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黃河第一部行政法規

黃河第一部行政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6-21 18:55:49

❶ 有關黃河的資料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 、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9個省(自治區),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 幹流全長5 464公里,總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包括鄂爾多斯內流區4.2萬平方公里),人口9781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8.6%,耕地1.79億畝,佔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2.5%。黃河下游防洪保護區面積12萬平方公里,人口7800萬人,佔全國的6.8%,耕地1.1億 畝,佔全國的7.5%(以上均為1990年資料)。從河源到內蒙古的河口鎮為上游,河口鎮到鄭州附近的桃花峪為中游,桃花峪以下為下游。97%的流域面積集中在上中游地區。�

據地學家研究,距今 100多萬年的早更新世,黃河流域分布著許多古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水系。後來,經過長期溯源侵蝕、奪襲,各湖盆逐漸連通,終於形成了橫亘於我國北方的萬里巨川。據綜合分析推斷,古老黃河的孕育和誕生,約有150萬年的歷史。�
黃河流域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分為三級階梯,逐級下降。最高一級階梯為青海高原,海拔在 4000米以上;第二級階梯為黃土高原,海拔1000~2000米;第三級階梯為華北大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黃河流域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從南到北屬濕潤 、半濕潤、半乾旱和乾旱氣候。�

「水少沙多」是黃河的突出特點。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相當於長江的1/ 17,僅佔全國的2%,居我國七大江河的第四位。流域內人均水量僅佔全國的25%,耕地畝均 水量僅為全國的17%,水資源貧乏已成為影響流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黃河上中 游流經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平均每年輸入黃河下游的泥沙多達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公斤每立方米,均居世界大江大河之首。黃河水量近60%來自蘭州以上, 近90%的泥沙和粒徑大於0.05毫米的全部粗泥沙,集中來自河口鎮至潼關區間,60%的水量 和80%的泥沙量集中來自汛期。黃河水、沙在地區和時間分布上的集中性特別明顯。�

進入黃河下游的16億噸泥沙中,約有4億噸(多年平均值)淤積在下遊河道內,其中50%左右是粒徑大於0.05毫米的粗泥沙,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約10厘米,形成「地上懸河」;約有8億噸淤積在利津以下的河口三角洲及濱海地區,平均每年填海造陸約23平方公里;其餘4億噸 被輸入深海。泥沙問題是黃河的症結,是黃河復雜、難治的主要原因。�

黃河下游洪水威脅嚴重,一直是國家的心腹之患。調查歷史最大洪水發生在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河南陝縣站洪峰流量36000立方米每秒。實測最大洪水發生在1958年,花園口站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每年冬末春初,內蒙古河段和下游山東河段,凌汛災害時有發生。�

新中國成立以來,修建了三門峽、陸渾、故縣等干支流水庫,先後三次全面加高培厚1400公里大堤,開展了河道整治,現有險工及護灘控導工程320餘處,壩岸9000多道,完成土石方14億立方米,開辟了北金堤滯洪區、東平湖水庫等分滯洪工程,建成了水文測報、通信系統等,初步建成了「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防洪工程體系。取得了人民治理黃河52年伏秋大汛不決口的偉大勝利,並戰勝多次嚴重凌汛。防洪減災直接經濟效益近4000億元,避免洪災所造成的河渠淤塞、良田沙化,生態環境惡化以及政治影響等間接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❷ 河南省黃河河道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黃河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發揮黃河河道及治黃工程的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我省境內的黃河幹流河道(包括沁河幹流河道、蓄洪區、滯洪區、行洪區、庫區)及其工程設施。第三條 開發利用黃河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應當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講求效益,服從防洪的總體安排,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第四條 河南省黃河河務局是我省黃河河道主管機關。沿黃河各市、縣黃河河務局(含管理局、滯洪辦公室)是該行政區域黃河河道主管機關。
河南黃河河道,根據國務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門劃定的等級標准進行管理。第五條 黃河河道防汛和清障工作實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第六條 各級黃河河道主管機關及河道監理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加強河道管理,執行供水計劃和防洪調度命令,維護水工程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第七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河道、堤防、滯洪工程安全和參加防汛搶險的義務。第二章 河道整治與建設第八條 河道整治與建設,應當服從流域綜合規劃,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和其他有關技術要求,維護工程安全,保持河勢穩定和行洪、航運通暢。第九條 在黃河河道上修建開發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類工程和跨河、穿河、攔河、穿堤、跨堤、臨河的橋梁、閘壩、碼頭、渡口、道路、管道、纜線等建築物及設施,建設單位必須按照河道管理許可權,將工程建設方案報送黃河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後,方可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履行審批手續。
建設項目經批准後,建設單位應當將施工安排告知河道主管機關;需要破堤施工的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報送破堤開工報告,經當地黃河河道主管機關上報省黃河河道管理機關批准後,方可破堤施工。第十條 在黃河河道上修建橋梁、碼頭和其他設施,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所確定的河寬進行,不得縮窄行洪通道。
橋梁的梁底必須高於設計洪水位,並按照防洪和航運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設計洪水位由黃河河道主管機關根據防洪規劃確定。
跨越黃河河道的管道、線路的凈空高度必須符合防洪和航運的要求。第十一條 黃河堤防上已修建的涵閘、泵站和埋設的穿堤管道、纜線等建築物及設施,黃河河道主管機關應當定期檢查,對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應通知其主管單位限期處理。工程處理的費用由工程主管單位承擔。
在堤防上新建前款所指建築物及設施,施工時,應接受當地黃河河道主管機關對施工質量的監督,跨汛期施工的工程項目,應制定施工渡汛方案,報經黃河河道主管機關批准,由建設單位負責實施。工程竣工後,必須經黃河河道主管機關驗收合格後方可啟用,並服從黃河河道主管機關的安全管理。第十二條 黃河堤防工程一般不作公路使用,險工、控導、護灘工程不作碼頭、渡口使用。必須使用時,須報經省黃河河道主管機關批准。堤身、堤頂路面的管理和維護辦法,由省黃河河道主管機關商省交通廳制定。第十三條 城鎮建設和發展不得佔用河道灘地。城鎮建設的臨堤界線為堤腳外五百米,鄉村建設的臨堤界線為堤腳外一百米。在編制和審查沿河城鎮、鄉村規劃時,應當事先徵求黃河河道主管機關的意見。第十四條 黃河河道岸線的利用和建設,應當服從河道整治規劃。在審批利用河道岸線的建設項目時,計劃部門應當事先徵求黃河河道主管機關的意見。
黃河灘區不得擅自設立新的村鎮和廠礦,已從灘區遷移到大堤背河一側的村鎮和廠礦,不得遷回灘區。灘區現有村鎮和廠礦的建設規劃,應當徵得黃河河道主管機關的同意。第十五條 黃河修堤築壩、防汛搶險、涵閘建設、護灘控導工程、防洪道路等工程佔地以及取土,由當地人民政府調劑解決。黃河修堤築壩用土,限定在堤防安全保護區以外就近取土。
因修建黃河河道整治工程所增加的可利用土地,屬於國家所有。一半由黃河河道主管機關管理、使用,一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籌安排使用。第十六條 在黃河河道內,未經有關各方達成協議和黃河河道主管機關批准,嚴禁單方面修建排水、阻水、挑水、引水、蓄水工程以及河道整治工程。第三章 河道保護第十七條 黃河河道管理范圍為黃河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蓄洪區、滯洪區、行洪區、庫區、兩岸堤防及護堤地。
無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應根據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確定。由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劃定。

❸ 山東省黃河工程管理辦法(2018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黃河工程管理,保障黃河工程安全與正常運行,充分發揮工程的功能和綜合效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黃河工程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黃河工程主要包括:

(一)堤防、險工、控導、涵閘、防護壩、蓄滯洪區等工程(含舊堤、舊壩、舊閘)及其管護設施、標志標牌、防護林草等附屬設施;

(二)工程管理范圍內與防洪興利相關的測量、監測監控、水文、電力、通信等設施。第三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黃河工程的建設、管理與保護。第四條黃河工程管理,應當堅持統一規劃、分級管理、精簡高效的原則,實行建管並重、管養分離、合理開發、有償使用。第五條縣以上黃河河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黃河工程的管理工作。

河務(管理)段、閘管所在上級黃河河務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下負責黃河工程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六條鼓勵和支持在黃河工程建設與管理中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提高工程建設與管理的科技水平。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黃河工程完整與安全的義務,對破壞黃河工程的行為有權制止、檢舉和控告。第二章建設第八條省黃河河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頒布的黃河治理規劃,結合本省黃河工程的實際狀況和管理運行的要求,編制黃河工程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第九條沿黃河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黃河工程建設的領導,組織教育有關部門、單位和當地群眾支持黃河工程建設,協調並做好工程建設用地、群眾安置、遷占補償等工作,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第十條新建、改建或者擴建黃河工程,必須符合黃河工程建設規劃,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和有關技術要求,保障工程安全。第十一條黃河工程的附屬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竣工驗收。第十二條黃河工程建設應當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應當具備相應的資質,依法對建設工程質量負責。第十三條黃河工程建設用地,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取得土地使用權。

防汛搶險救災急需使用土地的,經當地縣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可以先行使用,但應當依法補辦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第三章管理第十四條各類黃河工程的管理范圍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堤防工程的管理范圍包括:堤身(含前後戧、淤臨淤背區、輔道)、護堤地(含防浪林用地);

(二)險工工程的管理范圍包括:壩體、護壩地;

(三)控導工程的管理范圍包括:壩體、連壩、護壩地及其保護用地;

(四)防護壩工程的管理范圍包括:壩體、護壩地;

(五)涵閘工程的管理范圍為:上游防沖槽至下游防沖槽後100米,渠堤外坡腳兩側各25米。第十五條堤防工程護堤地的劃定,從堤(坡)腳算起,其寬度為:

(一)東明縣高村斷面以上黃河大堤為臨河50米,背河10米;高村斷面至利津縣南嶺子和墾利縣紀馮為臨河30米,背河10米;利津縣南嶺子和墾利縣紀馮以下,臨、背河均為50米;

(二)展寬區堤和舊金堤為臨河7米,背河10米;

(三)北金堤為臨河7米,背河5米;

(四)大清河堤為臨河15米,背河5米;

(五)東平湖圍壩為臨湖15米,背湖5至7米;二級湖堤為臨湖5米,背湖5至10米。

護堤地寬度超過前款規定的,以確權劃界確定的寬度為准。

臨河護堤地的寬度,灘地淤高時,應維持原邊界不變;大堤加培加固後,護堤地相應外延。第十六條險工、控導、防護壩工程護壩地的寬度為坡腳外10米。

控導工程保護用地為其連壩背坡腳外30米;超過30米的,以確權劃界確定的寬度為准。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工程管理范圍的相連地域劃定堤防安全保護區,其范圍為臨河護堤地以外50米、背河護堤地以外100米。第十八條已經徵用的黃河工程管理范圍內的土地歸國家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和破壞。第十九條黃河治理規劃確定廢棄的黃河舊堤、舊壩及其他原有工程設施,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群眾開發利用。

前款規定以外的黃河舊堤、舊壩及其他原有工程設施,由黃河河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維修和養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填堵、佔用、挖掘或者拆毀。

❹ 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水法律

我國第一部水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是國家為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防治水害,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制定的法律,是國家調整水的開發、利用、管理、保護、除害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由於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用水量增加,水的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水污染日益嚴重,洪旱災害更加頻繁。為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通過立法加強對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是新中國第一部水的基本法,於1988年頒布實施,並於2002年進行了重新修訂。新水法包括總則、水資源規劃、開發利用、水資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護、水資源配置和節約使用、水事糾紛處理與執法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等共八章八十二條。它的頒布施行,成為我國水利事業發展進程中的標志性事件。
新水法適應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法治政府建設目標的需要,吸收了國內外水資源管理的新經驗、新理念,體現了中央治水方針和新時期治水思路。十多年來,全國各地在新水法的引領和保障下,依法推進各項水利建設,水利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水利依法行政水平顯著提高,水利事業發展的法治基礎愈發堅實。總之,新水法為水利科學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為推進水利科學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❺ 關於黃河的問題

一、黃河水資源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討

文摘:隨著流域內工農業的發展,黃河兩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億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億m3左右。從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間,黃河下游有22年斷流,根據預測:正常來水年份情況下,2010年黃河流域缺水40億m3,2030年缺水110億m3,2050年缺水160億m3左右,由此可見,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黃河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黃河流域水危機的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為此建議:在法律上確認流域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許可權,理順黃河水資源管理體制;堅持開源節流和保護並重,把節約用水放在首位;建立和完善黃河水資源管理法規,為管理黃河水資源提供法律依據。

1、黃河水資源現狀

據統計,黃河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580億m3,僅相當於全國河川徑流量的2%,卻承擔著向全國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同時還擔負著向流域外遠距離調水。隨著流域內工農業的發展,兩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億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億m3左右。其中農業用水是大頭,約佔92%,工業生活用水約佔8%。從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間,黃河下游有22年斷流,而1996、1997、1998年連續三年的斷流時間均超過100天,1998年則長達144天。根據預測:正常來水年份情況下,2010年黃河流域缺水40億m3,2030年缺水110億m3,2050年缺水160億m3左右,枯水年份還要增多。由此可見,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黃河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黃河流域水危機的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

為了緩解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和黃河下游斷流形勢,國家計委、水利部頒布實施了《黃河水量調度管理辦法》和《黃河幹流水量分配方案》,並於1999年初,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了水調局,從1999年3月17日開始,對黃河供水實行統一管理和有計劃的調配,自此以後,黃河下游未出現斷流現象。

2、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表現

自實行水量統一調度以來,黃河下游斷流現象雖然未再出現,但由於黃河屬資源性缺水地區,加之流域統一管理十分薄弱,黃河斷流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其具體表現主要是:

2.1、在管理體制上,流域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許可權尚未明確,缺乏廣泛的水行政管理權

根據流域機構「三定」方案,流域機構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機構,而不是一級行政單位,它只能根據水利部的授權在本流域內行使水行政管理權。既然是授權,就不可能有完全的「權」,它因授權而具有的管理職能就肯定不會跟法律確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行政管理職能一樣,它的職能范圍要比後者窄很多,因而就不可能對本流域的水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較為突出的例子就是在每年用水高峰的4~6月份,為了爭搶黃河水,即使是黃河系統管理的引黃涵閘,也不時受到地方行政干預而難以按計劃調度運行,使原本並不復雜的引水變得復雜而無奈,給黃河水資源管理工作平添了許多被動和難度。

2.2、在用水機制上,不鼓勵節水的機制,使得黃河水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現有的用水機制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節水無獎、浪費不罰、用多用少一個樣。這樣的用水機制讓人感覺到用水多少與自己的經濟利益關系不大,同時黃河水資源費尚未徵收、水價又偏低,加上節水「投入成本較大」,使用水單位感覺到節水收益甚少,甚至不但不收益還要「賠本」,在現實中,搞節水與多用水的費用比起來,在很多情況下,多用水比搞節水措施費用要低很多,在市場經濟下,誰願意去多化那份錢。所以,人們都明白黃河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已嚴重影響了沿黃兩岸人民群眾的生活、工農業的生產及發展,可是在節水上,誰也不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於是,農業灌溉中仍是大水漫灌;各類引黃灌區工程不配套,渠道及建築物老化、失修,渠道襯砌狀況差,也任由它跑、冒、滴、漏;工業用水中單位耗水量偏高,也不去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可以說黃河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與我國現行的用水機制有很大關系。

2.3、在水資源管理方式上,仍是簡單粗放、低水平的管理。

其主要表現有三:第一,黃河部門對黃河水資源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機制和管理手段,難以控制和協調用水戶的取水,以至在取水過程中存在著用水戶的計量設施施測誤差很大,有些用水戶在取用黃河水時甚至根本沒有安裝計量設施,用水戶們瞞報、虛報或不報實際取水量的現象時常發生;第二,基層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在引水過程中不去實測引水流量,有的只是目測或者乾脆坐在辦公室里「估計」,另外還有一部分基層管理人員對計量設施的計量方法、技術原理和操作規程等知識掌握的很少;第三、黃河部門只管放水,而很少真正掌握引水的用途、水的利用效率、水量的超指標引水以及用水戶的節水措施等。這樣的管理方式難以對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實施有效的科學管理,也難以使用水戶在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方面真正信任和服從黃河水資源管理部門,從而使黃河部門的職責和權威無法真正到位。

2.4、在黃河水資源管理體繫上,黃河系統內仍存在著「多龍管水」,管理體制尚未理順

專家們早就呼籲,應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的權屬管理。這一理論當然是針對水資源的區域管理與流域管理而言的,但是,我認為它也應該包括水資源的「歸口」管理,而在我們黃河系統內,「管」水的口還真不少,比如黃河取水許可、水量調度、水質管理權分別隸屬於不同部門。就拿山東局各局屬單位來說吧,水政(水資源)科、防辦(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閘科)都從不同角度對黃河水資源進行管理,水政(水資源)科一般負責年度取水計劃、取水許可、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情況統計、水費徵收,每月要填報逐日取水量用報表,年終對全年取水進行匯總、總結;防辦(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閘科)一般負責水量調度、水量分配、涵閘維修管理等,每月有涵閘(虹吸)逐日放水量月報表,年底還有涵閘資料整編。雖然各口管理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歸根到底都是對水資源的管理,各口在管理中工作中難免有所重復,不但增加了工作量,不利於減員增效,也容易在實際工作中造成推諉,甚至扯皮,更主要的是多部門管理,影響了水資源管理效能的發揮。

2.5、在黃河水資源管理的法律保障上,立法滯後,配套法規不健全

由於黃河實行流域管理,黃河水利委員會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機構,在制訂有關法規、政策時,既無政府可靠,又無人大可依,所以在有關法規、政策的制訂和出台上往往要相對滯後並且難度很大,使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缺乏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徵收黃河水資源費的法律依據問題,新水法規定:「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徵收管理水資源費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新水法已頒布實施近二年了,也未見關於黃河水資源費徵收的有關規定。

3、幾點建議或意見

3.1、在法律上確認流域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許可權,理順黃河水資源管理體制

由於流域機構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法律地位和許可權,缺乏完全意義上的水行政管理權,因而十分不利於黃河水資源的管理,給黃河水量調配、水質保護以及開發利用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動。當初國家設立流域機構,本意是想更好地管理流域水資源,現在因為流域機構缺乏法律上的「名份」而影響和束縛了流域水資源的管理,因而應該通過法律程序給流域機構一個「名份」。

專家們針對黃河斷流、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等問題,早就呼籲:建立以流域為單元的水資源保護統一管理體制;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的權屬管理,以實現防洪、供水、用水、儲水、節水、排水、水資源保護、污水處理與回用、地下水回灌一體化管理。在建立這種管理體制的同時,應加強管理力度,完善制約機制,對內要全面提高水資源管理人員素質,對外要加強用水監督和檢查,建立一套需水—供水—取水—用水調查(報告)的程序,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有限的水資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緩解水危機的矛盾。

鑒於黃河系統內部多口管水的狀況,建議有關部門盡快予以理順,該合並的口就合並,該集中的權就集中,真正建立起一個上下理順、對口管理、職責分明、許可權清晰的黃河水資源管理體系。

3.2、堅持開源節流和保護並重,把節約用水放在首位

黃河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已確定,黃河水資源矛盾也越來越突出,要想增加黃河水資源的可供利用量,利用多種水源,建設南水北調工程等措施未嘗不可,但俗話說「遠水解不了近渴」,那畢竟是權宜之計、無奈之舉,作為中國第二大河的黃河,其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從長遠計,從長久計。前面已經提到,黃河水資源浪費嚴重,農業用水佔全部用水量的92%,節水潛力比較大。因而應該把節水放在首位,完善用水機制,對各類用水實行定額管理,對超定額用水實行累進加價,對浪費水資源行為實行懲罰性水價,同時對節水突出者進行表彰和獎勵,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尤其是農業用水的使用率,積極興建噴灌、微灌、滴灌設施,積極推行節水設施及技術,同時對新建、改建項目加大督查力度,督促其使用國家定點節水產品,使節水行動進入每個行業、每個領域,採取有力、有效的措施使黃河水質不受污染,從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角度去管理水資源。

3.3、建立和完善黃河水資源管理法規,為管理黃河水資源提供法律依據

目前有關黃河水資源管理和保護的法律法規很少,也很不配套,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河」、「依法管水」,另外由於地方保護主義思想的存在,也使一些有關黃河水資源管理的法規、規定很難出台。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黃河,我們在依靠行政、經濟手段對其實施管理的同時更應該依靠法律來對其進行管理。因此應該盡快出台《流域法》、《黃河法》、《水資源管理條例》、《黃河水資源費徵收辦法》、《黃河下地水資源管理辦法》、《黃河節約用水管理辦法》、《黃河水量統一調度辦法》等,為黃河的水資源管理提供法律依據,使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

作者單位:濱城區黃河河務局

二、黃河斷流及流域生態環境建設

黃河斷流始於1972年,90年代趨於頻繁,斷流時間與距離不斷延長,黃河下游有變成間歇性河流的危險。

黃河斷流的現狀與態勢

黃河斷流始自1972年山東省利津,後來日趨嚴重。1972~1998年的27年間,下游有21次斷流,特別是90年代,年年斷流,且首次斷流的時間提前、斷流時間和距離不斷延長。斷流嚴重的1997年,山東利津站全年斷流13次、累計226天,330天無黃河水入海,斷流起點已上延到開封柳園口附近,全長704公里,占黃河下遊河道長度的90%。不僅如此,黃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繼出現斷流。黃河源頭1997年開始出現斷流,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1999年春也出現了首次斷流,完全暴露的河段達8公里。

黃河斷流的影響

黃河斷流使沿黃地區水資源出現供需失衡,工農業生產、城市生活、生態環境用水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對沿黃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並增加了下游防洪的隱患。

給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帶來嚴重危害黃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斷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農業經濟損失累計約268億元,年均損失逾11億元。90年代,由於斷流日趨嚴重,年均損失已達36億元。農田受旱面積累計470萬公頃,減產糧食98.6億公斤。勝利油田因減少注水,減產原油數十萬噸。黃河水每年給山東帶來的經濟效益達100億元,由於斷流而影響了山東經濟發展,1997年那次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斷流,給山東省造成上百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濱州地區,僅1992~1998年的7年間,由斷流和污染造成工農業損失15.8億元,其中農業損失4億元,全區還投入抗旱資金3.5億元。黃河斷流使三角洲面臨嚴重水資源危機,將直接影響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黃河斷流,也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東東營、濱州、德州等城市經常由於供水不足,採取限時限量供水。

對沿河特別是河口三角洲地區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海岸侵蝕後退。由於入海泥沙減少,使黃河三角洲海岸線變為以凈蝕退為主,造成海岸後退。二是地下水環境惡化。由於地表淡水補給減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鹹水入侵,水質惡化。三是地表水環境容量減少,污染加重。由於污水排放量與日俱增,地表水減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濃度不但超過了漁業用水水質標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遊河段已達到或超過魚類致死濃度,許多河段魚類基本絕跡。四是河口地區土地鹽鹼化、沙化,使濕地生態系統退化。黃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極易演替。植被以草地為主,現有各類草地21.8萬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場18.5萬平方公里,由於斷流,不僅土壤鹽鹼化,使草地向鹽生植被退化,而且還影響人工草地生長。五是河口地區及近海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種群和遺傳多樣性喪失。斷流使三角洲濕地水環境失衡,嚴重威脅濕地保護區數千種水生生物、上百種野生植物、180多種鳥類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種群數量減少,結構趨向簡單。斷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餌料來源,影響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種魚類不能洄遊等。

河道萎縮,改變了河道沖刷模式泥沙淤積使河道萎縮,河床抬高,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懸河,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決口和改道的風險,威脅著下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黃河斷流的主要原因

從水文上看,黃河斷流屬於水量季節性變化。但實質上,斷流是人類對水資源用量超過其自然限度,是人類需求與脆弱生態環境之間矛盾的反映。

用水量劇增是黃河斷流的根本原因黃河流域的大部分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特別是90年代以來,降雨、徑流偏少,人均和畝均水量都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乾旱是黃河斷流的自然原因。

黃河流域的工農業生產快速發展,用水量劇增。黃河水有90%用於農業灌溉,引黃灌溉面積由建國初期的80萬公頃增加到1994年的731萬公頃。全流域用於農業、工業和生活的用水量逐年增加:1949年為74億立方米,50年代為124億立方米,90年代增加到296億立方米。現在黃河流域實際用水量已超過370億立方米,所以沖刷河道的生態用水(210億立方米)根本沒有保證。目前黃河徑流的開發利用率已超出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的50%,超過國內其他江河和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利用水平。可見,用水量劇增是黃河斷流的根本原因。

源頭和上中游地區生態環境惡化青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產流區和水源涵養區,境內流域面積佔全流域面積的19.6%,徑流量卻占黃河總徑流量的近1/2。植被破壞導致草地沙化和水源涵養功能下降。80年代中期以來,黃河上游徑流開始出現逐年減少的趨勢,進入90年代後,減少更為明顯。1997年1~3月的徑流量減少23%,降到歷史最低點,源頭首次出現斷流,下游出現歷史上最嚴重的斷流。黃河上中游的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泥沙俱下,每年輸入黃河的泥沙量16億噸,淤積在下遊河床的泥沙年均達4億噸,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已高出兩岸土地3~10米,形成近千里的地上「懸河」,下遊河堤形成「越加越險、越險越加」的態勢。

缺乏統一管理,水利用率低黃河幹流骨幹工程和大型灌區分別隸屬於不同的部門和地區,尚未健全黃河水資源統一調度、分級管理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很難做到全河統籌,上、中、下游兼顧。上游灌區面積佔全流域的27%,但耗水卻佔全流域灌溉用水的44%。農業灌溉水利用率僅為30%,工業用水重復率僅20%~30%,萬元產值的平均用水量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倍多,高出用水先進國家6倍以上。經營管理粗放,水資源浪費嚴重,是黃河斷流的主要原因。另外,全流域工業廢水處理率不到21%,更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程度。

緩解黃河斷流的基本對策

黃河下游日益嚴重的斷流早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學者對斷流原因、影響和對策等進行實地考察和研討,並提出許多觀點與建議。

緩解黃河斷流的基本對策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保護,實行全河道水量統一調度;

2.堅持節水方針,發展節水型農業,建立節水型產業;

3.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4.加快南水北調進程。

❻ 解放後我國為治理黃河做了些什麼

一、 保證堤防不決口
解決防伏秋大汛期的漫決、沖決和潰決問題。

二、確保河道不斷流
在行政手段上,要將用水情況與取水聯系起來,將用水與批准水資源工程聯系起來,制定相應配套的制裁措施。
在經濟手段上,制定合理的水價促進節約用水,同時要開展黃河水權水市場、徵收黃河水資源費等問題的研究工作。
在工程手段上,黃河下游修建水庫、有效調節黃河河口的流量的研究工作,以確保河道不斷流的安全系數。
在科技手段上,要建立一個科學的徑流演進和調度系統。引進國際先進、完善的河流徑流調度的GIS和MIS管理系統。黃河水量調度管理系統項目已經啟動,要盡快把它開發出來。
在法律手段上,要努力將解決黃河不斷流的問題上升到法律高度,使黃河用水依法辦事。規范超用水量的法律條款。
當黃河節水潛力用盡,還要靠外流域的調水來解決黃河不斷流的問題。
三、 保證污染不超標,加強與其它部門的密切配合。
第一,流域機構根據黃河來水量提出每個省允許的最大排污總量
第二,在省界斷面進行排污量的實際監測,對超標行為媒體曝光,通過社會輿論加強監督。
第三,加強法律手段,在《黃河法》、《黃河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條例》里納入有關防治水資源污染的內容。
四、 確保河床不抬高
水少沙多是造成黃河下遊河床不斷抬高的主要原因。要確保河床不抬高:
1.搞好水土保持、減少入黃泥沙,特別要加強多沙粗沙區治理, 搞好壩系建設。
2.發揮骨幹水庫的調節作用
3.實行人工控制,並爭取形成溯源沖刷的局面
4.調水沖沙或增水調沙

❼ 黃河水量調度條例的文件解讀

日前,國務院通過了《黃河水量調度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並將於2006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為准確理解《條例》精神,記者采訪了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問:為什麼要制定《條例》?答:黃河是我國西北、華北地區最大的供水水源,承擔著流域內及相關供水區約1.4億人口(佔全國12%)、2.4億畝耕地(佔全國15%)、50多座大中城市、晉陝寧蒙接壤的能源基地以及中原油田、勝利油田的供水任務,是黃河流域乃至全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保障。而黃河的徑流量只位居我國七大江河的第四位,目前,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量已經處於臨界狀態,隨時有斷流的危險,而且黃河具有水少沙多、水沙異源、年度來水時空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大等特點。黃河自身的這些特點要求在水法的基本框架下,建立一套符合黃河自身特點的管理制度和措施。1999年後,在黃河來水嚴重偏枯的情況下,國家開始對黃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至今已連續近七年實現了黃河不斷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為了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措施法律化、制度化,確保水法規定的水量調度原則在黃河流域貫徹實施,正確處理上下游、左右岸、地區間、部門間的關系,進一步緩解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制定條例是很有必要的。問:《條例》的適用范圍是什麼?答: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個省區地處黃河流域,河北、天津兩個省市每年需要從黃河調水,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上述十一個省區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為此,《條例》規定,黃河水量調度和管理適用於上述十一個省區市。問:《條例》對水量調度組織保障體系作了哪些規定?答:為了加強對黃河水量調度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實施,根據黃河水量調度的實際和有關單位的職責,《條例》明確規范了國務院、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國務院發展改革主管部門、黃河水利委員會及所屬管理機構、十一省區市的地方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水庫主管部門或者單位等主體的權力、義務和責任。一是,確立黃河水量調度的管理體制。水利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黃河水量調度的組織、協調、監督、指導;黃河水利委員會負責黃河水量調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黃河水利委員會所屬管理機構,負責所轄范圍內黃河水量調度的實施和監督檢查。二是,劃分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黃河水利委員會、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在黃河水量分配方案、年度水量調度計劃、月和旬水量調度方案與實時調度指令的制定和下達方面的職責和許可權。三是,分清有關省級人民政府和黃河水利委員會及其所屬的河南、山東黃河河務局對黃河干支流和重要水庫的調度許可權。四是,明確黃河水利委員會、有關省級人民政府、重要水庫主管部門或者單位所負責的重要水文控制斷面,並規定其在相應斷面流量控制中的責任。問:為保障黃河水量的合理調度,《條例》規定的水量分配依據是什麼?正常情況下,黃河水量調度的實施方式有哪些?答:《條例》規定,制訂黃河水量分配方案時,應當充分考慮黃河流域水資源條件,黃河流域規劃和水中長期供求規劃,以及相關省區市取用水現狀和發展趨勢等因素,統籌兼顧生活、生產、生態環境用水和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發揮黃河水資源的綜合效益。同時,《條例》規定,黃河水量分配方案由黃河水利委員會商十一省區市人民政府制定,經國務院發展改革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國務院批准。根據黃河水量調度實踐經驗,《條例》將黃河水量調度分為正常情況下水量調度和應急水量調度。考慮到黃河自身的特點,為保證水量分配方案的具體實施,《條例》對正常情況下的黃河水量調度作了以下規定:一是,制定年度水量調度計劃。《條例》要求黃河水利委員會商十一省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河南、山東黃河河務局以及水庫管理單位,依據黃河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預測來水量、水庫蓄水量,按照同比例豐增枯減、多年調節水庫蓄豐補枯的原則,在綜合平衡申報的建議的基礎上制定。二是, 規定月、旬水量調度和實時調度。《條例》要求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和月用水計劃建議、水庫運行計劃建議制定並下達月水量調度方案;在用水高峰時要根據需要制定並下達旬水量調度方案。同時,為應對突發性降水等情況,允許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實時水情、雨情、旱情、墒情、水庫蓄水量及用水情況,對已下達的月、旬水量調度方案作出調整,並下達實時調度指令。三是,為保證水量調度計劃的實施,《條例》建立嚴格的水文斷面流量控制制度。問:面對各流域不斷出現的涉水應急事件,《條例》對突發事件有沒有規定應對措施?如果有,這些措施是什麼?答:為了及時、有效地處理黃河水量調度中出現的應急事件,《條例》從黃河水量調度實際經驗出發,專門設置「應急調度」一章,對應急水量調度作了以下規定:一是,明確應急水量調度的實施條件。當出現嚴重乾旱、省際或者重要控制斷面流量降至預警流量、水庫運行故障、重大水污染事故等情況,可能造成供水危機、黃河斷流時,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實施應急水量調度。二是,制定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條例》要求黃河水利委員會商十一省區市人民政府以及水庫主管部門或者單位,制訂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經水利部審查,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准。三是,規定應急處置措施。在應急調度中,允許有關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針對突發事件的不同類型,根據需要採取相應的處置措施。主要措施有:發現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控制指標或者水體嚴重污染時,應當及時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通報,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採取壓減取水量直至關閉取水口、實施水庫應急泄流方案、加強水文監測、對排污企業實行限產或者停產等應急處置措施。

❽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河南省黃河工程管理條例》的決定(1997)

一、第四十一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有第一款第(六)項行為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部門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部門處罰。」二、第四十三條修改為:「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上一級主管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本決定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❾ 河南省黃河工程管理條例(2007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黃河工程的管理,提高抗洪能力,發揮工程綜合效益,保障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行政區域內黃河(包括沁河,下同)工程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黃河工程的管理和保護。

本條例所稱黃河工程,是指黃河的大堤(包括沁河堤、太行堤、北金堤、貫孟堤、溫孟灘移民安置防護堤、舊堤、舊壩等)、險工、涵閘、分洪、滯洪、河道控導、護灘等工程,以及各種工程標志標牌,交通、電力、通信、管護、觀測、防護林等設施。第三條黃河工程管理,應當堅持統一規劃、分級管理、精簡高效的原則,實行建管並重、管養分離、合理開發、有償使用。第四條黃河沿岸依法劃定的護堤地、護壩地、護閘地、淤臨區、淤背區和舊堤、舊壩等,均歸國家所有,由黃河河務部門統一管理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侵佔。第五條沿黃河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黃河工程建設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和當地群眾支持黃河工程建設,協調做好工程建設用地、安置補償等工作,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第六條省、省轄市、縣(市、區)黃河河務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黃河工程的主管機構,行使黃河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根據分級管理的原則,依法統一管理黃河河道和黃河工程。

黃河工程治安保衛工作由當地公安機關負責。第七條各級黃河河務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管理責任制,逐步建立市場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的黃河工程維修養護體系。

維修養護單位應當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完成維修養護作業。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黃河工程設施的義務,對破壞黃河工程的行為有權制止、檢舉和控告。第二章堤防管理第九條黃河堤防工程管理范圍包括:堤(壩)身、護堤地和堤防工程安全保護區。

護堤地范圍的劃定標准:

(一)黃河堤,蘭考縣東壩頭以上,左右岸臨、背河堤腳外各不少於三十米;東壩頭以下和貫孟堤、太行堤、北金堤以及孟津縣、孟州市、溫縣的黃河堤腳外臨河不少於三十米,背河不少於十米;

(二)沁河堤,堤腳外臨河不少於十米,背河不少於五米。

原護堤地達不到以上規定的,由省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規定標准劃出,黃河河務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規定辦理用地手續。

黃河堤防工程安全保護區的范圍:

(一)黃河堤腳外臨河五十米,背河一百米;

(二)沁河堤腳外臨河三十米,背河五十米。第十條禁止在堤(壩)身、護堤地內取土、打井、爆破、開渠、挖窖、挖漁塘、建窯、葬墳、建房、排放廢物、廢渣、放牧、鏟草皮、違章墾植、打場、曬糧、堆放料物、進行集市貿易以及其他有害堤身完整、安全的活動。

禁止在堤防工程安全保護區內取土、打井、挖窖、建窯、開溝、爆破、葬墳、排放廢物(渣)等活動。第十一條在黃河堤防工程安全保護區外二百米范圍內,禁止擅自進行爆破作業;確需進行爆破作業或者在二百米范圍外進行大葯量爆破危及堤防工程安全的,施工單位應當向當地黃河河務部門申請,由黃河河務部門會同公安部門審查批准後,方可實施。第十二條嚴格控制在黃河大堤上修建工程,確需修建的,應當事先徵得當地黃河河務部門的意見,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編制設計文件,逐級上報,經省黃河河務部門或黃河水利委員會批准後方能施工。

禁止擅自破堤(壩)引水、排水、埋設管道或修建其他工程。第十三條在堤防工程管理范圍內進行非防洪工程建設活動,造成工程損壞的,由建設單位按照原設計標准予以加固、修復、改建;建設單位不能或者不能按時加固、修復、改建的,由黃河河務部門組織加固、修復、改建,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因非防洪工程設施的運行使用,增加堤防工程管理工作量及相關工程防護責任的,建設單位或者管理使用單位應當承擔相應的費用。第十四條在堤防工程管理范圍內經批准修建的工程,必須符合防洪安全規定,黃河河務部門有權對施工進行監督、檢查。工程竣工驗收時,應當有黃河河務部門參加,簽字同意,方為有效。工程運用期間,應當接受黃河河務部門監督。

堤防工程管理范圍內已建工程,凡不符合防洪安全規定的,管理使用單位必須進行加固、改建或拆除,費用由管理使用單位承擔。

❿ 關於治理黃河的資料

我們認為,黃河污染問題是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必然現狀,污染越治越嚴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黃河中上游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資和速度無法同步跟進。為此建議:

1.將市場機制引入污染防治領域。通過市場作用,從原來「誰污染誰治理」的企業個體行為,引申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分工和供求關系,形成社會化、專業化的環保企業乃至環保行業,向污染責任方提供商業性環保服務,逐步實現環境治理市場化、社會化、企業化。同時,在企業比較集中的工業園區鼓勵多家企業污染處理設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設施專業化運行,提高治污設施處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費用,逐步解決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資金建成的環保設施,不能充分利用的問題。

2.樹立「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一是劃定黃河水功能區,根據黃河水資源量和水流的納污能力,提出各省(區)允許排入黃河的污染物總量,實行省(區)際斷面水質行政首長負責制;二是依法治污,在相關法規中明確相應的水污染超標處罰措施,對於污染超標省(區)要停止審批新的水資源利用項目;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利、環保聯合治污機制,在排污監測和監管處理水污染突發事件上統一行動、團結治污。

3.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綠色GDP,把環保工作納入地方黨政一把手的政績考核。

4.環保體制需要進一步理順,實行垂直管理,脫離地方的制約。

5.給予環保部門更大的執法權。如處罰力度,關停污染企業等。

6.地方新上項目論證必須有科學的決策程序,有環保部門參與,對新上項目,如果發生大的污染事件,實行事後決策追究制度,以加強地方「一把手」對黃河污染監督管理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7.應該在具備了有效的監測網路基礎上,探索建立排污區域賠償制度,讓過度佔有資源者付出應有代價。可以通過「排污收費」的辦法,由河流段面水質不達標者,向下游提供補償,迫使沿黃地區政府加大對本地區污染的治理。

熱點內容
吉安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3 17:23:03 瀏覽:542
喝農葯死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17:10:24 瀏覽:462
派出所筆錄雙方沒有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3 16:12:33 瀏覽:208
社會科學院法律碩士分數線 發布:2025-01-23 16:07:19 瀏覽:913
新舊行政訴訟法對比 發布:2025-01-23 16:06:27 瀏覽:423
我國現行公司法 發布:2025-01-23 15:35:28 瀏覽:555
法碩法學好嗎 發布:2025-01-23 15:05:55 瀏覽:373
淮南法院在哪 發布:2025-01-23 15:05:48 瀏覽:676
朱文軍律師 發布:2025-01-23 14:51:05 瀏覽:295
八項司法舉措 發布:2025-01-23 13:53:57 瀏覽:875