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德國勞動法中譯版下載

德國勞動法中譯版下載

發布時間: 2022-06-20 03:50:45

⑴ 中的社會保險協定出具的證明書怎麼辦理現在不給辦了嗎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實施中德社會保險協定的通知
勞社廳發[2002]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社會保險協定》(以下簡稱《協定》),已於2001年7月12日由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德國勞動和社會事務部部長正式簽署。《協定》的目的是在確保中德雙方駐外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的前提下,避免同時承擔締約兩國法律規定的參加社會保險的義務。《協定》是建國以來我國政府與外國政府簽署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方面的雙邊協定,標志著我國社會保險涉外工作開始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國際化,為在加入WTO的新形勢下按國際慣例和對等原則與其他國家簽署類似協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對加強中德在社會保險領域的友好合作,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維護國家和駐外機構、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人員交流和經貿發展,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2002年2月18日,兩國有關機構簽署了《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社會保險協定參保義務規定的行政協議》。雙方商定,《協定》於2002年4月4日起正式生效。為確保《協定》的貫徹執行,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協定》的有關具體內容
(一)適用相互免除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范圍:
法定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德稱「就業促進」)費(以下簡稱「兩費」)。
(二)中方適用免除在德繳納「兩費」的人員:
第一類人員:中資公司、企事業等單位派駐德國辦事處、聯絡機構的工作人員(簡稱派遣人員);
第二類人員:中資公司、企事業等單位在德國子公司的工作人員(簡稱子公司人員);
第三類人員:在中國國內無僱主人員(簡稱無僱主人員);
第四類人員:船員;
第五類人員:中國駐德國外交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僱用的中方人員(簡稱外交雇員)。
(三)德方適用免除在中國繳納「兩費」的人員與中方適用人員的條件類同。
(四)免除繳納「兩費」的期限:
第一至四類人員,首次可申請免除繳費期限最長為60個日歷月(第一類人員在被派往德國工作的頭48個日歷月內自動免除繳費義務,但仍須申請並持經辦機構出具的證明)。如工作需要,經批准後免除期限總共可延長至96個日歷月。在特殊情況下,經批准可給予最後一次免除。
第五類人員,經僱傭雙方申請,免除期限不限。
(五)主管機關、聯絡機構和經辦機構:
1.主管機關:中方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德方為聯邦勞動和社會事務部。
2.聯絡處:中方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德方為醫療保險國際聯絡處。
3.經辦機構:中方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以下簡稱部社保中心);德方為負責徵收養老保險費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以及聯邦職員保險局(柏林)。
符合免除繳納「兩費」的人員由經辦機構簽發《根據中德社會保險協定出具的證明書》(以下簡稱《證明》,樣式附後),由申請人向征繳機構出示。
二、中方在德人員辦理免繳「兩費」《證明》的程序
已在國內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並按時足額繳納保險費的人員,可按以下程序辦理申請免除在德繳納「兩費」的《證明》:
(一)申請人填寫《辦理(根據中德社會保險協定出具的證明書)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樣式附後),並加蓋所在單位印章。《申請表》可從部社保中心領取或從部社保中心網頁下載,網址:www.molss.gov.cn(進入後點擊「直屬單位」、再點擊「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
(二)申請人或代理人持填寫後的《申請表》(一式三份)到參保所在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核;經辦機構在審核參保人員的情況無誤後,加蓋印章。負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的經辦機構若分設,應分別核實蓋章,並各留存一份《申請表》備案。
(三)申請人或代理人將蓋章後的《申請表》寄至部社保中心。
(四)對一、二類首次申請人員,部社保中心在收到《申請表》的5個工作日內通知申請人並向申請人寄出《證明》,未簽發《證明》的應及時通知申請人並說明原因。
(五)對第三類首次申請人員以及申請延長免除期限的人員,部社保中心在收到《申請表》進行審核後,將審核結果報送我部國際合作司;我部國際合作司復核後,通報德國醫療保險國際聯絡處。我部國際合作司在接到德國醫療保險國際聯絡處的決定通知後,安排部社保中心向申請人通知結果並視情況出具《證明》。
(六)對第四類申請人員,視其情況分別按派遣人員、子公司人員、無僱主人員申請程序分別辦理。
(七)在德工作人員回國後超過6個月再次到德國工作的,需按照第(五)條中申請延長免除期限的程序,重新辦理有關免除繳費申請手續。
(八)尚未參加當地基本養老保險的事業單位派出人員填寫《申請表》時,只須加蓋負責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的印章,但寄出《申請表》時應附該事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復印件)。
三、對德方在華人員免繳「兩費」的管理辦法
(一)在《協定》生效後的30日內,德方在華工作人員應向工作所在地社會保險征繳機構出具由德方指定經辦機構簽發的《證明》,征繳機構可免徵社會保險費。
(二)凡不能出具《證明》的在華德國工作人員,征繳機構應按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及《協定》的規定,徵收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
以上規定自《協定》生效之日起開始執行。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本著如實、便捷的原則及時辦理申請的有關手續,在審核時要認真負責,防止欠費現象發生。各地在執行《協定》中如發現問題,請及時向我部報告。
附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社會保險協定
2.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社會保險協定參保義務規定的行政協議
3.辦理《根據中德社會保險協定出具的證明書》申請表(略)
4.根據中德社會保險協定出具的證明書(1--4)(略)
二00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附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聯邦
共和國社會保險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為加強在社會保障領域的合作,為雇員在締約另一國境內工作提供方便,特別是為避免雇員同時承擔締約兩國法律規定的參保義務,經締約兩國政府代表協商,達成協議如下:
第一條定義
一、本協定內:
(一)「法律規定」一詞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系指涉及本協定適用范圍(第二條第一項)所包括社會保險體系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系指涉及本協定適用范圍(第二條第二項)所包括社會保險體系的法律、規章、章程和其他一般性具備法律效力的文件;
(二)「主管機關」一詞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系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系指聯邦勞動和社會事務部;
(三)「經辦機構」一詞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系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或該部指定的其他機構:
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系指負責實施第二條第二項所述法律規定的保險機構;
二、其他詞語具有各締約國所適用的法律規定賦予的含義。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協定適用下列法律規定: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
法定養老保險,
失業保險。
(二)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法定養老保險,
就業促進。
第三條雇員的參保義務
除本協定另有規定外,雇員的參保義務按照雇員在其境內受雇的締約一國的法律規定確定;這一規定也適用於僱主在締約另一國境內時的情況。
第四條被派遣時的參保義務
如果在締約一國受雇的雇員依其僱用關系由僱主派往締約另一國境內為該僱主工作,則在此項工作的第一個四十八個日歷月內繼續僅適用首先提及的締約國關於參保義務的法律規定,如同該雇員仍在該締約國境內受雇一樣。
第五條在航海船舶上的參保義務
在懸掛任一締約國船旗的航海船舶上受僱人員的參保義務適用該締約國的法律規定。但是,若通常居住在締約一國境內的雇員被臨時派到船旗為締約另一國的航海船舶上工作,對該雇員的參保義務仍適用首先提及的締約國的法律規定,如同該雇員在該締約國境內受雇一樣。
第六條其他人員的參保義務
第三條至第五條以及第八條關於參保義務的規定相應適用於本協定適用范圍(第二條)所包括法律規定涉及的其他人員。
第七條外交機構受僱人員的參保義務
本協定不影響一九六一年四月十八日《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或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四日《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所涉及的人員。
第八條關於參保義務規定的例外
就參保義務而言,如果依照第三條至第五條以及第七條規定,締約一國關於參保義務的法律規定適用於雇員,或依照第六條的規定適用於任何其他人員,該締約國的主管機關或由其指定的機構可以根據雇員和僱主的共同申請或其他人員的申請免除對該雇員或該其他人員適用該法律規定,條件是該雇員或該其他人員受締約另一國關於參保義務的法律規定的管轄。在作出免除適用的決定之前,締約另一國的主管機關或由其指定的機構應有機會聲明該雇員或該其他人員是否受其關於參保義務的法律規定的管轄。在作出該決定時,必須顧及到其工作的性質和情形。前述規定特別適用於締約一國企業的雇員被該企業在締約另一國的投資企業臨時僱用並在此期間由投資企業負擔其勞動報酬的情況。
第九條證明書的出具
一、在第四條至第六條和第八條所述情況下,需適用其法律規定的締約一國的主管經辦機構,根據申請出具涉及有關僱用關系的、說明雇員受其法律規定管轄的證明書。在第四和第八條所述情況下,此證明書必須註明有效期。
二、若適用德國的法律規定,由徵收養老保險費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出具證明書;在沒有此類經辦機構時,由聯邦職員保險局(柏林)出具此證明書。
三、若適用中國的法律規定,則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或由該部指定的其它機構出具證明書。
第十條行政協助
實施本協定時,本協定所述締約國的機關和締約兩國的經辦機構應相互提供協助,如同它們執行本國法律規定一樣。這種協助應無償提供。
第十一條交流的語言和認證
一、在實施本協定時,本協定所述締約兩國的機關和締約兩國經辦機構可以用其官方語言直接交流。
二、文件,特別是申請書和證明書不得因為用締約另一國官方語言寫成而拒絕受理。
三、適用本協定時所需提供的文件,特別是證明書,無需辦理認證或者其它類似的手續。
第十二條數據保護
若根據本協定傳送個人數據,則應在顧及到各締約國適用的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適用下列規定:
(一)為實施本協定,允許向接收國有關機關或經辦機構提供數據。接收國內的機關或經辦機構可以為此目的處理和使用這些數據。若用於社會保障之目的,則允許在接收國法律允許范圍內將收到的數據轉給接收國其它機構或在接收國內使用。在其餘情況下,只有在數據提供機關或經辦機構事先同意時才允許將數據轉送給其它機構。
(二)應數據提供機關或經辦機構的請示,在個案的基礎上方應向其通報所傳送的數據的使用情況及由此所獲取的結果。接收
(三)數據提供機關或經辦機構有義務顧及到所提供的數據的正確性,以及就傳送數據的目的而言,數據傳送的必要性和適度性。在此情況下,應尊重各方國內法律和法律規定關於禁止傳送個人數據的規定。若發現提供了不正確或根據提供國國內法律和法律規定不允許提供的數據,則必須立即將此情況通知接收方。接收方有義務更正或銷毀有關數據。
(四)經當事人申請後,必須向其告知所提供的涉及他本人的數據以及預期的使用目的。在其他情況下,當事人獲知與自己有關的數據的權利應依據應詢的機關或經辦機構所在締約國的國內法律和法律規定。
(五)一旦被傳送的涉及個人的數據已不再為原傳送的目的所需要,也沒有理由推定該數據的銷毀會影響當事人在社會保障方面應受保護的利益,則應立即銷毀。(六)數據均有義務將涉及個人的數據的提供和接收情況記錄在案。
(七)數據提供及接收機關或經辦機構均有義務對傳送的涉及個人的數據給予有效保護,以防止未經許可的調用、變更和公開。
第十三條實施協議
一、為實施本協定,兩國政府或者主管機關可以商定必要的協議。主管機關應相互通報本協定適用范圍(第二條)內各自現行有效的法律規定的更改和補充。
二、為實施本協定,設立聯系處如下: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北京;
(二)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德國醫療保險國際聯系處,波恩。
三、聯絡處可在其許可權內在主管機關參與下商定實施本協定必要和適當的行政措施。但本條第一款規定不受影響。
第十四條爭端的解決
締約兩國關於解釋或適用本協定和議定書的爭端應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必要時通過雙方協商同意成立的特設聯合委員會解決。
第十五條議定書
所附議定書為本協定的組成部分。
第十六條生效
本協定應自締約兩國相互通知已完成為生效所需國內程序之日後第三十天生效。相互通知之日是指收到最後通知之日。
第十七條協定期限
本協定無限期有效。締約任何一國可以提前三個月通過外交途徑書面通知在年底終止協定。
本協定於二00一年七月十二日在北京簽訂,一式兩份,每份均用
中文、德文和英文寫成,三種文本同等作準。如對中文和德文文本的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代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社會保險協定議定書
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社會保險協定簽字這際,締約兩國簽字的全權代表聲明議定如下各項:
一、關於協定第四條:
對在協定生效日已受雇的人員而言,規定的期限始於該日。
二、關於協定第八條:
在適用本協定第八條時,如果當事人處於締約一國法律規定的管轄之下,則該當事人應被視為在該締約國最後受雇或工作的地方受雇或工作;因以前適用本協定第四條而作出的任何其他安排應繼續適用。如果該當事人以前不在該締約國境內受雇或工作,他應被視為在該締約國主管機關所在地受雇或工作。
三、關於協定第八條和第十六條:
如果在協定簽署時尚未下達關於繳納未結保費的最後通知書,則在協定生效前,協定第八條亦依據各自國內法律規定適用於雇員和僱主或協定第六條規定的人員。如果協定在簽署後的合理時間內生效,則主管經辦機構可自協定簽署之日起擱置下達繳費通知書。
附件2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社會保險協定參保義務規定的行政協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社會保險協定(以下簡稱「協定」)第十三條第三款,為實施協定第八條,在協定中被指定為聯絡處的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北京)與德國醫療保險國際聯系處(DVKA,波恩)達成協議如下:
第一條定義
本協議使用協定中所使用並確定其含義的詞語。
第二條協定第八條規定的例外條款的期限
一、首次可批准免除適用根據協定第三條至第六條必須適用的法律規定的期限為擬免除適用締約一國法律規定的當事人從開始臨時在該締約國居留時起60個日歷月。
二、考慮到工作的性質和情形,免除期限總共可延至96個日歷月。
三、在特殊的個案情況下可超過96個日歷月的期限,予以最後一次免除期限的延長。
四、當事人預計將無任期限制地居留在擬免除其適用法律規定的締約國的,不予免除。此規定亦適用於提出延長申請時。
五、對在協定生效之日已在締約另一國有任期限制地工作的人員而言,本條第一至第三款所提及的期限則始於該日。依據協定議定書第三條作出免除許可的,協定生效前的時間不算在本條第一至第三款所提及的期限之內。
六、締約一國的公民在受該國外交或領事機構或上述兩類機構之一的館員或工作人員的僱用在締約另一國境內工作的,在雇員和僱主提出共同申請後,可偏離本條第4款的規定,在其工作期間免除適用締約另一國的法律規定。
第三條協定第八條規定的例外條款的申請程序
一、雇員和僱主的共同申請或協定第六條所提及人員的申請應及時在申請的免除期限開始之前提出。
二、免除適用德國的法律規定:
申請應向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遞交。該中心審核申請,審核時將特別考慮其工作的性質和情形並將審核結果報送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如該司認為符合免除適用德國關於參保義務法律規定的條件,則請德國醫療保險國際聯絡處予以免除。該處向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通報其決定。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安排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向申請人通知結果並視情況出具協定第九條規定的證明書。
三、免除適用中國的法律規定
申請應向德國醫療保險國際聯絡處遞交。該處審核申請,審核時將特別考慮其工作的性質和情形。如該處認為符合免除適用中國關於參保義務法律規定的條件,則請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予以免除。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向德國醫療保險國際聯系處通報其決定。德國醫療保險國際聯系處向申請人通知結果並視情況安排出具協定第九條規定的證明書。
第四條協定第八條規定的免除
一、為加快和簡化程序,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和德國醫療保險國際聯絡處同意事先可免除適用各自國家關於參保義務的法律規定,其前提條件是
(一)在派遣的情況下:
1、在締約另一國臨時工作的期限超過48個日歷月、預計總共不超過60個日歷月,以及
2、在派遣之後50個日歷月之內由雇員和僱主提出關於免除適用雇員被派遣的締約一國的參保義務法律規定的共同申請。
(二)在協定第八條第四句所述情況下:
1、雇員在勞動法上受在締約另一國設立的企業的約束(例如通過暫時中止勞動關系),
2、在締約另一國設立的企業有義務在當地承擔社會保險法規定的申報與繳費義務。
3、臨時受雇於締約一國的投資企業並在受雇期間確實在該締約國工作的,其臨時工作時間預計不超過60個日歷月,以及
4、在締約一國的臨時工作開始之後的6個日歷月之內由雇員和僱主提出關於免除適用雇員臨時工作的締約一國的參保義務法律規定的共同申請。
二、在實際從事工作的締約一國的指定機構將立即得到締約另一國指定機構關於免除事宜的通報。指定機構系指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和德國醫療保險國際聯絡處。
三、雇員回國後再次被派遣超過48個日歷月(協定第四條)、或者在協定第八條第四句所述情形下為其再次申請繼續適用派出國法律規定的,必須與受雇國指定機構協商;本條第一款的簡便程序則不予適用。
第五條證明書
本行政協議所附的表格用作須予適用相關法律規定的證明書。表格的變更不影響本行政協議的效力。
第六條生效
本行政協議於協定生效時生效。
第七第協議期限
本行政協議無限期有效。經雙方同意後協議可隨時補充或更改。締約任何一方可以提前三個月書面通知在年底終止本行政協議。
本行政協議一式兩份,每份均用中文和德文寫成,兩種文本同等作準。
二00二年2月10日於北京
二00二年2月18日於波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⑵ 急需德國勞動法的原文和中文版,非常感謝!

太長,寫不下。給我你的郵箱,我發到你郵箱。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四章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特別規定
第一節集體合同
第二節勞務派遣
第三節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共同研究解決有關勞動關系的重大問題。
第六條工會應當幫助、指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並與用人單位建立集體協商機制,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第二章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第八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條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第十二條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十三條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合同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十四條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十五條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以某項工作的完成為合同期限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十六條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
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第十八條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第二十條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第二十一條在試用期中,除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在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說明理由。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第二十五條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條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第三章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二十九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三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第三十二條勞動者拒絕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不視為違反勞動合同。
勞動者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勞動條件,有權對用人單位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第三十三條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第三十五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四章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⑶ 德國人到底有多厲害

從人類社會早期開始,勞動便一直在進行著。即便是在靠天吃飯的農業社會時期,人們也不得不進行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來到如今的社會中,勞動時間更是變得越來越長,很多人都為不斷的加班而感到疲倦。但有一個國家卻以「工作時間短」而出了名,甚至一年休息150天,一半時間都在休假。

這個國家便是德國,勞動者的福利令許多外國人羨慕。在一年365天的日子裡,竟然有將近150天都不用上班,每一天的上班時長非常短。但在一年休息150天的情況下,經濟發展依然世界領先,德國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小結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在勞動中,效率也是不可缺少的生產力。當效率過慢時,再少的工作也需要大量的勞動時間。倘若各國都能學習德國的效率模式,各行業過勞的現象便可得到一定的緩解,也是對於勞動者而言最好的福利。

⑷ 我想要一片文章:德國勞動法上關於工作權保障之討論

德國勞動法

在聯邦德國,人們通過法律,工資合同以及勞務合同來調節僱主與雇員之間的勞動法關系。

社會夥伴可以自由結成聯盟

在德國,僱主與雇員是所謂的社會夥伴關系,它們可以在不受國家影響的情況下獨自達成有約束力的工資合同。所謂的自由結盟權是受到德國憲法(基本法)的保護的。重要的是,還應該知道,這些工資合同相應地對某一特定的經濟領域有效,比如,針對金屬加工業,服務業等等。

工資合同

工資合同是專門調節勞資雙方(僱主與雇員)的勞動法關系的。在工資合同中又分為,基本勞資合同和狹義的工資合同,基本勞資合同主要是指那些有效期較長,並不經常改變的法律內容,比如,解僱的條件,休假權,調解事宜等等,狹義的工資合同的有效期基本上較短,這種工資合同中最重要的就是工資等級表。

聯邦德國現有的各種工資合同在地域上差別很大。這些合同中的絕大多數只是在某些地區有效。各地的工商會可以為您提供在當地有效的工資合同的信息。此外,某些公司還有自己的內部工資合同。

勞務合同

僱主與雇員之間的勞動關系是通過簽訂勞務合同確定的。在德國簽訂勞務合同時應該遵守相關的法律,尤其是《民法典》以及基本勞資合同,工資合同和內部工資協議中的有關規定。在遵守上述規定的前提下,勞資雙方自由地就下列問題達成協議:工作的種類和工作的地點,工資水平,假期長短,是否可以延長解僱通知期限,非全日工作的工作范圍以及工作條件。

休假權

聯邦德國休假法規定,每個雇員每年都有權帶薪休假。法律規定,不考慮年齡因素時每個人每年的帶薪假期至少可以達到24工作日。工作日是指除了星期日或者法定假日以及不工作的星期六以外的所有自然日,因此法定的假期至少有四周。在勞資關系存在六個月以後,雇員就可以首次獲得完全的休假權。除了法律上的最低要求之外,在工資合同中還有許多關於休假的具體規定。

雇員在休假期間的工資照付權利

雇員在休假期間有權要求僱主支付工資/薪水,也就是說,僱主支付的工資必須達到假期開始前的13個星期的平均工資水平。此外,在許多工資合同或者單個勞務合同中還常常規定,僱主必須向雇員支付額外的補貼(休假津貼)。

雇員生病時僱主必須繼續支付工資

法律規定,雇員在生病時有權要求僱主繼續支付工資。繼續支付的工資和雇員正常工作時相同。雇員最早可以在勞務合同簽訂6個星期以後提出這項要求。如果工資合同或勞務合同中關於繼續支付工資的規定有所不同,那麼雇員可以選擇對自己較為有利的規定。

僱傭關系的終止

僱傭關系可以通過下列方式終止:僱傭雙方一致同意取消合同,

- 合同到期
- 僱主解僱雇員
- 雇員死亡

解僱通知期限

僱主與雇員必須遵守的解僱通知期限為4周,而且必須推遲到每月的15日或月底。一個擁有20個雇員的工廠的解僱通知期限可以為4周,它無需單獨同雇員簽訂合同規定固定的解僱日期。根據在工廠或企業中受僱傭的時間長短不同,僱主可以適當延長解僱通知期限。如果雇員在該企業工作20年,那麼解僱通知期限可以增加到7個月並延長到月底。如果雇員在某企業工作25年,那麼解僱通知期限還可以相應有所增加。

規定期限

勞資雙方也可以繼續自由協商解僱通知期限。不受工資合同約束的僱主與雇員可以簽訂單獨合同來規定解僱通知期限。如果工廠的職工超過10人,那麼解僱通知期限法會在法律上為雇員提供有效的解僱保護。原則上,不管解僱通知期限有多長,只有在有客觀依據而且符合社會公平的原則的情況下,才可以解僱員工。也就是說,必須考慮到每次解僱員工的具體情況。

通知義務

反不正當解僱法規定,如果企業大規模地解僱員工,那麼它必須通知當地勞動局。只有在勞動管理部門同意之後或者上述通知送達一個月以後解僱才算正式生效。只有在能夠提出重要理由的情況下(比如僱主確有困難將勞資關系持續到規定的下一個解僱期限),才可以不規定解僱通知期限。

企業共決權

《雇員代表參加企業管理法》規定了僱主和雇員在企業內部合作的基本制度,這些制度必須符合勞動法。《雇員代表參加企業管理法》規定,在至少擁有5位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雇員企業里,如果有三個人符合推選條件,那麼就可以通過選舉組成企業職工委員會。企業職工委員會委員的人數與職工在企業的影響力有關。企業職工委員會在某些涉及到社會利益的問題上有共同決定權,在做人事決策時有共同決定權或參與權,在某些經濟問題上有聽證權。如果企業的職工超過100人,那麼就可以組成一個經濟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向企業職工委員會報告經濟問題。在雇員人數超過500名的股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合作社裡,監事會的三分之一成員必須由雇員任命。煤炭和鋼鐵工業規定出資人和雇員代表可以各自任命一半監事會的成員;此外,還要選任一個負責社會利益的勞工關系董事(特定的共同決定權)。

雇員共同決定法

《雇員共同決定法》制定後,在煤炭和鋼鐵行業中存在的共同決定政策也被擴大到其他的經濟領域。該法律主要適用於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股份兩合公司以及那些可以控制另一個公司(康采恩)的企業。前提條件是,公司的雇員人數超過2000名;如果是康采恩公司,那麼雇員數可以少一些,只要所有子公司的人數加在一起超過2000名即可。作為例外,有政治、宗教、教育或者慈善目標的公司不受《雇員共同決定法》的約束。

勞動保護法

德國勞動保護法規定,僱主有義務保護雇員的安全。社會性的勞動保護包括工作時間的保護以及對特別需要保護的人群(年輕人,母親,嚴重殘疾者,家庭手工勞動者)提供保護的條例。技術性的勞動保護尤其是指設備安全,儀器安全以及工作地點安全,而且工作崗位條件要以人為本。

工作時間 - 法律的規定

為了保護工作時間,德國法律規定,正常工作日的工作時間不許超過8個小時。工作時間保護法規定,如果在6個月內平均每個工作日的工作時間不超過8個小時,那麼一天的工作時間最多可以延長到10小時。這樣,工作時間的模式就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及企業的自主性。

工作時間 - 工資合同以及勞務合同的規定

法律上規定的最長工作時間與工資合同上所規定的是有區別的。在德國,工資合同規定大部分雇員每周的工作時間通常不能超過40個小時。在許多工資合同中還有許多待定條款,勞資雙方就可以根據內部工資協議自由協商每周正常的工作時間。工作時間保護法除了規定有關地區每周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最高界限外,還保證雇員享有一定的休息時間(禁止周日工作)並且對上夜班的男女職工提供同樣的保護。其他關於工作時間的規定有,青少年勞動保護法、在職孕婦、產婦保護法、停止營業法以及歐盟法律中對司機的特殊規定。

技術性的勞動保護

技術性的勞動保護方面適用的法律法規有德國工商法、特殊法律(例如儀器安全法、化學葯品法、基因技術法、原子能法)以及職業事故社會互助保險合作社的事故預防規則中所規定的條款。是否遵守勞保規定,由官方及非官方的機構、工商業監管局以及職業事故社會互助保險合作社的技術監督部門予以監督。

⑸ 如何正常解除德國分公司試用期內員工的勞動合同關系

既然簽訂的是德國規范的勞動合同,那適用的也應該是德國的《勞動回法》或《勞動合同答法》。履行或解除勞動合同應該依據德國的法律法規及勞動合同約定。
試用期內認為他並不適合崗位要求,可以提前解除勞動合同,但需要提供足以證明他不勝任工作的證據(招聘條件及要求),且該招聘條件及要求應是在招聘時予以公示,他知曉並接受。
否則就涉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需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⑹ 德國公司招聘流程

一般來說德國企業招聘也是分幾輪面試,電話面試,HR面試,頭面試等。一樣的內流程。容
至於說勞動法是哪個版本和什麼規矩:
在德國注冊公司肯定會有個會計(steuerberater),他們往往除了是會計也是律師,或者了解德國法律。這個你們公司不可能沒有的。除非你們公司全中國人。所以有不懂得直接問他們是最好也是最保險也是最方便的。

ps.你們公司做什麼的?我們就是德國公司
-------------------------------------------------
樓下的,我說會計和律師,是說他們會了解德國的法律包括勞動法,提問人不是啥都不知道嘛,找個專業的德國人最能解決他的疑問你可以通過獵頭代招,也可以自己發廣告,流程和在國內招人是一樣的,按你自己公司標准。
樓上的,德國的中資企業必須有的是代表人,而不是會計,法律也沒規定必須是律師。
德國招人就按德國勞動法,你指的版本是什麼啊?你可以在德國勞動局要到相關材料,在一定規模下,工會是很重要的,德國工會的權利很大,千萬要選好,有些工會組織是很變態的

⑺ 我想要一片論文:論勞動關系調整法的社會法性質

【內容提要】雙重勞動關系是當前勞動關系的一種重要形式。承認雙重勞動關系的合法性並不違背勞動關系的從屬性特徵,而且只有承認雙重勞動關系的合法性才更有利於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障。鑒於雙重勞動關系的特殊性,應該對雙重勞動關系進行規制。最高工時制度、最低保障制度、經濟補償金以及社會保險的有關規定對雙重勞動關系也應該適用。
【關鍵詞】雙重勞動關系 兼職 勞動者 保護

雙重勞動關系指的是勞動者同時與兩個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該勞動關系可能是勞動合同關系,也可能是事實勞動關系。隨著當前我國勞動力市場上多種就業形式的出現,人們的就業方式更為靈活,出現大量以兼職、勞務派遣為主要形式的雙重勞動關系;另一方面,在傳統就業體制轉軌過程中,也出現了以下崗工人再就業、退休人員重新就業等形式的雙重勞動關系。我國當前的勞動法律制度對雙重勞動法律關系基本持否定態度,這對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極為不利。兼職勞動是當前雙重勞動關系最為典型的形式,本文將結合兼職勞動,對雙重勞動關系的立法價值進行分析,認為勞動法應該明確承認雙重勞動關系的合法性,同時應加強對雙重勞動關系特殊性的研究,解決雙重勞動關系中的特殊問題,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一、我國當前有關雙重勞動關系的法律規范及其問題

我國《勞動法》並沒有對雙重勞動關系做出明確規定,有關雙重勞動關系的規范主要體現在勞動部2003年發布的《關於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和一些相關的地方性法規中。
當前的《勞動法》雖然沒有對雙重勞動關系做出直接規定,但大多數觀點認為,我國當前勞動法律制度對雙重勞動關系持否定態度。其主要依據是《勞動法》第99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對原用人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同時,國家有關政策允許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到其他用人單位就業,原國有企業固定工停薪留職,科技人員不影響本職工作和本單位技術權益的情況下可到外單位兼職。⑴這表明,一個勞動者原則上只能與一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除法律、行政法規有特別規定外,勞動者建立雙重、多重勞動關系就屬於違法。[1]根據該觀點,一個勞動者一般只能成為一個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不得同時存在於兩個或兩個以上勞動法律關系中;勞動者已與某一企業、事業、機關等單位建立勞動關系,一般就不能再與其它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更不能同時與用人單位建立幾個勞動關系,已經參加一種勞動法律關系的公民,意欲參加另一種勞動法律關系,就必須依照法律規定,解除現在的勞動法律關系[2]。
當然,隨著非全日制用工的興起,為了彌補現行《勞動法》規定中存在的不足,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3年頒布的《關於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從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一個以上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同時,《意見》還對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資支付、社會保險以及勞動爭議處理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這些規定對非全日制用工中的兼職勞動當然也是適用的。此外,一些地方性法規對非全日制勞動中兼職勞動的相關問題也做出了規定。
我國現有的關於雙重勞動關系的規定存在以下問題:
1.規定不明確,造成實務界的做法不統一,不利於糾紛的解決和法律的統一適用。盡管理論界主流觀點認為我國《勞動法》對雙重勞動關系持否定態度,但由於《勞動法》規定不明確以及兼職勞動糾紛的頻繁發生,實踐中對於兼職勞動糾紛的解決還是存在一些爭議的。在司法實踐中,有法官認為,因我國《勞動法》及其規章制度不認可雙重勞動關系,對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要依據勞動者的身份等要素進行限定[3]。有的法官則在判決中承認存在雙重勞動關系的可能性。[4]此外,勞動部頒發的有關規定對於兼職勞動的態度也不明朗:勞動部辦公廳1995年頒布的《關於職工從事業余兼職勞動發生勞動爭議如何處理的復函》認為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可以受理兼職勞動爭議,同時對兼職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權持支持態度⑵;而勞動部1996年發布的《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勞部發(1996)354號)則很顯然對雙重勞動關系持否定態度⑶。各地勞動行政部門在勞動執法中對此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勞動行政管理人員在案件中解釋說,按照勞動部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職工時應查驗終止、解除勞動合同證明以及其他證明該職工與其他任何單位不存在勞動關系的憑證,方可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如果該職工未解除與原單位的合同關系,新單位就不必也無權與該職工簽訂勞動合同[5]。有的地方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人士則指出,原則上國家允許1名職工與多個勞動單位建立多重勞動關系,如果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已明確禁止兼職,職工簽約時也表示同意這一條款,發現職工私自在外兼職,用人單位可要求職工承擔違約責任;如果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未對此進行約定,職工可在外兼職,但如因從事兼職工作,而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時,用人單位可要求職工及兼職單位共同承擔賠償責任。[6]
2.現有法律規定的效力有爭議,內容也不完善,不利於保護兼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意見》和相關地方性法規對於促進兼職勞動的發展以及對於保護非全日制用工的兼職勞動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內容上存在一些爭議和不足:首先,《意見》和地方性法規關於非全日制用工在勞動合同訂立、工資支付以及社會保險等方面的規定均不同程度地與《勞動法》的規定相抵觸或不一致,作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部門規定以及地方立法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其內容與《勞動法》不一致,其是否仍然具有效力是存在疑問的;其次,《意見》和地方性法規法律效力低、適用地域范圍窄,無法有效地保護兼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第三,《意見》和地方性法規的調整范圍有限,只適用於非全日制用工,其他形式的靈活就業以及全日制用工中的雙重勞動關系仍然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最後,《意見》和地方性法規對兼職勞動在勞動合同管理中的一些特殊性問題缺乏具體規定,可操作性不足。比如,對兼職勞動中最高工時的管理,社會保險費用繳納、管理以及待遇等問題都缺乏規定。
3.不支持雙重勞動關系的存在,不利於勞動者權益的保障,也使得用人單位處於不平等的競爭狀態。由於認為勞動者只能與一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兼職勞動過程中只能存在一重勞動法律關系,而不可能存在雙重和多重勞動法律關系,也就是說,兼職勞動者與第一個單位建立的勞動關系被認為是勞動法上的勞動關系,適用勞動法的有關規定,而其與第二個或第三個用人單位建立的第二重、第三重法律關系不能被視為勞動法律關系,不能適用勞動法的有關規定,而只能適用民法的相關規定。這一方面使得兼職勞動者的勞動權益無法獲得《勞動法》法律的保障;另一方面由於第二重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無須承擔勞動法上的一些義務,第一重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與第二重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的競爭處於不平等的狀態,違背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

二、雙重勞動關系的立法價值分析

對於我國在立法上是否應該承認雙重勞動關系,主流觀點持否定態度,其主要理由有以下三個:(1)從價值上看,雙重勞動關系不利於勞動者的保護,會破壞或損害社會經濟秩序;(2)從技術上看,雙重勞動關系會對勞動合同管理產生干擾和影響;(3)從法理上看,雙重勞動關系與勞動關系的特徵相違背。筆者認為,以上三種理由不能成為否認雙重勞動關系存在的依據。
1.雙重勞動關系與勞動者的保護
有觀點認為,承認雙重勞動關系的存在,對勞動者而言意味著要履行雙份以上的勞動義務,但其權利根據勞動法的性質並不當然地對應獲得雙份或多份。[7]在我國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下,雙重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的勞動強度一般都較大,勞動保護條件也較差,一旦發生工傷等事故,其合法權益更無法保障。[8]筆者認為,該觀點對法的本質和功能的認識尚有不足,對勞動法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理念的領會也有不到之處。
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體系,其本質是社會生活、特別是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9]。法律具有通過調整人們的行為達到一定的社會目的的功能。社會生活的需要決定著法律的發展變化,法律的演進是為一定的社會需要服務的。作為法律體系重要部門之一的勞動法當然也不例外,其誕生與興起與勞動者的保護密切結合在一起的,勞動法的體系和內容也是適應保護勞動者的需要不:斷豐富和完善的。當前,現實生活中的雙重勞動關系的確嚴重損害勞動者的利益,但這正是當前勞動法律規范沒有對雙重勞動關系進行調整的結果。由於在法律上不承認雙重勞動關系的合法性,兼職勞動者與第一個單位建立的勞動關系被認為是勞動法上的勞動關系,適用勞動法的有關規定,而其與第二個或第三個用人單位建立的第二重、第三重法律關系不能被視為勞動法律關系,不能適用勞動法的有關規定,而只能適用民法的相關規定,因此也就得不到勞動法律中的勞動安全制度、最低工資標准、最高工時標准以及社會保險等方面的保護。由此可見,雙重勞動關系法律規范的缺失是造成勞動者權益受損害的根本原因,承認雙重勞動關系正是為了彌補現有法律規范的不足,進一步保護雙重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2.雙重勞動關系與勞動合同管理
有觀點認為,勞動法律規范中公法成分限制了勞動關系當事人自由選擇和設定勞動權利和義務,即如果承認雙重勞動關系的合法存在,在諸多勞動條件方面將出現失控的局面,如:8小時工作制的限制可能被突破,最低工資標准也將難以得到遵守,社會保險待遇的管理將出現問題,勞動者的權益勢必受到嚴重影響[10]。筆者認為,承認雙重勞動關系無疑會給現有的勞動法制度帶來很多新的問題,也提出一些新的挑戰,但以雙重勞動關系在法律調整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困難為由來否認承認雙重勞動關系無疑是本末倒置,顛倒法律與現實生活的關系。
在法律規范的構成要素中,法律技術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其他所有的技術一樣,法律技術本身只能作為一項手段為法律的調整目的服務。當社會上出現新的利益關系,需要新的法律規范進行調整時,原有的法律技術就要進行變更或調整,以適應法律調整的需要。具體到勞動法律制度來說,在勞動法律規范產生之初,勞動力市場上的典型就業形式是單重的勞動關系,雙重或者多重勞動關系的發展有限,勞動法律規范體系是為調整單重勞動關系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當勞動力市場上出現新型的勞動關系時,以單重勞動關系為典型調整對象的勞動法律規范當然會出現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我們改進現有的法律技術以適應調整新型勞動關系的需要。由於傳統統招統分勞動就業體制的影響,我國勞動者在過去只能與一家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1994年《勞動法》主要就是為了調整該單重勞動關系制定的,對雙重勞動關系的規范幾乎是空白。當前兼職勞動發展蓬勃,現有的勞動法律規范在調整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是必然的,這正說明了我國現有勞動法律制度和基本理論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我們加強研究,以求改進。以技術困難為由否認雙重勞動關系無疑是削足適履,本末倒置。
3.雙重勞動關系與勞動關系的特徵
有觀點認為,勞動合同是具有身份性的合同,當事人雙方存在管理上的依從關系、領導與從屬的關系。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的員工,從身份、組織和經濟上從屬於用人單位,遵照用人單位的要求,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這一特徵決定了勞動者在同一時期內,一般只能同一個企業簽訂合同[11]。筆者認為,盡管該觀點對勞動關系所具有的身份性特徵的理解是正確的,但以勞動關系的身份性特徵否定雙重勞動關系的合理性,是對身份性特徵表現形式的誤解。
從勞動法律關系的具體內容來說,勞動關系的身份性主要體現為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所承擔的勞動義務和忠實義務,但是從勞動法基本理論以及國外相關立法來看,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承擔的勞動義務和忠實義務並不排斥雙重勞動關系的存在。首先,勞動義務指的是勞動者依照用人單位的要求進行勞動的義務,也就是說,勞動者必須在一定時間內由勞動用人單位支配,該勞動義務原則上不得由他人代為履行。勞動義務只是要求勞動者必須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勤勉地完成勞動,並沒有限制勞動者在圓滿履行勞動義務之後又為其他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其次,忠實義務指的是勞動者應盡義務進行勞動,並忠實維護用人單位的合法利益。從具體內容來看,忠實義務包括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其中與兼職聯系比較密切的是保守秘密的義務和競業禁止的義務。保密義務要求勞動者應當保守商業秘密,並沒有限制勞動者到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競業禁止意即禁止勞動者從事競業行為,即禁止勞動者到可能與用人單位構成競爭的行業兼職,而不是禁止勞動者從事任何兼職活動。根據瑞士《債法》第321條第3款的規定,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勞動者不得為第三人提供勞動以獲取報酬,但不違背忠實義務,尤其是競業禁止義務者不在此限。美國實務上也傾向於不禁止一般雇員利用其工作閑暇時兼職,除非其兼職會損害僱主利益[12]。因此,即使勞動者依據忠實義務存在禁止義務,其仍然可以到其他行業兼職,兼職與競業禁止義務不是完全沖突的。
總而言之,不管從勞動者保護、勞動合同管理,還是從勞動關系的特徵來看,否定雙重勞動關系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由於兼職所具有的自由性和靈活性已經為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所青睞,承認雙重勞動關系的合法性,保護勞動者的合法勞動權益刻不容緩。

三、完善雙重勞動關系法律規定的對策

現行《勞動法》對雙重勞動關系的模糊態度給理論和實踐帶來很多的爭議,不利於勞動者的保護,不符合勞動法的基本理念。因此,應該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確承認雙重勞動關系的合理性,將勞動者的第二重甚至第三重勞動關系都納入勞動法的調整范圍,不管該勞動關系是勞動合同關系還是事實勞動關系,這樣才能真正貫徹勞動法的精神,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當然,由於雙重勞動關系涉及到原用人單位的利益,兼職勞動不能是毫無限制的。因此,可以在勞動法中規定:「勞動者在不違反法定和約定義務的情況下,可以與一個或一個以上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同時,還應該在未來的社會保險立法中對雙重勞動關系的社會保險進行規定。下文將對雙重勞動關系涉及的具體法律問題進行探討。
1.兼職勞動必須受提供勞動義務、忠實義務、競業禁止約定以及勞動基準法的限制
兼職勞動是在已有第一重勞動關系的基礎上建立第二重、第三重勞動關系,勞動者從事兼職勞動必須不侵犯原用人單位的利益。為了維護原用人單位的利益,勞動者從事兼職勞動必須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限制:(1)提供勞動義務的限制。一般來說,勞動者根據勞動合同以及相關法律的規定,對用人單位承擔提供勞動的義務,因此,勞動者從事兼職一個基本界限就是不得損害原勞動關系中的勞動給付義務[13]。在德國法律中,如果勞動者因為從事兼職勞動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原勞動關系中的勞動義務,原用人單位可以停止支付其工資,且享有不作為請求權,要求勞動者停止其兼職勞動[14];如果因勞動者從事兼職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還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15];如果勞動者因兼職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勞動義務構成嚴重違反合同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合同。(2)忠實義務的限制。勞動者對用人單位負有忠實義務,必須忠實維護用人單位的合法利益,如果兼職將違背忠實義務,尤其是構成競業情形的,則為違法兼職[16]。(3)競業禁止約定的限制。勞動者具有勞動權和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這直接關繫到勞動者生存權的保障問題,因此,關於禁止競業合同或禁止競業條款的效力,各國的態度都比較慎重。但鑒於競業禁止約定在保護商業秘密方面的重大意義,當今各國一般都肯定競業禁止約定的法律效力,同時施加一定條件的限制[17]。我國學者一般也都認為競業禁止約定具有法律效力[18]。因此,勞動者如果與用人單位對競業禁止進行約定的,則勞動者應當受此約定的限制,違反該約定就應該承擔違約責任。(4)勞動基準法的限制。由於兼職勞動關系仍然屬於勞動法律關系,當然也就應當受勞動基準法的約束,其中最重要的限制是最高工時的限制。根據德國勞動法的規定,原則上禁止在最高工時之外兼職、禁止利用度假從事兼職,只有非全日制勞動才能進行兼職勞動[19]。
2.兼職勞動要受工作時間的限制
為了充分保護勞動者的工作權和休息權,各國勞動法律都確立了最高工作時間制度、休假制度以及延長工作時間的補償制度。工作時間制度是以單一勞動關系為參照標準的,是否適用於兼職勞動關系以及如何適用都是值得研究的。首先,勞動者是否可以主動放棄休息休假權,在最高工作時間以外或者在假期從事兼職勞動,這涉及到對最高工時制度以及休息休假制度相關規定存在意義的認識問題:如果該規定僅僅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則勞動者個人是可以放棄該利益的;如果該規定除了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外還涉及到社會利益,則勞動者不得任意違反該規定。在德國,休假制度是為了保持雇員的身體健康和勞動能力而給予雇員的修養時間,不允許雇員從事與休假目的相違背的職業活動。勞動者為多個僱主勞動的時間應當合並計算,每天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20]。法國《勞動法典》第324—2條明確規定,工業、商業與手工業的任何雇員均不得在法律規定與本行業規章規定的最高工時制外從事屬於本行業的領取報酬的工作。我國台灣地區學者也認為休息休假制度具有社會利益,不允許雇員在假期出售勞力[21]。在我國,學者們一般認為,工作時間立法除了具有保障勞動者權益之外,還具有提高勞動者素質以及勞動效率、解決勞動就業問題等意義[22]。根據該觀點,兼職勞動時間應受最高工作時間以及休息時間的限制,勞動者不能在最高工作時間之外以及假期從事兼職勞動⑷。問題是,如果勞動者在最高勞動時間之外或者在假期從事兼職勞動,其勞動合同是否有效?其勞動報酬請求權是否應該支持?在德國,雇員違反工作時間規定的兼職勞動合同是否無效主要取決於有關法律禁止性規定的目的[23]。用人單位對利用假期從事兼職勞動的勞動者可以行,使不作為請求權,在警告無效後,用人單位可以針對該行為解除與該勞動者的合同。而且在以前的司法判例中,如果雇員在休假期間從事與休假目的相違背的職業活動,則將喪失休假工資請求權,僱主還可以按照《德國民法典》第812條第1款第2項的規定要求返還已經支付的工資[24]。筆者認為,對於德國法律關於在法定工作時間之外從事兼職勞動的合同效力規定以及原用人單位對非法兼職勞動者的不作為請求權規定是值得我們借鑒的,而對非法兼職勞動的報酬請求如何處理則需要進一步研究。此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有關規定如何在兼職勞動中適用也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
3.兼職勞動的勞動者應該受最低工資制度的保障
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在兼職勞動中,由於存在兩個以上用人單位和兩份以上工資的情況,對最低工資標準是分別適用於每個用人單位還是合並適用於所有的用人單位則存在疑問:如果分別適用,則每個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都必須達到最低工資標准;如果是合並適用則是所有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總額必須達到最低工資標准。筆者認為,鑒於最低工資保障的根本目的是為工資勞動者得到可容許的最低水平生活提供必要的社會保護[25],最低工資標准應分別適用。具體來說:在並列型兼職中,勞動者所參與的兼職勞動屬於非全日制勞動,每個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都必須達到小時最低工資標准;主從型兼職勞動中,勞動者同時建立全日制勞動和非全日制勞動關系,全日制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必須符合月最低工資標准,非全日制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必須符合小時最低工資標准⑸。
4.兼職勞動者在被解僱時可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提前解除勞動合同、非過失性解除以及經濟性裁員等情況下必須支付經濟補償金。在兼職勞動中,勞動者與兩個以上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是否每一重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提前解除勞動合同都必須支付經濟補償金?有觀點認為,由於兼職勞動關系具有雙重性特徵,根據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准》,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准為「本單位工作年限」,而兼職工作過程只是與原單位存在勞動法律關系下的一個「插曲」,該「插曲」並不影響職工在原單位的工作年限,因此用人單位解聘兼職勞動者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26]。筆者認為,經濟補償金是勞動法一項極有特色的制度,不管將經濟補償金的性質界定為勞動貢獻補償說、法定違約金說還是社會保障說,都必須承認經濟補償金是以勞動者的傾斜保護為目的,因此,在兼職勞動中,任何用人單位提前解除勞動合同都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也就是說,在兼職勞動中可以存在雙重經濟補償金的情況,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對勞動者權益的傾斜保障。
5.兼職勞動者可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享受社會保險的權利是勞動者的一項基本權利,兼職勞動者與其所有的用人單位都建立了勞動關系,當然應當要求所有用人單位為其繳納有關保險費用,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根據我國現有規定,用人單位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代勞動者繳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費,而勞動者並不直接在社會保險機構以個人名義建立個人終身賬戶。這種社會保險費用征繳模式與單一勞動關系相適應,而不能滿足兼職勞動過程中的雙重甚至多重的勞動關系的需要,這使得兼職勞動者多勞未必能多得,而且在為勞動者交納社會保險費用的用人單位與沒有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用人單位之間造成不公,存在不平等競爭。因此,應該加快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為每個勞動者建立獨立的社會保險資金個人賬戶,所有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工資的一定比例向這一勞動者的個人賬戶繳納社會保險費,保障勞動者的權益。

⑻ 如何辦理德國工作簽證

因私護照,證件頒發日期不得超過10年。

護照的有效期:原則上需超過預計從申根區出境日期3個月以上,如需多次往返,護照有效期則需超過最後一次預計從申根區出境日期3個月以上。簽證頁:護照上至少有兩頁(無需連續)可供使用的空白簽證頁。簽名:請用簽字筆簽名,不可使用鉛筆或其他可擦拭的筆簽字。10周歲以下未成年申請者不需要簽名,或也可由申請者本人簽名。

兩張符合使館要求的近期(6個月內)白底證件照片(請參閱「常見問題」里關於證件照片的要求說明)。旅行醫療保險證明。持有一份境外旅行醫療保險。該保險需滿足以下條件:承保區域:在所有申根國家有效(中國保險在旅行目的地一欄應填寫「申根區」)。

保險范圍:涵蓋由於生病或死亡而送返回國的費用以及急救和/或緊急住院的費用。保險額度:承保金額不低於30 000歐元 (或等值人民幣)。承保時間:有效期必須覆蓋整個逗留期(請您比對簽證申請表29-30 項的旅行日期和保單的有效期)。只能為旅行醫療保險覆蓋的時間段簽發簽證。

⑼ 德國哪條法律規定員工午睡在文章中讀到過,求教哪條德國法律規定的最好有德語原文。謝謝!!!

德國法律沒有規定必須午睡,從法理可知沒有人有權強制他人睡覺或者吃飯神馬的。

但是德國勞動法規定了工作之間的休息時間

德國工作時間法(Arbeitszeitgesetz)第四條規定:

Die Arbeit ist rch im voraus feststehende Ruhepausen von mindestens 30 Minuten bei einer Arbeitszeit von mehr als sechs bis zu neun Stunden und 45 Minuten bei einer Arbeitszeit von mehr als neun Stunden insgesamt zu unterbrechen. Die Ruhepausen nach Satz 1 können in Zeitabschnitte von jeweils mindestens 15 Minuten aufgeteilt werden. Länger als sechs Stunden hintereinander dürfen Arbeitnehmer nicht ohne Ruhepause beschäftigt werden.

大致是說工作時間多於6小時少於9小時的,中間應當有至少30分鍾的休息時間;工作時間在9小時以上的,應當有至少45分鍾的休息時間。
第一款規定的休息時間可以分成每次至少15分鍾的部分休息,但在沒有休息的情況下,不得連續工作超過6小時。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⑽ 德國勞動法的優點

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產生於19世紀,與產業革命的出現及工人運動的聲勢日益壯大密切相關。

18世紀末~19世紀初,隨著西方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逐步興起,工人階級強烈要求廢除原有的「工人法規」,頒布縮短工作日的法律;要求增加工資、禁止使用童工、對女工及未成年工給予特殊保護以及實現社會保險等。資產階級政府迫於上述情況,制定了限制工作時間的法規,從而促使了勞動法的產生。英國在1802年通過《學徒健康和道德法》,這就是現代勞動立法的開端。到1864年,英國頒布了適用於一切大工業的工廠法。1901年英國制定的《工廠和作坊法》,對勞動時間、工資給付日期、地點以及建立以生產額多少為比例的工資制等,都做了詳細規定。德國於1839年頒布了《普魯士工廠礦山條例》。法國於1806年制定了工廠法,1841年頒布了《童工、未成年工保護法》,1912年制定了《勞工法》。進入20世紀以後,西方主要的國家大都相繼頒布了勞動法規。從1802年以後的百餘年間,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從民法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勞動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國際無產階級斗爭的高漲,西方國家陸續制定了不少勞動法。德國1918年頒布《工作時間法》,明確規定對產業工人實行8小時工作制,還頒布了《失業救濟法》、《工人保護法》、《集體合同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勞動者的利益,對資本家的權益作了適當的限制。

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勞動立法出現了兩種不同傾向:一種是以德、意、日為代表的法西斯國家,不僅把已經頒布實施的改善勞動條件的法令一一廢除,而且把勞動立法作為實現法西斯專政、進一步控制工人的工具。另一種是以英、美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它們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對工人採取了一定的讓步政策。英國於1932~1938年間,先後頒布了縮短女工和青工勞動時間,實行保留工資年休假以及改善安全衛生條件的幾項法律。美國在1935年頒布的《國家勞工關系法》(《華格納法》),規定工人有組織工會和工會有代表工人同僱主訂立集體合同的權利。1938年又頒布了《公平勞動標准法》,規定工人最低工資標准和最高工作時間限額,以及超過時間限額的工資支付辦法。

俄國十月革命後,在1918年頒布了第一部《勞動法典》,1922年又重新頒布了更完備的《俄羅斯聯邦勞動法典》,體現了工人階級地位的轉變和國家對勞動和勞動者的態度。它以法典的形式使勞動法徹底脫離了民法的范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勞動立法 戰後,資本主義總危機進一步加深,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一批現代的反工人立法。如1947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塔夫脫-哈特萊法》,把工會變成一種受政府和法院監督的機構,禁止工會以工會基金用於政治活動;規定要求廢除或改變集體合同,必須在60天前通知對方,在此期間,禁止罷工或關廠,而由聯邦仲裁與調解局進行調解;規定政府有權命令大罷工延期80天舉行,禁止共產黨人擔任工會的職務等。又如1947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的《保衛共和國勞動自由法》,同樣是鎮壓工人運動的法律。到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出現了新的趨勢。在工人運動的壓力下,各主要國家相繼頒布了一些改善勞動條件和勞動待遇的法律,如法國頒布了關於改善勞動條件、男女同工同酬、限制在勞動方面種族歧視的法律,日本於1976年重新修訂了《勞動標准法》,還制定了關於最低工資、勞動安全與衛生、職業訓練、女工福利等方面的法律。

70年代以後,蘇聯的勞動立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1970年頒布了《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勞動立法綱要》,其後,各加盟共和國又根據這一立法綱要頒布了自己的勞動法典。東歐國家在50年代先後頒布了勞動法典,到60~80年代,除有的國家如保加利亞,對他們的勞動法典進行了修訂和補充外,大部分國家如羅馬尼亞、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波蘭、南斯拉夫等,都曾再次頒布了勞動法典。經過近2個世紀的歷程,勞動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世界各國的法律體系中已經佔有了重要的地位。

中國的勞動立法 中國的勞動立法,出現於20世紀初期。中華民國時期 ,北洋政府農商部於1923年3 月29日公布了《暫行工廠規則》,內容包括最低的受雇年齡、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對童工和女工工作的限制,以及工資福利、補習教育等規定。國民黨政府則沿襲清末《民法草案》的做法,把勞動關系作為僱傭關系載入1929~1931年的民法中;1929年10月頒布的《工會法》,實際上是限制與剝奪工人民主自由的法律。

為了維護工人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1922年發動了大規模的勞動立法運動,並提出《勞動法大綱》19條等等。這一代表工人利益的《勞動法大綱》並未得到當時政府的確認。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才產生了真正代表職工利益的勞動立法。1931年11月7日,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抗日戰爭時期,各邊區政府也曾公布過許多勞動法令,如晉冀魯豫邊區1941年11月1日就曾公布過《晉冀魯豫邊區勞工保護暫行條例》。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1948年8月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職工運動當前任務的決議》,對解放區的勞動問題提出了全面的、相當詳盡的建議,對調整勞動關系提出了基本原則。各個解放區的人民政府,也曾先後頒布過不少勞動法規。這一切,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勞動立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熱點內容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4 08:18:38 瀏覽:443
社區法律咨詢活動範文 發布:2025-01-24 07:57:17 瀏覽:532
老子道德經拼音版 發布:2025-01-24 07:08:55 瀏覽:209
用道德管理 發布:2025-01-24 07:06:54 瀏覽:617
中國司法醫學鑒定中心 發布:2025-01-24 06:56:57 瀏覽:829
體檢車法規 發布:2025-01-24 06:32:45 瀏覽:539
有關海絲條例的內容 發布:2025-01-24 05:25:51 瀏覽:408
婦產科院內感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4 05:07:39 瀏覽:479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