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保障公民權利的關系

勞動法保障公民權利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6-18 22:27:01

A.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我國《憲法》第4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這一規定被確立為勞動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它表明,有勞動能力的公民從事勞動,既是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又是履行對國家和社會所承擔的義務。
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從事勞動的平等權利,即享有勞動權利。所謂勞動權,指的是公民按照法律的規定,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權和職業選擇權。勞動權是關繫到公民的生活保障,關繫到勞動者聰明才智的發揮,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一個重大問題。公民只要有勞動能力,不論性別、民族、財產狀況等的不同,都有權參加勞動並獲得勞動報酬;有權依法選擇符合自己特點的職業和用人單位;有權利用國家、社會提供的各種機會參加不同的培訓,以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
勞動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我國憲法明文規定,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義務勞動。

B. 為什麼說勞動法是勞動者個人權利的有利保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了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的各項權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勞動者有平等就業的權利。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有獲得職業的權利。勞動是人們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泉。勞動就業權是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獲得叄加社會勞動和切實保證按勞取酬的權利。公民的勞動就業權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項權利的基礎。如果公民的勞動就業權不能實現,其他一切權利也就失去了基礎。
2、 勞動者有選擇職業的權利。是指勞動者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適合自己才能、愛好的職業。勞動者擁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有利於勞動者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上作為就業的主體,具有支配自身勞動力的權利,可根據自身的素質、能力、志趣和愛好,以及市場資訊,選擇用人單位和工作崗位。選擇職業的權利是勞動者勞動權利的體現,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
3、 勞動者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隨著勞動制度的改革,勞動報酬成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所簽訂的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勞動者付出勞動,依照合同及國家有關法律取得報酬,是勞動者的權利。而及時定額的向勞動者支付工資,則是用人單位的義務。用人單位違法這些應盡的義務,勞動者有權依法要求有關部門追究其責任。獲取勞動報酬是勞動者持續的形式勞動權不可少的物質保證。
4、 勞動者有權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這是保證勞動者在勞動中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對享受勞動權利的主體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護。這 麵包括防止工傷事故和職業病。如果企業單位勞動保護工作欠缺,其後果不僅是某些權益的喪失,而且是勞動者健康和生命直接受到傷害。
5、 勞動者享有休息的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
6、 勞動者享有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疾病和年老是每一個勞動者都不可避免的。社會保險是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客觀需要。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但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險還存在一些問題,社會保險基金制度不健全,國家負擔過重,社會保險的實施范圍不廣泛,發展不平衡,社會化程度低,影響勞動力合理流動。
7、 勞動者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所謂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職業教育。公民要實現自己的勞動權,必須擁有一定的職業技能,而要獲得這些職業技能,越來越依賴於專門的職業培訓。因此,勞動者若沒有職業培訓權利,那麼勞動就業權利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8、 勞動者有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當事人,因執行《勞動法》或履行集體合同和勞動合同的規定引起的爭議。勞動關系當事人,作為勞動關系的主體,各自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雙方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分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用人單位、工會和職工代表組成。勞動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的代表、同級工會、用人單位代表組成。解決勞動爭議應該貫徹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http://china.findlaw.cn/special/2016gzwcnrbhz/#005

C.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2、勞動是公民的權利
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從事勞動的同等的權利:
(1)對公民來說意味有就業權和擇業權在內的勞動權;
(2)有權依法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和用工單位;
(3)有權利用國家和社會所提供的各種就業保障條件,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增加就業機會。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平等地錄用符合條件的職工,加強提供失業保險,就業服務,職業培訓等方面的職責。對國家來說,應當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必要的保障。
3、勞動是公民的義務
這是勞動尚未普遍成為人們生活第一的現實和社會主義固有的反剝削性質所引申出的要求。
4、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於保護處於弱者的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
(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於勞動關系的締結前、締結後或是終結後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
(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5、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1)雙重價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標準是能否兼顧效率和公平的雙重價值取向,勞動法的任務在於,對勞動力資源的宏觀配置和微觀配置進行規范;
(2)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即社會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各個用人單位之間的配置;
(3)勞動力資源的微觀配置:處理好勞動者利益和勞動效率的關系。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2、勞動是公民的權利
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從事勞動的同等的權利:
(1)對公民來說意味有就業權和擇業權在內的勞動權;
(2)有權依法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和用工單位;
(3)有權利用國家和社會所提供的各種就業保障條件,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增加就業機會。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平等地錄用符合條件的職工,加強提供失業保險,就業服務,職業培訓等方面的職責。對國家來說,應當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必要的保障。
3、勞動是公民的義務
這是勞動尚未普遍成為人們生活第一的現實和社會主義固有的反剝削性質所引申出的要求。
4、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於保護處於弱者的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
(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於勞動關系的締結前、締結後或是終結後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
(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5、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1)雙重價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標準是能否兼顧效率和公平的雙重價值取向,勞動法的任務在於,對勞動力資源的宏觀配置和微觀配置進行規范;
(2)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即社會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各個用人單位之間的配置;
(3)勞動力資源的微觀配置:處理好勞動者利益和勞動效率的關系。

D. 為什麼說勞動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您好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是指權利和義務互相依存,互為前提,不可分離的辯證統一關系。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反映了國家與公民、公民與集體、公民與公民之間的相互關系。現行《憲法》第
33
條規定: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這充分體現出我國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是社會主義憲法的一條重要原則。
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人們的權利和義務本來是一致的。「在氏族制度內部,權利和義務之間還沒有任何差別。」自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隨著生產資料私有制和階級對立的出現,在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存在著根本不同的意志和利益,從而導致了權利和義務的分離,即剝削階級享有權利,被剝削階級承擔繁重的義務。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1
.公民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是統一的。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這說明權利和義務的不可截然分割性。
2
.權利和義務互相依存。這主要是就具體的權利和義務而言的。憲法規定父母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對於子女而言是一種權利,對父母而言則是應盡的義務;成年子女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對父母而言是一種權利,對子女而言則是一項義務。義務的履行,就是權利的實現。一方不履行義務,另一方的權利就無法得到保障。
3
.權利和義務的彼此結合。這是指某些權利義務的相互關系。例如:憲法規定勞動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4
.權利和義務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在我國,國家、集體和公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決定了只有當公民享有各方面的權利越廣泛越有保障,激發起公民的積極性時,公民自覺履行對國家和社會的各項義務才能徹底實現。同樣,公民只有認真履行了其對國家的義務,促進了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國家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實現其各項權利,並進一步擴大公民享受權利的范圍。

E. 詳細列舉我國勞動法所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

第一,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者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由於《勞動法》的內容很廣泛,今天時間很短,要全面介紹比較困難,所以只能講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勞動法》規定的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問題。
立法宗旨上看,《勞動法》是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和實施勞動管理相統一的法律。 但是,《勞動法》首先是勞動者保護法,在總體上是向保護勞動者傾斜的。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勞動法》的根本立法目的。《勞動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地規定:「為了保護勞動者的
重磅推薦:網路閱讀APP,免費看書神器!
1/30
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這一規定,把《勞動法》的立法宗旨清楚地表述出來了,劃清了《勞動法》與其他基
本法律的界限。
既然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我國勞動法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為什麼《勞動法》還要特別強調保護勞動者?這是因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這種社會制度的性質決定了勞動者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享有充分的民主管理的權利。勞動者的權益是我們國家和社會權益的集中體現,沒有勞動者的權益,也就沒有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權益。因此,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我們國家最根本的任務。
用法律保護勞動者的利益,就必須在法律上賦予勞動者一定的權利。對此,我國的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二條至第四十五條,對勞動者的勞動權利、義務以及勞動關系和各個方面都作出了全面而系統的規定。我國的《勞動法》,始終堅持依照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基本精神,把《憲法》確定的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明晰化、具體化,堅持和突出了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立法宗旨。特別是總則第三條,在《憲法》基礎上,又進一步規定了勞動者的八項權利和四項義務,即「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
2/30
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這就使《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更加具體化。這樣的規定在我國尚屬首次。《勞動法》除了在第三條中集中規定了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之外,同時還通過其他各條從國家和用人單位的職責方面,確立了保障勞動權利充分實現的原則。可以說,《勞動法》對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這一主要的立法目的,貫穿於整部法律之中。從整個《勞動法》法律規范內容體系來看,幾乎勞動者的每一項權利,都有一項具體的勞動法律制度保證其實現。
(一)勞動權。
勞動權,也稱勞動就業權,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有獲得職業的權利。公民的勞動就業權是公民享有的各項權利的核心。勞動者只有通過勞動就業,獲得一定的工作,才能實現勞動的權利。如果公民的勞動權不能實現,其他一切權利也就失去了基礎和意義。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我國勞動者享有的勞動權具體包括:
(1)平等就業的權利。《勞動法》在總則第三條中作了基本規定,又在第二章促進就業第十二條中規定:「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第十三條規定:「 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凡適合婦女從事的勞動崗位,用人單位不得以性別
3/30
為由拒絕錄用或者提高錄取標准。」
(2)選擇職業的權利。勞動者選擇職業的權利是平等 就業權利的體現。《勞動法》總則第三條作了規定,又在第 三章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一章中,通過第十七條的規定,明 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時,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從而體現了通過相互選擇建立勞動關系的精神;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實現雙向選擇提供條件;第三十一條規定勞動者擁有辭職權,可以不附加任何條件,使勞動者自主擇業的權利得到保障。
(3)特殊就業保障的權利。第十四條規定:「殘疾人、少數民族人民、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這一規定,充分體現了《勞動法》在堅持勞動就業權利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對特殊群體的勞動者就業實行就業保障政策。
(4)保持職業穩定的權利。第二十條規定:「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續延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這一規定旨在避免用人單位用完職工「黃金年齡段」即行辭退的不合理用人行為,有利於保護老職工職業穩定。
(5)不被任意和非法解僱的權利。第二十九條規定勞動者在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時、患病或者因工負傷在
4/30
醫療期內時,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時,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下,用人單位不得依據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第三十條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F. 簡答:怎樣正確認識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了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的各項權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勞動者有平等就業的權利。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有獲得職業的權利。勞動是人們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泉。勞動就業權是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獲得叄加社會勞動和切實保證按勞取酬的權利。公民的勞動就業權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項權利的基礎。如果公民的勞動就業權不能實現,其他一切權利也就失去了基礎。
2、 勞動者有選擇職業的權利。是指勞動者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適合自己才能、愛好的職業。勞動者擁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有利於勞動者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上作為就業的主體,具有支配自身勞動力的權利,可根據自身的素質、能力、志趣和愛好,以及市場資訊,選擇用人單位和工作崗位。選擇職業的權利是勞動者勞動權利的體現,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
3、 勞動者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隨著勞動制度的改革,勞動報酬成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所簽訂的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勞動者付出勞動,依照合同及國家有關法律取得報酬,是勞動者的權利。而及時定額的向勞動者支付工資,則是用人單位的義務。用人單位違法這些應盡的義務,勞動者有權依法要求有關部門追究其責任。獲取勞動報酬是勞動者持續的形式勞動權不可少的物質保證。
4、 勞動者有權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這是保證勞動者在勞動中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對享受勞動權利的主體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護。這 麵包括防止工傷事故和職業病。如果企業單位勞動保護工作欠缺,其後果不僅是某些權益的喪失,而且是勞動者健康和生命直接受到傷害。
5、 勞動者享有休息的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
6、 勞動者享有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疾病和年老是每一個勞動者都不可避免的。社會保險是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客觀需要。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但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險還存在一些問題,社會保險基金制度不健全,國家負擔過重,社會保險的實施范圍不廣泛,發展不平衡,社會化程度低,影響勞動力合理流動。
7、 勞動者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所謂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職業教育。公民要實現自己的勞動權,必須擁有一定的職業技能,而要獲得這些職業技能,越來越依賴於專門的職業培訓。因此,勞動者若沒有職業培訓權利,那麽勞動就業權利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8、 勞動者有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當事人,因執行《勞動法》或履行集體合同和勞動合同的規定引起的爭議。勞動關系當事人,作為勞動關系的主體,各自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雙方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分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用人單位、工會和職工代表組成。勞動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的代表、同級工會、用人單位代表組成。解決勞動爭議應該貫徹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

G. 勞動法是保護誰的權利

一、勞動法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 《勞動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二、勞動法也規定了勞動者的義務。 第三條「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三、勞動法也規定了企業的權利。例如: 第二十五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七十七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第一百零二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H. 下列具體法律與保障我們的權利之間有什麼關系

試試:

未成年人保護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合理的機制和體制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

義務教育法------保障憲法規定的公民受教育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多簡單啊,字面就寫得很清楚了)

婚姻法----保障公民婚姻自由,保護婚姻雙方合法權益.

民法通則-----規范公民及法人民事行為,是民事行為的一種准則

刑法-----規定什麼是犯罪,保護國家、社會、公民的人身、民主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刑法常有「萬法之盾」之說。

民事訴訟法----保障民法通則正確實施(訴訟法又稱程序法,是規定實體法如何操作執行的法律)

PS.其實這些在各法的總則,都有闡述,各法的目的是什麼就是你想知道的答案.

再寫幾條就是:

交通法----保障交通秩序

勞動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合同法----

刑事訴訟法----

行政訴訟法----

公務員法----

天吶!!太多了,得寫到明天早上,到這兒就打住吧

I. 你還知道哪些具體法律說說他們與保障公民權利的關系

公民權利是為公民所擁有、為憲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合法權利。公民權利分為四類:法律權利、政治權利、社會權利和參與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公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有宗教信仰自由 ;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的權利;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的權利;有對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並對他們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有休息的權利;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受教育,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權利;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包括財產所有權、債權、知識產權、人身權(生命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與肖像權、名譽權與榮譽權、自由權、隱私權、家庭成員之間的身份權等,因此民法實際上就是權利法,又是侵權行為法,它從法律上保護那些受到侵權行為損害的公民得到相應的賠償。醫療中的侵權行為就是民法中的一種特殊侵權行為。

熱點內容
中國合同法以成文法形式出現 發布:2025-01-24 16:21:33 瀏覽:132
我國立法上關於補強證據的規定 發布:2025-01-24 16:15:30 瀏覽:440
論述國際法律責任的形式 發布:2025-01-24 16:00:55 瀏覽:749
交通法規39條 發布:2025-01-24 15:54:57 瀏覽:536
勞動合同法對中小型企業的影響 發布:2025-01-24 15:48:18 瀏覽:928
勞動法自動離職給工資嗎 發布:2025-01-24 15:32:51 瀏覽:911
合租道德 發布:2025-01-24 14:49:53 瀏覽:234
重慶產檢勞動法 發布:2025-01-24 14:48:23 瀏覽:252
清華大學法學排名 發布:2025-01-24 14:31:53 瀏覽:730
合同法解釋最新版是幾 發布:2025-01-24 14:29:24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