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有關國家賠償的案例題目
Ⅰ 行政法案例思考題
你好,採用「呼死你」系統的手段是一種違法行為,因為它侵犯的是客體是通信信息的秩序,肯定不是行政行為。行政單位採取這樣的執法方式肯定是錯誤的,因為這說白了屬於以暴制暴,他有錯你可以採取合法手段處罰,但採取這樣的手段肯定違法。
望採納。
Ⅱ 國家賠償法 簡答題 案例分析 謝謝大家啦~
一、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的區別
國家賠償,又稱國家侵權損害賠償,是由國家對於行使公權利的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後果承擔賠償責任的活動。 國家補償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因其合法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的損失,國家對其給予彌補的制度。國家補償責任在國家賠償責任之前就已經存在。其與國家賠償的區別為:
(1)兩者發生的基礎不同。國家賠償由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引起,以違法為前提;國家補償由國家的合法行為引起,不以違法為前提。 (2)兩者性質不同。國家補償的根本屬性在於國家對特定受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損失的填補,旨在求得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別損失的公民、法人或者他組織提供補救,以體現其與普通公眾間的利益平衡,並不意味著任何對國家的非難。這可以說是兩者最主要的區別。 (3)時間要求不同。國家賠償責任的前提條件是損害的實際發生,即先有損害,後有賠償;而國家補償即可以在損害發生之前進行,也可以在損害發生之後進行。 (4)兩者承擔責任的方式不同。國家賠償責任以金錢賠償為原則,以恢復原狀,返還財產等方式為輔;國家補償責任多為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 (5)工作人員的責任不同。國家賠償制度中有追償制度。在國家賠償了受害人的損失以後要向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作出違法行為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追償,但是國家補償制度中沒有追償制度。
二、我國國家賠償法的特色
第一、我國是以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違法為前提,賠償的主體特殊,並嚴格區分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兩個概念 。
第二、我國國家賠償不僅指行政賠償,還包括刑事賠償與部分民事、行政審判賠償。
第三、我國引起國家賠償的原因必須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違法。強調的是行為,因對公共設施造成的損害不予賠償。
第四、我國不包括公立公益單位的侵權活動引起的損害賠償。
三、案例分析
公安局不予賠償。
原因:按照《國家賠償法》第二條規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民警王某在展示槍支的時候發生的傷害行為,並不屬於行使職權的行為,故公安局將不予賠償,但是民警王某的行為,已經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因此他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和因此而產生的民事賠償責任。
Ⅲ 《國家賠償法》案例分析題
一、公安分局賠償。
二、可以請求國家賠償,因為他們毆打,並且放縱他人毆打陳某,造成了傷害。
三、國家賠償。王某是公安人員放縱的,相當於工具。
四、應當向公安分局提出,或者在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時候一並提出。
Ⅳ 行政法的案例
可以啊!沒問題啊!而且行政訴訟的證明責任在行政機關一邊啊!
Ⅳ 行政法案例分析
1.高某對區文化局的罰款處罰不服應向新城區人民政府或該市文化局申請復議。
《行政復議法》
第十二條: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2.高某應向新城區文化局請求國家賠償(適用行政賠償程序)。
《國家賠償法》
第七條第一款: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事實上,高某也可在申請行政復議的同時一並提出賠償請求,賠償義務機關同樣為新城區文化局。行政賠償請求權不以具體行政行為被撤銷為前提。
Ⅵ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1、市來公安局的復議裁決書不屬於改源變具體行政行為!
理由:市公安局只是重新認定了朱某的違法行為的性質與違法的條款,並未對其處罰進行改變!
2 被告應該是市公安局!
理由:行政訴訟的主題對象應該一般是原作出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市公安局雖未改變處罰決定!即所謂的掛了市北區公安局分局的行政處罰裁決,但改變了處罰的理由!與朱某的訴求吻合!
3 本案中朱某可以向市中區人民法院起訴!
理由:起訴行政機關的可以向行政機關的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訴!
4 針對市公安局的異議,市中區法院應以司法通涵的形式告知其受理的法律依據!
Ⅶ 一個行政法案例分析,求高手
你好。第一個問題我不會,不過第二個問題我倒是可以幫你解答一下。
李某回可以獲得賠償,因答為李某一開始向建設局申請建房許可的時候,建設局是准許了他的申請。後面水利局檢查的時候又說是違規建築。李某作為公民,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決定是信賴的。相信你也應該知道,行政法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信賴保護原則。是指行政機關的規定或決定一旦作出,就不能輕易更改。如確因法律變動,情勢變更,公共利益等原因而必須改變的,除了要有充分的法律依據並遵循法定程序之外,還應當給予權益受損的人一定補償。
在這里水利局作出這個決定顯然並沒有如上所述的客觀原因,而且李某也沒有過錯。所以水利局如果要要拆除李某的房屋,行政機關必須為他的反悔行為「買單」,李某可申請國家補償。
才疏學淺,本人的理解。望有幫助。
Ⅷ 行政訴訟法案例題。(請詳細提供答案,滿意的另外加分,萬分感謝)
一, 這里限於評析本案中,公安機關的審批行為是否構成越權行為。這就關繫到如何理解許可權的行政法理。
任何行政職權都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因為任何民主政治中的權力都是受到限制和監督的。行政主體行使權力的條件和邊界就是行政許可權。
必須說明的是,由於行政法上的職權系指行政主體代表國家針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即針對行政相對人,所作的影響其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行為。因而行政許可權也應當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該權力的許可權。換句話說,行政許可權是指行政主體之間法律所設定的許可權,而不是指行政人之間內部分配的許可權。
在本案中,針對是否頒發《治安許可證》,不論是林副局長做出決定,還是康副局長做出決定,這都屬內部工作上的分工問題,不具有行政法上的意義,不構成行政法意義上的越權問題。從行政法意義上說,只有等公安機關對外做出決定以後,就意味著行政主體實施了某一行政職權;只要公安機關沒有超越這一職權的許可權,那就不存在越權問題。根據本案的情景,先前林副局長答應給張某頒發《治安許可證》,但沒有正式發證。這說明,那時作為行政主體的公安機關尚未做出具體行政行為。只有等康某副局長正式對張某的有關頒發《治安許可證》的申請做出(否定性的)審批後,並以公安局的名義通知了張某本人,這時才意味著公安機關對外正式做出了具體行政行為。在這一案件中,公安機關只做出過一個行為,而不是兩個行為;而且這個行為就是公安機關拒絕給張某頒發《治安許可證》的行為,而不是指張某所指控的「越權行為」。正因為前個行為是不存在的,那麼張某對公安機關「越權」的指控也是不存在的。
二,這里限於評析本案中的民警李某是否屬於行政執法人員的問題。
前面說過,行政執法人員系指依法代錶行政主體並以行政主體的名義實施職務行為的個人;行政執法人員的行為效果對外而言,歸屬於其所屬的行政主體而不是其個人。
在本案中,要解決老太太應當以李某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賠償之訴呢,還是以李某所屬的公安機關為被告提起行政賠償之訴,關鍵取決於民警李某在當時情景中的法律身份:如果當時的李某的法律身份屬於自然人,那麼應當以李某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賠償之訴;如果當時的李某的法律身份屬於行政執法人員,那就當然應當以李某所屬的公安機關為被告提起行政賠償之訴了。
應當注意的是:在我們國家,公務員與行政執法人員之間不能劃上等號。因為:行政執法人員一般由國家公務員承擔,但行政執法人員並不只限於公務員,非國家公務成員受行政機關委託從事公務行為時也可成為行政執法人員;相反,國家公務員也不是必然地、無條件地、每時每刻地作為行政執法人員的身份出現。國家公務員從事不同行為,參與不同法律關系,便可以不同的法律身份出現:當他代錶行政主體實施職務行為時,他的法律身份是行政執法人員;當他代表自己從事民事行為時,他的法律身份是自然人;當他在行政管理關系中處於被管理一方當事人時,他的法律身份又是行政相對人。
在本案中,我們同意第二種主張,但它的理由闡述得不夠充分。因為,李某是否屬於行政執法人員,不能作為一個抽象問題來討論,只能置於具體的情景中作具體分析。我們不能問民警是否屬於行政執法人員,只能問某個民警在某種情景中從事某種行為時是否屬於行政執法人員。本案民警李某駕公務車外出執行公務,這是事實,但他到學校接送小孩顯然不屬公務。認定行為是否屬於公務,不是看時間,也不是看使用的工具,而是看該行為的實際屬性,即該行為的目的與功能。所以,李某違章撞人時,雖然用的是公務車,雖然時間仍在公務最終封閉之前(即尚未回到單位),但接送小孩的實際目的及功能,決定了此時他在從事私務而不是公務。因此本案發生時李某的法律身份應當是自然人而不是行政執法人員,故老太太只能以李某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賠償之訴。
三,該案所涉其他問題鑒於本章的任務而不作討論,這里限於評析:在本案中,鄉政府做出的「倡議」行為是否屬於行政指導?
本案66戶農民是否有權對鄉政府棄糧種花的「倡議』』行為提起訴訟,首要的關鍵是政府的「倡議」行為屬於「行政指導」,還是「具體行政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通過,法釋[2000]8號)第1條規定,「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
所謂行政指導,系指國家行政機關在其所管轄事務的范圍內,對於特定的行政相對人運用非強制性手段,獲得相對人的同意或協助,指導行政相對人採取或不採取某種行為,以實現一定行政目的的行為。行政指導的最大特徵是:它是一種規勸性、引導性行為,不具有強制性。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把它表述為「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這一表述,只是表明:行政指導是不具有強制力的;而不意味著:行政指導有兩類,一類是不具有強制力的,另一類是具有強制力的。如果某種「行政指導」具有「強制力」,那隻能說: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為。
行政指導行為一般通過「建議」、「倡議」、「指導」等形式表達出來,但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實質內容。如果實質內容上該行為具有強制力,那不管其冠之什麼名稱,都按具體行政行為,而不是行政指導認定。
在本案中,鄉政府的《倡議書》,從形式上看,不具有強制力,顯然屬於「行政指導」的范疇。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鄉政府強制在一個村試點,顯然不具有「指導性」,而具有「強制性」,所以,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強制性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對66戶農民的起訴理應受理。
四,,A、在聽證的前一天通知申請人不對,應當是在7日以前;B、違反了聽證公開的要求,應當允許群眾旁聽;C、聽證主持人不應當是許可申請的審查人員,應當是審查人員以外的人員為聽證主持人;D、張科長口頭總結不對,聽證應當製作筆錄;E、行政機關根據張科長的口頭匯報作出許可決定不對,而應當是根據聽證筆錄作出聽證許可決定。
五,1,合議庭人員應為單數,2,工商局副局長應迴避,3,縣委不應干預司法審判,抗訴應由上級檢察院提出
Ⅸ 解答行政法案例題!急............
(1)誰有權以原告身份起訴?為什麼?
華偉紙業有限公司,原受罰單位已不存在,其權版利義務由並購方華偉承權擔.
(2)行政相對人可通哪幾種方式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為什麼?
第一,對扣押設備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起訴確認違法,並要求行政賠償.
第二,對行政拘留不服起訴確認違法,並要求行政賠償.
(3)誰為本案的賠償義務機關?為什麼?
針對扣押設備的行政強制措施,賠償義務機關為工商局.
針對行政拘留的行政強制措施,賠償義務機關為公安局和工商局.
(4)本案賠償額如何確定?為什麼?
3.6萬.因為行政賠償只針對直接損失進行,排除對預期可得利益等的賠償.
(5)梁某可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為什麼?
不可以.精神損害賠償一般只在民事糾紛中得以救濟.國家賠償有很嚴格的限度.如行政賠償只針對直接損失.
Ⅹ 有一道行政法的題,跪求大神幫忙解答!!
1、應以A區公安分局為被告,被告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具有管轄權。
理由:具體行政行為以公安分局名義作出;一審行政訴訟案件一般由基層人民法院關系。
2、依法應當申請賠償。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三題,不知道對不對,你自己參考
1、侵犯公民人身自由賠償金
2、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造成身體傷害的: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
3、致人精神損害的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精神損害撫慰金
4、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造成損害的直接損失賠償、間接損失賠償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國家賠償法第33條規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按照下列規定計算:
造成身體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護理費,以及賠償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減少的收入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五倍
致人精神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一)處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或者違法徵收、徵用財產的,返還財產
(二)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造成財產損壞或者滅失的,依照本條第三項、第四項的規定賠償
(三)應當返還的財產損壞的,能夠恢復原狀的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按照損害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四)應當返還的財產滅失的,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五)財產已經拍賣或者變賣的,給付拍賣或者變賣所得的價款;變賣的價款明顯低於財產價值的,應當支付相應的賠償金
(六)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的,賠償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
(七)返還執行的罰款或者罰金、追繳或者沒收的金錢,解除凍結的存款或者匯款的,應當支付銀行同期存款利息
(八)對財產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