實。盡管現代行政法在中國的起步晚,但有西方百年的成功典範及其他部門法的立法經驗可供借鑒,行政立法的科學化應該說也已實現。然而,一個法律無論結構如何嚴謹,條理性如何,如果不體現公平、正義、效率等法律的精神,該法律就不是理想的法律[1](P141),或者說,在行政立法時,既要考慮法律的形式方面、或環境方面、或立法程式方面等非實質性方面,又要考慮法律精神的再現,即形式合理性與價值合理性的有機統一。這是法制的理性化選擇,是良法之治或實質行政法治的基石。為此,科學化的行政立法應注意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基本的權利和義務的平等分配。行政法調整的主要對象是行政機關與管理相對人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和管理相對人都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整個行政法律關系,以及權利義務形式就是圍繞行政法主體的此二種形式展開的,因而行政法既要保護公民、法人、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免受國家行政權的非法侵害,即確認、保障私權利,又要保證國家行政權在法律范圍內合法有效地行使,即規范和限制國家行政公權利。如此利益的劃分就應當能夠導致管理相對人自願地加入到被法律規制的合作體系中來,並在這個合作體系中得到滿足。第二個原則是社會和經濟不平等帶來的補償性利益,即「合作」體在合作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而給管理相對人帶來了損害,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補償,以保證公平、正義等價值標準的實現,如拆遷補償。
其次,民主化的行政立法要求立法過程中角色對位。立法過程是指立法者進行立法預測、立法決策、立法運作、法律通過、法律公布的全部行動過程。從法的淵源看,任何一部門法都是由不同層次的法的形式構成,對不同層次的法的立法者角色的分擔也是必然。行政法較之其他部門法而言,數量龐大,形式眾多,散見為全國性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的行政法規,特別是大量的地方性行政法規發揮著規范行政管理的作用,這使得立法中的角色多樣、職能各一。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在各自的職能許可權內進行著行政立法。行政立法過程和立法中的角色不能分割,不僅是立法科學化的要求,更是立法民主化實現的保證,是依法行政的客觀所需。
三、行政法與社會公正的順差
行政權力作為一種特殊的國家權力,其在行使過程中涉及各種權力與權益並與之發生關系,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它與行政權的運用對象之間的關系,即行政權力與私權利的關系;二是它與其他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的平衡與協調運作有助於公平、正義等價值標準的形成與適用,進而促進社會公正的價值目標的實現。
1 國家諸權力對比的平衡。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行政權和司法權由立法權產生出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關系的實際狀況應是立法權高於一切,行政與司法是一種平行關系,這就是國家諸權力對比的平衡狀態。在現代民主政治條件下,這三項權力較之近代社會具有更多的相互滲透、相互支撐和相互制約的性質,行政權除了執行法律之外,已經擁有廣泛的「授權立法」或「委託立法」的權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了立法機關的立法權;同時,行政機關所擁有的處理某些案件、作出判斷的權力,使之具有了在諸多領域的「准司法」性質。[3]行政權的執法性質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但其擁有權力的擴張使權力的濫用有了可能。所以,為了達到上述平衡狀態,必須給予行政權行使以必要的規范,把行政許可權定在某種模式之下。這種模式即行政法治,它涵蓋三個具體的價值評價尺度:第一,政府守法。即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國家行政權力,進行行政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辦事。第二,越權無效。「越權無效」用否定性命題來強化和補充「政府守法」。第三,行政救濟。即對行政違法行為所造成的對行政相對人的人身和財產損害進行補償。如此立法和司法的制約,既使國家權力能合理、合法、高效地順利行使,又使行政權不至侵犯私權利的正當、合法行使,同時也實現了國家諸權力對比的平衡。
2 行政權與管理相對方權益對比的平衡。行政權與管理相對方權益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從根本上講是一致的,行政權的行使為了帶來社會利益,最終受益者還是社會各主體。從現代行政的民主性、服務性方面看,法治社會和市場經濟確認的行政權與管理相對方權益關系應該是行政權越小,管理相對方權益越大。行政機關的重要職責是切實保障私權利的合法行使和實現,為私權利服務,同時也包括對私權利的濫用和主觀隨意性進行控制和禁止,以維護公共利益不受私權利的非法侵害。值得注意的是對私權利的控制和禁止是在私權利處於非法行使和實現的狀態下進行的,這並不妨礙社會權益的合法取得,問題在於如何規范和限制行政權?
在行政法制實踐中,行政權的設定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法設定,即通過有關的行政法律、法規和規章設定;另一種是以裁定方式設定,就是由行政機關在管理過程中或執法中,以自由裁量權設定自己應該享有的權利。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行政立法不夠全面、深入,有些行政管理領域雖有法可依,但只是原則性條款,行政機關對自己權利與義務的設定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權作為行政機關的一種權力,從其本質來講,如果不合理地行使,必然導致行政權與社會權益的不平穩。所以,隨著行政法制現代化過程的推移,以法設定的行政權所佔的比重應該越大,不僅需要行政立法滲入到行政管理的諸多領域和諸多環節,而且需要行政權的設定盡可能地具體、明確,這樣就可以保證行政權行使的合法化,再輔之以情勢變遷下的原則性條款,賦予行政機關合理裁量的權力,以合理化作為合法化的必要補充。如此限制行政權的價值目標,正是為了有效地保障公民的自由權利,實現行政權與社會權益對比的平衡。
3 各社會力量在行政權面前一律平等。社會力量是指處於行政主體相對一方,受行政主體管理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行政權對各社會力量的公正作用可以說是現代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英國行政法確立的自然公正原則可謂典型。我國憲法也明確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既是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法律適用的一條基本原則,表現在行政法領域即為各社會力量在行政權面前一律平等。行政管理活動中常常遇到不同的管理機關和不同的管理對象,公正原則要求行政主體對不同對象一視同仁,不能偏袒任何一方,更不能搞保護主義。行政權對各社會力量的態度只能視其權利性質而定,合法的私權利堅決給予保障,非法的私權利必須予以控制和禁止,不能因管理對象所處的地區、部門、行業的差別,而對某些社會力量的合法行為進行制裁,對某些社會力量的非法行為予以縱容,否則,其後果是放縱了行政違法行為,有悖於行政執法公正原則,最終破壞的是法制的統一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