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迴避制度論文
A. 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制度是怎樣的
【為您推薦】高邑縣律師
福田區律師
樊城區律師
鹽田律師
常平鎮律師
灤南縣律師
深澤縣律師
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如果參與案件的司法人員與該案件有利害關系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與案件相關的司法人員不能參加該案件的審理,這就是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制度。小編就在下文中為您詳細地介紹一下該制度的具體內容。
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
制度
1、迴避適用的對象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適用迴避的人員包括:審判人員(包括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員等。
2、適用迴避的情形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迴避:是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如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等);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如鑒定人是本案爭議標的的所有人之一);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這里所指的「其他關系」,是指除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及與當事人有近親屬關系之外的親密或仇嫌關系,足以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如審判人員是案件一方當事人的最親密的朋友)。
3、迴避的程序
迴避的提出,可以是當事人提出申請,也可以是審判人員或者其他參與訴訟的人員主動自行提出。迴避應當在案件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迴避申請提出後,是否准許,由法院決定,具體程序為:審判人員的迴避,由法院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
4、迴避的法律後果
在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到法院作出是否同意申請的決定期間,除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外,被申請迴避的人員應當暫停執行有關本案的職務。法院決定同意申請人迴避申請的,被申請迴避的人退出本案的審理或訴訟;法院決定駁回迴避申請而當事人申請復議的,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審判或訴訟。
5、相關法律法條
《六機關實施規定》第8條刑事訴訟法第三十條和第三十一條規定,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員的迴避,由人民法院院長決定。根據這一規定,上述人員的迴避不能由審判長決定。
《法院執行解釋》第三十二條上述有關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其迴避問題由人民法院院長決定。
《檢察院刑訴規則》第三十一條本規則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書記員、司法警察和人民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
書記員、司法警察和人民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的迴避由檢察長決定。
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制度是針對案件審理的司法人員制訂的,如法庭的審判人員、鑒定人員等等,如果司法人員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就不能保證該司法人員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做到絕對的公平公正,對於當事人來說是不公平的,而這些司法人員是否應該迴避,可以由當事人向法院提出,也可以由該司法人員自行提出,再由法院院長或者審判員決定是否應該迴避。
延伸閱讀:
醫療糾紛訴訟怎麼請求迴避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哪些情況應當迴避
民事訴訟哪些案件適用簡易程序?
B. 民事訴訟迴避制度
為大家整理編輯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制度的相關內容。
一、迴避主體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5條規定,迴避的對象包括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對於審判人員的范圍,《若干規定》明確為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其他人員包括人民陪審員、執行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勘驗人員。
二、迴避方式和程序
《民事訴訟法》粼5條規定,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必須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可見我國迴避制度的方式是自行迴避和申請迴避並用。自行迴避即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在法律規定的情形出現時,應主動退出該案件的審判及其他相關工作;申請迴避則是僅屬於當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權利,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申請,說明理由,如果迴避事由是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三、迴避事由
《民事訴訟法》粼5條規定了三種情況可作為迴避事由: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二是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三是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的。但是《民事訴訟法》並沒有對「利害關系」、「其他關系」、「可能影響」等較為模糊的詞語具體規定。學術界中,一般認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主要是指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涉及相關人員的利益;「其關系」是指在前兩種情形之外的某種關系,諸如老上級、老部下、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等;有可能影響秉公辦案的,但是必須以「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為前提條件,不能不加分析的一律迴避。」除了這三種情形,《若干規定》還增加了若干種情形,如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訴訟代理人的;審判人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同時還規定了參與五種不法行為的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也必須迴避。雖然這些情形也可以概括為「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的」,但是更為明確的法律規定對司法實踐的統一無疑是有巨大幫助的。同時,這些補充性質的規定,也為完善民事訴訟迴避事由提供了思路和啟示。
四、迴避的法律後果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該案的工作,除非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但被駁回申請的當事人申請復議的,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該案的工作。關於「緊急措施」的范圍,法律缺乏明確的界定,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主要是指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迴避的另一個法律後果,是法院作出迴避決定後,被決定迴避的人員已完成的有關工作是否有效。對此,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有學者認為對被決定迴避的人員已完成的訴訟行為應當一律規定為無效,也有學者認為應當區別情況對待,若審判人員被決定迴避,則由審判長或更換後的審判長對該迴避人員所作的訴訟行為進行審查,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才被認定無效,但鑒定行為一律無效。」筆者認為兩種思路各有利弊,本文將在其後闡述自己的觀點。
五、違反迴避制度的法律責任
《民事訴訟法》並沒有對違反迴避制度的法律後果及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但是在第153條、第179條涉及上訴案件、再審案件的法律條文中有如下內容「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由此可見,應當迴避而未迴避的案件由於程序的不合法,效力也是有瑕疵的。但是在上訴案件中,如果僅違反法定程序,而未影響案件實體判決、裁定的,並不在發回重審的范圍之列。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我國重實體、輕程序的司法理念。慶幸的是,這種做法在《若干規定》中被修正過來,《若干規定》第6條對違反法定程序、不執行迴避的情形作出了「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規定。
C. 民事訴訟中的迴避制度
民事訴訟中的迴避制度,是指在民事訴訟中,審判人員以及其他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有關人員,在遇有法律規定的迴避情形時,不得參與案件的審理,已經參與的要退出該案訴訟程序的制度。迴避制度最典型地體現了程序正義的特點和要求。
【法律分析】
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有利害關系的;與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D. 試述我國民事訴訟的迴避制度。
當參與民事訴訟的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等參與訴訟的相關人員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審判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這些相關人員不參與本案的審理。這就是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制度。
迴避適用的對象。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適用迴避的人員包括:審判人員(包括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員等。
適用迴避的情形。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迴避:是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如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等);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如鑒定人是本案爭議標的的所有人之一);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這里所指的「其他關系」,是指除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及與當事人有近親屬關系之外的親密或仇嫌關系,足以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如審判人員是案件一方當事人的最親密的朋友)。
迴避的程序。迴避的提出,可以是當事人提出申請,也可以是審判人員或者其他參與訴訟的人員主動自行提出。迴避應當在案件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迴避申請提出後,是否准許,由法院決定,具體程序為:審判人員的迴避,由法院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
迴避的法律後果。在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到法院作出是否同意申請的決定期間,除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外,被申請迴避的人員應當暫停執行有關本案的職務。法院決定同意申請人迴避申請的,被申請迴避的人退出本案的審理或訴訟;法院決定駁回迴避申請而當事人申請復議的,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審判或訴訟。
E. 民事訴訟迴避
法律分析:迴避制度,指法官和其他有關人員有法律規定的不宜參加審理的情形時,退出對某一案件審理或與審理有關的活動的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F. 民事訴訟的迴避制度是如何規定的
法律分析: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第四十七條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G. 民事訴訟法迴避制度的作用
民事訴訟法迴避制度內容: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親屬或者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H. 民事訴訟法迴避
法律分析:當參與民事訴訟的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等參與訴訟的相關人員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審判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這些相關人員不參與本案的審理。這就是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I. 民事訴訟法迴避制度內容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迴避制度內容: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親屬或者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